中医药不能治愈尿毒症—289名尿毒症患者的求医之路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六)
Feb 07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五)
  
  这几年经常被揭露的一种学术腐败,是一些海归学者,作为海外引进的人才回国后,夸大乃至编造自己在国外的学术成绩,骗取国内大学的职位,申请到大量的学术经费。(《南方都市报》记者 周筱赟)
  
  学生使用他人的文章来作为自己的,或者是教授使用他人的文章来发表。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但是并不常见,因为老师和那些审阅期刊文章的审阅人有足够的能力去抓住那些学术冒犯者。(知名美籍华人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邹至庄)
  
  在美国,在一个教授获得研究经费后,他将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去“剥削”学生,因为研究生们可以自己选择论文导师或为哪个教授工作。教授们不得不为了聘到好的学生而竞争。在中国,当学生进入研究生院时,他们就会被分配去为某一个指定的教授工作。也许这就是中国的教授们可以“剥削”学生的原因了。(邹至庄)
  
  剽窃的问题是不能依靠设计一套制度来解决的。美国可以防学术不端行为是因为院系教师有高水准的学术知识。要想欺骗有知识的人是很困难的。在中国,有人剽窃是因为看到其他的人剽窃并且成功了。一个有水平的学者可以分辨出劣质和剽窃的研究报告,并且可以确定剽窃在他们那里是行不通的。(邹至庄)
  
  在美国有很多好的期刊都是由一些在该领域被公认是权威的人来编辑的。在它上面发表文章是做出高质量研究的标志。中国目前在许多领域都还没有这样的期刊,因为学者们在那些领域还不是权威。许多中国的大学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作为评判教师质量的标准。就像我们先前讨论过的中国学术界别的缺陷,一个学术共同体不能单靠设计来建立,没有充分的优秀分子是不行的。(邹至庄)
  
  美国高校的校长不是由政府部门任命的,而是由学校董事会挑选、任命的,向董事会负责。公立学校的董事会是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的,向选民负责。校长的职责主要是搞好管理和拉资助,而不是做学术研究。他们不一定是学者。(方舟子)(以上自《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26日“思考周刊” 中国的学术腐败还有救吗?)
  
  教育部将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完全交给高校,看似是充分放权,其实是推卸责任。这些年来,学术丑闻大多出在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教系统,难道教育部相关机构及负责人不该感到惭愧、不该承担责任吗?(晏扬:“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抄袭”的未竟之问 2009年07月18日长江商报)
  
  中国的学术放之世界,论文数量是增加不少,质量却并无明显提高,盲目追求数量上的一流,恶性竞争也自然而生(葛剑雄教授)
  
  考评学术的数据可以有很多,比如引用次数,而我国只求‘量’的学术论文有很多是从没被引用过的。我们最需要的是建立更为合理的学术评估机制。(葛剑雄教授)
  
  老师犯错,应该严惩不贷;对于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不严谨之处,则应以教育为主,逐步帮他们树立学术规范。(葛剑雄教授)(以上自2009-07-27文汇报:
  学术身患“顽疾”,拿什么拯救)
  
  造成当今社会科技造假、剽窃成风,人们敢怒不敢言,关键问题在于单位、部门领导的渎职!
  
  真敢对学术造假“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就应从《新语丝》、网络上及书面揭露的“院士级水平”的学术不端大案要案入手,先一一查处。被揭露的单位、部门如还按兵不动,无动于衷,就应追究其渎职罪。
  
  建议《新语丝》也建立一个“晒台”,把在这几年来于“新语丝”的大案,要案(“院士级 ”以上的),列表(列出被揭单位、部门、涉案要点、涉案人、揭发者)在每期《新语丝》版面的开头重晒太阳。直到认真查处了,人民满意了才从“晒台”上撤下;否则天天暴晒于“晒台”上。(以上自新语丝 簿竿岩:司履生老师说出了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心里话20090729)
  
  学术界的腐败行为,每当被揭发出来而又无可辩驳时,别有用心乃至阴谋论就出来了,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浙江大学李连达院士等的论文涉嫌造假被揭发出来后,都曾被说成是私人恩怨,利益冲突,总之是动机不纯,然而改变不了他们的那些论文有假这一铁的事实。(陶世龙: 管他什么用心,能把学术领域中的腐败揭露出来就好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zhouzude9.txt)
  
  政府领导虽然也一再批评学术腐败,但是官场日益严重的腐败不解决,公务员收入阳光化的法案无法通过,自然不能指望学术界能自律了。事实上,由非常腐败的官场提倡学术纯洁,本身就是一种作假姿态,民间所谓“强盗喊捉贼”也,实际上只会进一步推动作假!(辛思为:学术剽窃的深层根源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 /xueshufubai8.txt)
  
  那些掌握中国学术圈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的人们,应该十分谨慎:当你们不再爱惜自己的名字,允许别人随意“挂”你们的名字,那么,你们的名字蒙羞,将只是迟早的问题。(李煦: “学术潜规则”终将毁掉学术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 /zhouzude6.txt)
  
  所谓包装院士就是院士所在单位将其他教授的业绩和论文放到候选人的材料里,通过欺骗手段,让候选人通过遴选当上院士…(赛德:反对包装院士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 /dajia10/zhouzude5.txt)
  
  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在看到学术腐败或发现肆意学术不端的时候,不再宽容和默许,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进行举报和斗争。(罗宜福:感谢曝光抄袭者的“别有用心”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zhouzude18.txt)
  
  公众之所以对西南交大严肃查处黄庆的行为备加赞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似于西南交大这样的不给学术造假者任何一丝侥幸机会的学校,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从对学术造假不护短的角度而言,所有高校都当有西南交大的魄力,这方是中国大学重塑自身形象走向世界一流的第一步。(王毅:高校学术打假应当有魄力 大公报2009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自曝家丑其实不可靠,真要扭转当前的学术造假盛行之风,整个学术生态体系以及超脱于学校之外的学术监督机制的重建,显然不可或缺。(吴江:“学术打假”不能“自爆家丑” 西安晚报 2009-07-25)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术潜规则,一些人动辄将之归咎于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学术评价机制问题确实需要重视和改进,但这绝不是学术腐败的借口,如同法规不完备并非违法犯罪的理由一样,一个社会不可能无人违法,关键是要做到“违法必究”。(晏扬:学术评价机制不是学术腐败的借口新京报2009-7-15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479.shtm)
  
  近年高校学术丑闻不断,但经由行内揭发、媒体曝光后,真正受到严肃惩戒的不多。教育部平时振振有辞,甚至表示对学术腐败“零容忍”,但关键时刻却不见了身影,一再不作为,实在令人费解。
  
  当今高校的学术腐败,多数与权力有关。就是说,表现为“学术腐败”的案例,其实多数属于“行政腐败”或者“权力腐败”。
  
  想一想吧,最近几年,教育部的中、下层官员纷纷“空降”到大学充任校长书记,不仅加官晋爵,而且一转身全都获得了教授、博导的身份,一些人甚至即刻“学术成果斐然” ——哪里还把大学当作大学?而他们又究竟何德何能?(以上自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 :教育部无权坐视学术腐败东方早报2009-8-10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8/222312.shtm)
  
  对于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例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落、数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等。这些解释不无道理,但又不切根本。就当前来说,惩戒不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西方学术界,论文抄袭的现象同样存在,但惩罚措施非常严厉。解雇或辞职是抄袭者的唯一结局,而且各大基金会的大门也将对他们关闭。倘若涉及经济问题,司法部门还会介入。因此,论文抄袭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鲜有人敢闯雷区。
  
  在美国,各大学一般都有负责学术纪律审查的专门性机构,对抄袭和造假的师生进行审查和处理。在大学之上,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诚信办公室,负责处理全国的学术不端案件。美国国会更在1993年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诚信委员会,负责相关诉讼的听证。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拿出魄力,不仅要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严惩违规者,真正做到对论文抄袭的“零容忍”。(以上自孙嘉木:治理论文抄袭如何做到“零容忍” 人民日报 2009-8-7)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