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农民

Recent News

Archives

4月 23, 2009 @ 4:13 pm

SCI,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计划

 

我同意Henry的指正“在这里我要指出一点: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是不同的两
回事。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

发SCI,成果鉴定除了科学意义之外,最终也说明了作出这些成果的人怎么样,也就是来评价这个人。

我猜测北帆发起这个话题的最初目的,就是因为中国目前过于追求SCI,评价一个人等同于你发了多少SCI文章,如何档次的文章,并决定你是否当教授,课题是否得到批准等。把评价人的指标过于简单化了。所以他才强调要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来评价人才。

我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并举了一个外国知名大学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评价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也清楚的知道,在中国还没有办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机制。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这种伯乐,这种高水平的裁判。所以大部分单位还只能采取相对合理,操作简单的办法,SCI。我比较中庸一点,只是建议有能力的,代表中国研究水平的某些单位开始尝试这种做法。逐步改善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坚持SCI导向的评价体系,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科学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外科学家和机构对中国的看法,在中国经济总量如此瞩目的情况下,某些机构或者个人甚至为了迎合中国的心愿,给你造一些垃圾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来。

Henry在询问我提到的那个例子中的教授如何得出他的结论,我是不得而知。不过我可以再提供一个我切身的例子。最近我供职的单位招聘一个初级科学家岗位(不是博士后,是独立PI,相当于大学的助理教授),我本人荣幸为评委之一。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招聘过程中,候选人发的文章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大概过程是,主席筛选10份简历,5份候选,然后发给所有评委打分,平均分前三位被邀请来面谈。候选人中,SCI文章有超过100篇的,IF影响因子加起来也有超过100的,但都没有进入前三名。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首先考察的是是否对口,是否有实际经验(工作经历),是否有国际背景,等因素,而文章只是很小的权重。来面试考察的内容就更多了,简单的说,我们评委来自各个背景,就各种科学和工作问题狂轰乱炸,就是尽力让候选人证明他自己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的更好,然后各个评委总结优缺点,一起讨论最后作出决定,同时还有参考非评委的其他科学家的意见。整个过程,我们邀请了6位候选人来面试,最后从2位中选择。我们的主席最后综合给拍板领导的建议是,一位尽管有很好经历,过去从事过多年的相关研究,我么如何给他位置,很安全;但另外一个有更大的潜力(至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未来),尽管缺乏相关经验,考虑到我们招聘的是初级科学家位置,我们应该值得冒这个险让她一试。这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阅我SINA博客详细一点的介绍。

这里我也强调一下北帆提到的题外话,在这个招聘过程中,人事部门首先就给我们发EMAIL,强调哪些话题不可以涉及,哪些因素不是考量的对象,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等数十个之多。

其实说起来这么麻烦,判断起来缺很容易,北帆说的对,在面试的时候,只要候选人作一个小时的报告,讨论几个问题,每个评委心里其实就有了答案,行还是不行。

整个过程的花费,估计付一个人一年的工资还多,我猜测没有中国大学有这个预算去做这样的招聘。而我猜测,只要你有几篇好文章,发份简历回去,很多中国大学和研究单位就能立马拍板要你还是不要。而如果你认识其中的某些要人,这个过程将更简单。

北帆和老狼都强调,我们的千人计划,是要找裁判和教练。有了好裁判和教练就容易出冲逢陷阵的科技先锋。我不以为然。靠几个人,或者少数人改变中国科研现状无非是美好的愿望。我觉得,目前中国不需要特别的人才计划,尤其不要在一个单位把做差不多事情的人,待遇水平搞成几十倍的差别,人为制造不和谐因素。而应该大力提高科技人员的阳光待遇,保证足够大的和活跃的研究群体,建立合理的进出机制,改变行政人员把持大量经费的事实,更加合理的分配经费,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施展空间。如果这样,不管是裁判,还是教练还是先锋自然来了。

发表于 未分类

1条评论 »

  1. Posted by tian

    5月 8, 2009 @ 12:07 am

    the last paragraph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 TrackBack URI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