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的存档

新译王吉民、伍连德《中国医史》第二十三章“新旧势力的斗争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据说,商务印书馆已经准备正式出版王吉民、伍连德的《中国医史》汉 译本,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去年,棒棒医生重金购得此书仅印了十五套的珍贵初 译本之一,在捐献出去前制作了个电子版,我也求得一套。翻阅之下,发现译文 不太理想,当时发愿重译其中有关中西医斗争的那一章。关于这场斗争,《中国 医史》只写到1936年。多少年过去了,倒车开得飞快,回想棒棒医生给我题写在他的新书上的:”几番大国春秋梦,终是无声江 水流。”词句,真是感慨万千。   于是,收集文献,完成此章,以还愿也。引文中的如《废医案》等文献,可 能是目前最准确最完整的,都经过我一字字核对最早或者最可靠的文献。   译者 大海就是一切)
《中国医史》 第二十三章 新旧势力的斗争   
现在我们转向本篇讨论的最后一个方面–新旧势力的斗争。   自从中西往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交通,就有了不可避免的对立与碰撞。 西方科学相对于东方哲学的优越性,很快就能使人感受到它的影响。这种影响, 逐渐在人们的教育、社会、经济生活上体现,最终,影响到了政治,医学也是这样。一开始,外国医术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但随着医院的开设和立竿见影的手术效果,它就牢牢地博得了民众的信任。
1851年起,合信(B.Hobsaon)医师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这种新医药的书(大多数 译自经典的英国著作),其后嘉约翰(J.Kerr) 医师和其它一些人也作了一些类 似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革命性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引起了决定性的改 变。起初,旧医们以轻蔑的眼光看待此新生体系,一些人抱着冷淡的态度,另一 些人则对它多少有点儿学术兴趣。随着许多留学生从欧美和日本毕业归来,西方 现代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一种新文化产生了,它极大地影响了受教育 阶层的面貌。
1912年共和国(民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秩序被 新秩序所取代。整个政府体系都是模仿外国模式建立的。自然地,”太医院”被废除了,训练有素的现代医生(伍连德)在历史上首次被任命为大总统府侍从医官。
第一次对抗发生在1914年,当时北京的旧式执业医师(京师医学会)推选代 表求见时任教育总长的汪大燮先生,要求立案将中医学会纳入教育体系。教育总 长断然拒绝,并补充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政府倾向西医的态度,使中医起了恐慌,他们组织了一个”医药救亡请愿团”。为了保住在当时倍受尊敬的职业,代表团向内阁和各部请愿,但仍未成功。当局对于中医所持的立 场,可以从教育部对这次请愿的回复中推测出来,批示为:”该会长 等设会研究, 志切维持,用意甚善。惟现在世界大同,科学日精,凡讲授专门科学,须以最新 学说为衡,故此次本部所定医学专门学校课程,借备各种科学,原为解剖化验, 非具有完全科学智识,无从入手。此项规程,系由临时教育会议公同议决,并由本 部延聘医学专家详细讨论,始行颁布;本部对于医学,只期学术完备,求合于世 界进化之大势,然后检疫卫生诸政,冀可推行无碍,并非于中医西医有所歧视也。 所请另颁中学医药专门学校规程之处,应勿庸议。”
1915年9月30日颁布的大总统令(文官高等考试令)使现代医学的地位更加 稳固。公布在《内务公报》上的令文没有提及旧医,而是要求医学、制药和兽医 专科的候选人都需要通过考试,考试标准是和所有先进国家一致的,这相当于藉 此给予了新医官方认可。   1922年2月内务部颁布了首个正式的中医管理条例。这个条例遭到全国各地 中医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抱团组成了”中医联合会”。 他们认为条例不公正, 有损其利益,吁请内务部废止或修改。由于反应强烈,内务部最后同意该条例暂 缓实施。
“山雨欲来风满楼”,旧医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靠不住了。为了顶住这一潮流, 他们苦心创建国医学校和组织中医学会。但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得不到官方的认可。 他们意识到若不采取激烈的措施为生存而斗争,危险迫在眉睫,于是着手从各个方面来解决。不时有人试图向当局施加压力,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然而,在 1925年,当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山西太原开会时,江苏全省中医联合会向会议提议: “中医专门学校应该得到教育部作为正规学校的认可。”这一议案被通过并呈请 教育部审议。次年,当全国教育联合会在汉口举行时,浙江和湖北省教育协会提 出了同样的议案,这个议案再次被通过。几乎同时,科学名词审查会在上海举行 一次会议时,俞凤宾医师和余云岫医师两成员提议(以学会名义)致电全国各省 教育会,劝告他们坚持科学医术的立场,不要重回到草药医疗法而阻碍前进的步 伐。中华医学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和上海医师公会一致发出抗议的呼声。结果, 汉口会议通过的议案被教育部搁置下来。
1928 年10月1日,在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下成立了卫生部,这是新医推广最夺 目的成果。经过100年的呵护和培育,现代医学终于在中国的土壤中扎了根。在 各大城市,例如北平、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也都创设了公共卫生局。卫生部制 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所有的公职都由经过现代医学训练的医生担任。医学 和卫生事业的改革道路现在似乎是明朗化了。但是,正如谚语:”罗马非一日 可 建成”所说,传统和习俗是顽固的,这使得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障碍。旧势力依 旧活跃,只不过是为了下一次斗争在聚集它们的力量。
当国家卫生部于1929年2月25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央卫生委员会)第一次会 议上通过了限制批准旧式执业医师的议案时,发生了一场公开的冲突,立时引来 了一片哗然和责难。上海中医协会一马当先,立刻电吁全国各地,要求在3月17 日于上海举行群众集会。来自于13个行省的131个团体的262个代表,在商 业总会举行了三天的集会。更有超过2000位的旧式执业医师停诊半日,表示对抗 议活动的支持。评论和整版的广告出现在各大报章上。整个中医界处在强烈的震 动中。由谢利恒、随翰英、蒋文芳、陈存仁和张梅菴组成的五人代表团乘夜班火 车于3月21日直赴南京,代表团携带着联合会(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的请愿 书,提交给正在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谒见了主席和 其他重要官员,并对卫生部施加压力。结果是:这个著名的议案被搁置了。就这 样,旧势力经过数次徒劳无功的尝试之后,终于压倒新势力赢得了首场胜利。为 了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事件,联合会决定将此后每年的3月17日设立为国医节。
国家卫生部这一次会议具有历史意义, 有鉴于此,我们将它的会议记录做 一个摘要:  
日期: 1929年2月23- -26日.
地点: 南京卫生部大楼。【案:议决废医案有两次,分别是2月24日上午9时 鼓楼教堂和2月24日午后5时卫生部临时会场】   主席:刘瑞恒医师,卫生部常任次长。
出席:褚民谊博士,中央执行委员。
颜福庆医师,上海特别市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伍连德医师,东三省防疫总处总办
胡宜明医师,铁道部技正
余岩(云岫)医师,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   
杨懋医师,陆军军医学校校长。  
陈方之医师,卫生部技监  
胡鸿基医师,上海特别市卫生局长。
黄子方医师,北平特别市卫生局长。
全绍清医师,天津特别市卫生局长。
胡定安医师, 南京特别市卫生局长。
何炽昌医师,广州市卫生局长。
牛惠生医师,上海。  
俞庆恩(凤宾)医师,上海。  
周君常医师,上海。  
宋梧生医师。上海。
方擎(石珊)医师,中华医学会北平分会会长   【案:根据原始记录《中央卫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编》,方石珊医师没有 到会。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一共十七位,其中方石珊和林可胜因事未出席会议。 由于卫生部部长薛笃弼 卫生部常任次长刘瑞恒 卫生部政务次长胡毓威 卫生部 技监陈方之四人是法定当然委员,所以有投票资格的委员一共是二十一位 。在 会议记录里,卫生部部长薛笃弼虽然有一个开会词,但此后再无记录,他应该没 有参加会议表决。事实上会议一直由刘瑞恒主持,因此实际与会的中央卫生委员 加上当然委员一共是十八位。本书此处误入了方石珊,失记了胡毓威。】  
废除国医的决议  
提案人:余岩  
议题 : “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理由): “窃以个体医学其对象在于个人,其目的在于治病,而治病之必 要条件在于认识病体。况在今日,治疗医学进而为预防医学,个体医学进而为社 会医学,个人对象进而为群众对象;今日之卫生行政,乃纯粹以科学新医为基础, 而加以近代政治之意义者也。
今旧医所用者,阴阳 五行 六气 脏腑 经脉,皆凭空结撰,全非事实,此宜 废止,一也。
其临证独持桡骨动脉,妄分一部分之血管为寸、关、尺三部,以支配脏府, 穿凿附会,自欺欺人。其源出于纬候之学,与天文分野,同一无稽,此宜废止, 二也。
根本不明,诊断无法,举凡调查死因,勘定病类,预防疫病,无一能胜其任, 强种优生之道,更无闻焉。是其对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计,完全不能为行政上之利用,此宜废 止,三也。
人类文化之演进,以绝地天通为最大关键,考之历史,彰彰可按。所谓绝地 天通者,抗天德而崇人事,黜虚玄而尚实际也。〔北伐后〕政府方以破除迷信, 废除偶像,以谋民众思想之科学化,而旧医乃日持其巫祝谶纬之道以惑民众;政 府方以清洁消毒训导社会,使人知微虫细菌为疾病之原,而旧医乃日持其冬伤于 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等说以教病家。提倡地天通,阻遏科学化, 此宜废止,四也。
要而言之,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本委员十余年来研究我国医学革命,对于旧医底蕴,知之甚悉,驳之甚详, 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出入 主奴之见也。其干旋枢纽,全在今日,乞大方注意为幸!”  
办法:   第一条 处置现有旧医,现有旧医为数甚多,个人生计社会习惯均宜顾虑, 废止政策不宜过骤,爰拟渐进方法六项如左:   
一、 由卫生部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许其经营。  
二、政府设立医事卫生训练处,凡登记之旧医,必须受训练处之补充教育, 授以卫生行政上必要之智识,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得永远享受营业之权利, 至训练证书发给终了之年,无此项证书者,即应停止其营业。  
三、旧医登记法,限两年为止,在民国十九年底取消之,以后不再登记。  
四、旧医之补充教育,限五年为止,在民国二十二年取消之,是为训练证书 登记终了之年,以后不再训练。  
五、旧医研究会等,任其自由集会,并宜由政府奖励,惟此系纯粹学术研究 性质,其会员不得藉此营业。  
六、自民国十八年为止,旧医满五十岁以上,且在国内营业至二十年以上者, 得免受补充教育,给以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 书等。且此项特种营业执照,其有效期间,以整十五年为限,满期即不能适用。
第二条   取缔反对宣传,眼红耳热,动曰火旺,烦扰易怒,辄称肝气,严格言之,都 属反动,然变易习俗,改革思想,操之不能过激,宜先择其大者入手,谨举三项 于下:宜明令禁止,以正言论而一趋向。  
一 禁止登报介绍旧医以制造空气引诱迷信。
二 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之宣传,勿使扩大阻力。   
三 禁止设立旧医学校流传谬种,毋使延长其卫生行政上之障碍。   
根据上述决议,会议通过了下列措施(即《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提交 卫生部实行:
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底为止。
禁止旧医学校。
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 尽力相机进行。
一个月后,当动乱勉强平息时,教育部发布了一项命令,指示所有中医学校 改名为”"传习所”或”中医学社”。随后,卫生部发布公告,命令将执业中医 的”医院”改为”医室”。同时,还起草了一些新的法规,禁止中医参用西械西 药,颁布了管理药品交易的特别规章和条例。对于一再要求取消上述命令的呼吁, 两部置若罔闻。他们的拒绝激起了众怒,1929年12月1日,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 在上海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形势变得更加紧张,出席会议的人数超过了上一次。 有223个组织的45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甚至有人来自菲律宾和南洋等遥远的地方。 会议一连开了五天。通过了若干决议,其中主要的是:
(一)改组联合会。  
(二)确定中医的地位。
(三)拒绝将”中医学校”改为”传习所”  
(四)反对限制中医医院发展。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会议选出张梅菴(江苏)、方亦元(浙江)、王子勤(安 徽)、吴公陶(江西)、王和安(湖北)、程前鹓(湖南)、杜鹤年(四川)、包识生(福 建)、卢宗强(广东)、郭瑞廷(广西)、孙大睿(河北、山东和辽宁)、梁炳煃(吉林 和山西)、朱松(河南)、伍耀庭(南洋)、程调之、祝味菊、谢利恒、陆渊雷和蒋 文芳(大会增选)等先生们组成代表团,于12月17日赶到南京,向中央执行委员会 和五院院长请愿。结果,政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停止实施这些办法,从而恢复了和平与秩序。
联合会意识到他们的地位仍不巩固,因为这样的命令随时可能会撤销,因此, 他们敦促依照”中央国术馆”之例设立”中央国医馆”。其目的是限制完全由受过 现代医学训练的医生(新医)控制的卫生部的权力,并将相关权力移交给一个更同情旧医的机构。   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几位有力成员的支持下,国民政府于1930年1月批准设立 中央国医馆,并着手进行。但是,由于它与卫生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相抵触,它的 设立依然遇到很大困难。
后来,行政院长谭延闿先生等人将此事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最终得到 了圆满结果。3月17日(国医节那天),中央国医馆在所有相关人士的祝贺声中 宣告成立。由于该馆的建立是中国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因此,我们将它完整的 章程给出,以供参考。
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
民国二十年八月三十一日奉国民政府核准备案
第一条:本馆以采用科学方式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第二条:本馆设馆长一人,总理本馆事务,副馆长两人,辅助馆长处理馆务。  
第三条:本馆置左列各处:秘书处 医学处 药学处 推行处   
第四条:本馆秘书处,设秘书主任一人,秘书若干人,掌理本馆文牍、会计、 庶务、调查、统计等事务。  
第五条:本馆医学、药学、推行各处,各设主任一人, 处员若干人,分任 各处事务。
第六条:本馆馆长、副馆长由理事会推举。秘书主任、秘书、各处主任、处 委由馆长委任。
第七条:本馆得聘医药专家设立各种委员会,其办事规则另定之。  
第八条:本馆为便利病家治疗及养成医药人才,得附设医院及医药学校。  
第九条:本馆经费除由政府拨给外,经理事会之认可,得向各方筹募。
第十条:本馆对于各省、市,得筹设国医分馆,其组织章程另定之。  
第十一条:国内各医药专家,如将特别发明,或秘传方法贡献本馆,试验著 有成效者,由本馆呈请政府,分别给予奖金或特许专利。  
第十二条:凡在本馆担任委员或各处主任、处员二年以上,卓著成绩者, 由本馆呈请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得由理事会议决修改之。  
中央国医馆理事会章程
民国二十年四月十七日奉国民政府核准备案  
第一条:本会由中央国医馆筹备大会公推九十八人呈请政府圈定四十九人为 理事,二十五人为候补委员。   前项理事之推举各省市至少须有一人,理事任期为二年,期满由理事会召集 大会改推。   
第二条:本会由理事公推九人至十一人为常务理事,并由常务理事互推一人 为理事长。  
第三条:本会每三个月开理事会一次,每月开常会一次,遇有特别事故,得 由理事长召集临时会。   
第四条: 本会之职权如左  
一.推举中央国医馆馆长及副馆长。  
二.筹募中央国医馆经常临时各费。  
三.议决中央国医馆预算及决算。  
四.议决设立各省市国医分馆。  
五.督促中央国医馆及各省市分馆之进行。  
六.召集全国医药会议。议决国医国药之整理方法。  
第五条:凡在社会负有重望,热心赞助本会进行者,得推为本会名誉理事。
第六条:本会设秘书一人至三人, 由理事长委任,分掌文牍,会计、庶务、 交际等事项。   
第七条 :本会办事细则,由常务理事会定之。
第八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由理事会议决修正之。

“国医馆”的首任馆长是焦易堂, 他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当时是候补委员),同时也是立法院成员。他是新医最坚定的反对者之一,主要是通过他的努力,国医馆得以建立。发起人对这个新的组织寄予厚望。然而,他们注定要收获失望,因为在建馆后不久,各分馆和现有的医学团体之间就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此外,”中央国医馆” 与卫生部的职责和权力也没有及早界定。因此, 在相互错位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频繁发生冲突。
由于政治原因和各方面的压力,卫生部于1931年 4月改组为卫生署并入了内 政部,但在1935年7月,它的范围又扩大了,直接隶属于行政院。
1933年12月15日,立法院在激烈的争论之后,通过了一套管理执业中医的条例。然而,行政院并没有实行。经过两年的波折,条例终于在1936年1月22日由 国民政府颁布。中医们松了口气,这无疑标志着那些坚决主张完全禁止中医执业的政府领导者的失败。   条例内容如下:  
中医条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二十二日国民政府公布
第一条 在考试院举行中医 考试以前,凡年满二十五岁,具有下列资格之 一者.经内政部审查合格给予证书后,得执行中医业务。   
一 曾经中央或者市政府中医考试或甄别合格得有证书者;  
二 曾经中央或者市政府发给行医执照者;   
三 在中医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四 曾执行中医业务五年以上者。   
前项审查规则由内政部定之。  
第二条 凡现在执行业务之中医 ,在未经内政部审查前,得暂行继续执行业 务。   
第三条 凡经审查合格之中医 ,欲在某处执行业务,应向该管当地官署呈验 证书,请求登记。  
第四条 中医非亲自诊察,不得施行治疗 ,开给方剂或交付诊断书。非亲自检验尸体,不得交付死亡诊断书成死产证明书。   前项死亡诊断书及死产证明书之程式,由内政部定之。  
第五条 中医如诊断传染病人或检验传染 病之死体时,应指示消毒方法.并 应向该管当地官署或自治机关据实报告。  
第六条 中医关于审判上,公安上及预防疾病等事,有接受该管法院 ,公安局所及其他行政官署或自治机关委托,负责协助之义务。   
第七条 西医条例第四条 、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 条、第十五条及第十七条之规定,于中医准用之。  
第八条 受停止执行业务处分之中医 ,擅自执行业务者,该管当地官署得 处以一百圆以下罚款。  
第九条 中医违反本条例之 规定时,除已定有制裁者外,该管当地官署得 处以五十圆以下之罚款.其因业务触犯刑法时,应交法院办理。  
第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日施行。   —————————-  
附:   余云岫 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  
谨以医之为学,由经验而进实验,先实际而后理论,其研究方法,完全不出自 然科学之范围。故其预备智识,为数学、理学、化学、生物学四者,其基本智识, 则有解剖学,组织学以明人类之构造,胎生学以明人类之生成。进而为生理学, 生化学,以明人类构造与理化之关系,而探其生存于自然界之条件。再进而病理 学以明疾病之原因、本态,现象,以及对于人身之贼害,此医学之基本智识也。 后根据基本之智识,利用数理化生物学之法则,以求认识疾病之个性,定其吉凶, 审其缓急,是为诊断学。诊断既定,而后用种种辅助品,以补偏救弊,是为治疗 学,此医学之临证程式也。自预备智识以至临证程式,铢积寸累,无不循科学之原 则,迈进遐举。未尝背自然之不防,故有进步、有发展,情伪日明而方术日备以 成世界共趋之轨也。
今之旧医,以言乎预备智识,则阴阳,五行,六气,八卦,乃古来之定想哲学, 背乎自然科学之法则矣。以言乎基本智识,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异乎解剖学之实物矣,营卫气血之论、五行分合之说,违乎生理病理之真生理矣。 以言乎证,则寸ロ切脉 ,分部侯藏,诊断之方谬矣,用药施治,以寒热升降色味 根叶,定其功用,治疗之术妄矣。其所以犹有小效者,一部分因多言之中也,贪天 之功以为己カ也;一部分则纯粹经验之所积也,与菽粟疗饥、汤水止渴,同为人 类本能之所发明,无学理可言也。以六气为致病之原,而不信微生物之传染,疫疠之行,委之天行则卫生防疫之法,遂无下手之处。混虚损于痨瘵,合种种热性 病于伤寒温热,而不能识別疾病之个性,则调查统计之术,于是乎穷,更何论乎强种,更何论乎优生。是其对于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计,完全不能为政治所利用, 此等医学,保守之必要何在?而犹日取其荒诞无证之师说,多言幸中之小效,不治 自愈之天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经验,荧惑社会,罣误青年,传谬种,开倒车, 其为医学文化上之大阻力,党国政治下之怪现象,彰彰明矣。稍有头脑,罔不惄 忧,伏请明令禁其传习,废其学校,取其四千年经验所得之部分,归之医学院药 学院中,以真正科学实验之方法,整理而亭毒 之。如金之就范,刃之发硎,则上 之可以为国利,下之可以为民福,内之可以正社会之趋向,外之可以争国际之位望。 而于先总理谆谆以科学启发中国之旨,尤为符合。似为当务之急,而非轻小之事。
是否有当、伏乞 钧裁。

附原文误引的”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草案”  
第一条:本馆以采用科学方式,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第二条:本馆设馆长一人,总理本馆事务,副馆长两人,辅助馆长处理馆务。  
第三条:本馆置左列各处组:秘书处,研究组,训练组,编辑组, 化验组,治疗组,卫生组。   
第四条:本馆秘书处,设秘书主任一人,秘书若干人,掌理本馆文牍、会计、 庶务、调表、统计等事务。  
第五条:本馆研究、训练、编辑、化验、治疗、卫生各组,各设主任一人, 专门委员若干人,分任各组事务。  
第六条:本馆馆长、副馆长,由理事会推举。主任秘书及秘书由馆长派任。 各组主任及专门委员由馆长聘任。  
第七条:本馆为便利病家治疗及养成医药人才,得附设医院及医药学校。   
第八条:本馆经费,除由政府拨给外,经理事会之认可,得向各方筹募。   
第九条:本馆对于各省、市,得筹设国医分馆,其组织章程另定之。  
第十条:国内各医药专家,如将特别发明,或秘传方法贡献本馆,试验著有 成效者,由本馆呈请政府,分别给予奖金或特许专利。   
第十一条:凡在本馆担任各组主任或专门委员二年以上,卓著成绩者, 由本馆呈请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得由理事会议决修改之。
附原文误引的”中央国医馆理事会章程草案”
第一条:本会由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开会,公推九十八人组织之,政府于此九 十八人中选择一半作为理事会会员,二十五名为候补委员。   上述提名中每省市至少有一名,理事任期二年,期满由发起人开会改推。
第二条:本会由理事公推九至十一人为常务理事,并推一人为理事长。  
第三条:本会每半年开理事会一次,每月开常会一次,遇有特别事故时,得由理事长召集临时会。  
第四条: 本会之职权如左   
一.推举中央国医馆馆长及副馆长。  
二.筹募中央国医馆经常临时各费。  
三.议决中央国医馆预算及决算。  
四.议决设立各省市国医分馆。  
五.监督中央国医馆及各省市分馆之进行。  
六.召集全国医药会议。议决国医国药之整理方法。  
第五条:凡为社会公众尊敬,而对本馆有显著帮助者,得提名为理事会名誉理事。  
第六条:本会设秘书一人至三人, 由理事长派任,分掌文牍,会计、庶务、 交际等事项。  
第七条 :本会办事细则,由常务理事会定之。  
第八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由理事会议决修正之。  
附,节录西医条例
第四条 西医之开业歇业复业或转移死亡等事应于十日内由本人或其关系 人向该管官署报告。  
第六条 西医执行业务时应备治疗记录 记载病人姓名年龄性别 职业 病名 病历及医法   前项治疗记录应保存三年  
第七条 西医处方时应记明左列事项   
(一) 自己姓名地址并盖章或签字  
(二) 病人姓名年龄药名药量用法及年月日  
第十条 西医当检查死体或死产认为有犯罪嫌疑之情况时应于四十八小时内 向该管官署报告  
第十一条 西医应负填具诊断书检案书或死产证明书之义务但有正常理由得 拒绝之   
第十三条 西医除关于正当治疗外不得滥用鸦片吗啡等毒质药品   
第十五条 西医于业务上行为不正当或精神有异状时该管官署得停止其执行 业务   
第十七条 西医受停止执行业务之处分者应将证书送由该管官署记载停止理 由及期限于该证书背面 该管官署于前项记载完毕后仍将证书交还

 

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初版序言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审校

早在十五年前,我们就想撰写一部《中国医史》,内容既要涵盖起初的本土神秘艺术史,又要包括所谓的”西医”传入中国以及此后中国医学的长足进步。从 一开始,我们的编写工作就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只能收集到少量零碎杂乱的资料。散存在几个国家,以多种文字写就 的期刊、图书、报告等等需要考证和整理:还要对所需的资料内容进行细致的校 核。这种困难从以下例子中便可窥见一斑。1887 年创刊的《博医会报》只能在 上海找到一套完整的一一即”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 办 事处所保存的一套。

其次,虽然近来得以相聚,此前却一直天各一方,深入交流格外费力,消耗 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另外,可以想见,由于本书包括无数汉字的人名和地名,在 欧、美出版纵有可能,也会面临不少困难。

一本中国医史,不仅应当考察历史悠久的本土艺术的理论和实践,还应当结 合自上世纪以来进展非凡的现代医学成就。要了解中国医学,估量其意义,就必 须把两者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中国医学把它的根深扎在四千年经验主义的厚土 里,只有当以观察,实验和统筹协调为特征的现代科学医学被移植过来以后,它才开 始了生机勃发地舒展。否则,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在我国,再没有什么其它领域 的努力,能比医学对实验方法的认识获得更具体、更深远的成果了。

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上下两篇的篇幅相差如此悬殊。上篇概述了从最早有 记录的时期到十八世纪末的医学全景,只占全书四分之一;而下篇仅仅叙述了过 去的一百三十年的医学,却占了400多页。 原因很简单。除了对上篇所涵盖的时 间段里中医学发明发现的记录,本来就存在保存和收集的困难,正当欧洲医学以 哈维的发现(血液循环)为原动力,取得硕果累累的时期,中国医学在十七世纪 以前的漫长时期里,实际上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有随着医学传教的到来,它 才得以复苏。

本书的写作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对于付出值得赞许的努力来宣扬和传承国粹的旧医学者们来说,书中关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现代理念是如何在这片保守的土 地上生根立足的叙述,可以激励和警醒他们,世界(特别是医学科学)自华佗时 代以来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另一方面,是要敦促实验医学的倡导者,他们向大众 普及科学精神的可贵尝试的同时,不要漠视过去的教训,旧传统不是什么需要摈 弃的东西,而是一个可以生动地凸现出当代辉煌成就的背景。

在写作进程中,因为两位作者都有着繁重的本职工作,需要有一位能比我们 投入更多时间的同事来专事收集资料。我们很荣幸地得到了伯力士博士(维也纳 的毕业生)的帮助,他是作者之一(伍连德)十余年来在科学与文学研究方面的 得力助手。没有他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本书的完成势必遥遥无期。

作者还要声明,虽然关于本书多年来我们一直反复商讨,但各人都对自己所 写的部分负全部责任。本书撰写过程中,曾引用下列各种资料:《博医会报》、 《中华医学杂志》、《教务杂志》等刊物、中国古代文献以及许多中外友人的个 人叙述。精挑细选的插图,不少来自作者个人收藏的古画和版画。北平协和医学 院的伊博恩博士也慷慨地提供了他所珍藏的照片。我们尽可能地在每一张插图下 面注明出处。

人名、地名的索引和医事年表共约一百来页,是我们精心编写的。但愿它们 不会是本书最多余的部分。

伯力士博士和Alice.Wu小姐为本书的印刷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作者向他 们和印刷者(他们对印刷这样一部书体现的极致耐心)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王吉民

伍连德

上海,1932年7月15日

 

新译 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  引言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中国是现存最大、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当欧洲和美洲的居民还在半裸着游荡,栖止在树林里,划着独木柳舟捕鱼,中国人已经身着丝绸,享受着较高文明的生活。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越旷野,走出埃及之前,中国人就拥有比埃及人更强的法律、文学和宗教知识。荷马创作和歌吟《伊利亚特》的时候,中国的行吟诗人也正在歌颂她的古代英雄,这些英雄的陵寝已经陪伴了他们将近十三个世纪(比如禹陵)(1)。在北风吹过大卫的竖琴之前的一百年,中国的一位哲王(周文王)已经写下了经典著作(周易),这部经典至今仍为共和国的每位博雅学者所谙诵。(2)
      中国文学在英国被诺曼征服者入侵前就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人比施瓦茨更早发明了火枪,在卡克斯顿诞生前五百年就发明了印刷术。中国人还率先发明了火药、航海罗盘和制造瓷器。在耶稣诞生于伯利恒的二百二十年前修建的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奇迹之一,它所用的材料足以环绕全球建造一堵高五、六英尺的墙。四方诸国崇仰的榜样,东方世界最高的文化中心和源泉,无怪她在东方赢得了这个名字–中国,中央之国。

       中华民族的真正起源至今没有定论,还是一个谜。他们的祖先是谁?他们来自哪里?有人认为,他们最早是东突厥斯坦西南部绿洲和阗的居民(3)。另一些人则断言,他们的老家在一切民族的发源地,丰饶的幼发拉底河盆地,他们的文明大部分来自于古迦勒底人。还有一些人从语言、 举止和风俗上的巧合得出结论,巴比伦就是他们的故乡。(4) 这些多少建立在宗教神话基础上的理论,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可靠的记载是,黄河流域才是中国人的摇篮。五、六千年前,他们从亚洲西北部迁移定居到了今天的陕西省。一九二九年三月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5)以及近年来考古学、人类学的其他成果,可以证明在遥远的古代,史前时期的人类就已经在这一特定区域繁荣生息。
       
      今天的”中国人”是多个族群(炎黄)的结合体。他们并不是这片土地最初的占据者,而且他们对原住民的驱逐只是逐渐逐渐地取得成功,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土地,仍然被这些原住民所占据。同犹太人和迦勒底人一样,他们也是游牧民族,在从土著手中夺取了居所以后,就开始从事农耕。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历经漫长的岁月,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向外扩张。终于,她的疆域下延到长江流域,并以高度先进的文化同化了其他民族。到了元朝,在忽必烈可汗统治时期,中国的疆域广袤到了极点- 北至朝鲜,南达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直到缅甸。今天的中国,国土面积约为五百万平方英里,是世界第二大国, 有大约四万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6)
       现在来讨论我们的主题,历史背景。中国历史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她是世界上最古老民族的历史。和她同时代的其它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都曾强盛一时,旋即消亡了。而她却一脉相承到如今。
      中国历史的第二个特点是她在三千多年前就进入了文明发展的极盛期,随后却鲜少进步。如人所言,中国是个科学家所谓”停滞发展”的突出范例,一时间,在政治、艺术、手工业、文学、宗教和各种文化相关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但随后就陷入了停滞。直到最近,她才开始复苏。
      其三,近代以前,这个国家的历史几乎没有受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由于他们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没有和其他大陆的人民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分离,使他们发展出了自己特有的文明,而对外国人的排斥和轻慢也在他们的天性中根深蒂固。(7)

        研究中国历史困难重重,中国的史家并没有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只是留下了一大堆的史实记录。他们丝毫无意追溯前因后果,最琐屑的和最重要的事件在书页里同行并列。他们所谓的历史就是简单的记录,而不是一门学问艺术。换句话说,他们记下的是流水账,而不是历史。这些记录之多可以举二十四史(正史)为例、他有煌煌三千二百六十六册,一万六千三百三十卷(8)。此外还有别史、编年史、纪事本末、传记、杂史、诏令奏议、史钞 、时令、地理、目录、史评等等。如此浩繁的史料,我们应该如何估量它们的价值呢?医史研究尤其困难,我们的前人没有任何此类叙述或专著。筛选整理这海量的资料,追踪其间来龙去脉的艰巨任务,还有待于将来的史家们去完成。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历史也可分为神话传说、古代和现代等时期,但各时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传说时期什么时候结束,历史时期什么时候开始,说法各异。有些汉学家把神话时期的开端定在公元前三千年,另一些汉学家则认为周朝才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他们不承认一切早于信史的说法。近二十年来,考古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古代史上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有: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清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等等。在这些重要发现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形成了一种新史学,出版了有关这些发现的大量文章和书籍。随着新研究结果的逐渐公布,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中国历史的真实将被揭晓(9)。
      
       由于中国历史的记载方式和医疗实践几千年来的停滞,有些人轻率地得出结论,断言中国医学没有任何真正的进步。然而,更深入的研究表明,中国医学思想和演进中的诸多重要变化可以清楚地溯源和区分。中国医史大致可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一、上古或神话时期(公元前2697-1122年)。
二、历史或黄金时期(公元前1121年-公元960年)
三、中古或争鸣时期(公元961-1800年)
四、现代或转型时期(公元1801-1936年)

       神话时期是指从文明的拂晓到商末。这期间无数的神话传说,虽然在史家眼里没有多少价值,但却引起了神话学者的兴趣。
     此后,随着神话时期走向历史时期,历史记录渐近真实可靠。从周朝到唐朝可说是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涵盖三大王朝,延续近两千年,其间每一个朝代都各有特色。周朝医学的特点是它的玄论空谈,医学实际上被当时的哲学教义所支配。汉代是中国医史上最辉煌最值得纪念的时代,尤其是仓公、张仲景、华佗这三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他们注重实际观察,使医学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直到此时为止,中国医学可以说是纯粹的本土艺术。但到了唐朝,外来的佛教传入了印度的医疗思想和方法,同时,时兴的道教发明了一套用于治疗疾病的符咒。于是,有了各式各样的治疗形式,人们开始尝试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法。简而言之,周朝可称哲学时代,汉代可谓科学时代,唐朝则为迷信时代。

      从十一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国医学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时的许多医书有好辩的特点。它们一反古人迂腐的经典崇拜,对旧籍颇多攻讦 ,彼此之间也是互相论战。这一时期,医学专科化广泛出现,产生了多种重要的专门医书。到了金元时期,中国医学逐渐分化,各立门户,最后发展为四大流派。其后的作家,环绕它们,各宗其一,总不出这四家范围。这一时期可称作中古或争鸣时期。

       随着”西医”的引进,进入了现代或转型时期。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旧医和新医两股力量争夺优势的斗争。然而,后者正在缓慢和稳步地取得优势。尽管可能还需要时间,但中国的医学地平线上,已初显出另一个黄金时代的曙光。

    本书,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言,是一部中国古今医事编年史,分上下两编。上编内容是纯粹中国本土的治疗艺术与实践(10);下编内容是西洋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者们已为它付出了十六年多的光阴,查阅了数以百计的中英文书籍和文献,咨询了好几位旧医学者。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图书馆藏的严重匮乏,尤其是在编写书目提要的时候,任何机构都没有足够的中国医学文献。因此,寻找文献、收集资料消耗了我们大量研究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现在收集到的图书资料或许是国内最全最完备的。

关于本书的体例,说明如下:

1.在用罗马字母音译的中文名词或短语后面缀以汉字原文,以便参考。

2.除了约定俗成的 Hangchow,、Swatow、Canton、 Soochow(杭州 、汕头、广州、苏州)等习惯用词以外,我们用罗马字母音译时使用威妥玛拼音法。

3.为了使外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时序,编写了一份历朝历代对应阳历时间的简要年表。

4.时间日期主要依据上海商务印书馆刘大白先生所著《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1929年版。

5.一般名词为普通印刷体,书名用斜体字。

—————————-

(1)译者注:荷马的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前七百多年,因此这里所说的是大约同时代的《诗经》歌颂的大禹等神话英雄的诗句,比如:《诗经.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诗经·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诗经.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2)译者注:圣经和合本 箴 25:23 北风生雨,谗谤人的舌头也生怒容。  史记周本纪原文: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见文王正是被谗谤人的舌头送进了监狱,才有了《周易》。时间上,大卫王的年代是大约公元前一千年,而公元前一千一百年正是《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里所认为的周文王的时代。

(3)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男爵(Baron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中国》《China》第一卷,49页,引自夏德(Hirth):《中國古代史》(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To The End of the Chou Dynasty)

(4)拉克伯里 (Lacouperie):《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3年,伦敦。

(5)步达生 (Davidson Black):《在周口店发现成年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初步报告》(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a Skull AdAdult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t Chou Kou Tien)猿人专号,1930年  3月。并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48卷 12号(步达生纪念号),真实地点在北京西南32公里处。

(6)翟理斯 (Giles)《中国文明史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中说:”如果中国人依次排队,它将没有尽头。不用等三亿人走过,新诞生的一代就会源源不断地延续这无尽的长列。”   
波乃耶(Dyer Ball)在《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 Things Chinese)中也说:”倘使中国人以每秒一位的速度都通过一点,那也需要十二年以上。”

(7)卜舫济 (Hawks Pott)《中国历史大纲 》(A Sketch of Chinese History)

(8)译者注:原文如此,应该有误。二十四史的总卷数,因不同的算法略有出入,都是三千多卷,有种算法是三千二百六十六卷。一万多卷,除非是四库全书史部。

( 9 )  详情请参阅王国维、顾颉刚、郭沫若、卫聚贤等人的著作。

(10)译者注:本书提到中医反复出现的”艺术”一词,是”进乎技矣”的意思,就是比技术要高级。微妙之处反应出作者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吾国之医学,固有颠扑不磨之艺术者在也”,见王吉民《中国历代医学之发明》绪言中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