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初版序言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审校

早在十五年前,我们就想撰写一部《中国医史》,内容既要涵盖起初的本土神秘艺术史,又要包括所谓的”西医”传入中国以及此后中国医学的长足进步。从 一开始,我们的编写工作就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只能收集到少量零碎杂乱的资料。散存在几个国家,以多种文字写就 的期刊、图书、报告等等需要考证和整理:还要对所需的资料内容进行细致的校 核。这种困难从以下例子中便可窥见一斑。1887 年创刊的《博医会报》只能在 上海找到一套完整的一一即”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 办 事处所保存的一套。

其次,虽然近来得以相聚,此前却一直天各一方,深入交流格外费力,消耗 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另外,可以想见,由于本书包括无数汉字的人名和地名,在 欧、美出版纵有可能,也会面临不少困难。

一本中国医史,不仅应当考察历史悠久的本土艺术的理论和实践,还应当结 合自上世纪以来进展非凡的现代医学成就。要了解中国医学,估量其意义,就必 须把两者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中国医学把它的根深扎在四千年经验主义的厚土 里,只有当以观察,实验和统筹协调为特征的现代科学医学被移植过来以后,它才开 始了生机勃发地舒展。否则,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在我国,再没有什么其它领域 的努力,能比医学对实验方法的认识获得更具体、更深远的成果了。

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上下两篇的篇幅相差如此悬殊。上篇概述了从最早有 记录的时期到十八世纪末的医学全景,只占全书四分之一;而下篇仅仅叙述了过 去的一百三十年的医学,却占了400多页。 原因很简单。除了对上篇所涵盖的时 间段里中医学发明发现的记录,本来就存在保存和收集的困难,正当欧洲医学以 哈维的发现(血液循环)为原动力,取得硕果累累的时期,中国医学在十七世纪 以前的漫长时期里,实际上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有随着医学传教的到来,它 才得以复苏。

本书的写作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对于付出值得赞许的努力来宣扬和传承国粹的旧医学者们来说,书中关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现代理念是如何在这片保守的土 地上生根立足的叙述,可以激励和警醒他们,世界(特别是医学科学)自华佗时 代以来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另一方面,是要敦促实验医学的倡导者,他们向大众 普及科学精神的可贵尝试的同时,不要漠视过去的教训,旧传统不是什么需要摈 弃的东西,而是一个可以生动地凸现出当代辉煌成就的背景。

在写作进程中,因为两位作者都有着繁重的本职工作,需要有一位能比我们 投入更多时间的同事来专事收集资料。我们很荣幸地得到了伯力士博士(维也纳 的毕业生)的帮助,他是作者之一(伍连德)十余年来在科学与文学研究方面的 得力助手。没有他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本书的完成势必遥遥无期。

作者还要声明,虽然关于本书多年来我们一直反复商讨,但各人都对自己所 写的部分负全部责任。本书撰写过程中,曾引用下列各种资料:《博医会报》、 《中华医学杂志》、《教务杂志》等刊物、中国古代文献以及许多中外友人的个 人叙述。精挑细选的插图,不少来自作者个人收藏的古画和版画。北平协和医学 院的伊博恩博士也慷慨地提供了他所珍藏的照片。我们尽可能地在每一张插图下 面注明出处。

人名、地名的索引和医事年表共约一百来页,是我们精心编写的。但愿它们 不会是本书最多余的部分。

伯力士博士和Alice.Wu小姐为本书的印刷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作者向他 们和印刷者(他们对印刷这样一部书体现的极致耐心)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王吉民

伍连德

上海,1932年7月15日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