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方舟子谈为什么说李敖不配称“国学大师”》合集http://t.itc.cn/y3STB 或 http://t.itc.cn/fe8sa
(搜狐微博2013年4月26日15:00~16:30)
承业Julian: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会对方老师的质疑给出相应的回应么?
方舟子:我在2005年就批评过他不懂装懂乱批鲁迅,没有见到他给出回应,只见他以后仍然在继续攻击鲁迅。这次想必也是不会给回应,因为没法回。他自吹自擂惯了,不会承认自己犯了低级错误。
后知nnn: 向 @方舟子提问:方老师,您一直注重科学打假,看到您的博文发现您对文学了解颇深,是由于科学打假的需求么?
方舟子:其实我文史打假的历史比科学打假还要长,在1999年就揭露过余英时为污蔑郭沫若抄袭钱穆而伪造引文,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科学方面的学术打假呢。
徐瑶岑: 向 @方舟子 提问:平时您很爱看文学文献么?
方舟子: 以前看了很多,现在看得很少。
爱你神儿: 向 @方舟子提问:方老师真的要转型文史么?
方舟子:假的,我现在和将来的主要工作都是做科学普及。文史什么的只是碰上了玩一玩。
房产部落: 向 @方舟子提问:有网友表示,你說錯了,他說”唐朝时候中国并不种棉花”~但是有期刊《從我國古農書<四時纂要>看唐代棉花生產技術》:「在我国唐代就有了棉花生产,把我国植棉史考证提前了几百年。你怎么看?
方舟子:唐朝边疆地区有种植棉花,所以我后来把那句话改成“唐朝时候中国并不成规模种植棉花”。但是唐朝有个别地方零星种植棉花,并不影响唐朝人基本不穿棉布做的衣服这个史实,李敖仍然是闹了大笑话。
我爱苏醒: 向 @方舟子提问:你再批判李敖的不足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
方舟子: 我的文学功底还需要在现在显示吗?
范卓然: 向 @方舟子提问:有人说李傲本来就是个玩弄文墨的杂文作家,你怎么看?
方舟子:他就是个写杂文的,真把他有关文学历史方面的胡说八道当真就完了。其实在这方面他并不比被他称为江湖骗子的南怀瑾高明多少。
我就是焦点: 向 @方舟子提问:既然不能称李敖为文学大师,那称您为文学大师如何?
方舟子:你骂我呢?现在“大师”不是已经成了骗子的代名词了吗?
霸王邪气: 向 @方舟子提问:鲁迅的对日态度到底是什么?
方舟子:鲁迅在世的时候,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但是鲁迅在晚年写过不少抗日文章的,例如《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那些说鲁迅只骂中国人从来不骂日本人的,不是无知就是造谣。
小润如酥: 向 @方舟子提问:对中国人「一个都不寛恕」?李大师这样做学问的?
方舟子:鲁迅的文章说得很清楚,“一个都不宽恕”针对的是他的敌人,李敖却说是针对中国人,是阅读能力太差,还是故意造谣?
别让我感觉不到你: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多次炮轰内地文化名人,但是在内地仍然很受欢迎,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方舟子:这不奇怪,各种各样的“大师”都很受中国人欢迎,只要敢吹,就有敢追捧的。几千年迷信的土壤深厚着呢。
学海晶晶: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炮轰季羡林老师你怎么看?
方舟子:我也批评过季羡林,但是是针对他关于东方文明复兴的言论。季先生研究的那些专业我不懂,不敢像李敖那样乱开炮。
博格达: 向 @方舟子提问:您觉得李敖离文化大师的路还有多远?
方舟子:几年前李敖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自称整个中文圈只有他一个人配称为“文化大师”,不过在我看来他就是个文化小丑,到文化大师的路都没有,不存在远近问题。
呼唤曹光明: 向 @方舟子提问:您认为他缺少文化大师的什么特质呢?
方舟子:他没有受过恰当的学术训练,不具备起码的严谨,连做学问的门都还没摸着,学者都算不上,更不必说什么文化大师了。
独立维修员:向@方舟子提问:李敖在大陆的言论应该有不少硬伤吧,为什么以前都没有人给指出来呢,或者说没有有影响力的人给指出来.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方舟子:比李敖更骗人的那些“国学大师”,比如文怀沙、南怀瑾,不也是招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揭露吗?中国学者或者不愿得罪人,或者自己就无识别能力。
卜余馥: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属于行动派,那么对于咬文嚼字的关注肯定较少,行动这块,你比得上他吗?
方舟子:奇怪,不是他首先对鲁迅的文章、李白的诗咬文嚼字还咬错了吗?怎么反而成了我的不是了?
一琰倾城9463: 向 @方舟子提问:在《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一文中,李敖对于“营营”的那个批判你怎么看?
方舟子:那是他无知,用“营营”形容苍蝇飞行的声音古已有之。我在2005年写过一篇《李敖对鲁迅的“营营”》就是专门批他这一点的。顺便再举一例,是欧阳修写蚊子的诗:“群飞岂能数,但厌声营营。”
足球的命: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认为:任何人都不配与我一战,没有人能战胜我,因为我不可战胜。不要与我辩论,你多说一句就多暴露一分愚蠢。老方你怎么看?
方舟子:他当了鸵鸟把头埋在沙里当然就会觉得自己不可战胜,我就继续打他露出来的屁屁。
冰冰很厉害: 向 @方舟子提问:现在据说一般自称大师的都怕您,您怎么看
方舟子:怕我就对了。其实是不怕的,因为不管我怎么揭露,他们都仍然不愁找不到崇拜者。
童话般的美好: 向 @方舟子提问:你心目中的国学大师是谁?谁配得上国学大师这个称号?
方舟子:国学大师以前是有的,像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现在是没有的,最多只有国学专家。现在凡是自称或接受被称为“国学大师”的,都是骗子。
现代Lewis: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每天看7本书,你觉得可能吗
方舟子:这要看怎么看书了,如果只看个书名,一天看700本都可能。
惠然先森: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频频对着鲁迅先生开炮,他这是什么心态啊?
方舟子:因为他自称写白话文排第一、第二、第三都是他一个人,当然要对被称为写白话文第一的鲁迅开炮。
大海就是一切: 向 @方舟子提问:我们知道”精卫填海”是一个死了也要报仇雪恨的神话故事,因此“精禽梦觉仍衔石”这句诗应该理解为中国人民就是死也要报仇雪恨,这分明是支持抗日的诗,要怎样的歪嘴才能把它说成媚日的作品?
方舟子: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明明说的是和日本友人一起抵抗日军侵略,李敖能把这首诗说成媚日,不是读不懂,就是造谣。
你好胖迪:向@方舟子提问:南怀瑾居然也是文化骗子?您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吗,我想看看?
方舟子:我在2003年就揭露过南怀瑾了,见:http://t.itc.cn/Gm3wU
RobertTBK:向@方舟子提问:他著作那么多,你也只找到2个错处,就抹杀了李敖?没想到你也是那么肤浅。
方舟子:李敖曾说韩寒的书是臭鸡蛋,闻一闻就知道臭。这个说法也适用于评价他自己的著作。2个错误(其实不只)已可暴露其真实水平和治学态度。
最酷最璇: 向 @方舟子提问:陈文茜对李敖的评价是:被埋没的天才,从“五四”之后,很难见到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中国知识分子,拥有和李敖一样的影响力。您觉得这个评价中肯吗?
方舟子:有自称“大师”的,当然也就有捧臭脚的。现在又不是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天才还能被埋没?出了那么多书的人也敢称被埋没?
平雅酱: 向 @方舟子提问:李敖的名言“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请问你能吗?
方舟子: 我不是已证明李敖是个“王八蛋”了吗?
凤华的私人地带: 向 @方舟子提问:让你对胡适和鲁迅做一个比较的话,你觉得哪个比较好呢?
方舟子:胡适是开一代风气的学者,鲁迅是不世出的智者,无可比性。
高价卖给韩粉,这是他们的偶像的偶像的书啊。人还活着就出“全集”,是什么意思?
高价卖给韩粉,这是他们的偶像的偶像的书啊。人还活着就出“全集”,是什么意思?无产有梦黄药师
莫名其妙,我什么时候提到《宋书》了?《宋书》是南北朝史书,所载当然在唐以前,什么意思?你是从亦明、亦明马甲或别的方黑、前方粉那里听来的什么谣言吧?那些早已信誉丧尽的病人说出来的话也值得你来问?
向@方舟子 提问:关于“《宋书》所载应在唐以前”的问题,希望看到老方给更正一下,看到他人以此进行无限攻击,不回应一下的话,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为什么李敖会把苏轼寒食雨中的“破灶烧湿苇”读成“破灶烧湿耳”?“苇”字在台湾也读作“耳”?http://t.itc.cn/yKHBV
恨李敖的五个党:1 共产党(理由N个); 2 国民党(理由N+1个);3 民进党(李敖拆穿他们是假台独);4 金光党(李敖拆穿他们「五鬼搬运」 中国的钱,送到美国);5 拆白党(李敖拆穿他们是文革余孽),这些人明明是秦始皇屁眼拉出来的,却整天在网上诬陷别人舔秦始皇屁眼,他们眼里只有屁眼。
4月27日 20:25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这一阵网上盛传“朱令译”《大麦歌》,多人谱曲,还拿来与郭沫若原译对比以证朱令如何有才,因此如何遭人嫉妒。译本优劣且不说,那个《大麦歌》译本并非朱令自己翻译的,而是李敖翻译的,载《李敖大全集》卷32第264页(图),改了几个字而已。可见暴民们是如何容易受人操控。
方舟子
回复@computee:原作是很口语化、很简单的诗,被李敖译成这个样子,除了附庸风雅显摆他会凑句子写古体诗外,与翻译无关,最多算是大学生练笔(那是李敖在台大读书的日记)。郭沫若那是诗人译诗,有原作韵味,才是翻译的正道。//@computee 转发:很早就看Carefully(李开复)转了。我没感觉比郭沫若译得好。这种刻意精雕细琢整齐划一律诗形式,牵强且呆板,反而丧失了一些诗的自由意境。◇
×
05-12 16:58
方舟子
第一个不就是被李敖称为骗子的南怀瑾吗?这是李敖说得最正确的一句话。
6张
早晨先到北京最西边门头沟区中粮书院, 主持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民俗婚礼。中午赶回城里万寿寺,参加老朋友冯耀午先生《佛教人物高僧大德油画展览》。下午海淀文化大厦,参加十二集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座谈会。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播出, 已播出五集,今晚22:38播出笫六集。
可知道 48,900 的意义?那是唐朝人写诗的总数,也是我读过的唐诗总数。只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无法想象我多么用过功。用功的我,顺便亮一首:「长夜孤眠倦锦衾,秦楼霜月苦边心,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有人说唐朝军人无绵衣,请读这首当时人自己的诗吧,别跟李敖比学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