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1

中医药不能治愈尿毒症

—289名尿毒症患者的求医之路

 

    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对289名尿毒症的求医过程进行了调查,重点是他们在求医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

 

 一.患者的一般情况

 

    所调查的289名患者,分别来自天津市所二级医院的血透室,大多是因慢性肾衰尿毒症而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男170例,女119例,平均年龄48.1(17-84)岁。原发病依次为:慢性肾炎122例,糖尿病46例,高血压37例,病因不明发现时已是尿毒症31例,其它53例。平均血透时间32.3个月,最长14年。

 

 二.90%以上患者接受过中医药、偏方等治疗

 

    在这289名患者中,接受中医药、偏方等治疗者263名,占91%。其中189名是在血液透析治疗前服用的,33名是透析开始后服用的。另有41名患者在透析治疗前就服用过而透析开始后还进行过中医药等治疗。就是说有四分之一(74人)在开始透析治疗后还进行过中医药、偏方等治疗。一直未行中医药、偏方等治疗者29名,占9%。

 

    这263名患者共进行过659次中医药、偏方等首诊治疗。即平均每人到过2.5处进行中医、偏方等首诊治疗。若加上复诊的次数就更多了。

 

    另外,这263名患者共到过200来处不同地方进行中医药等就诊,包括天津市各中医院、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还有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民间游医等。还有患者是根据电视广播报纸的广告,或邮寄或到外地去求医买药。范围涉及到塘沽、大港、武清、宝坻等天津郊县,以及北京、东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和云南昆明、陕西西安、新疆等地区。既有正规医院和媒体广告中的中医专家、教授和主任(其中有两名是被天津市评为首批15名名中医之成员),及媒体广告上的邵霞龄、郭宝叶等,也有社会上的游医甚至诬医等。

 

    治疗方法五花八门。有中药汤剂,丸药,胶囊,粉剂口服,也有中药灌肠、中药制剂静脉输注及针灸、拔火罐等。更有所谓传统的自制丸药、贴膏药、祖传秘方、偏方及气功、泡脚等。所谓现代疗法如自然疗法、全息疗法、离子渗透疗法、介入疗法等。另外还有保健品,个别还服用带有传销性质的保健食品。

 

    这些患者所服用的药品鱼龙混杂、名目繁多,名称却何其相似。诸如肾炎片、肾炎四味片、肾炎康、肾炎康复片、肾炎温阳解毒片、中美肾复康、肾衰康、肾保康、河南肾宁散、山西肾衰宁片、尿毒清、石家庄肾毒清、欣清、长春肾安、沈阳肾活胶囊、吉林肾复康、大宁补肾胶囊、清浊益肾胶囊、北京肾宝胶囊、山东尿毒1号、尿毒2号、肾病康汤……品种不下六、七十种。

 

 三. 中医药、偏方等治疗基本无效

 

    在这263名患者至少659次的诊治中,有43人次称曾有效,约占6.5%。所谓曾有效是指:1.患者主观感觉在某处就诊有效。2.尿毒症毒素血肌酐可稳定一段时间。3.血肌酐指标曾有一段时间下降,后又上升。4.此时患者多被要求控制饮食。5.当时患者肾脏大小还接近正常。6.只是通过肠道排毒,并非恢复肾功能。7.最终都需血液透析治疗。

 

    有93.5%的中医药等治疗被患者明确告之是无效的。而所有接受调查的经中医药、偏方等治疗的263名尿毒症患者没有一例治愈的,也没有一例因服用中医药、偏方等脱离了透析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医专家宣称能根治尿毒症,这和社会上的游医、巫医的对病人的欺骗并无区别。

 

 

 

    这263名患者共到过200来处乱求医,仅首诊就659次,遍布津京两地及九大省市等地区,最终还得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足见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而这盲目性正说明许多所谓治疗尿毒症的中药、偏方等是无效的。试想,如真能根治尿毒症,还用到这么地方,找这么多“医生、专家”,用这么多“疗法”,服这么多种“药物”吗?大家都去喝那一两种能根治尿毒症的中医药、偏方等即可,何必去乱投医呢 ?

 

 四. 中医药、偏方等治疗的危害

 

 1.使尿毒症症状加重。

 

    慢性肾衰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患者多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喝汤药、偏方等使上述症状加重。不少患者向我述说:要是不吃中药,不至于这么快得尿毒症;用大盆熬中药,一天三大碗,见了就哇哇吐;后来喝汤药都喷出来了;中药多有大黄,可一闻大黄就吐;药面很难喝,喝完站着不动地儿就都吐出来了; 喝了中药就吐,后来就吐血;吃了就吐,都吐的不行了;住半年院喝汤药,喝完就吐;越喝越恶心; 喝药喝的吃不下饭,光吐;光喝药,吃不下嘛了。如此等等。还有腹泻,有患者喝了8个月汤药就腹泻了8个月,最后不得不去透析。你能体会病人这些痛苦的感受吗?

 

    另外,服用有的中药汤药偏方等还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尿毒症患者多数少尿无尿,喝汤药增加了入水量,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加重。因心衰、高血钾甚至可危及生命。有的中药本身就有肾毒性,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这些药对病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2.延误治疗。

 

    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患者血肌酐到600umol/L就应该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可是,调查到181名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平均血肌酐水平是1141umol/L。其中最高达2600umol/L。只有26名患者(14%)是在700umol/L以下开始血透治疗的。也就是说有86%的患者延误了治疗。此时,患者各器官并发症加重,严重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透析成活率。

 

 3.劳民伤财

 

    服用有的中药汤药偏方等不仅无效,增加各种并发症,还给病人家属带来很大麻烦。有的所谓名中医需要半夜去挂号,大包小包的买药,有的甚至得用麻袋装。熬药就更费事了,一般药锅不行,有的甚至用脸盆、大桶熬。有的家属说,一天到晚除了熬药什么也干不了了。结果怎么样?起码有55名患者主动反映还没喝完就把药给扔了。

 

    在这263名中药汤药偏方等治疗的患者中,调查到228名患者中药汤药偏方等用药的费用情况(有35人用药的费用记不清了)。不完全统计,这228人总共费用为900.9万元,平均每人3.95万元。由此推算,在所调查的289名尿毒症患者的求医过程中,平均每人用于中医药偏方等非正规的、无效治疗甚至是造成有害治疗的费用就有3.54万元。这只是个保守的统计,因为许多病人是自费的,而且不少有医保的病人也是只统计了自费的那部分。许多尿毒症患者本来生活就困难,这无疑更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有的甚至卖房、借钱,倾家荡产去乱投医。当明白过来要透析时已人财两空了。

 

  4.加大医保负担。

 

    保守地说尿毒症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天津市有1200万人口,每年就多1200名尿毒症患者;按照台湾2300万人口有4万多透析患者,天津就应有2万多透析患者。所以,实际上天津市现在需要透析的患者应远大于3000人。若姑且按天津市现有3000名血液透析患者,那么用在非正规和无效治疗上的费用也多达1.06亿元。天津如此,其它省市地区、全国呢?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医改向何处去?能否成功?应该拿这些医保的治病钱救命钱为那些无效治疗所造成的浪费埋单吗?

 

    2009年美国肾病杂志有一篇“慢性肾病患者的患病经历与感受”中提到,“研究发现:患病后,他们为了得到明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满意的疗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体力、精力和财力。”在我调查、管理这些病人的过程中也深有同感。为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疗观念,并且有许多事情要做。

Jan 16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四)
  
  我国目前公立大学的校长实行委任制,选拔的过程,基本上是内部运作,学校的教职员工缺少发言的机会,对胜任者缺少举荐的渠道,对渎职者亦无公开弹劾的程序。在网络上对校长的不端行为提出批评,往往要冒很大风险,更不必说传统媒体。在这种体制下,一些校长为了保住权力,想到的只是对上级委任者负责。珍视学术信誉,爱惜社会声望的心理动力,一般而言是谈不上的。(丁东:中国大学令人担忧的逆向淘汰《新京报》2009年7月18日http://news.sina.com.cn/pl/2009-07-18/085618247661.shtml)
  
  在这些学术腐败案中,公众诧异地看到网络和媒体作用非凡。这些大学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几乎都是从网络发帖举报,媒体跟进报道,校方应对舆论,最后公开查处。更不堪的版本,则是不少学术腐败案背后,是复杂的大学人事争斗,从而牵出学术腐败。如此场景,完全看不到学术共同体自身有任何主动作为,仿若学术腐败在目前的学术共同体中,已是某种心照不宣的存在,而唯一不能交待过去的,就只有网民和媒体。这种情形令人羞愧,它让人看到学术共同体自身的迷失,更遑论它要为社会和良知负上责任。(南都社论:学术共同体须有能力对自身负责《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17日http://news.sina.com.cn/pl/2009-07-17 /094818241696.shtml)
  
  中国的抄袭者厚着脸皮不辞职的原因一部分取决于个人道德素养,而更多的是没有制度约束。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持零容忍态度,应通过立法,除了让抄袭剽窃者付出高昂成本,对他们移花接木的“成果”一概予以否决,没收各种不道德的收入外,更要立即责令其辞职,将行政或学术职务一齐拿下。“黄庆们”不能引咎辞职,而且从言辞之中还能看到凌人盛气,基本的耻感都已丧失,试问还有什么理由让他在学术环境中自在下去?(梁江涛:副校长抄袭应该引咎辞职《长江日报》2009年7月17日http://news.sina.com.cn/pl/2009-07-17/091818241434.shtm)
  
  现在是学术管理腐败,他日后续无人,害了一个民族啊。(天涯网友狂情浮世2009年7月17日)
  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应该成立专门的查出学术造假的机构,制定统一的查假标准,对揭露出来的事件进行认真的调查、处理,这样才能对学术造假之风予以根本的遏制。(方舟子:对副校长“动真格”好!《华西都市报》2009年7月17日)
  
  对于真正视文学创造、学术创新为生命的人,没有一种外在力量可以令其变节,他们的写作不受体制钳制,不随外因篷转。他们执笔为文,纯粹为了实践自身的文字意志。所以,哪怕今日的某些规定确有怂恿偷盗的倾向,受到怂恿者也只是些三流货,亦即那些即使改邪归正也不会给人类带来非凡贡献的家伙。假使李渔活在当今,我们不必担心他走向堕落,正如我们不必担心陈寅恪或沈从文等真正的大师会有剽窃之举。
  
  再好的体制也不会把平庸者变成天才,而糟糕的体制虽足以埋没或扼杀天才,但一般不可能迫使他们由创造者堕落成偷窃者。创造者是一群精神贵族,他们的气质翱翔在体制性规定之上。
  在糟糕的学术体制下,曹雪芹仍然会是曹雪芹,而那些原本只配为曹雪芹磨墨的家伙,在糟糕的学术体制中却一个个意态飞扬,悍然院士、院长、博导起来了。区别 就在这里。良性体制会还原三流人物的本色,使他们无从猎取超出自身能耐的光环,而糟糕的体制会使三流人物大为亢奋,使沟渠小虾纷现龙腾虎跃状。
  
  宽容一名剽窃院长或抄袭博导…假如“宽容”意味着让他继续享有原来的身份荣誉,那么,对他的宽容恰恰等于对他人的戕害。
  
  你永远不必相信,一个靠抄袭剽窃起家的院长,会对真正的学术精英另眼相看,而不是视如仇敌;你永远无需怀疑,一个这样的家伙,除了干些进一步污染学术空气的活,别无他长。因为,只有当他确信自己的周遭存在一个剽窃集团,同时确保周边不会有嚷嚷着“不攘他人一字”的李渔之流给他添乱,他随剽窃而发迹的伪学术前程,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长此以往,“贼船同盟”即告成立。
  
  不幸的是,贼船同盟还是世上最坚固的同盟,他们因互握对方把柄而决心沆瀣一气、依偎到底。不客气地说,所谓宽容之声,多半出自他们的合唱。明眼人都知道,宽容一个剽窃校长,就是授予他继续荼毒学生的权力。其间利害,孰轻孰重,原本到眼即明。
  
  糟糕的学术体制虽然无法使天才的李渔一族走向堕落,却会让一伙注定碌碌无为的三流货夤缘得势,占据学术界的要津。当他们因利益趋同而构建出一个贼船同盟时(依我看,该同盟已然建成,且呈日益壮大之势),我的心情,唯“黑云压城城欲摧”可表。所以,请你理解,我对宽容派的警惕,并不稍逊于对东窗事发者的厌恶。(以上自周泽雄:警惕学界剽窃之风中的贼船同盟《东方早报》2009年7月19日http://news.sina.com.cn/pl /2009-07-19/080018251342.shtml)
  
  国际杂志处理起学术不端来,真正做到了不留情、不手软,发现一起,调查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管你是谁的门生弟子,还是有什么职务头衔。(张立言: 看国际杂志处理剽窃造假的“不手软”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zhangjun.txt)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被曝光的学术造假行为都是由被侵害人或者其他人揭发或向有关人士举报的,而没有官方或者是半官方的机构主动指认某人的造假行为。有很多的民间举报在一些知名网络论坛和个人博客里出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岳振)
  
  从学历到论著,从产品到技术,中国的造假者总是层出不穷。即便造假在国内不会引起巨大震动,但在国际上,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的损害也是深重的、灾难性的和难以挽回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室主任 甘绍平)
  
  有学者认为,学术造假至少产生了四大危害:阻碍国家学术事业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危害社会风气;损害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岳振)
  
  现在很多官员的“学位”随着职位的上升而上升,比如历史专业出身的某位位高权重者,人在北京却在两年之内就可以拿到成都高校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样的情况正常吗?(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
  
  对学术造假应该有一个级别判定标准,比如说引用不当应该属于什么等级的造假,抄袭属于什么层次的造假,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再来确定应该如何惩罚。院士、教授严重造假的,该免职的就免职,该辞退的就辞退。(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国外的一些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它一发现假稿,就会通知作者的单位,要么开除造假者,要么永不录用该单位任何人的投稿,这种震慑作用是单纯的道德谴责和思想教育的效果所望尘莫及的。(伦理学研究的权威学者甘绍平)(以上自2009年7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学术,总是“很受伤”》)
  
  尽管针对这些学术造假,也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大学里大部分博导、行政官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是反对这类改革的。他们都是现行体制下的得利者,当然会认为目前这种体制是最好的。很多在高校外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申请到科研经费就可以有项目提成,现在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纵向课题(即政府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部委课题等)算管得严的,一般都在10%,而横向课题(即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提成可以高达40%。如果申请到1000万元的科研项目,就可以马上到手100万元,乃至400万元。科研还没做,自己就变成富翁了。(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