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农民

Recent News

Archives

存档:4月, 2009

4月 23, 2009 @ 4:13 pm

SCI,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计划

 

我同意Henry的指正“在这里我要指出一点: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是不同的两
回事。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

发SCI,成果鉴定除了科学意义之外,最终也说明了作出这些成果的人怎么样,也就是来评价这个人。

我猜测北帆发起这个话题的最初目的,就是因为中国目前过于追求SCI,评价一个人等同于你发了多少SCI文章,如何档次的文章,并决定你是否当教授,课题是否得到批准等。把评价人的指标过于简单化了。所以他才强调要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来评价人才。

我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并举了一个外国知名大学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评价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也清楚的知道,在中国还没有办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机制。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这种伯乐,这种高水平的裁判。所以大部分单位还只能采取相对合理,操作简单的办法,SCI。我比较中庸一点,只是建议有能力的,代表中国研究水平的某些单位开始尝试这种做法。逐步改善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坚持SCI导向的评价体系,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科学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外科学家和机构对中国的看法,在中国经济总量如此瞩目的情况下,某些机构或者个人甚至为了迎合中国的心愿,给你造一些垃圾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来。

Henry在询问我提到的那个例子中的教授如何得出他的结论,我是不得而知。不过我可以再提供一个我切身的例子。最近我供职的单位招聘一个初级科学家岗位(不是博士后,是独立PI,相当于大学的助理教授),我本人荣幸为评委之一。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招聘过程中,候选人发的文章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大概过程是,主席筛选10份简历,5份候选,然后发给所有评委打分,平均分前三位被邀请来面谈。候选人中,SCI文章有超过100篇的,IF影响因子加起来也有超过100的,但都没有进入前三名。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首先考察的是是否对口,是否有实际经验(工作经历),是否有国际背景,等因素,而文章只是很小的权重。来面试考察的内容就更多了,简单的说,我们评委来自各个背景,就各种科学和工作问题狂轰乱炸,就是尽力让候选人证明他自己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的更好,然后各个评委总结优缺点,一起讨论最后作出决定,同时还有参考非评委的其他科学家的意见。整个过程,我们邀请了6位候选人来面试,最后从2位中选择。我们的主席最后综合给拍板领导的建议是,一位尽管有很好经历,过去从事过多年的相关研究,我么如何给他位置,很安全;但另外一个有更大的潜力(至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未来),尽管缺乏相关经验,考虑到我们招聘的是初级科学家位置,我们应该值得冒这个险让她一试。这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阅我SINA博客详细一点的介绍。

这里我也强调一下北帆提到的题外话,在这个招聘过程中,人事部门首先就给我们发EMAIL,强调哪些话题不可以涉及,哪些因素不是考量的对象,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等数十个之多。

其实说起来这么麻烦,判断起来缺很容易,北帆说的对,在面试的时候,只要候选人作一个小时的报告,讨论几个问题,每个评委心里其实就有了答案,行还是不行。

整个过程的花费,估计付一个人一年的工资还多,我猜测没有中国大学有这个预算去做这样的招聘。而我猜测,只要你有几篇好文章,发份简历回去,很多中国大学和研究单位就能立马拍板要你还是不要。而如果你认识其中的某些要人,这个过程将更简单。

北帆和老狼都强调,我们的千人计划,是要找裁判和教练。有了好裁判和教练就容易出冲逢陷阵的科技先锋。我不以为然。靠几个人,或者少数人改变中国科研现状无非是美好的愿望。我觉得,目前中国不需要特别的人才计划,尤其不要在一个单位把做差不多事情的人,待遇水平搞成几十倍的差别,人为制造不和谐因素。而应该大力提高科技人员的阳光待遇,保证足够大的和活跃的研究群体,建立合理的进出机制,改变行政人员把持大量经费的事实,更加合理的分配经费,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施展空间。如果这样,不管是裁判,还是教练还是先锋自然来了。

发表于 未分类 · 1 Comment »

4月 18, 2009 @ 2:58 pm

如何合理评价科技成果

目前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方法,对一个成熟的科研体系,如美国,很适用。但这种方法,在中国暂时无法大范围推广,主要原因是,中国还不具备这种成熟的科研体系,科研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很多领域,无法找到合适(包括学术水平和利益冲突两方面)的同行来评价。举个例子,美国申请自然科学基金(NSF),需要申请人和合作申请人,提供过去3年合作过(定义相当广泛)的人,或者发表文章共同署名的人,这些都是利益关系人,在评审的时候都需要排除在外,确保评审过程公平。而如果中国也这么做,那大部分申请将无法找到合适的小同行来评审。

对中国而言,我同意大多数人的观点:SCI仍然是最好的评价指标;也同意北帆的观点:不能把科学研究的目的异化为发文章。但这两点客观是矛盾的。如果用SCI一刀切的话,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将去努力追求发SCI,去找发文章的捷径。我的建议是:在中国这种现实环境下,应该允许双轨制存在。即大部分一般高校和科研单位,仍然以SCI评价为主。但对于那些顶尖科研单位,SCI文章数量有一定量的单位,比如每年超过1000篇的单位,应逐步从追求量过渡到追求质到同行评价(可以是国际同行评价)。这样会形成两性循环,逐步淘汰那些不合格的科研单位和个人,从而真正提高整体研究的水平。NIBS等少数单位似乎有这样的尝试。

同行评价的最大的好处是,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未来,而不是现在或者过去。而中国大部分人才引进和招聘,包括现在的国家级别的顶级人才引进政策也是看现在和过去(现在是一流大学的正教授)。我举一个了解的例子,记得在CORNELL大学的时候,附属的一个研究中心招聘一个助理教授,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弟子,发的文章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 PNAS 等主流杂志文章近10篇,另外一个默默无闻,发的文章不过几篇TAG (IF=3左右)。但最后要的是后者。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后者估计副教授的位置都拿不到,而前者毫无疑问可以拿几乎任何单位的正教授位置。一个知名教授的一句话,让我非常震惊,他说,后者将是全世界这个领域的前五。我不知道,是否这个选择就一定对,但毫无疑问,这个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显示同行评价的魅力。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每个人是有黄金时间的,一个人不大可能一辈子都非常的有创造性,但如果他已经功成名就了,比如已经是大学正教授了,其实很多情况下黄金时期已经过了。还没有成为教授的年轻人其实可能更有创造性。但是,如何判断,这种创造性其实也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显然中国目前官本位主导的人才招聘,显然招功成名就的正教授比招初出茅庐的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更安全,尽管对长远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利。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4月 15, 2009 @ 11:19 pm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最近收到的一个“求助”EMAIL,想了很久,贴出来!

尊敬的x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前二次对我的宝贵指导,同时也对我再一次打扰您感到抱歉。

       这一次事情比较麻烦,也是万不得已我才向您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是我,也包括很多其他的人的精神导师。我也会将事情的原原本本给您说清楚,可能要耽误您一些宝贵的时间。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我现在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三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但是还缺一篇发表论文。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很低,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的前三作者(必须是实验性论文,不能是综述),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为我们学校就可以了。我研一的时候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过一篇文章,可惜的是署名单位不是我们学校。所以我现在必须还得有一篇发表论文,我已经把论文写好了,发给我的导师,可是被导师以论文不合格为由扣下,然后我又再准备再写另外一篇有关植物分子进化的文章(这种文章国内还比较少见),被导师没有任何理由地拒绝。我们导师的意思是我继续做实验,视实验情况而定什么时候发文章。可是按照我们学校的规定,430号之前必须要有发表论文(可以变通一点),才能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以现在事情变得很紧急了。我都急得睡不着觉。只能一边按着导师的指示继续做实验,一边写着论文催着我们导师发。但是这两方面都让我不放心,因为我前面有一个师兄到最后没有发表论文没有毕业,一个师姐运气好一点,最后万幸找了另一个学校的同学挂了个第二作者。所以现在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只能自己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本来我是打算自己写论文然后自己联系期刊投稿,但是一想没有经过导师同意去投稿太危险了,即使我写的东西与导师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从内心来讲,我是不愿意以这件事想您求助的,因为这件事太麻烦您了。虽然您曾经热情无私地帮助过我两次,毕竟我们之间还是素昧平生,而且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句话,一封Email就能解决的。但是毕业的事情太大了,我已经和UBC大学一个导师初步联系好了出国的事情,我还要考GRE,托福(自己只考了雅思。本来这次联系了一个植物学的牛人,就是没有GRE成绩,另外联系了UBC这个老师,结果因为UBC大学只要托福成绩不要雅思成绩而没有申请到2009的秋季入学),准备明年出国。我不能被耽误。但是,也许这个忙只有你能帮,我们学校的导师碍于我导师的面子,是不会帮我,我同学想帮我,可是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没有权力决定这种事情。所以我想是否有可能,您用您在国内的资源,帮我这个忙,您或者您认识的导师手里有一篇不重要的中文文章要发表,让我能做个第三作者。本来还有另一种方法的,我写一篇文章给您,以您的名义发了,我也只求挂个第三作者(费用也我出,文章与我现在做的课题以及与我们导师做的任何课题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从学生的道德方面来说,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坦白地讲,实验我确实没有得到最终理想的结果,我想这也是导师要我继续做实验,不让我发文章的理由。但是我确实尽力了,且不说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休息,就是2008年暑假和过年都没有回去。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就是中间有一段时间因为联系出国的事情而把实验暂时放下。

在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复杂心情。因为我从来没想过会因为发表论文的事情而耽误毕业的事情。因为我一向除了偶尔看一下科学通讯外,其他的中文文章看都不看的。虽然没有什么深的学术造诣,但是发一个中文文章还是绰绰有余,就单单分子进化这一块,别说中文的,就是一般般的英文SCI也不知道能发多少文章,可是今天却成了这种艰难局面,一次次的和老师交涉,一次次想发怒却又不得不隐忍不发!

最后,不论您帮不帮我这个忙,我还是要诚挚地感谢您,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希望您能告诉我。

 

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学生:XXX

发表于 未分类 · 6 Comments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