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农民

Recent News

Archives

10月 23, 2009 @ 10:23 pm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10月 23, 2009 @ 10:23 pm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之无愧

如果中国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提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袁隆平毫无疑问是最可能被提名的人,不是之一。非常遗憾的是,诺贝尔奖并未专设农业领域,因此最有可能和刚刚逝世的农业领域唯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小麦育种家诺曼 布劳格一样因为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贡献而荣获和平奖。论成就,袁隆平不比布劳格差,但国际影响力可能稍显弱一些,但袁隆平仍然活跃在一线,其影响力仍然在不断放大。但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最不具备公信力的诺贝尔奖项,越来越多成为政治工具,很难重新回到一个科学领域。

看到新语丝上对袁隆平的一些争论,不免想发表些看法,对作出巨大贡献科学家的尊重,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的尊重。刚刚看到西湖长先生对“杂交水稻”和“水稻杂交”还有水稻品种概念的澄清,对我下面的叙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不想费时间写一篇很长的文章,因为关于袁先生的报道已经数不胜数,尽管报道质量参差不齐,但袁先生的重要贡献已经完整的展示出来了。我稍微总结一下:

1)证明了水稻有杂种优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杂交后杂种后代(F1)有优势在许多物种有应用,比如前面有人提到的骡子,在 ...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9月 13, 2009 @ 1:40 pm

Norman Borlaug逝世

农业领域唯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绿色革命”的先驱,CIMMYT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世界粮食奖的发起人,Norman Borlaug博士昨天在美国的家中逝世,享年95岁。 Norman Borlaug曾在中国访问10多次,曾有幸在中国农大百年校庆上听他的主题演讲。在CIMMYT曾有幸住在他的楼下(尽管那时候,他已经很少来CIMMYT了,而大约一年多以前,他通知CIMMYT把他的房间腾给更需要的人),也有幸在餐厅和他一起讨论生物技术和世界贫困,而他关于生物技术一定会领导下一次绿色革命的论断,不但激励我辈前行,更被世界无数实践渐渐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一个小时前,刚刚经过40个小时的奔波,来到世界“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津巴布韦,看到这个消息,深有感触,写下这段话。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6月 13, 2009 @ 1:05 am

《自然》社论:甲型H1N1流感并不是世界唯一的疾病威胁 zz

《自然》社论:甲型H1N1流感并不是世界唯一的疾病威胁 6月1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当心背后》(Watch your back),社论对目前国际上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形式进行了分析,称甲型H1N1流感并不是世界唯一的疾病威胁,各国应该合理分配资源进行应对。以下是社论主要内容: 如果你是位卫生官员,面对着以下两种高传染性疾病——一种已经致死几十例,另一种存在大批致死的风险(但尚未发生)——你该如何分配资源?中国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当下,中国最优先的卫生问题是甲型H1N1流感。几周来,中国的确诊病例已经破百,尚无死亡病例。但政府官员担心,如果未来几个月病毒在全国传播开来,可能出现大批死亡人数。随着世卫预警和全球关注,中国作出了果断有时甚至是过分的行动。 然而同时,中国却有大量的儿童患上了手足口病(HFMD)。2008年,患病数达到50万例,死亡200例。今年,随着该病峰季的到来,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大多数严重的手足口病病例似乎都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该病 ...

发表于 未分类 · 1 Comment »

5月 7, 2009 @ 3:00 am

手足口病VS甲型H1N1型流感

共同点:两者都是病毒性流行病

 

手足口病: 截止从今年1月1日到4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5618例,其中重症773例,死亡50例。http://news.sohu.com/20090411/n263326637.shtml 没有看到更新的报道, 但山东一个省目前每天的发病人数在1000人以上,与去年全年的人数差不多,过去一周已经有5人死亡.未来2个月可能是高发期. http://news.sohu.com/20090505/n263789347.shtml

 

是否有有效治疗办法:有

传染性:很强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这个事实.

 

甲型H1N1流感: 截止目前,全球感染病例<2000,死亡人数31. 其中中国大陆感染人数0.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实, 中央50亿专项资金, 几乎全民动员.

 

是否有有效治疗办法:有

传染性:未知, 但最新的观点是不比普通流感危险

http://news.sina ...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5月 7, 2009 @ 2:58 am

稍微感慨一下

如果无理辱骂是力量,那大家都去无理辱骂好了.

 

拜托当想当FQ爱国者的人,先仔细看清楚人家想表达什么再FQ也来得及:

1.我批评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过度行政, 对密切接触者(没有症状)的接触者也采取隔离措施(如果要这么做,大家想想 AM098航班下来的人在奔赴各地的路上要接触多少人?隔离的过来么? 地方政府挑能隔离的隔离有意义么?而且各地政府标准还不一致,说明我们地方政府理解政策的差异性), 如果大家反对,请先看看卫生部的规定是什么?

 

2. 如果有大国风范, 外交部也没有必要事后要求各地外事办一个一个打电话做安抚工作(当然没有新闻报道), 也不会有地方政府领导感慨,想不到这个还和外交有关系.有位总理说, “外交无小事”, 毫无疑问这个事件给许多没有外交经验的地方政府上了一课.大国的威信和影响力,大家以为是GDP堆起来的?

 

3. 从你们这些一边到的言论,可以想象,以人为本还有多么的远? 在恐惧面前更需要的信心和鼓励, 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疏导.

 

4.那些是医生的人 ...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5月 7, 2009 @ 2:57 am

中国处理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几点不足

1.估计受SARS影响,政府过度估计了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性;导致各地政府过度行政.对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也采取隔离就是例子.

2.处理涉外事务没有大国风范,两个明显例子: 对外籍人员隔离(目前只有中国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措施),很容易导致人权方面的指责,墨西哥外长的抗议就是一个例子.很明显中国政府在采取行动之前,没有和相关政府很好沟通. 对接触人员采取到医院隔离,不是WHO推荐的做法.况且对连疑似都算不上的同机人员.按照中国的标准,美国总统及其接触人员应该被隔离一周以上.在停止墨来华航班(只有中国这么做),以及派包机去墨接中方人员回国的问题上(没有征得对方同意,最新的报道是双方互派),决定过于草率,估计没有征得对方国家谅解.

3.地方政府处理相关事务,不是以人为本.尽管与以前相比有进步,但与国际通行做法还差距相当的远.简单的说,就是把接触者当传染病人,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预,人为制造恐慌.

4.媒体宣传,过分渲染,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心.不是为了帮助民众了解必要的预防手段,和宣传相关的科学知识,而是以抓眼球为第一要务.两个例子: 我在上海机场等待AM098航班到达 ...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4月 23, 2009 @ 4:13 pm

SCI,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计划

 

我同意Henry的指正“在这里我要指出一点: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是不同的两回事。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

发SCI,成果鉴定除了科学意义之外,最终也说明了作出这些成果的人怎么样,也就是来评价这个人。

我猜测北帆发起这个话题的最初目的,就是因为中国目前过于追求SCI,评价一个人等同于你发了多少SCI文章,如何档次的文章,并决定你是否当教授,课题是否得到批准等。把评价人的指标过于简单化了。所以他才强调要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来评价人才。

我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并举了一个外国知名大学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评价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也清楚的知道,在中国还没有办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机制。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这种伯乐,这种高水平的裁判。所以大部分单位还只能采取相对合理,操作简单的办法,SCI。我比较中庸一点,只是建议有能力的,代表中国研究水平的某些单位开始尝试这种做法。逐步改善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坚持SCI导向的评价体系,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科学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外科学家和机构对中国的看法,在中国经济总量如此瞩目的情况下,某些 ...

发表于 未分类 · 1 Comment »

4月 18, 2009 @ 2:58 pm

如何合理评价科技成果

目前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方法,对一个成熟的科研体系,如美国,很适用。但这种方法,在中国暂时无法大范围推广,主要原因是,中国还不具备这种成熟的科研体系,科研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很多领域,无法找到合适(包括学术水平和利益冲突两方面)的同行来评价。举个例子,美国申请自然科学基金(NSF),需要申请人和合作申请人,提供过去3年合作过(定义相当广泛)的人,或者发表文章共同署名的人,这些都是利益关系人,在评审的时候都需要排除在外,确保评审过程公平。而如果中国也这么做,那大部分申请将无法找到合适的小同行来评审。

对中国而言,我同意大多数人的观点:SCI仍然是最好的评价指标;也同意北帆的观点:不能把科学研究的目的异化为发文章。但这两点客观是矛盾的。如果用SCI一刀切的话,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将去努力追求发SCI,去找发文章的捷径。我的建议是:在中国这种现实环境下,应该允许双轨制存在。即大部分一般高校和科研单位,仍然以SCI评价为主。但对于那些顶尖科研单位,SCI文章数量有一定量的单位,比如每年超过1000篇的单位,应逐步从追求量过渡到追求质到同行评价(可以是国际同行评价 ...

发表于 未分类 · No Comments »

4月 15, 2009 @ 11:19 pm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最近收到的一个“求助”EMAIL,想了很久,贴出来!

尊敬的x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前二次对我的宝贵指导,同时也对我再一次打扰您感到抱歉。

       这一次事情比较麻烦,也是万不得已我才向您求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是我,也包括很多其他的人的精神导师。我也会将事情的原原本本给您说清楚,可能要耽误您一些宝贵的时间。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我现在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三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但是还缺一篇发表论文。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很低,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的前三作者(必须是实验性论文,不能是综述),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为我们学校就可以了。我研一的时候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过 ...

发表于 未分类 · 6 Comments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