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的存档

建议向公众开放“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笔者近日有机会试用清华大学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http://check5.cnki.net/amlc/,下面简称《检测系统》,让我惊喜交集。

 

感到惊奇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学术腐败分子纵然有白骨精变幻莫测的本领,也要在这个《检测系统》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无处遁形。

 

喜悦的是,这个系统目前只是供《中国知网》各入编编辑部免费使用,就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应用前景。

 

它能够标示出抄袭文章的段落并显色、抄袭文章的出处(杂志社、哪一年哪一期和第几页)、计算出抄袭百分率是多少。让编辑在审稿时省却了查新查重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让学术文章这种真假“孙悟空”的判别有了定性和定量的尺度,避免了人为主观的判断失误和错杀无辜。

 

但抄袭文章被检测出来以后,怎么处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仍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和职称双重压力下,抄袭文章的投稿和刊发,尤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堵也堵不住,批也批不完。

 

再加上少数不良刊物的推波助澜,抄袭文章的洪流滚滚而来。

 

但有了《检测系统》,至少能让那些希望作假的所谓知识分子心存畏惧,减少侥幸心理。

 

在此,笔者大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像购买“绿坝”软件一样所具有的财力、勇气和魄力,将清华大学开发的这个《检测系统》购买下来,免费开放给大众使用,在购买电脑时预装进去。这样可以形成一道全民监督学术腐败的公众视线,让那些企图抄袭或已经抄袭的伪君子们曝露于阳光之下,逃也没处逃,躲也没处躲。

 

这才真的是为民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教育家的误导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看了留美薛博士的长篇大论《让孩子面对观众,里面的许多观点是不错的。因为薛博士有国内背景,又长期在美国生活,能够中西结合,兼容并包。读博士期间又十分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能够写出像《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样一类的著作,令人欣佩。

 

薛博士的文章笔者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从中也得到不少教益,但总是感觉到文中缺乏一些科学精神,不知是否与他的文科背景有关。

 

科学精神讲究的是规律、事实和数据,当然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如果说就现象谈问题,从个例和个人经验演绎出一般结论则不大可靠。

 

薛博士在他的近作《让孩子面对观众》一文中谈到女儿喜欢上芭蕾舞时的担忧“我们发现了她的天赋,却不希望她向这方面发展”。他的美国朋友也告诉他“千万不要让她在这方面发展,这是个吃不饱肚子的职业”。而他自己的理由是“:一个芭蕾舞演员,到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要考虑退休的问题;到了三十岁,则事业基本完结。而如果当教授、医生、律师,在这种年纪事业也许才刚刚开始,到了五、六十岁才达到一生的高峰”。

 

看得出来,我们的薛博士是不大赞成孩子长大后选择这个职业的。

 

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薛博士的以上观点,特别是薛博士对芭蕾舞演员吃青春饭担忧的观点。

 

说到底所有舞蹈演员和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这注定了他们的辉煌时期是在年轻时代;但其它专业,比如律师、工程师和医生他们则越老越值钱,他们的辉煌时期则是在后半生——但这并不能说后者就一定比前者伟大,这只不过是职业的不同而反映出来的辉煌时期不同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和对他们生活的过度担忧。

 

笔者有一位以舞蹈为职业的同学,青年时代舞艺高强,曾在某省歌舞团担任多年的主演角色,辉煌一时,很令同学们羡慕,大家也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在年纪长了一点不适合继续跳舞之后,经过几次选择职业,现在美国也有不错的职业,凭着年轻时学习舞蹈的信心和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活得很潇洒和自如,并没有薛博士所担忧的天马上要塌下来的感觉和恐惧。

 

退一步来说,如果说是因为吃青春饭的职业都是不值得孩子们选择的,那我们这个社会还怎么会有多元化?我们的孩子的生活还怎么丰富多彩?吃青春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有些家长和教育家的错误观点。

 

一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儿,而又有天赋,这是父母的幸运。做父母的应该尽其所能,帮助孩子成才。至于长大后能不能以此谋生或以此发大财,只不过是你父母自己对生活和金钱的价值取向,并不代表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发大财的。能够发大财当然好,但如果说不能以孩子的职业发大财,但孩子他自己喜欢,并一辈子生活在快乐无比的阳光之下,这不也是人生追求的意义所在吗?!父母的价值观并不能代替孩子的价值观,充其量只是对孩子有所影响。

 

所以对于一些教育家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家长不能盲目赞同,自己还是应该作些分析和判断,主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价值取向,给孩子提建议,但千万不要代替孩子拿主意,以免误导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

高考不考英语如何?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再谈“中国学生要不要学英语”

  

昨天写了一篇《中国学生要不要学英语,遭到某些力挺英语学习的人士的诘问。他们认为“眼光不要太浅,只看见眼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用不上英语’,还要看到20年以后、40年以后。”

 

这些人是没看清我的观点,我在文章中并没有否认英语作为一门与外界交流的工具的重要性,我只是反对那种硬性规定每一个学生在高考时都要考英语的高考政策。

 

经过阅读资料,现在笔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造成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因素有许多,比如说职称评定、出国浪潮和科研需要等等。但对于学生最为有影响的要算高考把英语作为必考科目,这个高考指挥棒每年都“害”得千百万高考大军围绕它转,浪费了学生无数可贵的时间和精力,是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罪魁祸首。

 

那么高考是否一定要把英语科目列为必考项目呢?笔者认为不必,理由如下。

 

英语不过是一门交流的工具而已

 

英语并不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要素,它就像飞行员招考中的体能指标、像艺术类学生所要求的舞蹈、画画和音乐技艺一样,仅仅是属于一种特长素质。如果说你有这种特长和素质,又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你大可向这方面发展;如果说没有,则不必死扣一条道,因为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何必一条道路走到黑?!英语说到底,只不过是一门语言交流的工具而已。

 

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毕竟是占少数

 

有没有百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一,恐怕只能算是万分之一吧,我们这里只是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如果说有好事者,可进一步做一个科学的调查。只占少数人的英语科目却要多数人来陪读是十分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环境不具备的农村学生来说。英语不列入必修课可能才是真正地尊重教育科学规律。

 

取消英语必考科目,可能更有利于英语特长生脱颖而出

 

我们说取消英语必考,是指对于大多数专业,而有些特殊专业,比如外事外贸、语言、旅游和酒店管理等等,在高考时可以也应该增考英语,这样便于英语特长生发挥他们的天赋,更容易脱颖而出考上这些专业。因为他们平时可能学习英语多花了时间和精力,更是由于他们有语言天赋以及有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像艺术类学生增考舞蹈、表演小品、画画和歌唱一样,增考英语则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崛起机会。

 

如此说来,高考时不考英语,可能是充分尊重教育科学规律,回归教育本质;公平对待考生,使大多数学生平时能脱离英语必学“苦差事”的明智之举,但对于某些专业通过增考英语仍可使英语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学生要不要学英语?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中国学生要不要学英语?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英语在当今世界太重要了。但中国是否要把英语列为必修课,笔者认为未必。理由如下:

 

首先,中国社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用不上英语,不要说中学生和高中生,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真正能用上英语的人也很少。

 

笔者曾在一个省级工科研究所工作多年,据我了解,即使是研究人员,真正懂英语(指读得懂资料或翻译资料)的人属于凤毛麟角十分罕见。资料室订的外文杂志很少有人阅读,但这不是说它不重要,恰恰相反,笔者也认为外文也重要,但并不能苛刻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要熟悉外文。

 

另外一个例子是,不久前本专业(制糖专业)一位老前辈对我感叹道,全国本专业能读懂英文资料的人不超过十人。说话可能有点儿夸张,但真正能阅读外文杂志的技术人员确实是很少。这位老前辈自己懂英语,可以用英文写论文,并在国外本专业顶尖杂志上发表有多篇文章。

 

造成这种情况是中国的实情,主要原因是科研水平低。也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有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重视外语的,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但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情况就变了。一些行业可能对英语的要求比较紧迫,用处比较大,但就本专业来说,英语使用是一天不如一天,用处不大。

 

不同的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不同,可以使用英语的人数和比例也会不同。但如果说研究单位能使用英语的人都不普遍,一般设计院及机关厂矿要求他们能普遍使用英语就更是吹毛求疵了。

 

lw56102在《恐龙委员关于取消英语的提案》一文http://xysblogs.org/lw56102/archives/3998中也提到中学生现在普遍厌倦学习英语,“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高中生对英语普遍的反感——”。这个反感我认为就是中国学校目前的实情,如果说这个估计不错的话,我们的教育系统确实到了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其次,中国学校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选修课。

 

把英语作为一门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我认为是符合中国社会实情的。现在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确实太多了,而且关键是学了没用,出来社会基本上用不着,能用上的英语的职业不多。当然如果说是旅游、外事、语言和对外贸易等涉外专业,英语还是可以列为必修课的。但我们这里只是讨论中学阶段。至于lw56102在上述文章中提到中学开设政治课一事,笔者认为那是现实中国政体所决定的,当然我们认为不必开设,但并不是我们民间说了算的,由于此问题比较敏感,这里不展开讨论。

 

最后,笔者也认为高考不应把英语列为必考科目。

 

虽然英语很重要,但前面说到英语在中国现实社会用处不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又谈到不要把英语课列为必修课,而是列为选修课,这里我们建议高考时不要把英语列为必考科目。

 

当然有些专业还是要考的,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那些涉外专业,就可以增考英语科目。但大多数专业最好不要必考英语。

 

大学毕业之后读研究生则另外说,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个专业,如果说要走出国门就一定要熟悉外语,而外语学习一般又是特指英语,所以读研究生英语必考是需要的。当然如果有学生有兴趣学其它外语语种,笔者认为也是可以选考的,并应给予考生同等待遇,不可歧视。

 

对于中国学生要不要学英语这个教育界的重大问题,现在有许多争论。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问题出来了,有人关注,有人放言,有人提出议案。就这个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抱着对祖国后代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积极地从各方面去调查、分析和论证,不要乱扣帽子和打棍子,更不要用不文明的语言去攻击和侮辱别人。争论有一个结果很好,但如果暂时没一个结果,也不要紧。可以慢慢调查、了解和继续关注。

杂志的要害不在于收费不收费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谈杂志收费现象

 

杂志的要害不在于收费不收费,这是我看了翰林木的《杂说学术刊物的审稿费、版面费、稿费》一文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banmianfei.txt后的最初反应。

 

我说杂志的要害不在于收费与不收费,主要理由是:如果说杂志的质量有保证,不是胡乱办刊,则你收费不收费都不是要紧的事儿。

 

怎么说呢?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办杂志,当然要讲究质量。也就是说你杂志要对得起读者,要按科学精神来办刊。科学精神讲究的是科学、逻辑、事实和数据,当然还有创新性和可读性。一本真正的以科学精神办刊的杂志必然是以读者获得新知、传递信息、培养作者和联络同行为最终目的。

 

而胡乱办刊的杂志不是这样。他们是以收费为办刊的唯一目的,来者不拒,不管是先收费也好,审稿后收费也好;收审稿费和版面费,付给稿费也好;收版面费,不给稿费也罢。如果说作者发现它是质量低劣的杂志,你就不要投给它了。如果说你也是为了职称评定而投稿,“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种情况则不在笔者论述之例。

 

一本杂志如果说确实有质量,是真正的学术杂志,而不管你是否为了评职称,是否收费,都值得考虑在它上面发表文章。至于它的收费是否合理,你的承受能力如何,则可另当别论。

 

一本杂志如果说没有任何质量可言,例如有些单位摔包袱,不给或少给杂志社经费办刊,致使杂志社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使得办刊质量低劣;更有些单位将杂志承包给外地人和业外人,以收费为办刊的唯一目的,杂志毫无质量可言,完全是一种论文垃圾,对于这些杂志,你不投给它文章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明智的选择。

 

说一千,道一万。在现实中国社会,真正能坚守科学精神办刊的杂志已经是“珍稀动物”和“凤毛麟角”,例如在翰林木文中提到的第一种境况,即“不收审稿费、版面费、(还)付给稿费”;第五种境况,即“不收审稿费、版面费、(也)不给稿费”的杂志社,科学精神一息尚存,但限于办刊经费有限,不得不停付作者应得之稿费。至于其它三种收费办法,你作者看着办吧,如果说它杂志有质量,却因为办刊经费不足,要通过收费来补足办刊经费,而你作者又承受得起,不妨交给它。但如果说你作者经过专业判断这些杂志是以赢利为目的,不用审稿或装模作样的在几天之内就审稿完毕,催你交费的,你就要小心啦,有可能是垃圾刊物,建议你离此类杂志远一点为好。

老博客前来报到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新语丝》是我的老朋友了,但新语丝博客一直发展不顺利,现在又有了新的机会,作为一名《新语丝》的作者和它的博客的老朋友当然要义不容辞一以贯之地支持,先来报到,再来续文。

小试牛笔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欢迎来到新语丝博客。这是您的第一篇文章。编辑或删除它,然后您就可以开始写博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