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科维奇说开去 箍木桶与八孩铁链女
Feb 06

在北京读书十年我业余踢了十年球,几乎每天都去足球场。现在用俩字评价那十年,瞎踢。来挪威之前我开始喜欢羽毛球,直到来挪威几年后跟教练练了几下之前也是同样的字评价,瞎打。实际上,直到今天高水平羽毛球比赛的许多细节我仍然看不懂,——水平低使然。但我总觉得,一个真正的体育迷需要亲身参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你看一场比赛,总要看看别人的好坏在哪里,有哪些东西自己将来能用得到,有哪些东西要给自己加勉。否则,若只看输赢,你不如去翻扑克牌赌大小,有近一半的胜率呢。从看不懂的比赛输赢结果而荷尔蒙飙升,或低潮则更加令人费解。因此我从来都把那些自己不运动而只看转播的球迷叫做伪球迷。

有人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他要看女排精神,现在是女足精神来鼓舞自己,尽管他并不懂排球和足球。然而这其实是多么孱弱的行为。说白了这就是所谓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譬如说足球罢,“可以夸示于人”,却把自己的习惯制度、国粹抬得很高。有了女排、女足,数目极多的他们就可以“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

而说到精神,刚巧我上周看了一组纪录片,《彩色二战:胜利之路,WWII in color, road to victory》。其中有三集与日本有关,分别是菲律宾海战,硫磺岛之战,和冲绳之战。至少那时的日本也是非常崇尚精神的。他们有武士道,有神风敢死队。后两次作战几乎在每寸土地上都留下美军的死伤。他们总觉得美军怕死,士气不行。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怕死,而是最终赢得了胜利。等到美军最后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日本的精神最终被打垮,无条件投降。显然这种精神终究靠不住。另外,这个系列虽然是英国制作,说的是将近一个世纪前的事情,其中有的人说的有些话我们今天似乎经常听到,令人毛骨悚然。

真正的体育精神说到底不过是专业精神,抑或职业精神。运动员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的训练,他们需要内行的教练的专业指导。以及各种相关的配套等等,相信圈内人士比我说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就像挪威,谁家的孩子没有滑过雪,没有踢过球,没有在教练的指导下训练和参加各种联赛呢。体育成绩好的学习成绩往往也不差,因为专业的精神放在哪里都是相似的。这哪里像中国从来把读书和体育对立起来,以至于中国的中小学一周一两堂体育课都算是奢侈品呢。

在体育项目上当然也有天才。就像挪威的羽毛球虽然是个小众项目,但时不时就会出来一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孩把成年人,比如我,打得没脾气。而自己这时输往往也高兴。有谁不愿意看到小天才一个个汩汩冒出呢。

而这样的天才总是实实在在的,他们或许更有资格有“个人的自大”,“对庸众宣战”。所谓的少年强即应如此,而国家的未来也应在于此。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