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中国的土地上曾经流行过鸵鸟热,一只种鸵鸟的价格被炒到十好几万、几十万甚至更高。许多搞养殖的也跟着陷入癫狂状态。但鸵鸟热就像兰花热、股票热一样,最终演变成了博傻,直到最后一批傻子被牢牢套住,倾家荡产。
不 过期间有一件事情值得今天再提一下。我刚上研究生不久,畜牧系请了几个美国养禽专家来农大做报告,地点就在农大中徳中心的小白楼报告厅。当时正值中国畜牧 业迅速发展,北京市也正在上演城市生产鸡蛋供应农村的奇观。家禽公司效益好,进而对新技术更加感兴趣,因此北京几个大的育种公司也有员工来旁听。
畜牧系的吴常信先生也在此次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吴先生报告之后,听众中有一位女士就问起鸵鸟这件事。她问的大体意思是江湖传言未来畜牧养殖发展的方向是养鸵鸟,因为鸵鸟的肉、皮、蛋什么的通通都是宝贝,价值很高。她想知道吴教授对此有什么看法。
在 鸵鸟热早已经退烧的今天,这种看法看起来当然显得十分幼稚。另外,畜牧养殖有一个常识普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是养殖需要专门化、专业化。通俗一点儿说就是 产蛋的专门产蛋,出肉的专门出肉,下奶的专门下奶,兼用的效率一定不高。鸵鸟的各种生产指标根本无法与其它商品禽类同日而语。
在回答了那位女士鸵鸟养殖不可能是未来方向之后,吴先生接着说:“如果一定要问养殖业将来的方向,那么我想应该是人造肉。”
那天听众很多,在当时的国情下“人造肉”对听众耳膜的冲击可想而知。然而二十年过去,吴先生所说的人造肉看起来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偏 巧昨天看到了一条 BBC 新闻 “World’s first lab-grown burger is eaten in London”(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23576143)。几位美食家一本正 经地对这个实验室汉堡做了品尝和点评。
BBC 中文网也有报道:《科学家展示并享用第一个实验室汉堡》(http://www.bbc.co.uk/ukchina/simp/uk_life/2013/08/130805_lab_grown_burger.shtml)
“荷兰科学家所进行的这项培育牛肉的科研项目耗资21.5万英磅。”
“科学家在实验室从牛身上提取细胞,让后让细胞生长成牛的肌肉,最后制作出了汉堡。”
“一项独立的研究显示,在实验室培育牛肉比在农场养牛节能45%,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96%,少占用土地99%。”
联想到中国肉的生产所用的大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项研究无疑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个利好消息。大约人造肉真的可以期待了。
后记:这是因见到BBC的新闻忽然想到的往事。题目叫做人造肉大约也并不是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