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ztiger’s blog

卡尔波普的圣经

复活节,传统上来说是纪念牺牲和宽恕精神的节日。不过,2010年的复活节,澳洲的宗教领袖却借此机会传播仇恨,围攻无神论者。悉尼圣公会大主教Peter Jensen在复活节布道中指责无神论者仇视基督徒的上帝,说无神论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偶像崇拜;悉尼天主教红衣主教George Pell也攻击无神论者,说无信仰者没有进行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另一位主教Anthony Fisher说上一世纪无神论的盛行导致了纳粹、斯大林、红色高棉等大屠杀。

为什么会出现诸多主教联合起来攻击无神论者这种情况呢?大主教Peter Jensen的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今年3月份在墨尔本举行的全球无神论者大会可能是导致这些攻击的原因。

无神论的兴起,让这些主教们惊惶失措了。而惊惶失措的主教们的这些毫无逻辑、充满怨恨的布道,也让人明白了无神论开始兴起的原因: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还有必要忍受这些抱着本烂经书人一再侮辱你的智商吗?

大主教Peter Jensen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你们也许很重视你们的上帝,但请不要误以为人人都把他当回事: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怎么会去仇恨一个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我恨什么人? 当然是那些假装是神的代言人,愚弄百姓,希望把不信神的异教徒处以酷刑的人。

无神论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偶像崇拜。恰恰相反,我们深深地知道人类有很多缺陷,例如会幻觉、幻听,会被欺骗、被恐吓去相信各种各样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正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缺陷,我们才会主张不崇拜任何东西,而是用理性、逻辑和实证去认识世界。

红衣主教George Pell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他不知道无神论者的慈善行为只能说他孤陋寡闻。当代排名前四位的大慈善家里有三位是无神论者,包括比尔·盖茨。当代无神论者的领军人物道金斯教授最近组织的为海地地震灾民捐款活动也非常轰动。但我不想去一一列举这些例子,问题的关键是:无神论者,作为纳税人,当然和其它所有公民一样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例如帮助弱者。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反过来我倒想问问,教会组织利用免税特权每年敛财350亿澳元,却只用一小部分来做慈善,还记得贪婪是七宗罪之一吗?

主教 Anthony Fisher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无神论应该为希特勒或斯大林犯下的罪行负责这种谬论早已被驳斥了无数遍,只有这种像录音机一样对信徒不断洗脑的主教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但素食不是希特勒去屠杀的理由;希特勒和斯大林都留胡子,但这不意味这留胡子的男人喜欢屠杀。无神论,正像素食或者留胡子一样,不应该为希特勒或斯大林的罪行负责,因为无神论不是驱动他们去屠杀的原因。

正相反的是,宗教信仰却的确屡次成为信徒们屠杀异教徒、无神论者的直接动机。种种证据显示希特勒信仰上帝,认为“反犹太人是追随上帝”,说宗教信仰应该为他的罪行负责还差不多.

Enough is enough, 无神论者要站出来,揭穿教士们的谎言,揭穿他们伪善的面具,让真正的博爱精神盛行,让世俗化的社会盛行。

 

复活节,传统上来说是纪念牺牲和宽恕精神的节日。不过,2010年的复活节,澳洲的宗教领袖却借此机会传播仇恨,围攻无神论者。悉尼圣公会大主教Peter Jensen在复活节布道中指责无神论者仇视基督徒的上帝,说无神论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偶像崇拜;悉尼天主教红衣主教George Pell也攻击无神论者,说无信仰者没有进行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另一位主教Anthony Fisher说上一世纪无神论的盛行导致了纳粹、斯大林、红色高棉等大屠杀。
为什么会出现诸多主教联合起来攻击无神论者这种情况呢?大主教Peter Jensen的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今年3月份在墨尔本举行的全球无神论者大会可能是导致这些攻击的原因。
无神论的兴起,让这些主教们惊惶失措了。而惊惶失措的主教们的这些毫无逻辑、充满怨恨的布道,也让人明白了无神论开始兴起的原因: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还有必要忍受这些抱着本烂经书人一再侮辱你的智商吗?
大主教Peter Jensen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你们也许很重视你们的上帝,但请不要误以为人人都把他当回事: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怎么会去仇恨一个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我恨什么人? 当然是那些假装是神的代言人,愚弄百姓,希望把不信神的异教徒处以酷刑的人。
无神论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偶像崇拜。恰恰相反,我们深深地知道人类有很多缺陷,例如会幻觉、幻听,会被欺骗、被恐吓去相信各种各样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正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缺陷,我们才会主张不崇拜任何东西,而是用理性、逻辑和实证去认识世界。
红衣主教George Pell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他不知道无神论者的慈善行为只能说他孤陋寡闻。当代排名前四位的大慈善家里有三位是无神论者,包括比尔·盖茨。当代无神论者的领军人物道金斯教授最近组织的为海地地震灾民捐款活动也非常轰动。但我不想去一一列举这些例子,问题的关键是:无神论者,作为纳税人,当然和其它所有公民一样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例如帮助弱者。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反过来我倒想问问,教会组织利用免税特权每年敛财350亿澳元,却只用一小部分来做慈善,还记得贪婪是七宗罪之一吗?
主教 Anthony Fisher的布道是荒谬可笑的。
无神论应该为希特勒或斯大林犯下的罪行负责这种谬论早已被驳斥了无数遍,只有这种像录音机一样对信徒不断洗脑的主教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但素食不是希特勒去屠杀的理由;希特勒和斯大林都留胡子,但这不意味这留胡子的男人喜欢屠杀。无神论,正像素食或者留胡子一样,不应该为希特勒或斯大林的罪行负责,因为无神论不是驱动他们去屠杀的原因。
正相反的是,宗教信仰却的确屡次成为信徒们屠杀异教徒、无神论者的直接动机。种种证据显示希特勒信仰上帝,认为“反犹太人是追随上帝”,说宗教信仰应该为他的罪行负责还差不多.
Enough is enough, 无神论者要站出来,揭穿教士们的谎言,揭穿他们伪善的面具,让真正的博爱精神盛行,让世俗化的社会盛行。
 

龙应台教授的新书《大江大海1949》获得了不少好评。我觉得此书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再现那段历史细节的立意很好。人们应该以史为鉴而不应该遗忘历史,或者选择性地遗忘历史;如果人们遗忘了,知识分子应该提醒他们。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书中的一些硬伤。在网上谈起此书时网友pingshcn对该书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以下是详情:龙应台原文的说法(L),pingshcn的质疑(P)和我的评论(O)。

1. L:九十七军有完整的六万人

P :这是国军哪支部队,能有6万人 ,国军五大主力人数最多的第五军也没这么多人,74师3万人左右。

O:的确不太可能,一般来说国民革命军军级单位满编为3万人左右。

2. L:云南的二十六军残部撤到红河岸要过河时,浮桥被枪炮击断,几万个士兵,身上还背着器械,淹死在怒涛汹涌的红河水里。

P :这浮桥得有多长和多宽,才能在上面站几万士兵?这个26军原来有多少人?

O:这象是写的累了随便下笔犯的错误。

3. L:徐蚌会战以前一直都没打败仗的,他们的训练不如我们,补给也不好。我轻视他们,我会以一个营打他们的一个兵团二万多人。

P :徐蚌会战跟华野或中野对垒的哪个国军部队能用一个营搞得赢共军一个团?更不要说一个营跟一个共军一个纵队、兵团干了。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4. L:47年二月,德惠一战,是国共内战的第一次严重交火。

P :离这句话不远的下面提到了46年的四平溃败,难道四平战役的规模和烈度还比不上德惠战役?46年7月苏中的七战七捷,刘伯承歼灭整三师,宿北和鲁南战役都不算严重交火?

O:的确自相矛盾。

5.L:从九月到十一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共两边合起来有几十万的士兵死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

P :这是什么战役规模?按20万(几十万至少得20万吧)死亡士兵数计算,受伤少说也得有40万以上,双方投入总兵力怎么也得有60万吧,这是那次战役?淮海战役华野的伤亡总数是15万不到。

O:这里说的是辽沈战役。一般的资料是共军伤亡7万(亡1万多),国军被歼50多万。我怀疑龙应台误以为‘被歼’是阵亡的意思。如果说国共共有30万死亡的话,那么国军被歼50多万应有一半以上死亡,这根本不符合当时战争中的伤、亡、俘虏、失踪比例。

6.L:彼得一被俘,就被送到了这个精神病院关了起来,那是一九四七年。

P :感情彼得是47年被俘的,保守点,算46年年底吧。

O:这是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对这段历史稍有常识都知道47年欧洲战事早已结束。我想一半以上的读者都可以马上知道这段话是错的。用网络搜索大概几分钟就可以查出彼得是44年被俘,47年转到那间精神病院。

7. L:在一九四五年国共内战大爆发之前,

P :国共大动手是45年么?

O:准确说法应是国共第二次内战。句子可以勉强算是歧义而非错误。

8. L:两天后发支老套筒。别人子弹一百发,他个小,背不动,给五十发,手榴弹也减半背两颗。

P:按TG装备,如果发老套筒,就不可能100发子弹,如果有100发子弹,就不会是老套筒,装备最好的铁道游击队属于装备特别好的,长短两枪。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9.L:共军说,济南六天牺牲了两千七百人,事实上,这数字还不包括那成千上万的俘虏,一抓过来就被推转身去抵挡炮火的俘虏。

P :共军在济南战役了只牺牲了2700人么?共军伤亡总数是2万6千多,只有10%死亡,战场救护力超强了吧。把数千俘虏抓过来挡炮火根据何在?

O:2700人这个数字不对。不同资料中有2900,3600,5000以上等各种说法,准确数字可以存疑但肯定不止2700.

可以看出龙教授非常不熟悉战争史。书中另有一处提到孟良崮战役中共军牺牲12000人,实际上这是伤亡总数,龙教授应该是混淆了伤亡、阵亡、歼灭的概念。pingshcn只阅读了头100页就提出了这些疑问,我也还没有机会阅读全文,所以相信书中的错漏会更多。

虽然书中的数字错误并不会完全影响此书对历史残酷程度的呈现,可是对史料粗糙的使用难免让人疑问,到底哪些陈述是经得起推敲的?

龙应台早年曾有一篇文章写到外国的编辑如何跟她这个作者认真查证她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我想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大江大海1949》这本书的编辑未尽其责吧。龙应台还提到此书写作过程中有香港和台湾的助理研究团队帮忙,不知道这些错误与那些人是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最大的责任在作者本身。

久负盛名就更应该爱惜羽毛,我希望龙教授能够直面自己书中的疏漏,请军事史专家认真审阅书稿并根据其意见进行勘误,给读者一个交代。

 

龙应台教授的新书《大江大海1949》获得了不少好评。我觉得此书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再现那段历史细节的立意很好。人们应该以史为鉴而不应该遗忘历史,或者选择性地遗忘历史;如果人们遗忘了,知识分子应该提醒他们。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书中的一些硬伤。在网上谈起此书时网友pingshcn对该书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以下是详情:龙应台原文的说法(L),pingshcn的质疑(P)和我的评论(O)。
1. L:九十七军有完整的六万人
P :这是国军哪支部队,能有6万人 ,国军五大主力人数最多的第五军也没这么多人,74师3万人左右。
O:的确不太可能,一般来说国民革命军军级单位满编为3万人左右。
2. L:云南的二十六军残部撤到红河岸要过河时,浮桥被枪炮击断,几万个士兵,身上还背着器械,淹死在怒涛汹涌的红河水里。
P :这浮桥得有多长和多宽,才能在上面站几万士兵?这个26军原来有多少人?
O:这象是写的累了随便下笔犯的错误。
3. L:徐蚌会战以前一直都没打败仗的,他们的训练不如我们,补给也不好。我轻视他们,我会以一个营打他们的一个兵团二万多人。
P :徐蚌会战跟华野或中野对垒的哪个国军部队能用一个营搞得赢共军一个团?更不要说一个营跟一个共军一个纵队、兵团干了。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4. L:47年二月,德惠一战,是国共内战的第一次严重交火。
P :离这句话不远的下面提到了46年的四平溃败,难道四平战役的规模和烈度还比不上德惠战役?46年7月苏中的七战七捷,刘伯承歼灭整三师,宿北和鲁南战役都不算严重交火?
O:的确自相矛盾。
5.L:从九月到十一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共两边合起来有几十万的士兵死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
P :这是什么战役规模?按20万(几十万至少得20万吧)死亡士兵数计算,受伤少说也得有40万以上,双方投入总兵力怎么也得有60万吧,这是那次战役?淮海战役华野的伤亡总数是15万不到。
O:这里说的是辽沈战役。一般的资料是共军伤亡7万(亡1万多),国军被歼50多万。我怀疑龙应台误以为‘被歼’是阵亡的意思。如果说国共共有30万死亡的话,那么国军被歼50多万应有一半以上死亡,这根本不符合当时战争中的伤、亡、俘虏、失踪比例。
6.L:彼得一被俘,就被送到了这个精神病院关了起来,那是一九四七年。
P :感情彼得是47年被俘的,保守点,算46年年底吧。
O:这是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对这段历史稍有常识都知道47年欧洲战事早已结束。我想一半以上的读者都可以马上知道这段话是错的。用网络搜索大概几分钟就可以查出彼得是44年被俘,47年转到那间精神病院。
7. L:在一九四五年国共内战大爆发之前,
P :国共大动手是45年么?
O:准确说法应是国共第二次内战。句子可以勉强算是歧义而非错误。
8. L:两天后发支老套筒。别人子弹一百发,他个小,背不动,给五十发,手榴弹也减半背两颗。
P:按TG装备,如果发老套筒,就不可能100发子弹,如果有100发子弹,就不会是老套筒,装备最好的铁道游击队属于装备特别好的,长短两枪。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9.L:共军说,济南六天牺牲了两千七百人,事实上,这数字还不包括那成千上万的俘虏,一抓过来就被推转身去抵挡炮火的俘虏。
P :共军在济南战役了只牺牲了2700人么?共军伤亡总数是2万6千多,只有10%死亡,战场救护力超强了吧。把数千俘虏抓过来挡炮火根据何在?
O:2700人这个数字不对。不同资料中有2900,3600,5000以上等各种说法,准确数字可以存疑但肯定不止2700.
可以看出龙教授非常不熟悉战争史。书中另有一处提到孟良崮战役中共军牺牲12000人,实际上这是伤亡总数,龙教授应该是混淆了伤亡、阵亡、歼灭的概念。pingshcn只阅读了头100页就提出了这些疑问,我也还没有机会阅读全文,所以相信书中的错漏会更多。
虽然书中的数字错误并不会完全影响此书对历史残酷程度的呈现,可是对史料粗糙的使用难免让人疑问,到底哪些陈述是经得起推敲的?
龙应台早年曾有一篇文章写到外国的编辑如何跟她这个作者认真查证她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我想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大江大海1949》这本书的编辑未尽其责吧。龙应台还提到此书写作过程中有香港和台湾的助理研究团队帮忙,不知道这些错误与那些人是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最大的责任在作者本身。
久负盛名就更应该爱惜羽毛,我希望龙教授能够直面自己书中的疏漏,请军事史专家认真审阅书稿并根据其意见进行勘误,给读者一个交代。
 

被证伪之后

按照波普尔的可证伪原则,一个理论在被证伪之后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呢?

引用:

检验的结果就是选择经得起检验的假说,或者淘汰经不住检验的假说,并因此而拒绝接受它们。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个观点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凡检验都可以解释为淘汰假理论–发现理论的弱点以便加以拒绝,如果它被检验所证伪的话。…为了进行筛选保证最适者理论保存下来,就必须使各种理论为生存而激烈斗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第29章 方法的统一性)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来学习。(《猜想与反驳》 序言)

PS_1 \rightarrow TT_1 \rightarrow EE_1 \rightarrow PS_2

problem situation (PS1)---tentative theories (TT), attempts at falsification --- error elimination (EE)(《无尽的探索》第29章 问题和理论)

所以被证伪的理论是我们学习到的错误,必须被淘汰、被抛弃、被拒绝。

问题是抛弃或淘汰到哪里去,它们变成非科学问题了吗?

它们仍是科学命题。不同于其它科学命题的是,它们不再是假说,而是已被证明错误的、必须被淘汰排除的、成为历史的科学理论。

引用:

在我们的理论中,那些被证明对于批判有强大抵抗力的理论,还有那些在某一时刻在我们看来比其它已知理论更接近真理的理论,连同对这些理论检验的报告,可以描述为那个时代的’科学‘。(《猜想与反驳》序言)

所以不够抵抗力被证伪的理论不再属于’当代科学’的命题,而是成为历史。

被证伪的理论仍属于科学命题让人困惑,这是因为通常’科学‘含有’正确的‘的意思,而错误的东西仍属于’正确‘让人觉得有矛盾。

波普尔的解释是这样的:

引用:Thus the problem which I tried to solve by proposing the criterion of falsifiability was neither a problem of meaningfulness or significance, nor a problem of truth or acceptability. It was the problem of drawing a line (as well as this can be done) between the statements, or systems of statements, of the empirical sciences, and all other statements - whether they are of a religious or of a metaphysical character, or simply pseudo-scientific. Years later - it must have been in 1928 or 1929 - I called this first problem of mine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The criterion of falsifiability i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of demarcation, for it says that statements or systems of statements, in order to be ranked as scientific, must be capable of conflicting with possible, or conceivable, observations.(《猜想与反驳》)

可证伪原则是用来区分一个陈述是否可以被经验观察所检验否证。换句话说,可证伪原则不是用来区分正确与错误,是考验理论有没有谈论对错的资格,不可证伪的理论没有谈论对错的资格。

通过了可证伪原则考验的理论成为科学命题,然后通过实际上的证伪考验区分科学理论的对错。

在证伪的考验后,我们可以区分“正确”和错误的理论。被证伪的理论被抛弃,成为科学的垫脚石(有时候垫脚石都做不了-波普尔)。通过考验的不会得到“正确理论”这一结论,而是继续等待检验,并和其它通过检验的理论比较。

这正如生命和进化的历史。生命和非生命,像科学与非科学一样有本质的不同。生命有生死而非生命没有,科学理论有资格谈论对错,而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没资格谈论对错。

但是成为科学并不意味着正确,正如成为生物并不保证一定会物种延续。通不过自然选择考验的就绝种了,变成化石,但它们是曾经存在的生物。这些曾经存在的物种和已被淘汰的科学理论一样也有强有弱,那些昙花一现的就像一些科学的奇谈怪想,恐龙牛顿理论那样曾久经考验雄霸一时。

而通过自然选择考验的现存生物将来也未必会一直生存下去,正如现在最好的科学理论在将来也有可能会被证伪或被证明是不完善的,从而被更好的科学理论取代一样

 

—–

今天(2010年3月16日)重读自己这一篇文章,发现要‘汗’一个。发现这件事可以用一句话回答:问被证伪的理论是不是科学理论,完全等同于问死人是不是人。

 


 

按照波普尔的可证伪原则,一个理论在被证伪之后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呢?
引用:
检验的结果就是选择经得起检验的假说,或者淘汰经不住检验的假说,并因此而拒绝接受它们。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个观点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凡检验都可以解释为淘汰假理论–发现理论的弱点以便加以拒绝,如果它被检验所证伪的话。…为了进行筛选保证最适者理论保存下来,就必须使各种理论为生存而激烈斗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第29章 方法的统一性)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来学习。(《猜想与反驳》 序言)

problem situation (PS1)---tentative theories (TT), attempts at falsification --- error elimination (EE)。(《无尽的探索》第29章 问题和理论)
所以被证伪的理论是我们学习到的错误,必须被淘汰、被抛弃、被拒绝。
问题是抛弃或淘汰到哪里去,它们变成非科学问题了吗?
它们仍是科学命题。不同于其它科学命题的是,它们不再是假说,而是已被证明错误的、必须被淘汰排除的、成为历史的科学理论。
引用:
在我们的理论中,那些被证明对于批判有强大抵抗力的理论,还有那些在某一时刻在我们看来比其它已知理论更接近真理的理论,连同对这些理论检验的报告,可以描述为那个时代的’科学‘。(《猜想与反驳》序言)
所以不够抵抗力因而被证伪的理论不再属于’当代科学’的命题,而是成为历史。
被证伪的理论仍属于科学命题让人困惑,这是因为通常’科学‘含有’正确的‘的意思,而错误的东西仍属于’正确‘让人觉得有矛盾。
波普尔的解释是这样的:
引用:Thus the problem which I tried to solve by proposing the criterion of falsifiability was neither a problem of meaningfulness or significance, nor a problem of truth or acceptability. It was the problem of drawing a line (as well […]

延续关于田野博文的讨论。

我想先对田野的《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两个案例: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一文进行短评,然后回应他对我上一篇博文的回应。

我认为田野误读了波普尔对可证伪标准的解释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可证伪而经过检验还未被证伪的才是科学的,而被证伪的当然不是科学的。

波普尔强调自己的知识成长理论类似于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各种理论接受检验,被证伪的会被无情地淘汰,只有经受重重考验仍未被证伪才被视为科学。

他说:我们决不为一个理论辩护。在他看来,一个理论被证伪就应该立即放弃,然后提出一个新的可证伪的理论。对于理论应该如何修正,哪种是‘真诚的’,哪种是‘规避性的‘,他和他的学生有成形的理论。

误读这一点是不可思议的错误,所以进一步讨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我认为没有必要。


以下回应他对我让一篇博文的留言,基本上是按照顺序回复,所以可能有重复的地方。

第一,田野的以下说法是不对的:

而且按照可证伪性原则,只有可证伪性才能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因此是唯一有效的标准,是充分的。这么说,一点没有曲解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

这里曲解了可证伪原则。这个原则不是充分的,一个理论不会因为不可证伪就被判为是伪科学,还必须有试图冒充科学的前提。

田野在这一点上是矛盾的。因为他介绍了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而伪科学是非科学的子集,那么很显然波普尔认为可证伪原则只能判定到非科学,定域到伪科学需要更多条件。

我要求他举例,谁因为只是不可证伪就判定某一理论是伪科学了?他举了波普尔本人、审神创论案子的法官和何院士为例。我说这些人没有这样,他们考虑了那些理论冒充科学的额外条件。

我最后总结我的观点:田野所说的人们滥用可证伪原则批判伪科学的情况不存在。

我已经给过理由了:

我没见过’人们轻率用不可证伪性指斥一个理论学说为伪科学‘,向来都是一个两步走的判断:第一步判断是不是科学,不可证伪是很多人支持的做这种判断的原则。第二步,非科学的有没有硬说自己是科学,再判断是否是伪科学。

我没见过有人一步跳过去以不可证伪为由直接说某些东西是伪科学。

我所见到的只是挺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说批判伪科学的人认为’不可证伪的就是伪科学‘,我见到批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说没这回事,我们知道不可证伪的,还必须要冒充科学才是伪科学,小说诗歌也不可证伪,难道我们会傻到去批判过小说诗歌是伪科学?

第二条我要回应的是关于’虎皮鹦鹉预测地震的理论‘问题

这里田野的说法有矛盾。

他博文中批评说’可证伪标准太宽‘,说因为’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

我质疑说‘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他又回复说‘我文中明明说了可证伪性是不够的’。

这是两回事,大家都知道可证伪性不是充分条件、是不够的,不存在可证伪标准太宽的问题,’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这是曲解可证伪原则如果有人误读了那不是波普尔的错,他又没说过那是充分条件。不能自己树一个靶子,强说成是别人的观点去批。

第三,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时,波普尔是否只是因为不可证伪将其判为伪科学?

田野问:难道波普尔不是把可证伪性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他心目中 的真正的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这个伪科学的吗?你来说明一下,除此之外,他还用了什么其他标准?科学与伪科学都自称自己是科学,所以“自称科学”这点不可能是标准。

回答:这个已经重复多次,‘自称科学’当然是除了可证伪性以外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前面说过,波普尔也批过柏拉图的社会学理论,一样不可证伪,但是柏拉图的理论没‘自称科学’,所以不是伪科学。

第四是可证伪理论未被检验之前的科学地位问题。

田野问:难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就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

回答:当然不是伪科学,是物理数学,难道科学理论从非科学理论出发很让人意外吗?用波普尔的话说:没有假设,就无从开始。他认为形而上学有时都能成为科学的研究纲领。关键在于经过证伪的考验成为科学知识,动态成长,其起点并不重要。

最后回答田野这一说法:一些科学理论是无法证伪的。比如“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的理论。

回答:我上一篇博文提出该陈述不是科学理论,改换陈述就可证伪,不过例子给错了,后来加了个注给出正确的例子。但那些不是关键。

重点是:科学理论可以用一个或一组可证伪的陈述来表述,而非科学理论不能。

那改变陈述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是不是因为标准故意削足适履呢?

不是,这样陈述不牺牲科学什么东西,只会更清晰显示科学通过不断否定自身来发展的过程。

可证伪的全称陈述比简单的事实陈述更有指导意义,它禁止排除的情况更多,告诉我们的也就更多

例如这样的全称陈述:’测量结果符合某种特征的,全部是黑洞‘,如果找到符合黑洞特征却是其它天体,那就证伪这个理论,发展我们的知识。如果一个个找到的符合黑洞特征的证实都是黑洞,也就在告诉我们“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

 

我发现把想法写下来是清理思路的好办法,接下来我应该写写我自己对可证伪原则的理解了。

 

 

附:田野的留言

就从上次你那个关于何老的贴开始回吧,那个贴忘记回你了,但是对澄清问题很重要。

何老那句话,我拿它来只是说明,在讨论问题时,可证伪性实际上是被当作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唯一有效标准,我说“仅仅”,意思是“唯一有效或充分的标 准”。你反驳说,哪里是“仅仅”,首先要看是否可证伪,第二还要看是否自称科学。如果不自称科学,谁会把小说诗歌当作伪科学来批?

你这个转体,微妙地把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转换成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了。我此前的贴子不是说了?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波 普尔那里,是经验科学与所有不是经验科学的集合之间的区别。可证伪性是分界标准,这点标准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践中有人误解,按照不可证伪性把非经 验科学的形而上学等打成伪科学。这是我原文所说的“根源之一”。

第二个层次,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其中的“科学”含义更广,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这里分界标准仍然是可证伪性,而且按照可证伪性原 则,只有可证伪性才能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因此是唯一有效的标准,是充分的。这么说,一点没有曲解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两个理论,一真一伪,都宣称自己是 科学,根据可证伪性原则,判断标准是什么?除了可证伪性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标准?(哪有你说的第二步,还要再看它是不是自称科学的问题?又不是检查它是不 是非科学)。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也是这么理解,这么运用的。何老的说法只是一个例子。

但是拿可证伪性作为判断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我“根源之二”的目的。我想说明的,是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你在回贴中反驳我所说的,有的恰恰是我要说明的东西。比如你说,

“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我文中明明说了可证伪性是不够的,“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可证伪性原则是不够的,它本身往往不能给予清楚具体的分界,而是要借助常识、经验、逻辑和公认的理论去判别哪些东西是胡说八道,伪科学,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科学假说,值得进一步去检验。”

不就是说它不充分吗?你也看到这点很好阿,是不是每个人都承认这点?包括波普尔本人在内?当波普尔判定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为伪科学的时候,是不是 只是根据不可证伪性下的判断?不要又混淆科学-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的分界问题,上面已经澄清了的。难道波普尔不是把可证伪性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他心目中 的真正的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这个伪科学的吗?你来说明一下,除此之外,他还用了什么其他标准?科学与伪科学都自称自己是科学,所以“自称科学”这点不可 能是标准。

你又说,“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你这句话,与波普尔自己的可证伪性标准不是一个东西。按波普尔说法,一个理论体系中只要“潜在证伪者”(potential falsiifiers)一类的陈述不是空集便可构成科学。他后期为了反驳对他的批评,又强调他自己的可证伪性,是逻辑上的可证伪。难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就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

我说明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分界也不是必要的,因为一些科学理论是无法证伪的。比如“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的理论。

你说,“这是一个如何进行陈述的问题,只要改变陈述的方式就可以变成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例如‘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

第一,你改变陈述,不要改变理论的性质,为了证明可以用证伪而削足适履。一般地认为宇宙间存在黑洞,与断定宇宙中存在着5个黑洞,是一个层次和性质 的理论吗?如果我还没有这种技术条件去判定到底宇宙中存在着几个黑洞,但是根据某种理论,可以提出宇宙中一定存在黑洞。这算不算科学?你怎么证伪?

第二,再说,”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便可证伪了?你再好好想想怎么去证伪?比如说,”至少5个”。发现6个,显然与理论一致,不是证伪。发现3个,还是不能证伪,因为可以说再接着找啊。

你不会又来改变陈述,说不要”至少”吧?如果这样,见第一。为了适用可证伪性,不惜改变问题的性质,是十足的削足适履,强词夺理,就没有意思了。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分界标准涉及许多问题。我不是说可证伪性没有它的意义,没有作用,而是说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有局限的。因为实际生活中对这些局限性讨论的不够,才注重谈它的这个方面。

顺便说一句,哲学不都是科学哲学,为什么要所有哲学家懂量子力学和数学?这是很狭隘和霸道的说法。

延续关于田野博文的讨论。
我想先对田野的《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两个案例: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一文进行短评,然后回应他对我上一篇博文的回应。
我认为田野误读了波普尔对可证伪标准的解释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可证伪而经过检验还未被证伪的才是科学的,而被证伪的当然不是科学的。
波普尔强调自己的知识成长理论类似于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各种理论接受检验,被证伪的会被无情地淘汰,只有经受重重考验仍未被证伪才被视为科学。
他说:我们决不为一个理论辩护。在他看来,一个理论被证伪就应该立即放弃,然后提出一个新的可证伪的理论。对于理论应该如何修正,哪种是‘真诚的’,哪种是‘规避性的‘,他和他的学生有成形的理论。
误读这一点是不可思议的错误,所以进一步讨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我认为没有必要。

以下回应他对我让一篇博文的留言,基本上是按照顺序回复,所以可能有重复的地方。
第一,田野的以下说法是不对的:
而且按照可证伪性原则,只有可证伪性才能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因此是唯一有效的标准,是充分的。这么说,一点没有曲解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
这里曲解了可证伪原则。这个原则不是充分的,一个理论不会因为不可证伪就被判为是伪科学,还必须有试图冒充科学的前提。
田野在这一点上是矛盾的。因为他介绍了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而伪科学是非科学的子集,那么很显然波普尔认为可证伪原则只能判定到非科学,定域到伪科学需要更多条件。
我要求他举例,谁因为只是不可证伪就判定某一理论是伪科学了?他举了波普尔本人、审神创论案子的法官和何院士为例。我说这些人没有这样,他们考虑了那些理论冒充科学的额外条件。
我最后总结我的观点:田野所说的人们滥用可证伪原则批判伪科学的情况不存在。
我已经给过理由了:
我没见过’人们轻率用不可证伪性指斥一个理论学说为伪科学‘,向来都是一个两步走的判断:第一步判断是不是科学,不可证伪是很多人支持的做这种判断的原则。第二步,非科学的有没有硬说自己是科学,再判断是否是伪科学。
我没见过有人一步跳过去以不可证伪为由直接说某些东西是伪科学。
我所见到的只是挺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说批判伪科学的人认为’不可证伪的就是伪科学‘,我见到批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说没这回事,我们知道不可证伪的,还必须要冒充科学才是伪科学,小说诗歌也不可证伪,难道我们会傻到去批判过小说诗歌是伪科学?
第二条我要回应的是关于’虎皮鹦鹉预测地震的理论‘问题。
这里田野的说法有矛盾。
他博文中批评说’可证伪标准太宽‘,说因为’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
我质疑说‘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他又回复说‘我文中明明说了可证伪性是不够的’。
这是两回事,大家都知道可证伪性不是充分条件、是不够的,不存在可证伪标准太宽的问题,’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这是曲解可证伪原则。如果有人误读了那不是波普尔的错,他又没说过那是充分条件。不能自己树一个靶子,强说成是别人的观点去批。
第三,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时,波普尔是否只是因为不可证伪将其判为伪科学?
田野问:难道波普尔不是把可证伪性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他心目中 的真正的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这个伪科学的吗?你来说明一下,除此之外,他还用了什么其他标准?科学与伪科学都自称自己是科学,所以“自称科学”这点不可能是标准。
回答:这个已经重复多次,‘自称科学’当然是除了可证伪性以外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前面说过,波普尔也批过柏拉图的社会学理论,一样不可证伪,但是柏拉图的理论没‘自称科学’,所以不是伪科学。
第四是可证伪理论未被检验之前的科学地位问题。
田野问:难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就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
回答:当然不是伪科学,是物理数学,难道科学理论从非科学理论出发很让人意外吗?用波普尔的话说:没有假设,就无从开始。他认为形而上学有时都能成为科学的研究纲领。关键在于经过证伪的考验成为科学知识,动态成长,其起点并不重要。
最后回答田野这一说法:一些科学理论是无法证伪的。比如“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的理论。
回答:我上一篇博文提出该陈述不是科学理论,改换陈述就可证伪,不过例子给错了,后来加了个注给出正确的例子。但那些不是关键。
重点是:科学理论可以用一个或一组可证伪的陈述来表述,而非科学理论不能。
那改变陈述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是不是因为标准故意削足适履呢?
不是,这样陈述不牺牲科学什么东西,只会更清晰显示科学通过不断否定自身来发展的过程。
可证伪的全称陈述比简单的事实陈述更有指导意义,它禁止排除的情况更多,告诉我们的也就更多。
例如这样的全称陈述:’测量结果符合某种特征的,全部是黑洞‘,如果找到符合黑洞特征却是其它天体,那就证伪这个理论,发展我们的知识。如果一个个找到的符合黑洞特征的证实都是黑洞,也就在告诉我们“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
 
我发现把想法写下来是清理思路的好办法,接下来我应该写写我自己对可证伪原则的理解了。
 
 
附:田野的留言

就从上次你那个关于何老的贴开始回吧,那个贴忘记回你了,但是对澄清问题很重要。
何老那句话,我拿它来只是说明,在讨论问题时,可证伪性实际上是被当作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唯一有效标准,我说“仅仅”,意思是“唯一有效或充分的标 准”。你反驳说,哪里是“仅仅”,首先要看是否可证伪,第二还要看是否自称科学。如果不自称科学,谁会把小说诗歌当作伪科学来批?
你这个转体,微妙地把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转换成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了。我此前的贴子不是说了?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波 普尔那里,是经验科学与所有不是经验科学的集合之间的区别。可证伪性是分界标准,这点标准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践中有人误解,按照不可证伪性把非经 验科学的形而上学等打成伪科学。这是我原文所说的“根源之一”。
第二个层次,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其中的“科学”含义更广,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这里分界标准仍然是可证伪性,而且按照可证伪性原 则,只有可证伪性才能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因此是唯一有效的标准,是充分的。这么说,一点没有曲解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两个理论,一真一伪,都宣称自己是 科学,根据可证伪性原则,判断标准是什么?除了可证伪性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标准?(哪有你说的第二步,还要再看它是不是自称科学的问题?又不是检查它是不 是非科学)。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也是这么理解,这么运用的。何老的说法只是一个例子。
但是拿可证伪性作为判断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我“根源之二”的目的。我想说明的,是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你在回贴中反驳我所说的,有的恰恰是我要说明的东西。比如你说,
“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我文中明明说了可证伪性是不够的,“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可证伪性原则是不够的,它本身往往不能给予清楚具体的分界,而是要借助常识、经验、逻辑和公认的理论去判别哪些东西是胡说八道,伪科学,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科学假说,值得进一步去检验。”
不就是说它不充分吗?你也看到这点很好阿,是不是每个人都承认这点?包括波普尔本人在内?当波普尔判定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为伪科学的时候,是不是 只是根据不可证伪性下的判断?不要又混淆科学-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的分界问题,上面已经澄清了的。难道波普尔不是把可证伪性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他心目中 的真正的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这个伪科学的吗?你来说明一下,除此之外,他还用了什么其他标准?科学与伪科学都自称自己是科学,所以“自称科学”这点不可 能是标准。
你又说,“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你这句话,与波普尔自己的可证伪性标准不是一个东西。按波普尔说法,一个理论体系中只要“潜在证伪者”(potential falsiifiers)一类的陈述不是空集便可构成科学。他后期为了反驳对他的批评,又强调他自己的可证伪性,是逻辑上的可证伪。难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就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
我说明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分界也不是必要的,因为一些科学理论是无法证伪的。比如“宇宙空间存在着黑洞”的理论。
你说,“这是一个如何进行陈述的问题,只要改变陈述的方式就可以变成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例如‘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
第一,你改变陈述,不要改变理论的性质,为了证明可以用证伪而削足适履。一般地认为宇宙间存在黑洞,与断定宇宙中存在着5个黑洞,是一个层次和性质 的理论吗?如果我还没有这种技术条件去判定到底宇宙中存在着几个黑洞,但是根据某种理论,可以提出宇宙中一定存在黑洞。这算不算科学?你怎么证伪?
第二,再说,”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便可证伪了?你再好好想想怎么去证伪?比如说,”至少5个”。发现6个,显然与理论一致,不是证伪。发现3个,还是不能证伪,因为可以说再接着找啊。
你不会又来改变陈述,说不要”至少”吧?如果这样,见第一。为了适用可证伪性,不惜改变问题的性质,是十足的削足适履,强词夺理,就没有意思了。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分界标准涉及许多问题。我不是说可证伪性没有它的意义,没有作用,而是说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有局限的。因为实际生活中对这些局限性讨论的不够,才注重谈它的这个方面。
顺便说一句,哲学不都是科学哲学,为什么要所有哲学家懂量子力学和数学?这是很狭隘和霸道的说法。

新语丝博主田野最近在撰写’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系列文章(http://xysblogs.org/tianye)。本文是围绕他文章的一些讨论,但只是关于我有不同意见的部分。我并不认为可证伪原则是完美的,但是对这一原则局限性的批评经常是轻率的、不严谨的,所以这些批评本身也要被批评。

田野提到有些人对‘可证伪性有误解或过分解读’,会因为不可证伪就去指证某些理论是伪科学。不可证伪的确不能作为判定伪科学的充要条件。因为可证伪性是用来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而非科学包括了很多种。只有非科学理论试图冒充科学时才会成为伪科学。

但是我要说的是,真的有人犯这种简单的错误吗?我的留言:

也许我接触哲学界的人少,但是我还从没见过一个批判伪科学稍有知名度的、懂得什么叫做伪科学的人,会认为不可证伪就是伪科学。
以为不可证伪原则可以判定伪科学,向来都是为伪科学辩护的人自己树立起来当作靶子的观点。例如北大刘华杰田松之类的。在新语丝被揭露很多次了。

田野回复:

平常讨论问题的时候碰到很多,太多了。

1981–1982 (McLean v. Arkansas)智能创造论的案子,法官Overton援引的就是智能创造论不可证伪。当然,Overton判词比较缓和,用的不是“伪科学”,而是非 科学。但是所谓“伪科学”就是本身不是科学,却伪装成科学。神创论即是如此。

要问有知名度的,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波普尔自己了。他就是根据不可证伪性判定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伪科学的。这个我后面也要谈到。

我再回复:

你误会了,我解释一下。

可证伪是否作为科学非科学分界标准的优点和缺点是很有趣的话题。关于其局限性我可能暂时不想谈,不想让人误读,关于其优点我接下来也会写。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没见过什么批判伪科学的人弄不清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

像你提到的波普尔和那个法官,这些批判伪科学人士都知道非科学和伪科学的不同,都知道非科学还要加上‘伪装成科学’才能是伪科学。正如你文章中提 到,波普尔当然知道不是所有的非科学都是伪科学。波普尔不仅仅是只根据不可证伪性判定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伪科学的,还含有它们硬要说自己 是科学的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他们没坚称自己是科学,波普尔绝对不可能说它们是伪科学,只会说它们是非科学。

我没见过’人们轻率用不可证伪性指斥一个理论学说为伪科学‘,向来都是一个两步走的判断:第一步判断是不是科学,不可证伪是很多人支持的做这种判断的原则。第二步,非科学的有没有硬说自己是科学,再判断是否是伪科学。

我没见过有人一步跳过去以不可证伪为由直接说某些东西是伪科学。

我所见到的只是挺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说批判伪科学的人认为’不可证伪的就是伪科学‘,我见到批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说没这回事,我们知 道不可证伪的,还必须要冒充科学才是伪科学,小说诗歌也不可证伪,难道我们会傻到去批判过小说诗歌是伪科学?北大刘华杰田松以前自己树这种靶子自己批,在 新语丝被揭露过。

田野再回复: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波普尔定义的集合大小的区别。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区别,讨论问题中直接把可证伪作为标准宣判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为伪科学。我自己在讨论问题时就经常碰到。

第二个层次涉及“科学”一词的含义。“科学”在这两个词里含义是不对称的。波普尔原始定义“非科学”中的“科学”指经验自然科学。“伪科学”中的 “科学”含义更广,指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体系。我自己觉得这些知识体系只要逻辑上是自洽的,前后一致的,反映了客观现实的,也属于广义的科学 范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因此,实际上有许多“非科学”(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学说,也是属于“科学”范畴的(广义的),于是立刻 就有如何判定的问题。所有的社会、心理理论,不论真假,都想取得科学的身份,不存在一个判断有否这种动机的问题。只有判断谁是真,谁是伪的问题。对证伪原 则的误用同样也表现在这个层次。只要不可证伪便被宣判为伪科学。波普尔正是仅仅根据不可证伪判断一个社会、心理学说为“伪科学”的。难道我们能否认科学的 社会、心理学说的存在吗?

另外再给你一个何老的例子:

“记者:您多次说到伪科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是伪科学?
何祚庥:英国哲学家玻普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认为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即是伪科学。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不少错误,有错改错,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如果把错误的东西说成是正确的科学的,向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我再回复:

何老说的有什么问题?他说了--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条件:冒充科学,所谓的‘科学理论’。你觉得他会认为所有不可证伪的理论都是伪科学吗?我都说了,小说诗歌不可证伪,谁会认为是伪科学?

‘波普尔正是仅仅根据不可证伪判断一个社会、心理学说为“伪科学”的’。我说了,他还根据了另外一个条件:这个社会、心理学说坚称自己是科学。柏拉图也有社会学理论也不可证伪,波普尔怎么不说那是伪科学?因为人家没有坚称自己是科学。

科学在不同人那里划界标准不同,很正常,标准高了可能会误伤好人,标准低了会良莠不齐,但都可以探讨。

但是大家都知道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轻率乱用可能发生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那里。但是没有发生在区分非科学和伪科学那里。

 

我的观点是,指责有人滥用可证伪原则批判伪科学,是挺伪科学人士的障眼法,而批伪科学人士没有滥用过。不然应该找出这样的例子:难道有人曾以可证伪原则批判过一个从未声称自己是科学的理论是伪科学?

前面是有没有人把可证伪原则一步推广到判定伪科学那里去的问题,田野接下去的博文是探讨可证伪原则用来判定科学与非科学合不合适的问题。

田野给出的一些理由:

第一,可证伪性不够严格,作为科学分界标准或者太宽,或者太窄。太宽是说,伪科学的东西也可能被证伪,根据证伪原则伪科学有可能被放入科学殿堂。比如虎皮 鹦鹉预测地震的理论,说虎皮鹦鹉一跳某地就会发生地震。显然这个理论是能够证伪的,很容易设计实验来检验虎皮鹦鹉跳的时候,某地有没有发生地震。按照可证 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把“虎皮鹦鹉论”当作科学。如果有人宣称信了某种大法功可以使人在水上行走如飞, 刀枪不入,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这种理论也可以归入科学之列的。

我认为这不成立。我的留言:

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应该说鹦鹉预测地震逻辑不自洽有更好的批驳:它们说5级很远都可以预报。我们知道世界各地发生5级地震很多,所以鸟会跳个不停,所以它们理论本身不自洽。

田野也介绍了哲学家奎因对可证伪原则的一些批判:

假设检验不是针对某一个孤零零的假设,而是针对构成一个理论体系的一组假设。不仅如此,假设检验的过程还牵涉对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许多附助假定, 这些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当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结果不符时,科学家知道检验过程涉及的许多假设中有一个或多个不成立,但是无法确切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因此很难判断是仅仅是一个假设被证伪了呢,还是整个理论体系被证伪了。

我的留言:

例如否定的结果是理论的不对还是实验测量的问题.且不说这是糟糕的辩护(它可以用来否定所有的理论,你测不到上帝因为你仪器不好,从而走向不可知论),实际上将理论的正误先放下,转而对测量方法提出可证伪的说法/进行检验—这仍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典型–实验统计学/实验设计对照就是这么来的,转回来严密的检验方法保证了证据的有效性.

田野也介绍了对可证伪原则的一些其它批判:

科学理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科学家不能仅凭对一个部分的证伪就否定整个体系。

我的留言:

再说理论整体和局部的问题,一次证伪并不见得只能否定局部,要看证据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理论也有核心,否定理论核心的论据将一次颠覆整个理论有什么出奇?上帝要是现在露个脸让大家看看,我们所有无神论的理论全要颠覆.

反过来说,认为所有理论的整体到局部都可以被一次证伪所推翻,这从来不是波普的说法而是批评者强加给波普的观点.别忘了他曾被认为并且他也承认是证实主义者的朋友,对于对于证据的效力/理论的验证度,还有什么人比他们研究的更多更专业吗?波普传承综合出系统的方法并被他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哪有像指责者说的那么笨留有一堆缺陷?

田野回复我的留言:

从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原则之日起,就有对这个原则的批判,从亨普尔的批驳到拉卡托斯的对它的修正和调和,这期间有人们的误解,也有波普尔的思想变化,发展,还有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波普尔并不十分明了。否则怎么会有拉卡托斯所说的“三个波普尔”?

我的目的不是评价波普尔,或波普尔思想的发生发展,这个是哲学史家的工作。所以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我所关心的,是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原则,如果作为科学分界的唯一标准会出现什么问题。也许波普尔的原意不是要把它变成分界的唯一标准,但是他的著 述中哪里有对此清楚明确地说明,哪怕是警示和提醒?相反,从他强调证伪性的大量论述中,科学界,哲学界得到的理解,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显示的,是证伪原则的排他性,只有证伪才是科学分界的标准。出现把证伪变成分界的唯一标准的现象有什么奇怪吗?

如果你认为,证伪原则并不是科学分界的唯一标准,甚至作为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很好,这正是我要说明的。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我这就是多余的废话一篇。

另外,可证伪对科学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你看到了它的不充分,忽略了它的不必要。文中不是给了例子吗?你怎么证伪“宇宙存在着黑洞”这个科学理论?

我没有用留言的方式继续回复,而是觉得记录下来这些对话也很有意义,转成自己的博文继续讨论。

为了防止混乱,我只选择一点做重点回复,即可证伪标准太窄导致‘宇宙存在黑洞’这个理论被排除在科学之外的问题。

这是一个如何进行陈述的问题,只要改变陈述的方式就可以变成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例如‘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

本文发布后被指出这个例子不对。实际上应该用‘符合某种条件特征的天体一定是黑洞’或‘在某位置存在一个黑洞’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重点是:科学理论可以转成一个或一组可证伪理论来表述,而非科学做不到这一点。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请比较‘宇宙存在黑洞’和‘宇宙存在上帝’这两个理论。前者可以转用可证伪的陈述来表述,而后者不可以。科学家可以指给你说那个地方有个黑洞,你要是测不出来,他们就会承认自己错了。但是教徒不会,不存在一种方式让他们承认自己错误。可证伪原则在这种场合用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就是这么好用。

可证伪的好处我是一定会介绍的,暂时不多说了。

(顺便回田野关于科学家抢哲学家饭碗的说法:我一方面是指科学哲学领域很多科学家捞过界;另一方面我认为现在来说不懂一些量子力学和数学的人谈不了哲学,所以应该让一些纯哲学家下岗。)

 

 

 

新语丝博主田野最近在撰写’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系列文章(http://xysblogs.org/tianye)。本文是围绕他文章的一些讨论,但只是关于我有不同意见的部分。我并不认为可证伪原则是完美的,但是对这一原则局限性的批评经常是轻率的、不严谨的,所以这些批评本身也要被批评。
田野提到有些人对‘可证伪性有误解或过分解读’,会因为不可证伪就去指证某些理论是伪科学。不可证伪的确不能作为判定伪科学的充要条件。因为可证伪性是用来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而非科学包括了很多种。只有非科学理论试图冒充科学时才会成为伪科学。
但是我要说的是,真的有人犯这种简单的错误吗?我的留言:
也许我接触哲学界的人少,但是我还从没见过一个批判伪科学稍有知名度的、懂得什么叫做伪科学的人,会认为不可证伪就是伪科学。 以为不可证伪原则可以判定伪科学,向来都是为伪科学辩护的人自己树立起来当作靶子的观点。例如北大刘华杰田松之类的。在新语丝被揭露很多次了。
田野回复:

平常讨论问题的时候碰到很多,太多了。
1981–1982 (McLean v. Arkansas)智能创造论的案子,法官Overton援引的就是智能创造论不可证伪。当然,Overton判词比较缓和,用的不是“伪科学”,而是非 科学。但是所谓“伪科学”就是本身不是科学,却伪装成科学。神创论即是如此。
要问有知名度的,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波普尔自己了。他就是根据不可证伪性判定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伪科学的。这个我后面也要谈到。

我再回复:

你误会了,我解释一下。
可证伪是否作为科学非科学分界标准的优点和缺点是很有趣的话题。关于其局限性我可能暂时不想谈,不想让人误读,关于其优点我接下来也会写。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没见过什么批判伪科学的人弄不清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
像你提到的波普尔和那个法官,这些批判伪科学人士都知道非科学和伪科学的不同,都知道非科学还要加上‘伪装成科学’才能是伪科学。正如你文章中提 到,波普尔当然知道不是所有的非科学都是伪科学。波普尔不仅仅是只根据不可证伪性判定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伪科学的,还含有它们硬要说自己 是科学的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他们没坚称自己是科学,波普尔绝对不可能说它们是伪科学,只会说它们是非科学。
我没见过’人们轻率用不可证伪性指斥一个理论学说为伪科学‘,向来都是一个两步走的判断:第一步判断是不是科学,不可证伪是很多人支持的做这种判断的原则。第二步,非科学的有没有硬说自己是科学,再判断是否是伪科学。
我没见过有人一步跳过去以不可证伪为由直接说某些东西是伪科学。
我所见到的只是挺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说批判伪科学的人认为’不可证伪的就是伪科学‘,我见到批伪科学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说没这回事,我们知 道不可证伪的,还必须要冒充科学才是伪科学,小说诗歌也不可证伪,难道我们会傻到去批判过小说诗歌是伪科学?北大刘华杰田松以前自己树这种靶子自己批,在 新语丝被揭露过。

田野再回复:

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波普尔定义的集合大小的区别。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区别,讨论问题中直接把可证伪作为标准宣判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为伪科学。我自己在讨论问题时就经常碰到。
第二个层次涉及“科学”一词的含义。“科学”在这两个词里含义是不对称的。波普尔原始定义“非科学”中的“科学”指经验自然科学。“伪科学”中的 “科学”含义更广,指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体系。我自己觉得这些知识体系只要逻辑上是自洽的,前后一致的,反映了客观现实的,也属于广义的科学 范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因此,实际上有许多“非科学”(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学说,也是属于“科学”范畴的(广义的),于是立刻 就有如何判定的问题。所有的社会、心理理论,不论真假,都想取得科学的身份,不存在一个判断有否这种动机的问题。只有判断谁是真,谁是伪的问题。对证伪原 则的误用同样也表现在这个层次。只要不可证伪便被宣判为伪科学。波普尔正是仅仅根据不可证伪判断一个社会、心理学说为“伪科学”的。难道我们能否认科学的 社会、心理学说的存在吗?
另外再给你一个何老的例子:
“记者:您多次说到伪科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是伪科学? 何祚庥:英国哲学家玻普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认为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即是伪科学。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不少错误,有错改错,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如果把错误的东西说成是正确的科学的,向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我再回复:

何老说的有什么问题?他说了--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条件:冒充科学,所谓的‘科学理论’。你觉得他会认为所有不可证伪的理论都是伪科学吗?我都说了,小说诗歌不可证伪,谁会认为是伪科学?
‘波普尔正是仅仅根据不可证伪判断一个社会、心理学说为“伪科学”的’。我说了,他还根据了另外一个条件:这个社会、心理学说坚称自己是科学。柏拉图也有社会学理论也不可证伪,波普尔怎么不说那是伪科学?因为人家没有坚称自己是科学。
科学在不同人那里划界标准不同,很正常,标准高了可能会误伤好人,标准低了会良莠不齐,但都可以探讨。
但是大家都知道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轻率乱用可能发生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那里。但是没有发生在区分非科学和伪科学那里。

 
我的观点是,指责有人滥用可证伪原则批判伪科学,是挺伪科学人士的障眼法,而批伪科学人士没有滥用过。不然应该找出这样的例子:难道有人曾以可证伪原则批判过一个从未声称自己是科学的理论是伪科学?
前面是有没有人把可证伪原则一步推广到判定伪科学那里去的问题,田野接下去的博文是探讨可证伪原则用来判定科学与非科学合不合适的问题。
田野给出的一些理由:
第一,可证伪性不够严格,作为科学分界标准或者太宽,或者太窄。太宽是说,伪科学的东西也可能被证伪,根据证伪原则伪科学有可能被放入科学殿堂。比如虎皮 鹦鹉预测地震的理论,说虎皮鹦鹉一跳某地就会发生地震。显然这个理论是能够证伪的,很容易设计实验来检验虎皮鹦鹉跳的时候,某地有没有发生地震。按照可证 伪性原则,“虎皮鹦鹉预测论”应该算作科学。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把“虎皮鹦鹉论”当作科学。如果有人宣称信了某种大法功可以使人在水上行走如飞, 刀枪不入,按照可证伪性原则这种理论也可以归入科学之列的。
我认为这不成立。我的留言:
可证伪标准太宽的说法不成立.它是决定科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你应该知道成为科学还有其它条件,例如逻辑自洽,鹦鹉理论本身逻辑不自洽–为什么不是所有鹦鹉一起跳? 最关键的一点:成为科学,不仅要可证伪,还要经过检验未被证伪才行,怎么会仅仅因为可证伪就被视为科学?
应该说鹦鹉预测地震逻辑不自洽有更好的批驳:它们说5级很远都可以预报。我们知道世界各地发生5级地震很多,所以鸟会跳个不停,所以它们理论本身不自洽。
田野也介绍了哲学家奎因对可证伪原则的一些批判:
假设检验不是针对某一个孤零零的假设,而是针对构成一个理论体系的一组假设。不仅如此,假设检验的过程还牵涉对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许多附助假定, 这些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当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结果不符时,科学家知道检验过程涉及的许多假设中有一个或多个不成立,但是无法确切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因此很难判断是仅仅是一个假设被证伪了呢,还是整个理论体系被证伪了。
我的留言:
例如否定的结果是理论的不对还是实验测量的问题.且不说这是糟糕的辩护(它可以用来否定所有的理论,你测不到上帝因为你仪器不好,从而走向不可知论),实际上将理论的正误先放下,转而对测量方法提出可证伪的说法/进行检验—这仍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典型–实验统计学/实验设计对照就是这么来的,转回来严密的检验方法保证了证据的有效性.
田野也介绍了对可证伪原则的一些其它批判:
科学理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科学家不能仅凭对一个部分的证伪就否定整个体系。
我的留言:
再说理论整体和局部的问题,一次证伪并不见得只能否定局部,要看证据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理论也有核心,否定理论核心的论据将一次颠覆整个理论有什么出奇?上帝要是现在露个脸让大家看看,我们所有无神论的理论全要颠覆.
反过来说,认为所有理论的整体到局部都可以被一次证伪所推翻,这从来不是波普的说法而是批评者强加给波普的观点.别忘了他曾被认为并且他也承认是证实主义者的朋友,对于对于证据的效力/理论的验证度,还有什么人比他们研究的更多更专业吗?波普传承综合出系统的方法并被他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哪有像指责者说的那么笨留有一堆缺陷?
田野回复我的留言:
从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原则之日起,就有对这个原则的批判,从亨普尔的批驳到拉卡托斯的对它的修正和调和,这期间有人们的误解,也有波普尔的思想变化,发展,还有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波普尔并不十分明了。否则怎么会有拉卡托斯所说的“三个波普尔”?
我的目的不是评价波普尔,或波普尔思想的发生发展,这个是哲学史家的工作。所以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我所关心的,是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原则,如果作为科学分界的唯一标准会出现什么问题。也许波普尔的原意不是要把它变成分界的唯一标准,但是他的著 述中哪里有对此清楚明确地说明,哪怕是警示和提醒?相反,从他强调证伪性的大量论述中,科学界,哲学界得到的理解,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显示的,是证伪原则的排他性,只有证伪才是科学分界的标准。出现把证伪变成分界的唯一标准的现象有什么奇怪吗?
如果你认为,证伪原则并不是科学分界的唯一标准,甚至作为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很好,这正是我要说明的。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我这就是多余的废话一篇。
另外,可证伪对科学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你看到了它的不充分,忽略了它的不必要。文中不是给了例子吗?你怎么证伪“宇宙存在着黑洞”这个科学理论?
我没有用留言的方式继续回复,而是觉得记录下来这些对话也很有意义,转成自己的博文继续讨论。
为了防止混乱,我只选择一点做重点回复,即可证伪标准太窄导致‘宇宙存在黑洞’这个理论被排除在科学之外的问题。
这是一个如何进行陈述的问题,只要改变陈述的方式就可以变成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例如‘宇宙中至少存在着x个黑洞’。
(本文发布后被指出这个例子不对。实际上应该用‘符合某种条件特征的天体一定是黑洞’或‘在某位置存在一个黑洞’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重点是:科学理论可以转成一个或一组可证伪理论来表述,而非科学做不到这一点。)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请比较‘宇宙存在黑洞’和‘宇宙存在上帝’这两个理论。前者可以转用可证伪的陈述来表述,而后者不可以。科学家可以指给你说那个地方有个黑洞,你要是测不出来,他们就会承认自己错了。但是教徒不会,不存在一种方式让他们承认自己错误。可证伪原则在这种场合用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就是这么好用。
可证伪的好处我是一定会介绍的,暂时不多说了。
(顺便回田野关于科学家抢哲学家饭碗的说法:我一方面是指科学哲学领域很多科学家捞过界;另一方面我认为现在来说不懂一些量子力学和数学的人谈不了哲学,所以应该让一些纯哲学家下岗。)
 
 
 

1977年剑桥大学的达尔文学院设立了‘达尔文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最杰出的学者到该学院上公开课,探讨与达尔文及其学说相关的问题。获得殊荣第一位受邀的主讲人就是卡尔波普尔,正在这次演讲中,他宣布放弃以前认为达尔文主义是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的看法。

波普尔的演讲名为‘自然选择与意识的产生’,分为四节,与本文相关的是其中的第二节-‘自然选择的科学地位’。波普尔首先说到:“经孟德尔巩固后的新达尔文主义和所有生物都起源于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的进化理论,都已经被严格检验过了。…可是达尔文对进化论最大的贡献,即自然选择理论,是很难检验的”。换句话说,遗传(A)和变异(B)没问题,自然选择(C)和进化(D)才是他准备讨论的。

波普尔做这一演讲时达尔文去世已近百年,进化论一颗种子已经变成了生物学参天大树,这时说遗传(A)和变异(B)是可证伪的理论不会有人有异议。生物遗传学和统计生物学等相关理论到那时都已相当完善,利用这些理论预测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完全可以用从实验室或野外观察得到的数据来检验和否证。

就拿波普尔提到的生物同祖先假设来说,这一假设在后来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有机会被证伪。达尔文一开始在手稿上画的进化之树是基于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化石记录和解剖比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而后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根据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分析又独立绘制了生物种系发生树,印证了达尔文的预测。如果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分析画出来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两棵树、几棵树或者渔网状的关系树,那生物同祖先假设就会被证伪了。

A和B的可证伪性本来就不是波普尔以前质疑达尔文主义的焦点,所以他接下去讨论自然选择(C)和进化(D)的同义重复的问题。他说到:“一直以来不少反达尔文主义者,甚至一些生物学家都声称自然选择理论是同义重复,是说‘能留下较多后代的生物,留下了较多的后代’。而我也曾受到误导,认为达尔文主义几乎是不可证伪的同义重复”。

‘自然选择’的意义在生物学的历史上发生了不少变化,迷惑了很多人。达尔文最早同意使用‘适者生存’这个说法,是为了避免‘自然选择’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有超自然的存在进行选择。可是‘适者生存’的含义不清晰,孔雀的大尾巴明显不是为了适应生存,而是适应达尔文指出的‘性选择’。这就是波普尔所理解的‘能留下较多后代的生物(适者),留下了较多的后代(生存)’。再到后来,科学家意识到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不是生物个体而是基因,以重言式的说法就是:最擅长复制和传播自己的基因,复制和传播了自己。

那么波普尔为什么改变了他的观点呢?

波普尔最初的错误来源于他没注意到一件事:自然选择只是进化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当遗传(A)和变异(B)存在时,就算没有自然选择(C),进化(D)也一样会发生,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基因漂移现象。波普尔了解到这一点后,说只要把达尔文主义换个方式提出来,就是可证伪的理论:我们可以用全称陈述说,当条件A和B存在时,一切结果D全是由C导致的。于是基因漂移就证伪了这一理论。接下来我们可以提出新的达尔文主义理论:当条件A和B存在时,除基因漂移(E)以外,一切结果D全是由C导致的。那么除了E以外,只要发现任何进化现象不是由C所导致的,就可以证伪这个理论。

提出可以被经验所证伪的猜想,然后反驳,再提出更好的可证伪猜想,这完全符合波普所主张的科学知识的成长方式。所以他显然高兴地说到:“很高兴能有机会宣布放弃原来的看法,希望我的澄清能对增进对自然选择的地位的理解有一点点贡献”。

现在,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波普尔关于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变化了:

波普尔曾误以为达尔文主义是永远正确的,所以他说达尔文主义是非科学的;波普尔后来发现达尔文主义并不完全正确,于是他说达尔文主义是科学理论。

了解了波普尔思想变化的来龙去脉,可这仍不能结束我们的故事。接下来我要论述的是,波普尔的看法仍然存在错误。

我的看法是:即使不做任何重整,由遗传(A)、变异(B)和自然选择(C)推导出进化(D),本身就是可证伪的理论。

 

 


注:越写越长了-:) 等完成(下)之后我会整理出一个带注释全版,方便对此有兴趣的人。

 

 

1977年剑桥大学的达尔文学院设立了‘达尔文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最杰出的学者到该学院上公开课,探讨与达尔文及其学说相关的问题。获得殊荣第一位受邀的主讲人就是卡尔波普尔,正在这次演讲中,他宣布放弃以前认为达尔文主义是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的看法。
波普尔的演讲名为‘自然选择与意识的产生’,分为四节,与本文相关的是其中的第二节-‘自然选择的科学地位’。波普尔首先说到:“经孟德尔巩固后的新达尔文主义和所有生物都起源于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的进化理论,都已经被严格检验过了。…可是达尔文对进化论最大的贡献,即自然选择理论,是很难检验的”。换句话说,遗传(A)和变异(B)没问题,自然选择(C)和进化(D)才是他准备讨论的。
波普尔做这一演讲时达尔文去世已近百年,进化论一颗种子已经变成了生物学参天大树,这时说遗传(A)和变异(B)是可证伪的理论不会有人有异议。生物遗传学和统计生物学等相关理论到那时都已相当完善,利用这些理论预测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完全可以用从实验室或野外观察得到的数据来检验和否证。
就拿波普尔提到的生物同祖先假设来说,这一假设在后来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有机会被证伪。达尔文一开始在手稿上画的进化之树是基于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化石记录和解剖比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而后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根据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分析又独立绘制了生物种系发生树,印证了达尔文的预测。如果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分析画出来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两棵树、几棵树或者渔网状的关系树,那生物同祖先假设就会被证伪了。
A和B的可证伪性本来就不是波普尔以前质疑达尔文主义的焦点,所以他接下去讨论自然选择(C)和进化(D)的同义重复的问题。他说到:“一直以来不少反达尔文主义者,甚至一些生物学家都声称自然选择理论是同义重复,是说‘能留下较多后代的生物,留下了较多的后代’。而我也曾受到误导,认为达尔文主义几乎是不可证伪的同义重复”。
‘自然选择’的意义在生物学的历史上发生了不少变化,迷惑了很多人。达尔文最早同意使用‘适者生存’这个说法,是为了避免‘自然选择’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有超自然的存在进行选择。可是‘适者生存’的含义不清晰,孔雀的大尾巴明显不是为了适应生存,而是适应达尔文指出的‘性选择’。这就是波普尔所理解的‘能留下较多后代的生物(适者),留下了较多的后代(生存)’。再到后来,科学家意识到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不是生物个体而是基因,以重言式的说法就是:最擅长复制和传播自己的基因,复制和传播了自己。
那么波普尔为什么改变了他的观点呢?
波普尔最初的错误来源于他没注意到一件事:自然选择只是进化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当遗传(A)和变异(B)存在时,就算没有自然选择(C),进化(D)也一样会发生,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基因漂移现象。波普尔了解到这一点后,说只要把达尔文主义换个方式提出来,就是可证伪的理论:我们可以用全称陈述说,当条件A和B存在时,一切结果D全是由C导致的。于是基因漂移就证伪了这一理论。接下来我们可以提出新的达尔文主义理论:当条件A和B存在时,除基因漂移(E)以外,一切结果D全是由C导致的。那么除了E以外,只要发现任何进化现象不是由C所导致的,就可以证伪这个理论。
提出可以被经验所证伪的猜想,然后反驳,再提出更好的可证伪猜想,这完全符合波普所主张的科学知识的成长方式。所以他显然高兴地说到:“很高兴能有机会宣布放弃原来的看法,希望我的澄清能对增进对自然选择的地位的理解有一点点贡献”。
现在,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波普尔关于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变化了:
波普尔曾误以为达尔文主义是永远正确的,所以他说达尔文主义是非科学的;波普尔后来发现达尔文主义并不完全正确,于是他说达尔文主义是科学理论。
了解了波普尔思想变化的来龙去脉,可这仍不能结束我们的故事。接下来我要论述的是,波普尔的看法仍然存在错误。
我的看法是:即使不做任何重整,由遗传(A)、变异(B)和自然选择(C)推导出进化(D),本身就是可证伪的理论。
 
 

注:越写越长了-:) 等完成(下)之后我会整理出一个带注释全版,方便对此有兴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