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学生的倾诉:我所经历的清华大学张生家事件
尊敬的老师,您好!
您不认识我,但这次我决定冒昧打扰您。我是清华大学张生家老师的学生龙晓阳,也是最近因为“抢发”风波争议很大的磁遗传学文章的第一作者。这一系列争端实质上是鲁白老师作为与张生家老师独立发起的磁遗传学课题不相关的第三者,在8月份参与并企图篡夺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而单方面挑起的争端。鲁老师在要求通讯作者被拒绝后,使张老师的合作者北大谢灿老师突然倒戈,并重新在相同的课题上合作,在他们自己实验室快速复制和我们一样的实验结果;同时,他利用强大的行政人脉资源影响学术委员会和人事处,撕毁了张老师的劳动合同。如果您花十分钟的时间阅读下面的经过,您一定会为我们的遭遇感到心痛,也会为学术界的黑暗感到震惊。我愿意为下面我说的每一件事情的真实性负责。
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整个文章的唯一一套数据都是我收集完成的。在项目进展的数月里,我没有见过鲁老师一面。8月份项目快完成的时候,鲁老师突然说是他实验室的学生逄克亮带张老师去找的谢老师,所以项目是他实验室首先发起的,要求当文章的通讯作者。鲁老师从2014年6月份起就让他一年级学生逄克亮在张老师实验室学习在体电生理技术,以便记录鲁老师实验室的老年痴呆症大鼠模型的电信号。在张老师实验室学习了近一年的逄克亮在2015年4月21号是以张老师学生的名义联系谢老师,所以鲁老师的不合理要求遭到了张老师当场拒绝。8月11号晚上,我突然接到同学的电话,说鲁老师正在调查我们,让我自己小心点。我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原来鲁老师假借他实验室的电脑被张老师动用为由,让其他老师自查电脑,企图搜查有关数据。同时,他还在调查和张老师有过接触的学生。我被吓了一跳,他作为医学院院长,又是公共知识分子,无法想象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学生们也不能理解鲁老师这一行为,作为院长,应该营造一个相互合作的良好学术氛围,而不是利用职权之便搞大搜查。
张老师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特地见面请教谢老师。由于我和谢老师是老乡,我一直觉得他很亲切,我和张老师一起和他见过好几次面。我们约在经常见面的北大法学院咖啡厅,谢老师听说了鲁老师对文章署名的意向之后觉得不可思议,说他从来没有和鲁老师接触过,还说曾经鲁老师实验室一个学生在上完他的课后,写信询问关于磁感应蛋白的事情,被他拒绝了。谢老师问鲁老师是否有实质性贡献,是否文章的数据有来自鲁白实验室?逄克亮是不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说,和鲁老师在项目期间只见过两三次面,实验期间也只借了鲁老师实验室的细胞间培养细胞,鲁老师实验室没有任何数据在文章里;并说逄克亮是鲁老师放在他实验室培养了近一年的学生。谢老师说,既然这样,那就不用担心。谢老师说他以前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带一个学生做实验,这个学生提议他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老板就问学生,文章哪一部分数据是谢老师做的,学生说没有,数据都是自己采集的,但实验是谢老师教的。老板就说既然谢老师没有贡献数据,那么他的贡献只能放在致谢里。谢老师还说,他实验室的文章也是根据是否有数据贡献和贡献大小来处理文章的作者署名。在8月12号的微信里,谢老师还安慰我,只要参与作者里没有不相干的人就一切安全。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事还在后面。8月12日以后,鲁老师的学生逄克亮向在张老师实验室轮转过的学生索要实验材料和质粒序列。期间我的朋友还告诉我,鲁老师在生科院和医学院说张老师偷他的研究成果,张老师马上会被清华大学开除,甚至有研究生处的老师通知我另外找新的导师。但这段时间张老师在写论文,并和谢老师商量文章的投稿事宜;而我在加班加点做实验,分析数据。所以我们都没有在意鲁老师的破坏行为。结果8月下旬鲁老师反过来先向学校状告张老师剽窃他实验室的想法和材料(这一点Nature news报道过);科研院告知我们,鲁老师要求张老师道歉并要求当文章通讯作者。8月20号,张老师准备和谢老师见面讨论文章和数据,遭到了谢老师的突然拒绝,执意张老师将文章和数据电子版发给他,而不能接受当面讨论。谢老师还发微信给我,让我送张老师去医院。我感到很吃惊,谢老师之前一直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人,怎么突然好像变了一个人?
之前谢老师一直答应张老师有关磁遗传的文章可以投稿,因为张老师已经和CELL联系好了。谢老师在邮件和微信中也确认过张老师是文章唯一的通讯作者,谢老师作为参与作者。8月22号,我终于和谢老师通上电话,电话里谢老师透露鲁老师前两天找过他。我们感觉不对劲,因为谢老师在8月12日还在因为鲁老师查电脑的事情声援张老师,怎么会突然翻脸?后来科研院的三位老师告诉张老师和我,鲁老师向科研院提供了一份由鲁白、饶毅、谢老师三人录音和签字的文件,其中一条内容是谢老师否认和张老师的合作,承认是和鲁老师的合作。通过网络曝光的材料,我们才知道,谢老师早在8月22号就已经向北大清华高层提交了“张老师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情况说明”。作为参与作者的谢老师除了拒绝我们文章投稿,谢老师还打电话给国内外多家杂志阻止投稿。谢老师从此以后还在微信朋友圈大量点赞鲁老师发的状态或转载的文章。科研院还告知鲁老师实验室正在重复我们的研究结果。这个时候张老师才意识到鲁老师很有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篡夺我们的研究课题:鲁老师首先声称我们有关磁遗传的想法是他实验室的,然后他很有可能与饶毅迫使谢老师否认与我们的合作,转而承认与自己的合作,阻止我们投稿以拖延时间,再很快地重复出我们的结果,便能顺理成章地把整个研究项目变成自己的。由于我们借用了鲁老师实验室的细胞间,张老师耗费大量时间设计并改良很多遍的质粒都存放在鲁老师实验室的冰箱里,如果使用了这些研究材料,项目的核心实验两个星期就能重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老师求助施一公老师和钟毅老师和谢老师沟通了很久,期间清华也出面和北大进行了沟通和谈判。然而,9月初我们还在焦急的等待作为文章参与作者谢老师同意投稿的时候,科研院告知我们鲁老师实验室已经重复出了我们的实验,并且反过来说张老师剽窃。眼看研究成果就这样被篡夺,作为正当自卫张老师只能将文章投给有过一星期快速审稿经验的科学通报。
文章上线当天,清华科研院跟张老师和我解释学校向编辑部发出的信只要求调整作者署名。第二天,科研院老师转达学校指示说清华北大都不会给编辑部出具调查报告,说文章不会撤稿,让我和文章的另一位学生作者不要站出来说话,并让张老师不要接触媒体采访,学校一定会给一个说法澄清,并且告诉我们谢老师也保证不接触媒体。结果,第二天谢老师单方面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就在科学网上发出来了,并且将磁遗传学与磁感应混为一谈,造成了张老师“抢发”了谢老师的研究结果的假象。在报道被大量转发和大量针对张老师的人身攻击面前,张老师几次想站出来澄清事实,都被学校制止。学校说等谢老师的文章发出来,一比对大家就知道研究方向和结果不一样了。好几次,我实在看不下去想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也被学校安抚。学校老师曾经对我说让我相信清华大学坚持正义和决心的勇气,一定会给一个公正的交代。可是,我看到是清华在没有任何调查报告的情况下,没有给任何理由就解聘张老师。
实验室还在,就有人搬走实验仪器,动物房就私自处理完张老师费尽周折从美国买回来的所有转基因大鼠,学生一个个离开不用说,我也数次被通知换导师,并被告知不会有老师要我,落井下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舆论满世界攻击张老师的时候,还有几个学生一直在支持我们,实验室管家快80岁的老父亲特意来到实验室鼓励我们,说只要实验室还有一个人在就要坚持下去,他可以来实验室当志愿者帮我们修理仪器,让我当场泪崩。回想起这段时间,我多少次崩溃大哭,只因正义得不到伸张,不想看着张老师背着黑锅遭受非议,就算自己以后不做科研也不要这样被冤枉。谢老师多次说他担心终身教授的评估,担心自己能不能继续留在北大。他中期评估差点没过,终身教授评估又被迫推迟一年。而张老师因为年近五十,他因为没有“千人”“优青杰青”等头衔迟迟没有入职,也没有工资住房。为了这个项目和两个小孩在这几个月里来回在挪威和北京奔波,看到他最后遭受的待遇,实在令人心寒。或许当初张老师把研究成果拱手相让鲁老师,鲁老师就不会恼羞成怒挑起后续的这些问题了。说到底,张老师不了解所谓的行情和潜规则,才吃了大亏。但如果每个做科研的人都这样迫于权势,随时准备交出自己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那么谁还愿意独立搞实验室,谁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不把时间都花在巴结上司?我相信事实真相是不会被遮盖的,我也恳求所有知道内情的老师和学生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您的身上,而假设您没有任何人脉资源,没有任何权力权势,就只能任凭有权有势的人玩弄于手掌之间吗?学校几次三番安抚我,不让学生参与到这个争端中,但我还是必须站出来,因为如果连当事人都不站出来澄清事实,那么公众也许就会一直蒙在鼓里。
我是转到张老师实验室的学生,我看到有人因此在网上攻击我,这种专靠人身攻击和抹黑人品的手段来左右是非实在是小人的做法。我和原导师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原来的工作已经投稿,我早已有换一个实验室和研究方向的想法。当初对张老师在大脑空间定位的研究很感兴趣,想做自由运动大鼠的单个神经元电生理记录,所以选择了转到张老师实验室。没想到转导过程拖了很久,并且转导协议在双方老师都已签字的情况下被鲁老师扣押数月,并借此在外说张老师专挖高年级学生。我相信绝大部分科学家还是有正义和良知的,我也相信那些谎话连篇的人现在也在遭受良心的煎熬。张老师处于弱势,没有资源人脉,被无理解聘也无处发声,而人事处的决定鲁老师早就提前知晓并告知多位教授。这样不公正不透明的处理方式让人震惊和心寒!恳请各位老师如果您了解事情真相的话声援张老师还他一个清白和公道!
顺致敬意!
学生:龙晓阳
2015年11月7日
附:
南方周末报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kwNDc4Nw==&mid=400291865&idx=1&sn=3e6f94f7f89c3bf679d4e8410881aca8&scene=1&srcid=11051F7WmL1s4EOXX9PZC87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财新报道
http://china.caixin.com/2015-10-31/10086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