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的存档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作者:奥卡姆剃刀

    20年前,模拟手机(俗称大哥大)只有少数有钱人才买得起,出于成本考虑,基站不能建得太多,为了保证信号质量,只能设计1.3瓦这样较高的手机辐射功率。现在的数字手机非常普及了,其最大设计功率不超过0.6瓦,虽然辐射功率降低了,但因用户太多,其安全性问题也较之以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有关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说法层出不穷,例如频繁使用手机者与不使用手机者相比,脑瘤和癌症的发病率更高、记忆力减退、孕妇更易流产等,专家们还给出了不少安全使用手机的建议,例如把手机挂在腰部使用蓝牙耳机接打电话,交替在脑袋两侧使用手机、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边、使用手机防辐射贴膜等等。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多年前就是全球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了,已有上百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与脑瘤和癌症的发病率无关。列举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些研究:瑞典的国家职业病研究学会通过对905名成年手机用户的研究,于2006年4月在职业与环境健康的国际文献上发表研究结果,称使用手机并不会增加脑瘤的发病率。英国伦敦癌症研究学会联合三所英国大学对966名脑瘤患者和1716名健康人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研究,于2006年1月发表研究报告,结论是使用手机与脑瘤的发病率无关。丹麦科学家对420000名手机用户进行了长达21年的跟踪研究,ABC新闻于2006年12月5日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称手机辐射与癌症发病率无关。2008年12月的日本消息称,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对比了322名使用手机的脑癌患者和683名健康人,发现使用手机与脑癌发病率无关。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在2002年1月4日公称,使用手机与患脑瘤的风险没有关系。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已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也有个别专家持不同意见,2005年3月在美国马里兰州联邦法庭就有人发起了对手机界的控告,理由是他们没有保证消费者免于不安全的辐射,控方引用了华盛顿大学一位生物工程学教授的观点,称手机辐射会伤害人的DNA并可能导致良性肿瘤。但是,包括这位教授在内的,所有声称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说法,都没有科学理论的根据,也没有实验结果的证实,而只是一种假说。

    普通公众虽然对电磁学和生物学并不了解,但还是普遍认为手机辐射有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样也是电波辐射的伽玛射线和X光射线会伤害人体健康,长时间照射甚至有引发癌症的危险。但是,这两种射线与手机辐射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电离性辐射,辐射能量能被人体组织大量吸收而导致化学键断裂。而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频率远远低于这两种射线,产生的热效应微乎其微,根本没有产生使化学键断裂的危险。2006年网上疯传一个俄罗斯人做的实验,在两部手机中间放置一枚生鸡蛋,通话65分钟后就把蛋煮熟了,甚至有的国外网站称3分钟就可以煮熟,令不少人非常担心自己的脑瓜也像鸡蛋一样被煮熟。稍具一点电磁学知识的就会知道,手机的功率远低于微波炉,根本不可能产生类似微波炉这样强烈的热效应,国内有人重复了这个实验,证明了生鸡蛋不仅煮不熟,甚至温度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俄罗斯人的实验只是一个搞笑的骗局。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主要是人体组织吸收辐射能量所产生的有害热效应,检验手机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国际标准是SAR,即用户头部对手机辐射能量的吸收率,美国的标准是1.6瓦/每公斤,欧洲的标准是2.0瓦/每公斤。这个标准的来源是上世纪初为保护无线发射设备工人的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种工业标准,当时对非电离辐射的安全性认识不够,制定的标准比较严苛。其实即使长年接收更大功率的非电离低频率电波辐射,也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国内外的军队都有不少大功率电台和雷达,其频率覆盖了手机频段,辐射功率比手机大成千上万倍,大型天线就架设在楼顶上,工作人员长年在这种高强度辐射环境下工作,对健康也从来没有不良影响,从来没有过某人因辐射而影响健康的报道。

    国内媒体自2006年以来热炒SAR标准问题,舆论倾向于制定更加严格的国内标准。这种看法很片面,姑且不谈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害,就算是为了减少人体的被辐射量,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也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假设标准更严格了,手机的辐射功率降低了,通信公司为了保证通话质量,就需要把基站建得更多更密,基站的辐射功率远大于单个手机,用户与基站的距离就会比以前更近,所受到的辐射量可能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多建基站的成本也会摊在我们的话费里。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并没有危害,那些建立在有害假设基础上的安全建议毫无意义,甚至非常可笑。商店里有卖手机防辐射贴膜的,十元一个,据说贴上后可以有效减少对脑袋的辐射。手机的电波辐射是全方向的,控制其辐射并不容易,在科研中通常要使用造价十万元以上的电磁屏蔽室,十元一片的防辐射帖膜根本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退一步讲,假设真的把辐射有效衰减了,那还能打得通电话吗?因为担心手机辐射伤了脑子,有专家建议把手机挂在腰部使用蓝牙耳机接打电话,但为什么就不怕伤了肾呢?大脑好歹还有头骨保护着,能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肾可没有呀。 

    公众对电波辐射的恐慌是个普遍现象,国内外都一样,一位美国专家于1979在推测和假设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孩子,由于辐射的原因,患白血病的机率会增加到平均值的3倍,此说法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在随后的20年里美国因此耗损了多达25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发表了历经3年的研究结果,认为高压线环境与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过历经7年涉及1200人的研究,于1997年发布了同样的结论。在一场引起全美关注的高压线与白血病的诉讼中,法院聘请了16位顶级专家,包括分别获得物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的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给出的结论也同样是高压线环境与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终于平息了这场闹剧。其实,那位声称高压线下更易患白血病的专家,其统计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却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家庭通常比较贫困,导致白血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是其较差的生活和卫生条件,而与高压线本身无关。

    现在的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即使发现一些手机用户长了脑瘤,也不能表明就是因为手机辐射引起的,例如美国每年的脑瘤发病率约为6/100000,在全美1亿手机用户中有6000个脑瘤病例是正常的,即使明显超过6000后,也不能贸然得出手机辐射会增加脑瘤发病率的结论,跟高压线的例子类似,频繁使用手机的人员与不使用手机的人相比,往往工作和人际关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情绪更加紧张,有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的发病而与使用手机本身无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上百项统计研究,发现手机用户的发病率与非手机用户相比,根本就没有异常,说明“手机辐射会增加脑瘤发病率”连成立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我国公众对电磁辐射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看法,即普遍认为电波辐射对人体有害,而磁场辐射却是对人体有益的,磁化杯、磁疗裤、磁疗枕、磁疗拖鞋等所谓的保健品在市场上很常见。磁场对人体有益的说法同样也是毫无根据的,方舟子曾撰文《磁疗真的能治病吗?》,深入地分析并揭穿了磁疗骗局,央视2009年的3.15晚会也对这个骗局进行了揭露,对于这个猖獗多年的骗局,只能说权威媒体的声音出现得实在是太晚了。认清磁疗骗局并不需要多深的专业知识,仅凭质疑精神和常识就可以做到,很多码头和工厂都有磁力吊装机,吊装机通电后产生强大的磁力,可以把重达上吨的铁板和集装箱吸起来,吊装工人常年在这种强磁环境中工作,被辐射的磁强度是磁疗产品上万倍,也从来没因此而引发什么健康问题,那些磁疗产品中的几块小磁体可能有用吗?

    抗美援朝时期,中南海一部10瓦的电台就能与平壤通话,现在再使用这样的电台,恐怕连30公里都通不到,原因在于近几十年来无线设备的数量及功率增加很快,我们生活空间的辐射源越来越多,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即使你认定手机辐射有害健康而不使用手机,那也一样逃避不了电波的辐射,在密集的辐射环境中,你个人手机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你不使用手机,你所受的辐射量也不会比手机使用者低多少,就跟在烟雾缭绕的吸烟室里戒烟一样毫无意义,除非你有能力关停所有的基站,或远离人群生活在杳无人烟的地方。

(注:此文参加第一届“PSI-新语丝”网络科普奖评选)

为什么苍蝇容易飞进家里来,却不容易飞出去?

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为什么苍蝇容易飞进家里来,却不容易飞出去?

作者: 奥卡姆剃刀

    近日经网友推荐,到科学松鼠会的网站里进行了参观学习,感觉到每个科学松果上都布满了牙印,但真正磕开的却不在多数,文章水平很不整齐,有些内容比较搞怪,娱乐性过强而思想性不够,没有着力于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例如有个问题是“为什么苍蝇容易飞进家里来,却不容易飞出去?”,获奖的问题回答者拉拉杂杂地解释了一大堆,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而且居然把统计方法给否定掉了。

    看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起国外的一个典故,称面包片掉在地下时,往往是抹有果浆的那一面着地。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更多人信服的是:果浆比面包的比重大,在空气环境中下落速度更快,因此果浆面更容易着地。

    这个说法貌似有些道理,但一些有质疑精神的人还是亲自做了实验,他们用不同的面包片抹不同的果浆,从不同的高度以不同的姿态丢下去,并记录每次着地的情况。实验次数足够多后,结论令他们非常吃惊,因为两面着地的概率基本相同。

    那为什么人们普遍会有果浆面更容易着地的感觉呢?原因在于人们的选择性记忆。当非果浆面着地时,人们捡起来把浮灰掸干净,然后还可以吃掉,这是生活中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个小插曲,转眼就会忘掉了。但如果是果浆面着了地,那就不能吃了,会令人更加沮丧,记忆的时间也会更长,如果他之前听说过“果浆面更易着地”这个说法,通过这种事件就更加强化了对这个说法的认同。

    回到苍蝇问题,“不容易飞出去”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体验,我本人也有这种感受,开着窗户轰半天就是不见它飞出去。但“容易飞进家里来”这句话就未必有根据了,人们都希望屋里的苍蝇飞出去,如果它总飞不出去会着急,会不断强化“不容易飞出去”这种认识,而屋外的苍蝇是否容易飞进来,却很少有人进行过这种观察,也没有这种心理期待。

    屋外的苍蝇比屋内的多得多,只有个别的才会飞到屋里来,针对屋外某只的苍蝇而言,它飞进屋的概率是多少呢?只有把这个数据搞清楚了,然后跟屋内某只苍蝇飞出去的概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进去和出去哪个更容易”这个结论。在假设所有苍蝇的行为模式都一致的前提下,考察屋外某只苍蝇进屋的概率,可以转化为进屋苍蝇个数与屋外可能进屋苍蝇数量之比。

    提问者和回答者显然都认同了“进来容易出去难”这个说法,设计一个头脑实验,就会知道这个说法并不成立。设有两间共一面墙的、相同大小结构的封闭房屋,在共墙面上开一个窗户,每间房里都预置相同数量的苍蝇,并各安排一名观察者。对于苍蝇来说,隔壁屋就是外面,考察苍蝇的进出情况,假如某个房间的苍蝇果真是“进来容易出去难”,那另一个房间就一定是“出去容易进来难”了,“进来容易出去难”这个说法不可能在两个房间同时成立。我们不必深究苍蝇的行为模式,只要认定两个房间内的苍蝇的行为模式是相同的(这种认定是合理的),就可以得出“进来和出去的难度是一致的”这个结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的典故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头脑实验,并不需要建立真实的实验环境去用矛戳盾,只要在脑子里想一想过程及可能的结果,就可以把卖货者的虚假宣传揭穿了,在面对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头脑实验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科学分析方法。

(注:此文参加第一届“PSI-新语丝”网络科普奖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