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症状

青少年症状

量子猫

在摄影论坛《色影无忌》上泡了很长时间,对一个女摄影师“400下”的印象比较深。

她那个时候是学生,应该是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艺术青年,喜欢的音乐和电影都很另类,昵名“400下”就来源于一部著名电影的名字。在网上说话不是很多,但简明直快,很锋利。她的帖子总是很受人关注,点击率都很高。在坛子上多是夜间或凌晨活动,可见白天的生活安排得很满。毕业后在无忌上的踪迹就很少了,应该是走入了职业化的工作生活之中了。

活动在无忌上的著名摄影师很多,有一些很有才华。特意提及“400下”,还是在于她的一组作品《青少年症状》,至今让人感觉如初。这对于现在可以轻而易举看到大量图片、很容易审美疲劳的人来说,真的是很难得的。

中国摄影现在很繁荣,但大多仍停留在纪录、写实、叙事、意象的层面,直接表达情绪、心灵状态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多,或者说那些突出艺术表现的作品不够多,准确地说是很难得一见。《青少年症状》这组作品,作者长期蕴聚的才华突兀而出,跃然画面。这样的作品,真的只能是天分和灵气的结晶,而不是靠“创作”能够生成的。看她后来的很多作品,像这样有天分和灵气的也几乎见不到了。所以即使对于作者本人,这组作品似乎也是“Only once in a life(一生只能有一次)”。我自己,喜欢前面三张,对后面两张没有感觉。但作者公开发表时是五张一组,所以一起贴过来。

 

 

(作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这里仅用于个人交流讨论,请勿转载。)

“青少年症状”有10篇评论

  1. 墨西哥海鲜 评论道:

    看不到图片

  2. 量子猫 评论道:

    我自己可以看到四张,可能是粘贴的缘故。重新发布了一下,有人能否回一下,现在是否可以看到5张图片?我自己的电脑看没有问题。

  3. xfliu 评论道:

    可以的。

  4. kxmz 评论道:

    可以看到5张图片,问题是你想说什么?色情妄想狂?

  5. 量子猫 评论道:

    艺术作品总的特征就是带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如果很多人认为这是色情或色情妄想狂,象毕加索、巴尔迪斯早就无地自容了。当然,我也会把这篇文章删了。

  6. 评论道:

    可以看到了,不过不太懂,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 呵呵,可能不理性了。
    现在连读者网上这场争论的文字都看不懂,更别说图片了。觉得刚开始主要是观点之争,后来就断章取义,故意曲解的成分就比较多了。
    量子猫能否再发几篇针对对这场争论的文章啊,给我们理理头绪。觉得你的文章还心平气和一些,并有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
    谢谢先。

  7. 量子猫 评论道:

    看来读者网对艺术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不多,以后就不发这类主题的文章了。

    关于读者网的争论,取决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也包括对民主、自由的个人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很复杂,我们是否清楚问题所在或解决问题的出路?认识不同,思路和行为也会不同。我自己认为读者网不应该陷入这种不清楚问题所在、也不解决问题的争议,而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关于自由、民主和个人价值取向,我的观点已经在《科学、自由、民主和人生价值》一篇文章中大致表达过了。谢谢留言。

  8. 评论道:

    不好意思,“可以看到了,不过不太懂,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呵呵,可能不理性了”是故意讲的,为下来说“事”铺垫。而且假使真像你误会的“看来读者网对艺术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不多”你更应该继续发类似的文章。其实有些主题不是科学,理性可以解决的,纯粹是个人体验,个人偏好。对“科学王”,“理性王”,“哲人王”,任何其他的“王”的完全推崇都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每一种理想后面都有陷阱,“科学王”的理想也许美好,但如何让数万万的“愚民”得到科学的教化,恐怕科学王不能给出有效的方案吧?假使真的被科学“教”了,可是有些人就是不“化”(不是我小人之心,这样的人应该有的吧?),难道科学王要强迫么?让科学是科学,让艺术是艺术,让民主是民主,或许更好吧。

    从我的话,你应该可以看得出我对这场争论的看法。但更多的是亲痛仇快的感觉。双方火气都恁大了,要是有你这样的心平气和就不会到这种地步(看到你博客评论里和和尚的辩论了–辩的内容先不谈,双方的气氛都很好,谦谦君子啊)。在双方的评论里都有劝解,可惜无效,是我太弱了,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呵呵。这就是为什么希望你写几篇文章啊。这种时候,你这样睿智博学(你的文章就是证据,在我眼里:))又不乏冷静平和的人出面,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9. 量子猫 评论道:

    [8] By 问 on Nov 18, 2008 | Reply | Edit

    …其实有些主题不是科学,理性可以解决的,纯粹是个人体验,个人偏好。对“科学王”,“理性王”,“哲人王”,任何其他的“王”的完全推崇都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每一种理想后面都有陷阱,“科学王”的理想也许美好,但如何让数万万的“愚民”得到科学的教化,恐怕科学王不能给出有效的方案吧?假使真的被科学“教”了,可是有些人就是不“化”(不是我小人之心,这样的人应该有的吧?),难道科学王要强迫么?让科学是科学,让艺术是艺术,让民主是民主,或许更好吧。

    这都是一些大问题,三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不化”是暂时的。我去过很多藏区,那里宗教信仰是根植在血液里的,但现在大多孩子都能上学,有条件的家庭还把孩子送到内地城市读书。昨天去书店,尽管满眼的都是孔子文化、职场竟争的书,但一些不错的科学思想的书也越来越多了。对于现在中国的问题,知识的普及是必要的,是前提,但也需要科学思想的普及。即思考问题的方法的普及。我现在写科学思想漫谈,大概就是这个目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的人多了,情况就好了。当然,我也想想,写一些应景的文章。

  10. 南风 评论道:

    决定一个画家或摄影师的水平不是技艺的纯熟,而是用镜头或画笔来表现其思想、情绪、情感、理念的深度,从而,每一个欣赏者会结合自身的性格和经历来获得各自的体验,诚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学家革命家从《红楼梦》看出不同的感受一样。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