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
最近复旦大学管理层处理了本校三起学术造假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中国各个领域内的腐败,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大家有目共睹。对所有的腐败行为,更多人加以鄙视。我觉得这证明我们的机体还算有救,还有识别腐败是属于恶行的能力。怕只怕大部分人去羡慕腐败,巴不得自己也能腐败一把。如果发展到那一步,这个民族恐怕只能被世界抛弃,重头再来了。幸好,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知道腐败是一种不齿的行为。正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具有这些基本的良知,因此,复旦大学对腐败行为的处罚,赢得了网络世界的好评,人民网的教育专栏转载了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造假丢人,处理了就不丢人》的文章,网民们对复旦大学的处理给予了高度关注。新语丝网站上连续有网民发表文章支持复旦大学的处罚。
造假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丢人的,不仅是该单位的整体形象丢了人,领导层丢了人,甚至该单位的其他人员也会感觉丢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荣誉感,尤其是单位的荣誉感。如果单位蒙羞了,自己也感觉脸上无光。所以一个人丢了丑,会连累很多人。但是只要这个单位严肃处理了,那就不丢人,相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这就好像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认错。死不认错的人大家都会鄙视他。但是如果一个人能承认错误,就说明他还有希望,还值得尊重。如果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更好。
中国人说“勇于承认错误”,我觉得这个“勇”字很贴切。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只有勇敢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能力的人,自信的人,真正的英雄(一个单位同样如此),他们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相反,不敢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死不认错的人,恰恰是那种虚弱的、不堪一击的、一批就倒的人。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说明他的无能,相反,说明他自信、他坚强、他还有前途。因此,他们能赢得众人的尊重,甚至众人的称赞!
只可惜,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见到别人的批评就害怕,一害怕就死不认错。甚至一些在我们眼中相当伟大的学者、科学家、领导人物竟然也如此,真令人为之惋惜!假如这些人能在众人面前认个错,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且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那该有多好!可惜啊,就因为他们不认错,反而糟蹋了他们的英名。甚至有些人在群众的眼中从英雄跌落到了小人的地位。比如近来网络世界批评了我国某导弹之父Q科学家在五十年代大跃进中发表的明显违背科学规律、误导当时国家领导人的证明“亩产万斤粮”的文章,事实证明这是极其荒谬的。有人为此提出了批评,如果这位科学家能够承认错误,很可能会赢得众人的称赞。只可惜,这位科学家至今没有对这些批评作出回应。这实在是不够聪明的自贬行为。
既然承认错误和自我批评并不损害英雄本色,甚至能赢得更多的尊重,那么为什新语丝网站每年都披露大量的学术腐败事件,但真正得到处理的为数却很少呢?原因大概有二:
(1)被批评的对象不堪一击,他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谎言下堆积起来的,所以他一旦承认了错误,就一贫如洗,以往所有的光环荡然无存。这样的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死不认错,能维护一天算一天;二是认错作罢,以往的积累彻底玩完,要想做人就得重新再来。于是多数人选择了前者。
(2)某些领导人物“政绩”工程的需要,需要本单位出现几个大牛为本单位争光,最好出现几个世界级大师人物。往好里说,是单位荣誉感,往怀里说是虚荣心,更坏的说是彼此利用好往上爬,为自己也为“本单位”从国家那儿多分得一些利益。因此这些人的领导们也就纵容或容忍某些人的造假、胡吹。而这种人只不过是领导们使用的充气娃娃而已(借用一位朋友很幽默的一句评价用语)。与国家与民族毫无半点好处,相反,这种学术腐败破坏了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让善于胡吹造假的人得到了好处,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人因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受到了打击。
复旦大学对本校学术腐败的处理,为复旦大学赢得了学术声誉,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希望这种作风和精神继续下去,并在国内其他各个高校发扬光大起来,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学术繁荣点燃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