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雪灾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今年中国春节前,南方地区的雪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中国19个省份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537.9亿人民币。灾害引起了社会的严重关注,不少有识之士也开始了对灾害的反思。然而很少有人反思政府在灾害过程中的职责。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2005年印度洋海啸灾难过程中印尼政府的失职行为,或许对我们有所裨益。2005年5月27日早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日惹地区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由此引发了强烈海啸,结果造成57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然而在海啸发生前,印尼政府收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海啸预警机构发出的警报,但是印尼政府却未能及时将这一消息通报公众。从收到美国方面的预警消息到海啸袭击爪哇岛,其间有将近40分钟的时间。如果政府处理得力,在这40分钟时间内完全有可能疏散滞留在海滩上的所有游客,甚至能疏散沿海地区的民众,使海啸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可能。然而由于政府的失职,这一灾难最终却血淋淋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让世界为之颤栗。这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据报道在这次雪灾之前,中国气象局曾经向国家领导部门报告过雪灾的可能性,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我们在去年12月份曾经给国家发过一个报告,就是说要警惕突发的暴风雪天气对我们国家造成的影响。当时我们依据的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说在东太平洋出现了,我们叫做拉尼娜现象。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我们感到,去年12月份天气异常地暖。暖冬的天气呢,会容易造成一个大的范围的变化。
所以我们当时给有关部门,报了一个这种可能性。”(http://news.sohu.com/20080206/n255090145.shtml

从许小峰先生的话来看,气象局基本尽职,做了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国家、社会以及有关部门通报必须的气象情报。那么气象局所说的“国家”应该是他的领导部门,即国务院,因为气象局直属国务院领导。那么国务院在收到气象局的报告后,有没有作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呢?雪灾天气是从1月10日开始的,即使气象局的灾害报告是在12月底提交给国务院,那么这期间也应该有10几天的时间,在这10几天时间内可以做许多应急工作。比如立即组织计划灾害预案,通报各省自治区有关领导部门,要求组织计划应急预案,严阵以待。如果这一切都能根据正常的行政指责按部就班进行,灾害不至于向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如此严峻,我们也不至于付出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175.9万人转移,房屋倒塌22.3万间,房屋损坏86.2万间),甚至60条生命的代价(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08-02/08/content_12424462.htm)。

然而,气象局提交的灾害报告在官僚管理部门面前很可能被视为若干废纸,很可能在一连串的“已阅”(而实际上根本没“阅”过)签字后锁进了文件柜,或者压在某些领导案头的镇纸下被更加重要的“繁忙的工作”遗忘了。尽管户外已是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国务院大院的所有办公室里依旧温暖如春,工作人员们衣着衬衫,享受着暖气带来的舒适和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他们体会或感受雪灾可能带来的严寒以及严寒带来的恐怖甚至死亡,可能是一种幻想了——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小人之心,国家气象局的灾害性报告,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官僚环境下被我们的某些大领导们所遗忘或疏忽了。然而个别领导的遗忘或疏忽所带来的损失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近日来,南方的天气正在转暖,雪灾的直接威胁也渐渐远去,救灾的工作正在各地进行,灾民们要吃饭,要取暖,要安家,要点灯,要团聚……一切的一切最后依然由灾民们自己承担,与那些近乎渎职的官僚们似乎毫不相干。官僚们依旧坐在暖暖的办公室里,依旧手端茶杯,一边品茗,一边浏览报纸上的各地新闻,或者电话亲朋好友说些不着边际不痛不痒的话题打发时间,盼着早些下班睡个午觉,或者回家买菜做饭。至于灾民们的痛苦他们哪里体会得到?

然而,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如何避免下次的雪灾,如何能让我们在下次的雪灾之前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指导。这需要政府在这方面深刻反思,彻底改变工作作风,真正为民着想,不能拿着纳税人的钱,由纳税人养着而不为纳税人服务。

温总理8天内3次访问灾区,中国的新闻报道引导受众感受总理的亲民形象。在我看来,这种面对面的亲民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亲”,身为一国之总理,最大的亲民是成功地领导一个高效率的国务院,如果国务院所有部门都能高效率地运转起来,何须总理8天3次访问灾区?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灾区了!那岂不是中国百姓的大幸?

司令不是用来拚刺刀的,总理不是用来掉眼泪的,国家主席也不是用来扛大包的。否则还要你个司令、总理、国家元首作什么?作秀可以休矣,每个人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工作,这,比什么都有效。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