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 第三章    宗教与医学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在原始社会中,无论公私万物,事事都与宗教紧密相关。部落首领即是大祭司。人们把他视为天人之际的使者,相信他能呼风唤雨、求神驱鬼、会给他的子民带来祝福或灾难。相传黄帝能召集百神,接万灵于明庭。他还能变化身体,穿越云端飞升上天。(1)还有一个商帝汤的故事:他即位后,恰逢七年大旱。于是帝汤剪去头发和指甲,身穿麻布素衣,头戴白帽,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为牺性,来到桑林祈雨,苍天终于降下了倾盆大雨。哲学家墨子和荀子批评说:这些君主利用所谓的神力愚弄民众,以博取他们的拥戴。(2)

   在很早的时候,巫师或祭司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于人们知识匮乏,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推断,当时只有两种公职–文官和巫师。在殷商时代,祭司或巫师掌控了所有的政府、礼拜、祭祀、星占、卜筮和医事。他们的力量无远弗届、无所不至,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上古历史只是这些人物活动的编年史。直到周朝末期,随着文明的进步,他们的控制力逐渐衰落,才被文官取代。

      这时期的医术主要是 占卜,念咒,祭祀,赎罪,魔法,祈祷和其他迷信活动。这种职业–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完全由巫师掌控。从” 巫医”这两个字常常联用便可窥一斑。在古代文献中,可以列举一些相关记载: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3)

“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4)

“巫朋初作医”(5)

“巫咸,尧帝时医”(6)

“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7)

“使有司弔死问疾忧,以巫毉匍匐以救之,汤粥以方之。”(8)

“上持筮,好用巫医”。(9)

“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10)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11)

     于是,宗教和星占融入了医学。正如所有的早期文明一样,首位医师是巫师;首位巫师也是医师。

     直到公元前1140年的周朝,这两种职业才正式分开。流传至今的周代经典《周礼》规定:”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而医师则”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然而,这种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被严格遵守,因为民众对巫师的魔力深信不疑。甚至连名闻天下的良医扁鹊也被拒绝,以便给巫师让位。此事记载在陆贾《新语》里:”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吾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 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人终于不治身亡。扁鹊一定对此事记忆尤深,因为在他著名的”六不治”当中,有一句与它有关,这句名言是:”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古汉字 “毉”的结构和变化,可为医道变迁作个有趣的旁证。”毉”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上角的”医”表示一匣箭(矢)或一束兵器,右上角的”殳”表示一种手执兵器,下面的”巫”表示巫师或者祭司,全字的意思是巫师手持兵器驱逐鬼怪。后来,下面的”巫”改为表示酒的”酉”,表明医术不再只由巫师操控,已被利用酒醴来治病的医师所取代。现今通用的是”醫”字。

     这些巫医具有非凡的魔力:”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挟之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12)”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搦木为脑,芷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复生。”(13)而巫咸魔力更大,能”祝树树枯,祝鸟鸟坠”。(14)信仰疗法经常使用。《素问》上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15)”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16)  甚至连贤人智者也采用这种方式治病。《书经》记载:武王有疾,周公在先王的灵前祈祝,愿以身代死,来换取他兄长的早日康复。(17)孔子患病,他的弟子想为他祈祷。《论语》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18)

      因此,上古时期的医疗实践,主要是魂灵与鬼怪、神符与咒语、本草知识和心理疗法。

注释:
(1)《史记•封禅书》
(2)《墨子•兼爱》、《荀子•大略篇》
译者注:这里最后一句所言或许是指以下两段文字。据原文看,荀子和墨子并没有明说”愚弄”,似乎还颇赞同这些做法。
荀子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
墨子
“是故子墨子曰:”尝若鬼神之能赏贤如罚暴也,盖本施之国家,施之万民,实所以治国家、利万民之道也。”
(3)《论语》
(4)《吕览》
(5)《说文》
(6)《世本》
(7)《巫咸山赋•序》
(8)《说苑》
(9)《管子》
(10)《周书•大武解》(误,实为《逸周书•大聚解》)
(11)《山海经》
(12)《说苑》
(13)《韩诗外传》
(14)《世本》
(15)《素问•移精变气论》
(16)《素问•贼风论》(误,实为《灵枢•贼风》篇)
(17)《书经•金縢》篇
(18)《论语•子路》篇(误,实为《论语•述而》篇)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