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北京晨报》停刊:我与《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今年起停刊。该报2018年7月庆祝创办20周年时,向我约稿,这是我当时写的)

 

我第一次见到《北京晨报》,是在大约十三年前我刚到北京生活不久,有一次去居家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因为顾客多需要排队,就去翻了翻放在等候区的报刊,发现报纸只有一份,也就是《北京晨报》。匆匆读了,第一感觉是这份报纸办得很亲民。

 

我后来和《北京晨报》有比较密切的接触,主要是接受其专访。从2010年起至今,我接受过《北京晨报》专访多达近30次,是国内报刊对我专访最多的。我对国内不少报刊的印象并不好,往往是接受过其一次采访后就不愿意再接受第二次,主要原因是其记者太不专业,不仅不能如实报道我的话,有时甚至故意歪曲、捏造我的话。被我列入拒绝接受采访“黑名单”的报刊不少,其中不乏比《北京晨报》影响力大的。

 

但是我对《北京晨报》的采访从来不拒绝,因为知道他们会如实报道我说的话,值得信任。这些专访大多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记者能根据采访录音比较忠实地记录我的言论,几乎没有出过差错,这是很难得的,在我打过交道的记者中很少遇到。这就是专业的表现。

 

在2014-2016这段时间,由于一名现在已落马的高官从中做梗,我在国内的自媒体账号全部被关闭,连带着传统媒体记者也以为我被“封杀”,不敢再来采访我。但是在这段时间,《北京晨报》一如既往对我做了多次专访,成了我在国内媒体发声的主要渠道。当时我已很少回国,电话采访不便,主要是通过微信做文字采访,我的答复基本都能全文登出。虽然这些专访主要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并不涉及敏感话题,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对我进行专访还是需要勇气的。2016年之后,随着那名高官的落马,我在国内的自媒体账号逐渐都恢复了,我更不觉得有接受传统媒体采访的必要,多数采访请求我都是拒绝的,但我仍然乐意接受《北京晨报》的采访。

 

有专业素养,又有勇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也是我对《北京晨报》的期许。

 

2018.7.15

 

附:我历年接受的《北京晨报》采访

 

方舟子:养生热充斥伪科学(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0年5月14日

方舟子:养生不如保健 生命如何安康(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0年06月06日

方舟子:我在美国买降价书,北京晨报2010年11月14日

2010,不应忘掉的这些字:诚,北京晨报2010-12-22

方舟子:学术打假如何更给力?(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1-01-20

打假斗士是怎样炼成的(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1年03月29日

方舟子:书多也会引起头疼,北京晨报2011-06-18

常识远离大众 方舟子:知识分子参与科普不够(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 2011年07月26日

专访方舟子:别让气功神话卷土重来(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2-05-28

方舟子:公平理性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2.07.20

方舟子:搞笑背后的科学素养(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2年09月27日

专访方舟子:去火星,你被忽悠了吗?(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05-21

方舟子:别让图书营销伤了读者(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8.1

方舟子谈新《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书应更重公益(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年09月24日

方舟子:中国不是遗传学概念(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11-14

方舟子:科幻不等于科学(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11-19

方舟子:别把名人当权威(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年11月28日

方舟子:没必要拔高中国美食(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4年05月15日

方舟子:学术出版混乱 垃圾专著误国误民(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4.8.12

专访方舟子:别把学术论文当买卖(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4年10月14日

北京晨报专访方舟子:打假是另一种科普(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5-02-11

方舟子:今天我们该怎样谈环保(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5.3.6

读书日北京晨报专访方舟子:少读人文,老读科学(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5年4月23日

北京晨报采访方舟子:每个人应有自己的成功标准(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5.6.15

《北京晨报》专访方舟子:2016年,我的期许,北京晨报2016年2月12日

方舟子访谈:人工智能多可怕?(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6.3.15.

北京晨报专访方舟子:其实我是科普作家(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2017年04月16日

方舟子:纸质阅读还有未来吗?,北京晨报2017.8.30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