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其实70年前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有时候,看报章或者跟朋友聊天,说到上个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期,我们从主流媒体上看到的描述,基本都是用的“民不聊生”、“背井离乡”之类词汇。
  可是,有趣的是,在如此“民不聊生”的时候,有些思想家倒是可以把整个社会当做“社会学”研究的试验场。
  这里说到的“社会学”不是那个《社会学》,是广义的社会学,甚至包括教育。
  而不管是京师大学堂也好,还是清华学堂也好,其实在军阀混战那段没人管没人问的环境中,倒是真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它们聘请的人才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后期的优异表现也说明:我们大致可以认为那个时代的清华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军阀混战时期有点类似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齐出现的时候,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也是在那个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个时代,对于只想过安生日子的黎民百姓来说,也许是灾难,可是对于苏秦张仪之类的家伙们,却是几千年才出现一回且难以再现的黄金时代。
  还是韩复榘在山东执政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韩复榘吧?就是那个“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名诗的作者),大老粗的韩居然很开放很民主地给了梁漱溟先生一个县,让他玩乡村改革和试验,而进程中竟然也没有进行什么干涉,而梁漱溟先生居然带出了很多学生,我父亲有个同事的爸爸就是梁的学生,这在我们家乡就算是家学渊源深厚,同时,梁的试验也还有一些有趣的结论出来。我也因此对这个后来抗日时的逃兵有了那么一点点好的印象。
   
  上面这段话主要想说的其实是:清华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反而有时间发展一下很学术的玩意儿出来,因为后续的影响而隐然有世界名校之风。
  当然,说它已经是世界名校还得有确凿的证据。这里俺们提供几个,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四大国学大师今天再不会有之外,后来它(当然还有南开北大)在西南联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杨振宁这般的诺贝尔人才——也和这个学校的管理风格与营造的环境有直接关系,杨的诺贝尔奖和后面杨-米尔斯场啥的也算做是它的一个产物吧,甚至我们说是必然产物也可以,即便后期的美国教育对杨振宁们的影响也一样不可忽视。
   
  以上这个简单的例子是说学生,而我们再看那个时代的清华教师,竟然会发现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也一度在清华执教。而我佩服的中国少见的有世界影响的华罗庚先生也是在那里起步和当上教授的。
  维纳,作为一门(后世显学)学科的创始人,比因为解决问题而得几个诺贝尔奖的人其价值和意义都要大得多,虽然他在清华的岁月并不多,不过,俺们还是愿意相信清华的那段经历不会对他的一生一点影响都没有。而华罗庚更不比说,大部分是清华的缘故才成就了他后来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而华这样的人清华历史上其实还有。
  如维纳这样的人才,即便不是清华历史上最有后续学术影响力的,也肯定是“之一”了。拥有众多这样的教授,清华足可以骄傲于众世界名校之间了。
   
  而今天的清华呢?除了那位倡导千人计划并从容地当上千人计划的著名教授外,我竟然是不太了解这所学校的其他教授了,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什么。
   
  不论怎样,我不太同意顾校长的说法,其实你老执鞭的这所大学在70年前(或更久以前)就已经算得世界名校了,怎么,这2011年到了,您又要重新争取一把啊?让梅贻琦这样的老校长知道了,得觉得多没面子呀,呵呵。
          
  当然,最初清华大学的目标只是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罢了。
  唉,这个目标其实不努力就可以实现,莫斯科大学今天肯定不是“社会主义大学”,虽然它大概算是一流的,而朝鲜的平壤大学即便还不错,它也不是中国特色的大学呀,我也不太相信古巴(有哈瓦那大学没?)有超过清华的社会主义大学。缅甸之类,更不要说了。
  这样,清华1985年制订的目标其实是一个一步可达的目标,基本不需要校长们努力,也不需要派人常驻到教育部不断抢钱去。
   
  我老是猜测清华大学1985年时的校领导数学肯定学得不错。因为学数学的都知道,约束越多,那么最优解就会越少,甚至只在一个点上可以达到最优,而不是一个面或者一条线。而当你想让自己成为最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多设上几个约束就可以轻松实现目标了,对于这个限定词很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达到目标是件过于简单的事情。
  再后来,清华大学很勇敢地把世界一流大学前的所有约束统统干掉了,就是要争一个“世界一流”,而且还是限时可达的。
  但是,这个追求似乎又回到了70年前,那个时候的清华其实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呀——
    
  我本一流,你奈我何!徒唤奈何!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