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否没必要舌战群儒?——再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
可是,我今天重看了《三国》中的那一节,发现诸葛亮似乎没有必要舌战群儒。
事实上,他只需要说服孙权一个人就足够了。
而说服孙权一个人,只要举一个案例就够了。
这个案例就是:刘琮和他的母亲蔡氏夫人(蔡瑁的姐姐)在投降曹操后被封为青州刺史,然后在赴任的路上被曹操部将所杀。
这都是在刘琮率荆州部队和百姓投降之后很快就做出来的一件事情,而随后的赤壁之战却是在数月后的战役,刘琮之死肯定已经传遍全世界了,即使当时并没有网络,可是这类惊天的消息却从来不会传得稍慢一点。
这样,在孙权那里,肯定已经知道投降的唯一后果,除非他还不会使用基于案例的推理这一技术方法。
实际上,大家还知道的是,鲁肃劝说孙权“其他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包括我自己,但是主公您不能投降。”这正是出于同一个类型的考虑。
《三国演义》里这一点忽略了,我觉得应该改一下前面的内容,将杀刘琮改到赤壁之战之后,就逻辑比较恰当了。
有朋友认为其实孙权是用诸葛亮来说服自己的臣下,这些人自己太年轻,压不住;鲁肃们的口才也不足以把他们全放翻。当然,如果真是如此,吴侯必须得靠外来的和尚,我的分析大概也就不对了。
以下是那段文字的原文:那本
却说蔡瑁、张允归见刘琮,具言:“曹操许保奏将军永镇荆襄。”琮大喜!次日,与母蔡夫人赍捧印缓兵符,亲自渡江拜迎曹操。操抚慰毕,即引随征军将,进屯襄阳城外。蔡瑁、张允令襄阳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抚谕。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遂封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而以刘琮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琮闻命大惊,辞曰:“琮不愿为官,愿守父母乡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图害。”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琮只得与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将王威相随,其余官员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子,以绝后患。”于禁得令,领众赶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来杀汝母子!可早纳下首级!”蔡夫人抱刘琮而大哭。于禁喝令军士下手。王威忿怒,奋力相斗,竟被众军所杀。军士杀死刘琮及蔡夫人,于禁回报曹操,操重赏于禁。
2010年6月21日于1:58 am
新拍《三国》,刘琮只是有官衔,无实权,象皇帝一样被软禁,并没有被杀,可能是为了把曹操的形象塑造得好点
2010年6月21日于10:45 am
是啊,这个曹操还是有点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