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医生是光荣的事情吗? ——兼谈中国的医生教育

 在中国做医生是光荣的事情吗?
  ——兼谈中国的医生教育

       作者:天路客

      这几期新到资料不少是关于国内医生的猛料,各立场网友都有,有年轻医生也有前辈,索性讨论个彻底,未尝不是件好事。既然由头是“北大医院事件”,那就从北大医院说起。

      昨天,看到北大第一医院网站一条消息:“特殊”的升旗仪式鼓舞全体北大医院人“挺直脊梁”。继续搜索在搜狐的北大第一医院官方博客看到一条报道:“北大医院是中国人民的医院”为题,2009年11月9日上午7时30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东广场人头攒动,花坛前悬挂的条幅醒目、积极、庄重:“安全稳定顾大局,全心全意为患者”;“医学教育再创新,辛勤耕耘扶杏林”。全院上千名职工聚集在这里,一次意义非凡的升旗仪式即将开始!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出席,升旗仪式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柳教授主持。配有升旗、手按胸口发誓的图片(估计是在宣誓医学生誓言之类)。

      看到这样轰轰烈烈的场面动静,我的脑子里不由得闪过几个念头:不但敢于丢人,还敢于大张旗鼓的丢人,我不得不怀疑的说,难道在中国做医生是光荣的事情吗?看看上面情景里的那些图片(来自北大第一医院官方博客),人一旦利令智昏就连起码的智商都没有了,简直是有些搞!

       类似北大医院“熊卓为事件”每天都在全国各地上演着,仅仅是报道出来的就让人目不暇接,还有没报出来的,还有私了了的(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还有病人家属忍气吞声投告无门的,大家也都见惯不惯了。发生了事情后,医患双方各执一端,然后就是上法院打官司赔款,最后结果无法就是如此,也闹不出什么新鲜花样,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就会想起庄子说的“辩无胜”的道理,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见《庄子·齐物论》),最后甚至扯到“鸡三足、卵有毛”之类无聊的程度,无非就是双方各执立场:医院方想少赔点·,患方想多要点,把活生生的消失的生命变成了金钱的交易,让人心里好不凄凉,感觉这是个冰冷的世界,没有一丝温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旁观或者经历争端之后,大家想过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在这里,我不愿意抓住出事的学生说事,也不想讨论是否该事件中上级医生指导失职,甚至我们可以不谈这件事,只谈谈对国内医生群体的的一些看法,纯粹是个人意见,不当之处大家海涵,切勿口诛笔伐。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一个中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如果读了医学院,不管你是山沟里来的也好,大城市来的也好,毕了业,就是医生了,以前连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都不用考,拿到毕业证也就有了行医资格,“执业制度”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一个少不更事的中学生读五年书就可以来操作生命了,且不说在这五年时间里,还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学外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花费的精力就跟多,我曾经写过文章发问“难道中国的大学都是外国语学院吗?”。

      “美国想要当医生的人在大学学习4年,然后医学院学习4年。在医学院学习的第3,4年就要到临床见习(observationship)。医学院毕业后一般要到医院作住院医3-6年,之后获得主治医的级别。纽约州规定,美国医学院毕业的住院医生只要实习一年就可以申请纽约州的医生执照,而外国医学院毕业的要实习三年后才可以获得纽约州的医生执照。(外国人可能有语言问题和工作环境不熟悉问题。)”(见王澄医生《实习医生能作多少就应该作多少》XYS20091111)

       在国内这样一种情况下,难免很大一部分学生(事实上,国内很多医学生来自穷困地区,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医生群体的一个特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这个比例显然是高的)的眼界、学识等不尽如人意,虽然他们很刻苦,书读得也好(仅指考试成绩而言、考试成绩高啊,但我不得不说,有些人表现出很不健康的“执著心”,这种“执著心”非常有害),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的医学生知识面普遍狭窄,起点并不高,缺少联想能力(联想在科研领域显得尤其重要,没有联想材料,无从联想,眼界只是教科书上那点东西,你还研究个啥呢?)也就是念了几本教科书而已,且相当大一分人读大学前很少读课本以外的书(也许是限于家庭经济条件也许是限于资源不充足),且读了医学院也并非个人兴趣(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升华为献身、升华为道德),一般是中学班主任推荐、家长认为做医生好(所谓得了病不求人啊)或者是调剂到医学院,很大一部分人基本上是稀里糊涂成了所谓的医生,业前准备充分不足,也前了解也非常有限,只是跳出农门,找个糊口的营生而已。

      入了大学,不重视科研能力临床能力的提高,不注重方法学(methodology)的学习,不注重检索能力的提高,不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教科书是什么?教科书是已经有定论的成熟的东西,但绝对不是新东西,没有这些能力的提高,就不会自动学习,学不到新东西,在相当程度上也限制了眼界,保守一点估计,我敢说中国的医学生半数以上医学统计学都是不合格的,有的甚至没有学过,甚至不敢选这门课,(但也能毕业,很奇怪),老一点的医生这个比例就更高了,花了几年功夫学习英语,过四六级,到头来不但不会说不会听且看不了专业文献检索不到需要的资料,岂不悲夫也哉。

       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很不幸的看到中国医生的贡献可谓乏善可陈,CT,MRI,PET等等先进仪器哪个有中国医生的贡献或者创意?我没有仔细研究这些仪器的来历,但我知道都是舶来品,都是外国医生或医学相关专业的人们结合当今科技进步与医疗需要搞出来的,在中国的医院是啥情况呢?仪器买来了,不要说会用,说明书都看不懂的情况并非新鲜事,我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还有,从国内近些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及试卷来看,选拔的绝不是最有能力的学生,而是最有能力背书的学生,只要你有死记硬背的功夫考国内的研究生没有问题,书背过了绝对能够考上,但考上了也绝对说明不了水平高,更说明不了医德高,当然,我并没有说死记硬背不好,毕竟这也是一门功夫,记忆力也是治理的一个指标。

      不追究先天不足,技术不行,知识面狭窄的责任(当然,这责任也也许不该追究到中国医生的头上),对病人好点,讲点良心总可以吧?就“熊卓为事件”这件事来说,显然是缺乏责任心而致,至于是实习“医生”的责任还是上级医生的责任那是他们医院自己内部需要追究的事。不可否认,在中国好医生还是有的,但也不得不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合格的,不仅是医术、技术的不合格,更是医德良知的不合格,虽然医患关系搞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一方面造成的,但毋庸置疑,患者方面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从自身找原因,像上面一开始提到的情景,医学生誓言念一万遍又有什么用呢?一天念一遍又有什么用呢?据我所知,本科、硕士、博士每次入学起码要宣誓一次“医学生誓言”的,有用吗?不要再流于形式了。“现在经常有一些声音(大多出自中国大大小小医院的医生之口)盲目与美国攀比,羡慕人家待遇好工资高受人尊重,而不像自己就像过街老鼠,但这些人是否凭着良心思考过类似这样一些问题:你业务比人家强吗?你技术比人家高吗?你比人家有良心吗?你比人家更敬业吗?”(见天路客《北大熊卓为老师的事情有更深层次的原因》XYS20091108 )

       有些医生本来也是穷苦人出身,相信也受过不少的不公正待遇,可怎么已当了医生就忘了本,变得一点同情心也没有了呢?怎么就变得比一般人还贪得无厌还过分还不讲良心呢?变得把病人当做生财之道具呢?假如你的家人碰上你这样的医生(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可能)你也处之泰然吗?(没说到这里都会有人跳出来说我们哪的那点算什么?小头而已,摆脱请不要这么说,别人犯罪不是你犯罪的理由),其实想想也不奇怪,阿扁当初也是穷苦人,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曾经是穷苦人。

      大气候是一个原因,大气候可以使一个人做了坏事不受谴责,且被认为是常态,你不那么做才是奇怪的事情,譬如,国内抗生素应用的世所罕见的混乱局面,处方时只开贵的,只开回扣比例高的药物而不是开安全有效的,处方是不考虑药物经济学(也许根本就不懂),专拣回扣高的药物乱开一气,为了提高所谓设备利用率做不需要的检查(当然也是有回扣的),这与大街上的“奸商”还有何区别?这个行业的神圣表现在哪里?此所谓社会“大染缸”是也;大气候可以毁坏一个人;但个人素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如果与大气候臭味相投则危害更大;学好很难学坏是很容易的。我不排除有本质上很好的医生,但上行下效,也变得不怎么样了,这还牵扯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个人经历、后天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本文不打算展开讨论。

       所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的发生仅仅是制度原因吗?我看不尽然,目前制度是有问题,且问题不小,但也不要什么都怪到制度身上,自身找原因从来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听无缝的蛋”,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制度不完美不是任何行业任何人可以不负责任回避良知的盾牌。
      
                                                                               2009、11、12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