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计量诊断没有出路

      中医的计量诊断没有出路

      作者:天路客

      中医吆喝现代化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作为向现代化进军的的一个主要步骤就是追求所谓量化,追求统计学指标,甚至试探着向循证医学迈进。
      据我了解,中医很多年以来一直在搞所谓的计量诊断的研究,所谓量化研究,也做了不少的量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进步,所谓研究是一套做起来就又是另一回事。

      正好到图书馆,顺便翻了几本中现在流行的中医教材,有本科生用的,七年制用的,也有研究生用的。
大家知道中医获取病人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从所谓“望、闻、问、切”。具有关专家统计,通过这四诊获取的病人信息充其量也就20%左右。中医追求量化,追求统计学指标从四诊开始倒也正常,为节省篇幅,这里略举几例。
      望诊:开始了所谓色色珍研究,如色差计测定、测色仪,光谱仪器、分管光度计、红外热像仪、舌象议等等,还有动物模型。
      闻诊:声谱分析、空气动力学法、喉动态镜检法、、气相-液相色谱分析等等。
      问诊:这就不用说了,一般无法直接运用现代仪器。
      切诊:五花八门的各种所谓脉诊仪等。
      总结一下,这些相关的技术方法涉及到了微循环技术、红外成像技术、脱落细胞检测技术、血管容积图检测技术、声图检测技术、气象色谱检测技术、脉图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心理测量计量表技术,林林总总好不热闹。

      这里且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其实往往是很不准确的)、也不论取得数据的方法是否得当(其实往往也是很不得当)譬如各种征候是如何分级的?根据什么来分出这些等级?、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是否恰当(往往也是很不恰当)、是否符合人体生理病理规律,既然是举出来了,下一步很自然的就是处理数据了。数据处理方面也是各显神通,八仙过海。什么Bayes公式法计算症候的验后概率概率,指数表法,判别分析法,可用的数学模型能够扯上关系的都用一下,统计软件SPSS、SAS等自不在话下。曾经有位某大学的统计专业教授大呼;“我们的数学模型怎么总不够你们用的啊!”,如果再继续扯到临床流行病(DME)与循证医学(EBM)的话,那各种复杂的漏斗图、森林图自不在话下。至于量表,虽然可以制作但作为量表的两个根本特征:效度(Va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却是没有保证的,确切的说,中医现在没有一个合格的量表,当然,人家不合格照样可以用。

      可是,这些所谓的中医研究者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证后诊断标准、动物模型存在缺陷、思路不完善,四诊客观化困难过大。
没有诊断标准就什么也不要说了,一切免谈,现代医学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因为有“金标准”病理诊断,譬如病理切片等。

     课题是申请来了,钱是拿来了,至于怎么花吗就是自己的事了,真的不知道是无知还是都心照不宣,文章做得好看却没有用。

      最后建议:良心还是要讲一讲的。
      中医的计量诊断没有出路!

http://xys4.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zhongyi2556.txt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