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教授的新书《大江大海1949》获得了不少好评。我觉得此书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再现那段历史细节的立意很好。人们应该以史为鉴而不应该遗忘历史,或者选择性地遗忘历史;如果人们遗忘了,知识分子应该提醒他们。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书中的一些硬伤。在网上谈起此书时网友pingshcn对该书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以下是详情:龙应台原文的说法(L),pingshcn的质疑(P)和我的评论(O)。
1. L:九十七军有完整的六万人
P :这是国军哪支部队,能有6万人 ,国军五大主力人数最多的第五军也没这么多人,74师3万人左右。
O:的确不太可能,一般来说国民革命军军级单位满编为3万人左右。
2. L:云南的二十六军残部撤到红河岸要过河时,浮桥被枪炮击断,几万个士兵,身上还背着器械,淹死在怒涛汹涌的红河水里。
P :这浮桥得有多长和多宽,才能在上面站几万士兵?这个26军原来有多少人?
O:这象是写的累了随便下笔犯的错误。
3. L:徐蚌会战以前一直都没打败仗的,他们的训练不如我们,补给也不好。我轻视他们,我会以一个营打他们的一个兵团二万多人。
P :徐蚌会战跟华野或中野对垒的哪个国军部队能用一个营搞得赢共军一个团?更不要说一个营跟一个共军一个纵队、兵团干了。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4. L:47年二月,德惠一战,是国共内战的第一次严重交火。
P :离这句话不远的下面提到了46年的四平溃败,难道四平战役的规模和烈度还比不上德惠战役?46年7月苏中的七战七捷,刘伯承歼灭整三师,宿北和鲁南战役都不算严重交火?
O:的确自相矛盾。
5.L:从九月到十一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共两边合起来有几十万的士兵死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
P :这是什么战役规模?按20万(几十万至少得20万吧)死亡士兵数计算,受伤少说也得有40万以上,双方投入总兵力怎么也得有60万吧,这是那次战役?淮海战役华野的伤亡总数是15万不到。
O:这里说的是辽沈战役。一般的资料是共军伤亡7万(亡1万多),国军被歼50多万。我怀疑龙应台误以为‘被歼’是阵亡的意思。如果说国共共有30万死亡的话,那么国军被歼50多万应有一半以上死亡,这根本不符合当时战争中的伤、亡、俘虏、失踪比例。
6.L:彼得一被俘,就被送到了这个精神病院关了起来,那是一九四七年。
P :感情彼得是47年被俘的,保守点,算46年年底吧。
O:这是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对这段历史稍有常识都知道47年欧洲战事早已结束。我想一半以上的读者都可以马上知道这段话是错的。用网络搜索大概几分钟就可以查出彼得是44年被俘,47年转到那间精神病院。
7. L:在一九四五年国共内战大爆发之前,
P :国共大动手是45年么?
O:准确说法应是国共第二次内战。句子可以勉强算是歧义而非错误。
8. L:两天后发支老套筒。别人子弹一百发,他个小,背不动,给五十发,手榴弹也减半背两颗。
P:按TG装备,如果发老套筒,就不可能100发子弹,如果有100发子弹,就不会是老套筒,装备最好的铁道游击队属于装备特别好的,长短两枪。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9.L:共军说,济南六天牺牲了两千七百人,事实上,这数字还不包括那成千上万的俘虏,一抓过来就被推转身去抵挡炮火的俘虏。
P :共军在济南战役了只牺牲了2700人么?共军伤亡总数是2万6千多,只有10%死亡,战场救护力超强了吧。把数千俘虏抓过来挡炮火根据何在?
O:2700人这个数字不对。不同资料中有2900,3600,5000以上等各种说法,准确数字可以存疑但肯定不止2700.
可以看出龙教授非常不熟悉战争史。书中另有一处提到孟良崮战役中共军牺牲12000人,实际上这是伤亡总数,龙教授应该是混淆了伤亡、阵亡、歼灭的概念。pingshcn只阅读了头100页就提出了这些疑问,我也还没有机会阅读全文,所以相信书中的错漏会更多。
虽然书中的数字错误并不会完全影响此书对历史残酷程度的呈现,可是对史料粗糙的使用难免让人疑问,到底哪些陈述是经得起推敲的?
龙应台早年曾有一篇文章写到外国的编辑如何跟她这个作者认真查证她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我想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大江大海1949》这本书的编辑未尽其责吧。龙应台还提到此书写作过程中有香港和台湾的助理研究团队帮忙,不知道这些错误与那些人是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最大的责任在作者本身。
久负盛名就更应该爱惜羽毛,我希望龙教授能够直面自己书中的疏漏,请军事史专家认真审阅书稿并根据其意见进行勘误,给读者一个交代。
else: ?>
龙应台教授的新书《大江大海1949》获得了不少好评。我觉得此书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再现那段历史细节的立意很好。人们应该以史为鉴而不应该遗忘历史,或者选择性地遗忘历史;如果人们遗忘了,知识分子应该提醒他们。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书中的一些硬伤。在网上谈起此书时网友pingshcn对该书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以下是详情:龙应台原文的说法(L),pingshcn的质疑(P)和我的评论(O)。
1. L:九十七军有完整的六万人
P :这是国军哪支部队,能有6万人 ,国军五大主力人数最多的第五军也没这么多人,74师3万人左右。
O:的确不太可能,一般来说国民革命军军级单位满编为3万人左右。
2. L:云南的二十六军残部撤到红河岸要过河时,浮桥被枪炮击断,几万个士兵,身上还背着器械,淹死在怒涛汹涌的红河水里。
P :这浮桥得有多长和多宽,才能在上面站几万士兵?这个26军原来有多少人?
O:这象是写的累了随便下笔犯的错误。
3. L:徐蚌会战以前一直都没打败仗的,他们的训练不如我们,补给也不好。我轻视他们,我会以一个营打他们的一个兵团二万多人。
P :徐蚌会战跟华野或中野对垒的哪个国军部队能用一个营搞得赢共军一个团?更不要说一个营跟一个共军一个纵队、兵团干了。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4. L:47年二月,德惠一战,是国共内战的第一次严重交火。
P :离这句话不远的下面提到了46年的四平溃败,难道四平战役的规模和烈度还比不上德惠战役?46年7月苏中的七战七捷,刘伯承歼灭整三师,宿北和鲁南战役都不算严重交火?
O:的确自相矛盾。
5.L:从九月到十一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共两边合起来有几十万的士兵死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
P :这是什么战役规模?按20万(几十万至少得20万吧)死亡士兵数计算,受伤少说也得有40万以上,双方投入总兵力怎么也得有60万吧,这是那次战役?淮海战役华野的伤亡总数是15万不到。
O:这里说的是辽沈战役。一般的资料是共军伤亡7万(亡1万多),国军被歼50多万。我怀疑龙应台误以为‘被歼’是阵亡的意思。如果说国共共有30万死亡的话,那么国军被歼50多万应有一半以上死亡,这根本不符合当时战争中的伤、亡、俘虏、失踪比例。
6.L:彼得一被俘,就被送到了这个精神病院关了起来,那是一九四七年。
P :感情彼得是47年被俘的,保守点,算46年年底吧。
O:这是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对这段历史稍有常识都知道47年欧洲战事早已结束。我想一半以上的读者都可以马上知道这段话是错的。用网络搜索大概几分钟就可以查出彼得是44年被俘,47年转到那间精神病院。
7. L:在一九四五年国共内战大爆发之前,
P :国共大动手是45年么?
O:准确说法应是国共第二次内战。句子可以勉强算是歧义而非错误。
8. L:两天后发支老套筒。别人子弹一百发,他个小,背不动,给五十发,手榴弹也减半背两颗。
P:按TG装备,如果发老套筒,就不可能100发子弹,如果有100发子弹,就不会是老套筒,装备最好的铁道游击队属于装备特别好的,长短两枪。
O:这是别人回忆,龙应台转述,我就不评论了。
9.L:共军说,济南六天牺牲了两千七百人,事实上,这数字还不包括那成千上万的俘虏,一抓过来就被推转身去抵挡炮火的俘虏。
P :共军在济南战役了只牺牲了2700人么?共军伤亡总数是2万6千多,只有10%死亡,战场救护力超强了吧。把数千俘虏抓过来挡炮火根据何在?
O:2700人这个数字不对。不同资料中有2900,3600,5000以上等各种说法,准确数字可以存疑但肯定不止2700.
可以看出龙教授非常不熟悉战争史。书中另有一处提到孟良崮战役中共军牺牲12000人,实际上这是伤亡总数,龙教授应该是混淆了伤亡、阵亡、歼灭的概念。pingshcn只阅读了头100页就提出了这些疑问,我也还没有机会阅读全文,所以相信书中的错漏会更多。
虽然书中的数字错误并不会完全影响此书对历史残酷程度的呈现,可是对史料粗糙的使用难免让人疑问,到底哪些陈述是经得起推敲的?
龙应台早年曾有一篇文章写到外国的编辑如何跟她这个作者认真查证她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我想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大江大海1949》这本书的编辑未尽其责吧。龙应台还提到此书写作过程中有香港和台湾的助理研究团队帮忙,不知道这些错误与那些人是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最大的责任在作者本身。
久负盛名就更应该爱惜羽毛,我希望龙教授能够直面自己书中的疏漏,请军事史专家认真审阅书稿并根据其意见进行勘误,给读者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