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关乎民生
随着人民对生命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医疗费用也大幅上涨。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之不大,改革的效果我们大家也已经看到,不用我多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个四死方案:政府很头痛,百姓在骂娘,医护人员叫苦,药厂等着关门。这就是现状。最后的一条正在慢慢地实现:先有安徽华源,现有上海华联。至于那些无名小厂,就不提了,多着呢。
长话短说,改革的方案虽然各省市不一样,但共同的出发点都是政府把原来要承受的医疗费用,转嫁到患者自己的头上,自然引来老百姓的一片骂声。吃惯了免费的午餐,现在突然要掏腰包,怎么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上,骂声一片是理所当然。天天与病人和其家属打交道,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对医改表示理解和赞同的。
这里我也不去讲医改了,因为医改的话题太沉重,还是留给专家们去讨论吧。今天只想说说医疗活动中的价格监管。
医院的所有收费都是政府制订的,任何公立医院都不得逾越,而且近十年不变,可谓天下一绝。即使今年的CPI上涨了这么多,医疗费用不仅没有上涨,其中药费还略有下降。在政府的主导下,药价已经降价了N次,可是不仅外面的患者,就连我医生也感觉不到这降价带来的喜悦。
还是以我最熟悉的领域为例。鬼都知道产妇分娩时会有出血,出血会引起死亡,所以新式接生的要点之一就是防止产妇子宫出血。而防止出血的有效药物就是要通过使子宫收缩发生作用如麦角新碱、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绝大多数产妇用催产素就行了,这玩意儿便宜不说,而且半衰期很短,所以比较安全。但遇到严重的,则需要使用麦角新碱,这药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很强,但副作用也大一些,所以就一直是个二线药。是多年前临床上还没有前列腺素的时候,麦角新碱是预防和治疗子宫出血的第二常用药物。但这个药在临床上已经消失了9年之久。之所以消失,外界天然地认为医生都开了高价的、有回扣的药,实际上催产素很便宜,才几分钱一支。麦角新碱的价格当时大约是6毛钱一支。对于这些老药,国家一直是有政策的:不准调价。这样药厂就没有了利润,要生产就得亏本。因此,逐渐消亡就成了这类老药在临床上消失的不二法门。麦角新碱没有了,医生要么只得用催产素对付,要么用价格比麦角新碱高数十倍的前列腺素。在麦角新碱刚消失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替代药物前列腺素,所以99年某省卫生厅妇幼处因产后出血死亡病例突然增多,还为此专门发过一个文件,要大家重视,可作为佐证。
产家不生产了,临床医生没有其它选择,只好选择一些替代方法。后来,有产家生产前列腺素,不过价格很吓人,几十元一支,医生们不用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看病人死去。其实,如果国家把麦角新碱的价格提高3倍,我估计绝大多数国人还是付得起这个价格。“涨价3倍”听起来很吓人,但却很实惠。而不准涨价的机制,除了让这些药物永远死亡外,我还没有看到另外一个双活的局面。发改委是伟大的,他们不必过问这些小事,医院很无奈,自己既无定价权,更不可能自己生产药品。但承受国人骂声的,永远只有一个人:医生。今年的股价涨了
N倍了吧?但是哪个医药股涨了同样的倍数?看来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据说,很多老股民根据轮涨的经验,判断医药股也会上扬,结果很多老股民都套在了医药股上。
这样的例子如果是个别的,我绝对不可以把它拿来说。因为这样的定价机制,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如果你不信,有多少老药,已经在降价的红头文件中,被逼出了临床?我想这并不需要高深莫测的医学知识,只要你对着药典在药房看看,你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奥妙。
药物进入医院,经历了医院自己购进,自己招标和集体招标三种方式。为了杜绝购销过程中的黑暗,大约在98年前后,开始由医院自己招标。有经验的医生很快发现,很多招标进来的药物,剂量要比以前用得大,才会有效,否则效果不佳。这里的读者很多都是具有生物学医学背景,至少也有点化学浓度方面的知识,具体的秘密我就不点破了。及至最近几年,演变为集体招标,结果是更加垄断。
医院的收费一方面要服从政府的定价,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赔偿和同业竞争过程中市场的洗礼,真的是两面受伤。出路何在?唯一可以节流的就是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医生作为医院的强势人群,影响稍微小一些,但护士等更加弱势的群体,就得默默地承受这最后的“晚餐”。一个内地医院卫生院的护士,月收入竟然只有400元,说出去有几个人信?我所在的医院在沿海,算比较好的,我们医院刚参加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月工资统统定为900元,奖金固定300元。之所以固定,是因为有些科室根本就拿不到一分钱的奖金。为了维持医院的运转,当然更是为了留住已经被招“骗”过来的护士,医院不得不出此下策。即便如此,每年医院都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护士辞职,医院只好再招新护士。她们实在是看不到希望。以前几乎每个县和县级市都有自己的护校,专门培养护士。但经过近10年的洗礼,还有几家护校存活至今?在这个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和民间头等大事的今天,全国的护士缺口竟然超过百万。即便这样,如果不是一些医学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那些急欲上大学的女生蒙骗坑拐,能够做护士的青年恐怕更加有限。
至于医生,外面都说医师多么多么的富有,但我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景象。最近6年,我国有100万人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但却有高达40万的人没有注册(http://www.21wecan.com/webvote/zyys.jsp),也就是说,这40万人都改了行,从事了与医疗活动无关的职业。这些人带着美好的愿望学了至少5年,做了至少1年后,才有了报考执业医师的资格。可是资格有了,却最终改了行。我不知道在外国有多少医师改行,但我可以肯定,一个职业有40%的新人改行,这绝对的不正常。
许多人以为,医院作为国家的人,是国家养活的。是在,但那是过去时。笔者所在的医院在本地最好,拨款最多,但每年的拨款却只有区区500万,连给在职职工交四金都不够。工资,奖金,仪器等都得从医疗收入中获得,但价格又是死的。分解收费、乱收费曾经是医院创收的不二法门。可是,现在卫生局、物价局联合检查之后,这些也都成了过去时。晚年的11月15日,是开放暖气的日子,今年一直拖到12月15日,医院才很不情愿的打开了暖气的阀门。据我所知,这样节流的医院还不止我们一家。燃烧暖气的柴油涨价了,以前还能收3毛钱的空调费,现在也不容许,医院不得不出此下策。在经济上一方面把医院推向了市场,要我们抢病人,争手术,另一方面又在收费上紧紧地握着计划经济的紧箍咒。这就是政府管理医院的良方。美国的医疗负担之高,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笑柄,我真希望我们把这管理医院的经验,向全世界推广。
成文后还没有发出,报纸上刊登了12月19日新华社消息,说“明年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不变”。从文中得知,今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 万亿,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40.6%,看起来这百分比不错,但别忘了,前面一句话是说,我国今年前11个月医疗卫生费支出1418.85亿,是同期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教育经费达5578.19亿元)。惭愧啊,惭愧。作为一个纳税人,我的健康支出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78%,我们的命就这么贱吗?长了脑子的人都明白问题出在何方,可偏偏就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不用脑子想一想。如果你还只是一味地骂医生,我看这些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脑子感冒了,不中用。
(XYS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