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该以玩为主
北京人大附中的一个老师在网上晒了一份北京小学毕业生申请上人大附中的简历,并说这是一份“普通的简历”。为了表明这的确是很普通的简历,又有人晒了别的北京小学毕业生的简历。虽说是普通的简历,其实很不普通,如果北京小学毕业生都是这样,那就表明他们个个都是多才多艺的小天才。
简历里的一些内容明显夸大其词了。比如一份简历说:“可精读英文版的科技类资料,全英文沟通、表达自然及社会科学知识”,这连美国的小学毕业生也做不到。如果已经能精读英文版科技资料,还上什么初中、高中?大学都不用上,直接读小学博士得了。还好没有哪个简历里列出参与了什么科研课题、发表了什么科学论文,可能因为这种“小学研究人员”几年前被揭露过,现在不敢再这么干了。
从这些简历看,他们拿了各种各样的国际证书,说明现在国外的认证机构已经大规模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且是进入了中国小学生市场。他们考什么小托福、雅思、剑桥通用英语,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英语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有一个写着“蓝思值1050L”,我一开始很纳闷:什么“蓝思值”?后来想起是美国中小学很流行的Lexile分数。1050L在美国相当于八年级的英语阅读水平,也就是说,北京小学毕业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相当于美国初中毕业生的水平了,这可了不得。这些学生不只是英语水平很了不得,还会别的外语,有的达到了“法语日常口语及阅读交流无障碍”的地步、“法语A1水平”,比我还厉害,是三语人才。
这些小学毕业生都说得过“美国数学大联盟”一等奖,此前我没有听说过,因为美国这种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太多了,谁都可以办一个。我们这里的小学参与的是另外一种数学竞赛,让学生去考一下就完了,事先也不用做什么准备。但在中国要参与数学竞赛,肯定要提前做很多培训,就跟以前上什么奥数班一样。据说“美国数学大联盟”还有很高的含金量,这个我也不清楚,但为了参加含金量高的数学竞赛,更要做大量的准备。在美国为什么不做准备呢?因为这种数学竞赛只是让学生去玩的,获得的成绩并没有什么用,以后上大学根本就不会作为参考。给小孩发一个奖牌,大家高兴高兴,鼓励他,也许还能激起他对数学的兴趣,但对于以后上大学什么的没用。
在简历里列出来的证书和奖项,有的可能含金量不那么高,比如各种各样的作文大赛,可能只要交钱,就可以发一个名次、奖章;或者像韩寒那样,让别人代笔去参加比赛。但有的明显没法糊弄过去,别人没法替代,比如钢琴考级。而且现在光是钢琴考级已经不够了,还要再加一种乐器。什么长号、大提琴也要考级,声乐也要考级,都是没法替代的,平时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来练习,一天可能要练一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只中国国内的学生必须考钢琴或各种乐器的级别、参加竞赛,美国的华人子弟也要这样做,很多人都要去考级、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晒出来的获奖者的合影,大部分都是亚裔面孔。
小孩如果有兴趣学一两种乐器、参加乐队,是很好的。值得鼓励,因为这是人的修养的一部分,而艺术修养非常重要。而且在美国参加一个乐队,还可以结交到好朋友、新朋友。美国的中学跟中国不一样,不分班。美国所谓的班指的是整个年段,几百上千个学生打乱了上课。不像中国,一起学习的同班同学关系比较密切。在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往往是一起从事课外活动的同学,比如参加乐队一起练习、出去表演,或者参加某个体育队一起练习、出去比赛,这些人的关系往往会更加密切。
小孩去学一个乐器或者参加什么体育项目是很好的事情,但花很多时间在考级上就不完全是出于兴趣了,往往需要家长逼迫,平时要做很多练习。那么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小孩有音乐天赋,以后要去上音乐学院,成为专业的音乐家,这无话可说,但这种人应该是极少、极少的。大部分人之所以要去考级、比赛,只是为了能在简历里写上一笔,是为了升学的需要。等到完成升学任务,上了大学,大功告成,就对乐器完全失去兴趣了。我就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华人子弟平时乐器弹得很好,得了很多奖,等上了大学都不再碰了。这就有违当初学音乐的初衷,花那么多时间练习都浪费掉了。
小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学习,就没有时间玩了,不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虽然中国人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很看不上,觉得美国人搞的是放羊式教育,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我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倒是很欣赏,因为它比较符合小孩的天性。小学阶段就是以玩为主,的确不用学太多的东西,也基本上没有作业,从学校回家也是玩。初中才开始从玩过渡到以学习为主,高中的四年就以学习为主了。因为美国大学录取只看高中的成绩,不看小学、初中的成绩,所以小学、初中学得怎么样无关紧要,不用花很多时间在初中和小学的学习上。
小孩就应该玩,因为这是人的天性。小学应该以玩为主,因为这是人格发育的一个正常阶段。如果不让小孩玩,非要逼着他去学这个、学那个,就把人的天性压抑住了,长时间这样的话,精神状态就会出问题。为什么美国小孩让人觉得比中国小孩更阳光、更快乐、更自信、更有共情心呢?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比较快乐的童年,有更多的时间玩,所以人格的发展更健康。
中国家长会说,我们也愿意让自己的小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去玩,别花那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现在竞争太厉害了,如果不学习,让他们就这么去玩,上不了好的中学,以后也就上不了好的大学,所以不得不逼着他们学习。中国的家长往往过分担忧自己孩子的前途。如果子女很有天赋,那根本不用担心,自然会上很好的学校。即使上不了好学校,以后也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大家要承认,绝大部分人都是庸才,最终都会是普通人。对于普通人,硬要逼他、拔苗助长,让他进竞争很强的所谓好学校,未必就能让他成才。即使是这么硬逼着他成才了,又能怎样?他一辈子过得很不快乐,精神很不健康,甚至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好,那有什么用?
即使上的是普通学校,也未必以后就不能成才。即使不能成才,又能怎么样?更关键的是作一个好人、一个快乐的人,一辈子过得开心,那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能赚多少钱,能成名成家。
中国的家长为什么那么想不开呢?其中很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自己的小孩上了著名的中学如人大附中,上了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哈佛、耶鲁,就觉得自己脸上很有光,可以光宗耀祖,至于自己的子女是不是很快乐、长大了后会变成什么样其实并不很关心。我并不是说家长要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子女的教育,而是要根据子女的天赋和兴趣,给他们提供条件和帮助,放他们到自由的天地去。
2024.03.30录制
2024.04.19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