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头发检测结果可撇清孙维

关于朱令的案子,近年来有一个重大的进展。2018年,美国有人测了朱令头发中的铊含量,在《国际法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有两个作者。第一作者是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的研究人员,他的专业是研究行星的起源。他之所以成为论文的作者,是因为头发是他用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的仪器做的检测。论文的主要作者是第二作者,是一个姓贺的华人。她只留了一个邮政信箱,看不出来她在哪里工作,显然不想让人知道她在哪里工作。论文后面说,这个研究项目是第二作者,也就是贺姓作者想到的,数据是她解释的,论文是她写的,所以她才是论文的主要作者。是她联系了朱令基金会,向朱令的父母要来了朱令的头发。朱令中毒后,她父母把她在家里掉在毛毯上的头发收集起来,其中一些给了姓贺的华人让她做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在4个月时间内,朱令曾多次中毒。他们测到了25个铊峰值的高峰,也就是说,朱令曾经有25次摄入了比较高含量的铊。

 

这篇论文得出这个结论,被很多指控孙维是凶手的人拿来作为证据。他们的理由是,朱令在4个月时间内被投毒了25次,只有跟她同一个寝室的人,才有条件能够如此频繁地投毒。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这篇论文只是说朱令中毒25次,并不等于就被投毒了25次。要让她中毒25次,只投毒一次也可以做到。把铊投到朱令经常用的某种东西里,比如美容化妆品、咖啡、茶叶、营养品中,也能导致频繁地中毒。每一次使用都有可能中毒,不需要反复地投毒。谁也不会那么傻,冒着被发现的危险重复投毒25次。退一步说,即使凶手出于某种原因需要频繁地投毒,也并不一定就是女生宿舍的人干的。朱令同班的同学早就做证,朱令当时主要住在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宿舍,在女生宿舍待的时间反而比较少,文艺班宿舍更有频繁投毒的条件。所以,这篇论文不能用来作为指控孙维是凶手的证据。

 

相反,这篇论文的结果如果能够成立,反而可以撇清孙维。孙维之所以被人怀疑,甚至一度被公安列为重点嫌疑人,是因为在朱令的同班同学中,只有孙维参与的课题组在做实验时要用到硝酸铊试剂。她有条件接触到铊,才把她列为重点嫌疑人,乃至被称为“唯一嫌疑人”。但如果这篇论文的结果能够成立,表明导致朱令中毒的铊并不是来自孙维参与的课题组使用的铊,就可以撇清孙维了。

 

这篇论文的结论是:朱令第一次中毒,即出现第一个铊高峰,是在1994年8月中旬。但是,清华大学那一年开学是9月6日,而本科生要等到开学后再过一段时间,才会到实验室做课题。所以,如果朱令是在8月中旬中毒的,孙维还没有进实验室,还没有条件接触到铊。有些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把清华大学的开学时间提前了。在网上流传很广的“没药花园”写的长篇大论,干脆说清华大学8月中旬就开学了。这完全是胡编出来的。很容易查到,清华那一年开学的时间是9月6日。“没药花园”为了构陷孙维,明目张胆地说假话。还有一些人说,孙维进实验室先要培训,8月中旬就去学校接受培训了。这也没有任何依据,就是为了咬死孙维想象出来的。本科生进课题组参与研究,实际上就是去打杂的,洗洗瓶子、配配常用的溶液。课题组并不会特别重视本科生进实验室,什么提前培训,完全是没有经验的人胡思乱想。

 

其实,这篇论文把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定在8月中旬是错的。检测头发里的铊含量,只能测出在头发的哪一点有一个铊的峰值,然后根据头发的生长速度推出这个峰值出现在头发长出来的第几天。只能测出一个相对的时间范围,没法测出绝对的时间具体在哪一个日期。要知道绝对的时间,就需要找一个参考点,才能跟日期一一对应上。这篇论文之所以认为朱令第一次中毒(也就是出现第一个铊峰值)的时间是8月中旬,就是因为他们找了10月份做参考点。网上有一个说法,朱令在那一年的10月份曾经短暂失明,刚好在中间检测出了一个铊的最高峰,所以论文作者认为,这个最高峰表明朱令当时因为摄入的铊的量太多,导致了急性中毒,才会出现眼睛失明。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铊的最高峰对应的就是朱令眼睛失明的日期。但是,这个说法只说朱令的眼睛10月份曾经失明,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而论文把朱令眼睛失明的那一天定在了10月底。把最高峰放到10月底,而最高峰距离第一个峰是75天,从10月底往前推75天,第一个峰就在8月中旬。论文把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定在8月中旬就是这么来的。

 

只知道朱令10月份曾经短暂失明,并没有说朱令10月底眼睛失明,按常理应该选10月中推算。但是,如果失明时间选在10月中,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就变成了8月初,距离开学的时间就更远了。很明显,论文的作者已经认定朱令是在开学之后才中毒的,所以要尽量往开学的日子凑,但是没办法,只能凑到8月中。这么一凑就出问题了。往前可以推出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是8月中,但往后推就可以推出这根头发脱落的时间是第二年(1995年)的1月中旬。这就不对了,因为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朱令1994年12月23日住进了同仁医院,头发已经全部掉光了,1月中怎么可能捡到她的头发,而且还是在家里捡的?那时她已经住院了。论文作者为了凑这个日子顾头不顾尾,没有想到这就跟朱令掉头发的日子不吻合。

 

论文作者把朱令曾经在10月份短暂失明归于铊急性中毒,也是不成立的。我们来看一下朱令眼睛失明的时间。记者李佳佳在2019年出版了一本书《朱令的45年》。这本书是根据朱令父母一方对这个案子的说法写的,可以说完全就是朱令父母的一面之词,目的是为了证明孙维就是凶手,所以对孙维有利的证据和说法他们都不采用。关于朱令眼睛失明的时间,李佳佳说是5月初双目突然视物不清,引用了病历为证据。但5月初发生的双目突然视物不清就跟孙维更扯不上关系了,所以网上的说法为了跟孙维已经进实验室扯上,就把朱令失明的时间改成了10月份。书里只说5月初失明过一次,并没有说朱令10月份再次失明,那么5月初这次短暂的视物不清就应该是别的原因引起的,跟铊中毒没有关系。铊中毒的确有可能导致眼睛失明,但那是因为铊损害视神经引起的,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各种各样的中毒症状都会出来了。但是除了眼睛看不清楚之外,朱令当时没别的症状,所以不是铊中毒引起的。而且,视神经受到的铊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不会是短暂的失明,所以她的眼睛失明跟铊中毒没关系。

 

论文作者认为眼睛短暂失明是由急性铊中毒引起的,但为什么又没有别的症状呢?他们说因为铊是从眼睛进入的,只有眼睛接触到了铊。网上有一种说法,说孙维把铊投到隐形眼镜盒或者隐形眼镜冲洗剂里,铊从眼睛进入,所以没有引起别的症状。论文作者还引用了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个网页来证明这一点。我看了一下他们引用的美国疾控中心的那份材料,发现说的是:眼睛接触到铊不太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症状,只会有温和的局部刺激。也就是说,美国疾控中心认为,铊接触眼睛只会产生一点刺激,但不会有别的症状,更不会进入人体损害视神经导致失明。所以,论文作者完全是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一次中毒就是铊引起的,错误地引用了文献作为依据。该文献说得那么简单明了,不至于误读,他们就是有意造假。

 

根据这篇论文检测的数据,我重新算了一下。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并不是8月中旬,而是早得多,最可能是在7月中,不晚于8月上旬。我是怎么算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论文的数据。曾经有法国人到中国测量过北上广的中国人头发的生长速度,发论文说中国人头发生长的速度平均每天生长411微米。贺姓作者就用这个数据计算出朱令这根7厘米长的头发生长了171天,然后根据朱令第一次中毒铊峰值出现在头发的位置,推出铊的峰值第一次出现是在头发生长的第19天。这些都是相对时间,要知道具体的日期必须在生活中找一个参考点,论文找的是10月份朱令眼睛短暂失明。

 

我刚才已经证明这个10月份参考点是错的,要另外找一个参考点,那就找这根头发最可能的脱落时间。朱令的头发从1994年12月8日开始大把大把脱落,据说几天之内就全部掉光了。朱令妈妈2007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两三天内头发就全部掉光了。但是,朱令在12月11日还上台表演了古琴独奏,从视频上看,朱令当时还是满头浓密的长发,所以并不是几天内就全部掉光了。朱令为了这次表演,已经有几个星期没回家了。表演完的第二天(12月12日),她发病很厉害,疼得不行,就在那天回家了。所以,在12日之前,朱令的父母对于朱令头发的情况是不了解的。他们中间曾经一起吃过一次饭,只知道朱令肠胃不舒服。朱令的妈妈说朱令发病后两三天之内头发全部掉光,应该指的是朱令12月12日回家后的两三天内头发全部掉光。这就可以推测,这根用来测量的头发,最可能在12日~15日这段时间掉落。即使这个推测是错的,我们也知道12月23日朱令住进医院时,头发已经全部掉光了,所以这根头发掉落的时间不可能晚于12月23日,最可能在12日~15日。再根据这个参考点往前推,就可以推出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在7月15日前后,不晚于7月24日。这就比论文说的8月中早了一个月。

 

这是根据朱令头发生长的速度等于中国人头发的平均生长速度算出来的,而朱令头发的生长速度有可能比这慢,也有可能比这快。如果比这慢,那么她第一次中毒的时间就更早了,我们不用考虑这个可能,只考虑她头发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情况。那一次的测量的结果有一个误差,平均每天生长411微米,±53。取正的误差作为朱令头发生长特别快的上限重新计算,这根7厘米长的头发总共生长了151天。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是在第17天,可以推算出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日期在8月1日前后,不晚于8月11日。根据平均值和正误差算出的两个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间最可能在7月中,不晚于8月上旬。那是在暑假期间,这就把孙维进实验室拿铊的可能性排除掉了。

 

而且,根据这篇论文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导致朱令中毒的铊不是从实验室来的。这篇论文同时还测了朱令头发中铅的含量,发现在出现铊高峰时,有时候也出现了铅高峰。也就是说,朱令在摄入铊的同时,有时也摄入了铅。铅也是一种重金属,也能够让人中毒,但是毒性比铊要弱得多,投毒者既然已经用了铊,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加入铅了。也就是说,朱令摄入的铅并不是投毒者有意要让她摄入的,而是投铊的时候无意中把铅也投进去了。这表明投毒者用的铊不纯,里面含有铅杂质。因为铊在矿物质里经常会混杂了铅,而杂质不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才会出现铊里有时候没有铅,有时候又含有一点铅,有时候又含有很多铅。

 

既然投毒者用的铊盐里混杂了铅,也就意味着他用的铊盐不是来自化学实验室,因为化学实验室用的铊都是高度纯化过的,是分析级的,里面没有杂质,不会有铅。投毒者用的铊盐是工业级的,没有经过纯化,是从化工店买来的铊盐。也有可能用老鼠药、杀虫剂投毒,因为有些老鼠药、杀虫剂里就含有铊,没经过纯化,里面也同时含有铅。这就更是撇清了孙维,因为用的毒不是从化学实验室里来的。

 

从用的铊盐含有铅这一点,我们还可以推断出投毒的途径。铊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但无机铅没法通过皮肤吸收,既然朱令在吸收铊的同时也吸收了铅,说明毒不是通过皮肤吸收的。也就是说,毒不是投在那些外用的美容化妆品里头的。也不是“没药花园”说的投在沐浴液里头,那没法吸收铅。而且沐浴液含有螯合剂,铊碰到螯合剂就会失效,所以“没药花园”什么都不懂,不懂装懂。

 

铊不是投在外用的东西里,而是投在某种口服的食品、药品里。从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铊的峰值有高有低,也就是说铊的含量是不均匀的,这说明铊不是投在溶液里。如果投在溶液里,铊就会混合均匀,吸收的铊的量就会差不多。应该是用固态的铊盐投进了某种颗粒状的物质,比如麦乳精、咖啡。颗粒状的物质扔进去,混合不均匀,才会出现时多时少的情况。朱令有喝咖啡和吃麦乳精的习惯,每天舀一勺子麦乳精或者咖啡,有时候舀到的不含有铊,就没有摄入铊;有时候舀到的含有一点点铊,就摄入了比较少量的铊;有时候刚好一勺子是一大堆铊、铅,就会出现一个铊高峰伴随一个铅高峰。

 

根据这篇论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令之所以会中毒,是因为暑假期间,可能是七月中旬,不晚于八月上旬,有人送了她一瓶混杂了铊的麦乳精或者咖啡之类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是往朱令已有的咖啡、麦乳精里偷偷掺进去了铊,只要投一次就够了。有人会说,也有可能是孙维到化工店买了铊盐,混到朱令吃的咖啡、麦乳精里,或者送给朱令一罐麦乳精或咖啡。这种可能性当然有,但孙维能这么干,跟朱令有关系的任何人也都可以这么干,孙维没有任何特殊性。之所以觉得孙维可以买铊盐扔到咖啡、麦乳精里,就是因为已经先入为主地认定了孙维是凶手才这么想的,才会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指向孙维。

 

我说这篇论文的结果可以撇清孙维,是因为它表明了她跟其他与朱令有关的人相比,并不显得特殊,不能把她作为什么唯一嫌疑人、重点嫌疑人。但即使她被排除了重点嫌疑人、唯一嫌疑人的身份,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一点,还是会一口咬定就是孙维干的。要让人们改变已有的成见,而且是多年的成见,是非常难的,几乎不可能。还是会有无数的人跑来骂我,说我拿了钱在替孙维辩护。

 

2023.12.31录制

 

2024.02.22整理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