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得诺奖,韩春雨怎么办?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两个女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纳和在德国普朗克研究所工作的法国人夏彭蒂尔。他们是因为发现了一种新的编辑基因组的技术获奖的。
基因编辑技术在以前已经有了,但是以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做起来很麻烦。这两个女科学家发现的CRISPR技术可以让基因编辑做得非常快,而且非常精准,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虽然在2012年才发现了这种基因编辑的技术,但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基础研究、医学、农业等领域,应用得非常广,给基因工程带来了一场革命。所以虽然发现还不到10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它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但这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技术,都用在生物学方面,跟化学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人非要把它扯上跟生物化学有关,但是现在的生物化学研究基本上也都是偏生物的,跟化学也没有什么关系。最近十几、二十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经常被颁发给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好像化学目前缺乏有什么重大的突破性的发现可以获奖,就拿生物学研究的发现来凑数了。这么一直下去,我觉得还不如干脆把诺贝尔化学奖改一个名称,叫做诺贝尔生物学或化学奖。诺贝尔奖缺一个生物学奖。生物学研究往往拿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有很多生物的研究跟生理学或医学挂不上钩,就去拿化学奖,所以还不如就把化学奖改名叫做生物学或化学奖得了。
这个评奖结果一公布,在中文自媒体上就有人说,对该基因编辑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还有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有的自媒体说“张锋竟然没有获奖”,“整个过程令人起疑”,“最大的悬疑”就是为什么张锋没有获奖。还有人说,这个件事肯定会引起议论为什么张锋不获奖。诺贝尔奖每一个奖项一次最多可以给三个人,现在只给了两个,为什么空了一个名额不给张锋?是不是背后有什么名堂?甚至有一些人说,这是对华人的歧视。
张锋没有获诺贝尔奖我觉得不奇怪,他如果获奖才奇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这两个女科学家发现的,张锋只不过是把她们发现的技术应用到了哺乳动物,先是用到了小鼠,然后又用到了人的细胞。CRISPR技术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应用很广泛,首创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应用当然也很重要,但是这在学术上并不是很有原创性的研究。而且,张锋为此申请了专利,引起了一场持续多年的诉讼,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此争得非常丑陋。这也会让学术界很多人士反感。
但不管怎样,学术界重视的是论文,而不是专利。而论文最早就是这两个女科学家发表的,这个基因编辑系统是她们最早发现的,张锋只是拿人家的基础研究来做应用,毕竟跟原创性的发现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目前CRISPR技术应用得更多的可能是在农业方面,如果最早把它应用到哺乳动物细胞就要获奖,那么最早把它应用到植物细胞难道也要获奖吗?
如果非要把空着的获奖名额填满,我觉得应该给西班牙科学家莫伊卡。CRISPR系统是莫伊卡最早发现的。虽然最早发现CRISPR序列的是一个日本科学家,但是他发现这个序列以后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而莫伊卡发现CRISPR实际上是细菌里类似于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用来对付噬菌体入侵。而且他预见到,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如果没有莫伊卡的发现,那两个女科学家也就不可能把它变成一种基因编辑的技术。所以,莫伊卡是一个铺路人。如果非要给三个人颁奖,莫伊卡最该得,他做的基础研究要比具体应用更加重要,而诺贝尔奖也是偏向于给基础研究的。
一说起基因编辑技术,大家马上就想起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他号称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比CRISPR还要高效、还要好,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了一篇论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北大的教授饶毅,以及他主编的网刊《知识分子》拼命地炒作这件事。韩春雨在国内末流的大学工作,那种大学本来就不具备做前沿研究的条件,但饶毅偏不信这个邪,可能因为他自己也是国内末流大学出身,要替国内末流大学争口气,认为这件事说明中国的末流大学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在饶毅和《知识分子》的炒作下,韩春雨暴得大名,国内有关报道铺天盖地。河北科技大学还把韩春雨这个“发现”说成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韩春雨得到了大量的科研经费,甚至还申请到了一笔几亿元的经费,专门在河北科技大学建基因编辑研究中心。
但是这件事很快就被揭穿了。因为这个成果太重要了,如果它能够成立的话是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的,所以很多人马上就去做重复实验。世界上很多实验室都去重复了,根本就重复不出来,只有中科院神经研究所的研究员仇子龙宣布重复出了韩春雨的结果,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号称能够重复出来的。
韩春雨一开始说别人技术不行,意思是说他还有什么秘密没透露。在学术上本来不应该有什么秘密,别人重复不出来,你不能怪别人的技术比你还不如。一个末流大学的副教授居然掌握了什么技术秘密,是别人没法做到的,这显然是很搞笑的。到最后他实在是没法再遮掩下去,被迫撤稿了。
这件事到现在完了吗?没有。我最近看到了李国杰院士关于学术造假问题的讲话。李院士不是搞生物的,而是搞计算机的,是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但是他当了院士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在讲话里提到韩春雨事件,替韩春雨打抱不平,声称普渡大学有一篇论文已经重复出来韩春雨的编辑技术,可见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技术并不是假的,不是重复不出来,是重复率太低。李院士以此说明对创新不应该打击,要更加宽容。
我不知道一个研究计算机的院士有什么资格来评价一种生物技术究竟是真是假、究竟能不能重复出来。他根本就看不懂生物技术方面的论文,包括他提到的普渡大学的那篇论文,却居然觉得也能够来评论生物技术,替一个在生物学领域已经被公认是假的东西打抱不平。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怪现象,也说明了为什么韩春雨到现在还是如鱼得水,没有因为造假受到处置。
韩春雨的成果别人重复不出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失误,另外一种是造假。只要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仔细去研究他的那篇论文,就可以发现那篇论文有些地方很奇怪,是经不起推敲的,我曾经写文章论证过。为什么论文有明显的问题却能够在《自然·生物》这种比较权威的期刊上发表?因为一般人审论文的时候,如果不怀疑造假的话,是不会看得那么仔细的。但是,一旦人家重复不出来了,怀疑论文有假,仔细看一下还是能够看出问题的。
别人怀疑你造假,那么,要证明自己没有造假的唯一办法,就是拿出实验的原始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韩春雨死活不拿出原始数据,号称他的原始数据是“学术秘密”,那么别人当然就认为是假的。河北科技大学迫于舆论装模作样地做了一番调查,宣布韩春雨没有造假,但不公布具体的证据和调查报告,只是发了一条公告说没有造假,这叫人怎么能够信服呢?河北科技大学跟韩春雨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为韩春雨的这个“发现”已经搞到了很多钱,当然要保他了。
韩春雨最早是饶毅他们作为榜样推出来的,刚被发现有问题时我私下还跟饶毅沟通过,韩春雨是你们推出来的,为此他骗到了很多钱,你们功不可没,现在发现他有问题,你们是不是应该更正一下?饶毅当时跟我说,我们对网上的评论是不管的,如果认为韩春雨有什么问题,应该到学术期刊上争论去。等到韩春雨造假已被充分证明了,这时候饶毅忘了自己说过不管网上的言论,其主编的《知识分子》也跑去做调查,采访了韩春雨,号称发表了一篇揭露韩春雨的报道。它怎么不像饶毅说的那样,去向学术期刊反映?怎么也到网上揭露韩春雨了?
而且,当初推出韩春雨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成了揭露韩春雨的功臣,还因此得了一个新闻报道奖。他们对以前吹捧韩春雨的那些做法从来就没有道歉过,甚至当时吹捧韩春雨的那些文章也没有撤稿,根本就没有任何后悔的表示。本来韩春雨是他们推出来假货,他们又把自己打扮成是一个“打假斗士”,这是非常无耻的。
20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