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不等于放任自流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文章《遏制新冠病毒只能靠“群体免疫”》,澄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对“群体免疫”的错误理解,科普了“群体免疫”这个概念。不料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风波,连累发表该文的微信公众号被销号。饶毅本人没有公开回应,倒是有一些网红、营销号一起来围攻我,骂我“太冷血”、“没人性”、“言论何其毒也”。一个自称“科学公园”的伪科学网站更是因此接连贴出谩骂我的大字报。

 

“群体免疫”是有免疫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一种现象,也是传染病可能产生的一种结果。因为不喜欢一种现象或结果,就去骂科普这种现象或结果的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无视这一现象或结果吗?

 

一种传染病出现以后,只能有三种结果:一、它被完全消灭,从此消失。二、它一直在人群中流行。三、它没有被消灭,但是由于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对它具有免疫力,其传播被遏制住了,我们就说对这种传染病有了“群体免疫”。

 

现在没人相信新冠病毒有可能被完全消灭,那么它就只剩下两种结果,要么一直流行,要么由于“群体免疫”而遏制其传播。那些攻击“群体免疫”的人,难道是希望新冠病毒一直流行?

 

他们当然不至于这么“冷血”。他们之所以攻击“群体免疫”,是把它当成了一种防疫策略。要达成群体免疫,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让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一个是有足够多的人在被病原体感染、痊愈后产生免疫力。这些“热血”的人只想要疫苗接种,不想接受第二种途径,他们所说的“群体免疫”,其实只是针对这一种。然而,疫苗的研发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疫苗有可能不成功。那么在疫苗上市之前,你不愿意让人们被病毒感染,又能怎么办?整个社会一直停摆下去,直到疫苗上市吗?准备停摆多长时间才放弃?一年、两年还是十年?

 

这些攻击“群体免疫”的人,把它当成了放任自流的防疫策略,号称用小学算术算一算就可以知道要达成群体免疫需要死多少人,然后就可以骂科普“群体免疫”的人“太冷血”、“没人性”。例如,有人这么算,世界人口有77亿人,要达成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需要60%人口也就是46亿人被感染,按我说的病死率0.5%(含无症状感染者)算,也要死2300万人,太吓人了,太冷血了,太无人性了。

 

假如真要死这么多人才能达成群体免疫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那也只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跟指出这个事实的人是否冷血、有没有人性有什么关系?1918年流感大流行时,如果有人算出全世界要死五千万人之后流感大流行才会结束,也要骂他太冷血、没人性吗?

 

何况认为群体免疫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必然途径,并不等于就是要放任自流,无所事事。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可能降低死亡率。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把他们保护起来(例如建议他们在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禁止去老人院探访),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死亡率。采取保持身体距离等措施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免得重症病人太多让医疗系统崩溃,即所谓“拉平曲线”,也可以降低死亡率。随着治疗经验的提高、护理技术的改进,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如果发现了特效药,或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毒性减弱,那么死亡率还能降低。总之,最终死亡的人数是不会像用小学算术算出来的那么恐怖的。并不是会小学算术就可以来指点怎么防疫了。

 

目前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极端也好,淡定也吧,最后都会殊途同归,迟早都要等达成群体免疫才能结束新冠疫情。区别只在于一个是长痛,一个是短痛;一个对经济、生活影响大,一个对经济、生活影响小。至于要死多少人、多长时间才能达成群体免疫,没人能准确知道。甚至也可能没能形成群体免疫。如果病毒容易变异,感染痊愈者对它的免疫力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那么是没法形成群体免疫的。例如,人们对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只能保持几个月,所以得了普通感冒,还会再得。如果新冠病毒也那么容易发生变异,就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疫苗也不会有效,新冠病毒就会一直在人群中流行。难道这是攻击群体免疫的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那样的话,才叫“太冷血”“没人性”。真有人性,就应该希望能实现群体免疫。

 

2020.4.6.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