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课
我女儿这学期要上六门课:语文、数学、科学、历史、音乐(乐队)、体育。数学、科学还未分快慢班,学的都是她已经知道的内容,她觉得很没意思。语文分在快班(荣誉班),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她觉得还可以。不过她觉得最有趣的是历史,学的是世界历史的古代文明部分,她以前没有学过。第一节历史课老师却不是讲具体的历史,而是讲如何分辨历史信息的真假,布置的作业是给一篇文章,要学生上网查资料判断其内容的真实性。老师特别强调了不能轻信维基百科,如果查维基百科,要看介绍的内容有没有注明文献出处,文献是否可靠,引述是否无误。
历史课本是学校借给学生的,不用带去学校,放在家里当参考书。我拿来翻了翻,最开头有两页讲史料的首要来源和次要来源,大概就是老师上的第一课的内容。
首要来源举汉莫拉比法典为例,次要来源则举沃伦.霍利斯特(Warren Hollister)著《西方传统的根源》对古埃及军事的介绍为例,要学生在阅读首要来源和次要来源时思考这些问题:谁创作了来源?为什么创作?作者对事件有第一手知识,还是报告他人所见所闻?作者是否中立,是否有意见或利益可能影响到记载的内容?作者是要告知别人还是要说服别人?信息是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记录的、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记录的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记录的?
对次要来源,要求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作者是谁?其生平如何?作者是否有第一手的信息?作者与事件有何关系?作者写这段资料的动机可能是什么?作者掌握了什么类型的资料?有没有什么假定或偏见?这个资料与我正在学习的事件有什么关联?是不是原始资料?内容是否合理?
这实际上是在讲研究历史的基本学术方法,在中国大概要在大学历史系才会讲,中学历史课只是把官方认定的历史知识和观点灌输给学生,怎么可能要教学生去分辨所学内容的可靠、可信程度呢。有哪个学生敢怀疑历史课本所教的内容,铁定不及格。
加州的基础教育,特别强调要让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对所见所闻不要轻信,而要寻找证据,做合乎逻辑的严密分析。教学生如何分辨历史信息的真伪,其实就是一种批评性思维的训练。人并不是天生的理性动物,严密的思维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的。
即使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也未必能时时刻刻对可疑的信息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没能掌握足够的资料的情况下,更容易把虚假的信息当真。这本教材有一章是关于古代中国,从史前讲到汉朝。在介绍汉朝的发明时,重点介绍张衡地动仪,附了地动仪复原品照片和原理图。那个有蛤蟆的复原品也许会让学生觉得有趣,但我以前已论证过,张衡地动仪根本不可能有用,所谓它监测到远处的地震不过是以讹传讹的传说。那个复原品不过是个无用的摆设而已。教材编写者还是太轻信了中国历史记载和中国官方史学了。真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并不是靠上了一节课就行的。
20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