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潘建伟什么假?
有一个自称“科学公园”的所谓“科普网站”,过一段时间就要登一篇攻击我的文章。因为我批评过当今中国最红的明星科学家之一、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建伟,这就成了我一大罪状。最近“科学公园”又登了一篇相关文章,题目是《方舟子对潘建伟的打假到底是有理有据还是胡搅蛮缠呢?》,署名“汪诘”,附有作者介绍称:“知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时间的形状》。”我第一次听说中国出了这么个“知名科普作家”,当然那是我孤陋寡闻,不了解中国科普界的情况。这个“知名科普作家”在文章中控诉说,由于我十年来我孜孜不倦地打假潘建伟教授,把潘建伟的研究当成伪科学,他受到误导,在写《时间的形状》第一版时,“就是因为看到了方舟子的打假文章,下笔的时候还特别小心翼翼地用了我等吃瓜群众目前孩子看热闹中的说法,但是到第二版的时候,我就删除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潘建伟教授的学术成就越来越可靠。”然后他说最能说明潘建伟学术成就是是2017年在最顶尖的科学期刊上发表过两篇论文,最后又附上《科学美国人》一篇关于中国在搞量子通讯的报道,说是请的助理小编翻译的。
我总共写过两篇批评潘建伟的文章。第一篇写于2005年1月,题目是《潘建伟的论文入选〈自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了吗?》,主要是指出当时国内把潘建伟的论文入选《自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列为“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是言过其实,因为潘建伟只是那篇论文的第二作者,既不是论文主要完成人,也不是论文负责人,按惯例不能算成他的论文,而且那篇论文知识产权属于奥地利,不能算成中国的。第二篇写于今年3月。也就是说,在今年之前,也即“知名科普作家”写作《时间的形状》之时,我只写过一篇批评潘建伟的文章,涉及的是一篇论文的归属,“知名科普作家”在哪里看到我十年来孜孜不倦在打假潘建伟,在哪里看到我认为潘建伟在搞伪科学的打假文章?这不是为了攻击我故意造谣吗?
我今年写的第二篇批评潘建伟的文章题目是《潘建伟是骗子的严密证明》,这是针对潘建伟在央视接受采访时吹牛说他的仪器可以看清木星轨道上汽车的车牌,指出他是剽窃了美国一位物理学家的科学幻想,当成自己已经实现的事实,完全是在欺骗公众。此外,我以前在关于中国学术诚信文章中偶尔会举潘建伟作为例子,针对的是他的不诚信行为,例如十几年来他多次声称已经全职回国,拿了全职回国的待遇,而实际上长时间在国外全职工作,在宣称全职回国很多次后才真正全职回国了。这一两年来我偶尔会发推特嘲笑潘建伟被称为“量子之父”,转发别人对所谓“量子卫星”的价值的质疑,例如最近转发了《科学美国人》关于潘建伟的“量子卫星”不具有应用价值的报道。这些都只是针对潘建伟的不诚信和浮夸,不涉及其研究的真假和可靠程度。我对潘建伟的打假哪一点打错了?这个“知名科普作家”凭什么说我是“胡搅蛮缠”?
我不知道这个造谣的“知名科普作家”是何方神圣,谷歌了一下他的名字,只找到40个相关网页,除了他自称是职业科普人,看不出他的背景。看了他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信仰的文章,发现他基本不懂英文,完全是胡编乱译。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承认自己英文太差,要请人翻译。英语是科技语言,一个不懂英语、看不懂第一手的英语文献的人,怎么当的“知名科普作家”?
这个号称是在做物理科普的“知名科普作家”,其物理水平也非常低。在他摘录的《科学美国人》报道译文中,竟出现了“这些密钥在发送给以太空间的过程中有时会被窃取”这样的句子,难道他是从一百多年前穿越过来的,不知道“以太”早就被证明不存在?文章中还说:“这些密钥可以编码成纠缠光子的各种量子态,例如它们的极化状态。”懂一点量子物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极化状态”应该是“偏振态”,它们在英文中是同一个单词,但是有物理知识的人就该知道这里应该翻译成“偏振态”。可见翻译这篇文章的人是缺乏物理常识的,而摘录这篇文章作为依据的“知名科普作家”没有觉察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说明其物理水平是很低的。
有人从别的地方找到了该“知名科普作家”的自我介绍,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与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毕业后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后来变成“职业科普人”了。这就难怪其物理水平这么差了。高中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智力差异的课程,学得好的不及十分之一,他们起码也能上个二流大学,是不太可能去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这种三四流的大学的。更何况上的是文科,连普通物理都没学过。自己物理都学不会,还去科普物理,还大谈量子物理、相对论,只能是东抄西凑,糊弄比他更差的人。
2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