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究竟会不会致癌?

2017年11月27日,欧盟以18国赞成、9国反对、1国弃权投票通过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提议,将除草剂草甘膦在欧盟的使用期限延长五年。至此,欧洲关于草甘膦的监管风波告一段落。这场风波是由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5年把草甘膦这种最常用的除草剂归为很可能的致癌物引发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的评估偶尔会引起风波,特别是会引起利益相关方的反弹,例如它把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引起食品界的不满,把马兜铃酸列为致癌物则引起中药界的反对。不过,以前的风波都没有草甘膦风波那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草甘膦是孟山都公司研发出来的(专利早已过期),孟山都还研发了能够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是目前种植最多的一类转基因作物,因此反对转基因的人连同草甘膦也反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草甘膦评为可能的致癌物,就被反转基因的人看成是一大胜利,借机要求禁用草甘膦。相反地,有些支持转基因的人就针锋相对地为草甘膦辩护,为此攻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有人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以前是不知名的机构,是因为草甘膦的风波才出了名。还有人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不是研究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没有必要把它的评估当回事。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以前就非常出名,也是癌症研究方面的权威机构,它对致癌物的评估非常详细,对致癌物的分类经常被引用。我以前的文章里就经常引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结果。正因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很著名很权威,它对草甘膦的评估结果才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如果是个不出名不权威的机构,就不会有人把它当回事了。

 

还有人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自己不做原创性研究,只做综述,不足为凭。这是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工作的误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职责是评估某种物质是不是致癌,把已有关于该物质与癌症的关系的各项研究结果做了总结,进行分析,做出评估,这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是在多项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往往要比单项原创性研究结果更可靠。各国监管部门在评估某种物质的安全性时,自己也不做原创性研究,也是根据已有研究做的评估,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性质是一样的,能够说都不足为凭吗?

 

在国外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这个评估结果最为不满的,除了孟山都公司,就是化工行业了。有一个在比利时工作的加拿大人以前替化工业当说客,后来搞起了说客培训,化名写了很多篇文章抨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他挖出了参与草甘膦评估的专家中有一名是一个环保基金会的顾问,还是美国一起起诉孟山都的诉讼的专家证人,认为这说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草甘膦的评估结果有利益关系。有的人就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了丑闻。其实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关于草甘膦的评估报告里,就注明这个人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退休人员,从一个环保基金会拿兼职工资。他担任起诉孟山都诉讼的专家证人则是评估报告出版以后的事。这个人虽然很积极地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辩护,曾经拉了几十个专家联名支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草甘膦的评估结果,但是他只是评估草甘膦工作的特邀专家,并不是评估小组的正式成员。对草甘膦的评估,是来自11个国家的17名专家集体做出的,即使这名特邀专家有问题,总不能说他指挥了这17名专家吧?

 

路透社最近连续发表报道,也号称挖出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丑闻。路透社记者从孟山都那里搞到评估报告的草稿,跟最后的报告版本做对比,发现有些关键的部分被改掉了,例如原来认为某项研究结果是不致癌的,在最后的版本中变成致癌。路透社质问,究竟是谁改的?言下之意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报告做了篡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路透社的报道一一做了回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是对别人的原始数据做自己的评估,并不照搬结论,评估结果跟原来的研究结论可能不同。报告的草稿一开始用的是原来的研究结论,经过讨论后认为那个结论不成立,所以做了改动。改动是所有专家同意后做的,并不是某个人擅自改的。所以这也不是什么丑闻。

 

就在欧盟投票的前夕,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一项研究结果,认为草甘膦的使用和各种实体肿瘤、淋巴癌的发病率高低没有关系。有些人认为这是给草甘膦平反了。不知欧盟的投票结果是不是受到了这项研究结果的影响。那么它是不是给草甘膦平反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项研究是怎么做的。想要知道使用某种农药会不会导致癌症,我们没法拿人做实验,只能是做流行病学的调查。调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找一批农民,询问他们使用农药的情况,然后把他们分成用过草甘膦的和没用过草甘膦的两组,对比他们之间癌症发病率。这叫做回溯性研究。另一种调查方式同样找一批农民,询问他们使用草甘膦的使用情况,但是把已经得了癌症的那些人给排除掉,只留下那些没有癌症的,然后跟踪这些人,看其中有多少人后来得了癌症,对比使用草甘膦和不要草甘膦的人的癌症发病率,这叫做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需要跟踪很多年,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它比回溯性研究可靠,因为回溯性研究依赖于被调查的人的回忆,回忆容易出偏差。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是不是可靠,还跟调查的人数多少、跟踪的时间长短有关系,调查的人数越多、跟踪的时间越长,就越可靠。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的这项研究是前瞻性研究,调查了5万多名农民,跟踪了20年,调查的人数比较多,跟踪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是比较可靠的研究。但是光靠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是没法给出定论的,而且这项调查发现草甘膦的使用增加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只是因为病例太少,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但是还是值得重视。所以这篇论文最后说,关于草甘膦使用和癌症发病率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没有给出定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本身不做调查,他们是根据别人的几项调查研究认为使用草甘膦增加了非霍奇金淋巴癌的发病率。但是他们根据的这些调查都是回溯性研究,不那么可靠。所以关于草甘膦能不能在人身上致癌,证据并不充分,只有有限的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动物实验的证据是充分的,证明了摄入草甘膦能够让实验动物得癌症,而且还有实验能够阐明草甘膦致癌的机理,所以就把它归为很可能的致癌物,也就是2A类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致癌证据的强弱,把物质分为四类:致癌证据比较充分、可以确定是致癌物的,归为1类;证据比较有限、很可能致癌的,归为2A类;证据比较弱、可能致癌的,归为2B类;没有证据表明能不能致癌的,归为3类;有充分证据表明不会致癌的,归为4类。

 

别的评估机构,例如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美国环保署,都不把草甘膦归为致癌物。这种差别主要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采用的数据不完全一致。这些政府管理机构用到了厂商提供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是不公开的,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只根据公开发表的论文做评估。二是对同样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就不一致。例如美国环保署有一组小鼠实验的数据,最初他们分析认为实验结果表明草甘膦会致癌,后来改了方法,认为不致癌。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用自己的方法对这组数据做了分析,认为会致癌。

 

总之,草甘膦究竟会不会致癌,还是个悬而未决的有争议的问题。即使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只是说它很可能致癌,并不确定。即使草甘膦是致癌物,也不是就不能用,还要看致癌风险的高低,以及有没有更好的除草剂能够取代它。虽然草甘膦会不会致癌有争议,但它是低毒的除草剂,这是没有争议的,如果找不到比它毒性更低的除草剂,也只能继续使用它了。如果草甘膦能致癌,受影响的主要是使用草甘膦的人,只要控制它在食品中的残留,对消费者是没什么影响的。

 

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除草剂,不仅转基因作物在用,非转基因作物也在用,实际上非转基因作物用的比转基因作物还多。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有关报告出来后,欧洲出现了要求禁用草甘膦的呼声,但是欧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草甘膦基本上都用在非转基因作物上,如果禁用草甘膦,受影响最大的是非转基因作物。不管草甘膦致不致癌,它都跟转基因的安全性没有关系,是反转基因的人硬把二者扯在一起的,支持转基因的人如果也跟着把二者扯在一起,非要强行替草甘膦辩护,甚至抨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是在反对转基因,那就上了反转基因人士的当了,让人误以为一个国际权威机构真的在反转基因。

 

2017.12.11

 

(《科学世界》2018.1)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