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与理论之间,先扬弃理论吧

  张三火在科学网上属于受欢迎的女士,我也非常喜欢。
  俺们都想让陈热闹给她发个聘书,当俺们家陈热闹的干妈来着。
  她没理俺,俺想应该是因为没看到那个文章。
  
  有朋友猜测,不是这个原因,是因为你不支持中医,张三火才不理你呢,非但不理正冒火呢,哈哈。
 
  那天,看到张三火在饶毅先生在科学网的高级代理那里留话,说北大生命学院应该发展中医,我的天!这三火可真够火,饶毅毕竟是受过西式教育的人,没高声喊着彻底消灭中医就已经算是很客气了,在北大发展中医?这个可能远远小于0,那次三火兄绝对是表错情了。
 
  其实,关于中医,有些实践经验还是值得记取的,毕竟有些措施(服药或者其他治疗措施)曾经产生过好的效果。
 
  不过,对于中医的理论,我觉得完全可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当成一个存在过的东西封存,研究历史的人可以有兴趣看看它。
 
  先扯远点。在大学时,我某日突然对《易经》产生了兴趣,发现这本书真不错,好就好在谁都能拿起书来,阅读过去,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解释社会现象,或者进行一下思想品德教育,里面有很多好用的话。比如,潜龙勿用,就是说年青人别太着急出头,先好好做点实验积累积累再申请职称吧。飞龙在天,那就是该发表论文的时候别愣着呀,发,发,发CNS,最好飞到天上去。
 
  我还发现,对于《易经》“经文”的解释,古人原来一直在吵架呀,现在的人还在掐架呢,而我看了之后发觉其实他们都错了,我的理解才是对的。于是,我就可以轻松地理直气壮地进入到吵架行列里来,而且我吵架也是成体系滴。
 
  那日暑假回到老家,一日晚饭后,我拿了一本《易经》跟邻居说,我给你们算一卦吧,这用的是文王2000多年前的著作,比黄鸟叼卦要可信些。还真引来了几个,等抽完签之后,查对易经里相应的说法,我便解释起来,邻居们频频点头称是。
 
  其实,包括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易经》这类古籍,其实都是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东西,也怪我们的造纸术发明地太晚了,打印机也出现得太晚,否则,老子李先生怎么也应该多敲一晚上的字,使得书成为一本操作性稍微强点的,或者花钱雇个秘书口述实录一下也行,但是,不是没纸嘛,只好浓缩了再浓缩,留下几千个字,看上去这些字还谁跟谁都不挨着,怎么解释怎么对,如此一篇短文把中国人从古玩到今,君不见,今天关于经书里某句话的句读问题的吵架还依旧存在呢。
  
  中医的理论和《道德经》、《易经》一样,属于哲学范畴,识得几个字的朋友拿来玩玩文字游戏,那一定是可以的,从中还可以得到很多的乐趣,中国古代官员所以能成半个中医,就是因为他们每每拿起这些理论专著来读,会发现和《四书五经》相差无几,理解起来不困难,还很容易产生自己的看法,还能和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相互佐证一下。至于你映射到吃饭我映射到上厕所,都是无妨的,都有道理。
 
  也由于古代识字的人还是太少,所以即便中医这等比较容易理解和传播的理论还是在形成气候方面举步维艰,难以形成象今天医学院这样的传承机构。
 
  就说中医里面这相生相克之说吧,我们千百年来,就用内脏和身体其他器官来对应某些自然界存在的东西。金木水火土是最常见,那么,就可以和人体设置一个对应,如果我们的祖先不幸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知道几十上百种元素,那么,也许能够把不同的内脏对应到这么多不同的元素上去。幸亏当时知道的不多,否则,中医理论的相生相克之说就要在一个复杂网络上进行了,当然,也许会促进复杂系统学说的出现呢。
 
  不过,想来创建中医理论的前人们应该还是嫌麻烦的,所以就用了五种常见物质去对应人体,觉得这已经够复杂,够用了!
 
  我有个世伯是中医,当年参加过一次中医的研讨会,好像还是在外省,他在相生相克的五种物质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内涵,那就是两个相克的物质之间其实也不完全是相克的,甚至会有相生的关系,他还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按照这个对应找到了很多例子,至少找到了很多比喻吧。到了会上一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引来了中医大学教授的关注,会后进行了更多的讨论。
 
  我听我爸爸解释过这位世伯的见解,听来也是有点意思,看来相生相克学说可以发展一下子了。
  由这些比喻,我们还可以想到了西方风格的经典迷信——星座。本来什么大熊星座,猎户星座都是人形象化的一个说法,可是在星座学里,竟然那就是大熊(而不是小熊),那就是猎户(北方猎户和南方猎户单说),我就是水瓶(而不是蜂蜜瓶子),她就是双鱼(绝不是单鱼)。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牵强附会到极致,让学过自然科学的人连辩驳的力气都产生不出来,只能落荒而逃。
 
  西方的迷信和东方的迷信在很多方面很象,其实都不用去推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蒙昧时代的人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和辩证逻辑,而不是重复实验和形式逻辑,更不会用到什么双盲实验这类剔除偶然性和心理因素的科学手段。
  
  今后,我们的基本内核为比喻和更多比喻的中国特色科学,可以休矣!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