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博士教授到底应不应该傻

在任何一个社会,每个人必须要稳定于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

  用句老话来说就是: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这样国家的主要角色定位就算很清楚。
  那么,博士们呢?
  当年,和尚道衍对朱棣说(大意):你杀进南京没问题,甚至杀了你侄子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可以杀方孝孺,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要绝了。
  朱棣终于没有听劝,最后的结果是,方孝孺连累得自家九族+老师一族都给明成祖给灭了。可怜当时那些无辜的人呀,包括方孝孺自己。
  我之前就曾经写过关于方孝孺的一篇文章,因为很多现代人会说:老方应该屈服于朱棣,毕竟都是老朱家的,皇帝谁坐都和方孝孺没啥关系,况且朱棣比当前皇帝还长一辈呢,治国水平也在其之上。另外说了,屈服后不是可以为黎民百姓多做点实事嘛,干嘛就自己欲望强烈地直奔黄泉路呢!
  我对这些论调很不以为然,当时论证的大约也是每个人都要安于自己选择的角色,方孝孺的角色就是以操守为第一坚持原则的知识分子,破坏操守的事情绝不能做。
  当然,今人论及此事也多是隔靴挠痒了,当时方孝孺的环境肯定更加恶劣——明明就是让你别无选择的。
  今天,我们不说博士教授们的“操守”这个大的问题,就说个性之“傻”吧。
 
  首先,什么是“傻”?
  不同与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或者我们叫好听点,行事做事要高于目前大家所秉承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很难带来直接的效益,这大约就是“傻”了。
  这样的“傻”有高瞻远瞩的含义,可是,你比别人高看一眼,却没有赢得当前或稍后的利益,高看了反而会更加痛苦。且这也远远不是预测,不是巴菲特,和准确与否无关。
   
  那么,既然“傻”是这样,是不是大家都不该“傻”了呢?
  知识分子们——或者具体表现为教授博士们——还是应该“傻”,因为社会给知识分子的定位就是要坚持一些东西,而不是“权变”。
  当你不“傻”,你就是知识分子里的商人了,或者你就距离知识分子更远了。这样的情况下,你应该更换的是自己的标签,而不是博士教授们的名号——博士教授们的内在特征是个基本恒定的东西,并不因里面的多少个体发生改变而自动修正,甚至,即便绝大多数人都想清楚了,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内在个性,这个群体的整体特征也不能随意改变,因为这一群体不是现在才有,过去一直有,未来还会有。
   
  记得有这样相互转换着比较的社会现象:
  ——教授越来越象商人
  ——商人越来越象教授
  ——名嫒越来越象妓女
  ——妓女越来越象名嫒
  ——……
  角色的错位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似乎越发严重,此时应该呼吁的是大家各归其位,而不是随意窜位。
  其实,应该说,只有错乱的时代,没有错乱的角色。
  因为,即便在错乱的时代,很多人扮演自己的角色依然是那么坚决,没有犹疑,比如顾准,比如钱锺书夫妇。
  再过50年,当大家的角色都能够回归到本真的位置上去时,那时再来审视这错乱的年代,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慨呢?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