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聘大学校长,还是先聘“计划学者”?

 大家都知道香港科技大学上升很快。

  大家也都知道根本原因究竟是啥,那就是一切国际化。

  比如,国际化的第一条就是校长选聘就很国际化,他们的首任校长是美国第一个华人大学校长吴家玮,接着的朱经武也不是吃素的。

  有了校长的国际化,其他的国际化还难吗。

  我们盼啊盼的南方科技大学折腾着选啊选,最后选了一个中国学术界稍微敢说那么几句话的朱清时先生出来。

  以一个异类来建设一个拟国际化的新大学当然是一个思路,可是,为什么不干脆一步实现国际化呢?向香港科技大学真学学,找个丘成桐或差不多类似的人物来当校长,然后再说其他。

  其实还是不行,朱清时先生不管怎样,都还是逐渐培养出来的,所以,再异类也依然让人放心,而且他都到了这把子年纪,按照孔子的说法就算“随心所欲不逾矩”了,再跳能跳多高?还能跳出圈外去?

  这也是我一直始终持续没有对这个南方科技大学抱幻想的原因。

  中国大学几千所,其实在里面挑百分之一的来实施完整的国际化我们都承受得起那动荡,所以,下一步为了钱学森先生的疑问,不妨先拿千分之一(比百分之一又少了一个数量级)的大学来试试!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