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界需要多少理想主义者?

  中国科学界的这计划那学者的进行到今天,大约也有上万名带了不同品种帽子的大牛中牛小牛伪牛们了。

  这些人里,我相信肯定有理想主义者的,有多少不好说,如果让我给出一个比例,引进的这些帽子学者里面,大约有接近千分之一比例的人还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再多?我想应该没有更多了。

  那么,在国内的科学家伙们呢,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戴帽子的学者,帽子或官帽或山河湖海帽,里面理想主义者的比例应该比海外引进的这些人的总体比例要低一点。这也正是所以海外引进学者老觉得国内的人不行的缘故,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这些帽子学者,而恰好这些人的多数在争权夺利方面还行,在学术水平方面理所当然地不行,可不得被美籍华裔的人瞧不起嘛。很正常!

  可是,糟糕的是,还有一大批没戴帽子的学者呢,这些人很难被看到。而我个人的判断,在这些人里面,具备科研理想主义的比例比以上那两个人群要多得多,至于多多少?不好说,但是多是肯定的。

  咱们中国别的没有,各类帽子多得是,敞开供应。我之前就有首打油诗来说明“江河湖海太拥挤”的帽子现象,只帽徽的样式就有好几百,能不乱嘛。

  那么,中国得有多大比例的学者具备科研的理想主义精神,才可能推进我国科学的十足发展呢?

  也就是说,得多大规模的塔基才能够带来闪亮到世界水准的塔尖呢?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应该是为大家所认知的,即便说他老人家SCI不多,稻子总还是闪光的,至少吃了不饿吧。

  和袁先生成就可以比肩的中国科学家,我想应该在个位数这个范畴,不知道有人有意见没?

  如果能够认可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到我们多少年多少人里沙里淘金,才有达到个位数的成就和大学者,这个塔尖小得有点可怜,而塔基似乎很庞大,这千人那万人的,SCI一大堆不说,H指数都是很高的。

  可是,历史怕不会认这些个玩意儿,认得的还是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就象俺们常说的皇帝可算在某段时间内全国第一的了吧,可是您老人家脑子里一下子想到几个皇帝?能说出20个来就算不错的了。

  科学家可比皇帝多多了,连官方赞誉的牛科学家都比皇帝的数量后面多好几个0,更别说还有一堆自以为很牛的科学家呢。

  实质性的贡献从哪里来?除了给经费给设备给荣誉让去北戴河洗澡的待遇外,有些还是得靠那么点运气的成分,即便大家都努力了,都去北戴河和领导一起泡澡了,可还是不见得能弄出什么大成果来。

  而真的大成果出来了,往往会发现这人根本没去外地洗澡,连在家里的澡盆里洗都没得,更别说北戴河这样神圣的地方了。

  按照历史规律,这样的运气最终会落在谁身上呢?应该是持有科研理想主义默默奋斗的那些人里的幸运儿。在海底捞针般的淘汰过程中,提前因为给美国人做了好科研回国更受重视的不见得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太忙,甚至洗澡都得到外地去。能够捞到针的真正的塔尖人物怕是被挤兑得几乎站不住脚的科学家伙。

  扯了一堆无关的,您就凑合看吧,别怪俺们意识流,最后回答开始的问题——

  假设中国的科研人员有100万,保持理想主义的学者比例怎么也得达到15%以上才行。

  如果海外被引进的人里理想主义的(不是回来主要为当院长得高薪的)达到20%,也许有个带动作用,千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这群人了。

  【至于我开出的这个比例的科学基础在哪里?对不起,没任何科学基础,纯主观认知,所以,欢迎修改这个比例】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