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那地铁里逐渐消失的岁月

  在布加勒斯特的时候没太敢大胆地坐地铁,在巴黎稍微大了一点胆子,尽管里面的文字全是法文,一个英文都没有。

  也许因为是比较成熟的现代化城市的缘故,巴黎的地铁线路复杂而多条,时而地下时而地面,且曲里拐弯,走起来显得如雷似电。

  当然,不同线路的地铁也有不同特点。在上海的时候,龙珠兄曾经指给我一条线,说那条线是德国技术建造的,我正错愕间,龙珠兄已经向我解释了:因为那条线上的列车上面是德国国旗的三种颜色。我一看果然,德国国旗和其他国家国旗最大的不同在于有黑色,所以一眼就可以认出它。

  而巴黎地铁似乎也有这样的不同。不过不同不在于列车外部的涂色,而在于里面。有的地铁线的车内是完全畅通的,从第一节车厢到最后一节一眼就可以望去,毫无遮拦。

  这样的一览无余很过瘾,尤其在地铁高速转弯的时候,猛地就看到灯光在黑暗的隧道里隐去,当线路变直,那灯光又陡然出现在你面前。如此情景让人无法不生出关于速度的遐想。

  而如果你所坐的地铁线其各个车厢间有分隔门,那么,如此壮观的景象是看不到的,你只能随着车厢和铁轨之间的撞击声而体会到重复的无奈。

  有时候,地铁里还会有流浪艺人,我们好像第一次坐上巴黎的地铁就看到了几位持了大提琴的流浪艺人,他们就在车厢的连接处弹拉并伴着偶尔的歌唱,只是似乎巴黎人见惯不怪,很少有人会愿意从个口袋里掏出些欧元给这些听上去美化了嘈杂地铁环境的艺人。

  当然,和北京不同,和里斯本也有差异的巴黎,地铁里是没有空调的,这一点像极了意大利的米兰,在6月底这个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仲夏,地铁里也会让你感受到炎热的滋味,那温度,似文火慢烤,消失着乘坐人那因为地下而显得漫长了的岁月。

  自然,在地铁的进出口处也有不时有兜售东西的小贩,中国的折扇,号称2欧元一把,当你问价时,还表现出可以砍价的样子,和中国的小贩并无不同。也还有兜售水果的小贩,一盒葡萄1欧元或2欧元,似乎也是在警察出现时能够拿起所有东西要跑的装束,只是不知道巴黎也有城管么?

  巴黎的地铁复杂而有序,即便我们这些外国人,懂得一点英文,也不至于走错,由于有时候会是4条线交汇,所以一定要看清楚究竟要换成哪条线,稍微一错,再转回来又需要很长时间了。

  地铁车厢很有意思的是,在靠门的地方,有按下去可以坐的座位,让你起来时,可以再把它抬起来。这样的设施在北京的公交车上也有,那就是对着下车门的那个位置。我在北京的时候却没有留心这类座位的意思,到了巴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安装的目的是在进门人开始增多时,坐着的人可以站起来节约出一点空间来供更多人站立。

  而我目所见,似乎大家都很自觉,一旦发现人多,就会立刻放弃这个座位,改为站姿。

  感慨之余,我知道在北京时,一旦坐在了这样的位置上,人多时应该怎么做了。而在北京的地铁里,也许也应该设置这样的位置?尽管它的为人所知还需要时间和示范。

  巴黎的地铁,出入口都是刷卡。而一般情况下,进门时时将票放入吞卡口,然后票再从另外一端被吐出,我们就买的这种票,而也有人拿着手提包往上一按,然后门就打开的情形,估计是那种可长久使用的票证了。离开地铁时多数门在你靠近时自动打开,有的门则需要再使用一次票。当然,由于不同的地铁线路修建的时间不同,所以这类设施有着些微的差异,但是基本上是可以推断出它的使用道理。

  看巴黎的地铁线路图,应该是乘坐它可以到达巴黎的每个角落,而其实,在路面上还有公共汽车,交通工具都很方便,在公交车的站台上都写清楚了列车起点终点和沿途经过的路线,很方便。和北京那些树立在路边的铁制站牌相比,巴黎的公交车站的牌子都放在双层玻璃中间。

  对于老牌帝国主义的老城市来说,这些似乎都是小菜一碟了。

  在地铁站台上或车厢里看人来人往,自己也在不断过往,有些站经过的次数多次,比如香榭丽舍大街,可是几秒的时间就过去了,而地铁里的人,或西装革履,或休闲T恤,或时尚衣装,对于这个永恒的运动物体,都似过客。

  在地铁里过往的有常在巴黎的人,也有我们这样来开会并顺便旅游的游客,不知道在离开地铁的时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其他的城市,会不会怀念那些在地铁里逐渐消失的岁月……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