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那沉默的情意

  本文题目,我在引用的时候一时迷糊了,不知道是“情义”还是“情意”?

  是啊,情后面跟着“义”还是“意”,仔细琢磨,应该是不同的。

  原来写过一篇小文,说南方的女子多情,北方的女子多义,后者指的:北方女人完全可以以命相托,更不要说你那上面数额有限的存折和银行卡了,所以,“义”为北方女子的标志性词语。

  不过,“义”与“意”比,“意”也许有默契存焉,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似一朵白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不过,“雨巷诗人”戴望舒应该用的“意”字,他在乎的一定是江南温柔细雨中的柔情蜜意。

  大学时才听到盒带的费玉清,高中时只能偷偷从香港电台的一个聊天听歌节目里录下几首,其中还没有这首《初恋女》,而有另外的《拨动尘封的琴弦》、《故乡的女孩》之类。

  发现,以诗入词更加隽永些,欧洲是常把名诗反复谱曲的,席勒、歌德的诗都有这样的故事,而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习惯,当然,《明月几时有》这样的词除外,不知道是不是唯一的例外。

  到了近代,名诗谱曲到是颇时兴了一段时间,可是,当我们开始把领袖的诗、词或者随手写下的散乱的句子谱曲时,就距离艺术愈远了。

  徐志摩的诗大概是谱曲最多的,余光中的诗在台湾也一度是谱曲的首选。

  而其他诗人,则少多了,除非你是专门为电影电视剧写歌词。

  《初恋女》据说就是戴望舒为一部电影写的歌词,后来收入他的诗集里,我发现,很有歌词的韵律,仔细想来,是否是诗呢?好像也可以算得。

  这诗或歌词的最后一句很奇怪,我一直费解,在听到这歌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这个东西,就猜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先照录这最后两句:

    终日我灌溉着蔷薇
    却让幽兰枯萎

  我当时的猜想是也许是愿意浇灌爱情之花,而让道德之花枯萎?

  终于停留在猜想了,现在,我再次上网翻出这首歌,知道,原来的蔷薇河幽兰都是有所指的。网上说——

  据说,幽兰指诗人的初恋女友施绛年(施蛰存之妹),而有刺的蔷薇则指当时的妻子穆丽娟(穆时英之妹,现居上海)。

  如果如上一段所说,我的猜测就刚好反过来,浇灌的是道德之花,而枯萎的才是爱情。

  对于那爱情,诗人在同一首诗的前面写道——

    我难忘你哀怨的眼睛
    我知道你那沉默的情意

  果然,是情意而非情义。这大概就是雨巷诗人当时的爱情吧。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