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科研经费分配机制——面对面的申诉机制是最需要的
饶毅教授谈了目前国内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
文章写得很不错。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更应该可以看到,一般青年科研人员在当下的科研背景里生活之艰难。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对土鳖不好,对海龟会真好吗?
这一观点大概在很久以后都不会过时。
李宁当时在我的一篇博文后感慨到:还真是的,在外国做科学家,你能拿到多少钱是可以想见的,可是在国内,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拿到多少钱。也许比承诺的低很多,也许比承诺的还好,一切运作,存乎一心。
饶教授幸运的是,他大概申请了大项目,所以还有个答辩机会,知道谁在评审自己的项目。
而对于中国更多的青年人来说,你连谁枪毙的你都不知道。也许他主动枪毙了你还回头告诉你说“就我投了你赞成票”呢!死都不知道死在谁的手里。
我的一个硕士生2009年的十件大事里说,不想读博士想去工作了。
我无语,不过心里似乎很是赞成她的决定。因为她的老师,我,才刚刚从泥坑里爬出到泥的上方稍微能喘口气,而她真要走这条路而在国内,还不知道得在泥坑里待过久才好呢——
另外,我也说过如果解决经费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有一个招数:让申诉的路子更好走一些。
只要公开申诉,那些不懂且敢于枪毙你的人就会被逼到“要么公然无耻,要么持心公正”的选择上去,在公开的状况下,要一个人果断地选择无耻还是困难的。
这是我的策略,不过应该是在50年内都无法实现的一种建议。
所以,饶教授不应该指望下一代,应该指望2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