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机制失效分析
我们给东南亚某国提供应急救灾食品的时候遇到了尴尬,因为灾民拿到中国来的食品时,一看生产线上打印的日期,却发现是过期的。于是,中国的信用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究竟怎么回事?稍作调查就发现了真相何在。原来,中国的食品包装上打印的那个日期往往是生产日期,而在食品的包装袋上早就标注出来的则会有“保质期:1年”的字样,当然,不同食品保质期不同,这样,就需要大家自行计算失效究竟是哪天。而当我来到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的其他国家,看人家食品包装袋上标注时却发现上面的日期全部是请在XXXX年X 月X 日食用的意思,也就是说,最后打印上去的那个日期是到期不能再食用的时间。
中国人太冤枉了,但是这又是我们使用自家的产品标注标准所造成的一个后果,不按照国家标准做事,做了好事也被抱怨,被冤枉倒是有理由的,不能完全怪对方国家的灾民们。
食品从一开始生产出来的那一天起,每一天的效用都会逐次降低,也就是说,其食品效用完全是一个随着时间而不断递降的函数,越接近失效日期,食品的新鲜程度越差。对于食用者来说,吃得越早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食品的功效。
如果我们把食品的过期看做是“失效”的话,怎样想办法防止它的失效呢?事实上,在食品的包装袋上,也会明确地标准清楚保存的方式,当然,这种保存方式是和包装袋上打印出来的过期时间相对应的。如果我们在更加严格的条件下保存,比如无菌、超低温,其实完全可以比规定的过期时间要再延长一些。而如果保存条件还没有达到包装袋上给定的,则过期时间还会提前。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失效与否会部分地取决于外界条件。
食品如此,其他材料也是这样,当你买回某个电子设备时,它会高质量高效能地工作,但是,这个工作状态是一个下滑的曲线,尽管在开始的时候看不出来下降的明显趋势。或者我们用数学语言说,尽管是下降的曲线,但是开始的下降是凸函数,下降的速度很慢;而后来经过一个拐点后,变成一个凹函数,会快速奔着最终完全失效的状态过去。
而还有物质其效用函数则类似于抛物线或正态分布函数,开始是逐渐上升的,然后经过一个极值点,再逐渐下降,汽车从新车状态要经过磨合达到最佳运转状态再逐渐变老就是一个例子。
从古典的自由市场经济到国家从某种程度上介入的现代市场经济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经济学中关于失效以及失效应对的案例。
材料的失效我们很难去防止,尽管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去延缓,而材料失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桥梁到设计期后失效了我们可以再建,电子设备可以再生产,旧的就当做垃圾处理掉就可以了。但是经济学中的失效则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冲击,所以,每每遇到失效,我们只能继续寻找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进行管理,罗斯福总统用凯恩斯主义拯救了1929年后的美国就是这样。
管理和经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几乎无法相互分开来分析,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紧密关系。那么,类似于经济机制的失灵,管理机制也一样会存在失效的现象,如果失效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很难将过去的机制完全扔掉,另起炉灶。只能找到之前机制所以无法再适应当前现状的问题之所在,然后寻找改进、完善、变化之前的管理机制为新的机制,并继续使用。
那么,怎么来设计一套管理机制,又如何分析其有效与失效问题呢?有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对管理机制的失效进行准确分析,并给出机制改进、修正、完善与变化的策略与方法呢?
本期刊载的唯一一篇论文就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说清楚这一问题,论文从机械、电子、生物、经济的失效或失灵现象出发,然后将这一概念引申到管理机制失效中去,并考虑到其间存在的相同与差异,给管理机制失效一个符合实际的定义,刻划其基本特征,探讨管理机制失效的原因、过程、逻辑、后果以及影响,并基于失效物理中的基本分析方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和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提出我们认为更适合管理机制失效的分析策略与方法,那就是包括参与人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规制分析(Regulation Analysis)和关系分析(Relationship Analysis),希望能够从一个全新是的视角对管理机制的失效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并解救那些困扰于管理机制失效的人员于水火之中。
我们在管理机制失效分析的应用战场依然是应急管理,毕竟,应急管理不同与日常管理,现代应急又迥异于传统应急,机制往往在这种新的状态下是失效的,而且由于时间的紧迫性,更需要我们快速提出更好的失效分析方法,将已经失效或部分失效的机制一转而成为能够进行高效应急的新机制,它对于机制失效提出的需求更加迫切与紧急,而一旦无法快速转变应急管理机制,则很可能造成雪上加霜的结果。
我经常会举关于排队的例子,大规模的地震之后,排队机制往往是失效的,尤其是面对帐篷、食品这类生存必需品的时候,争抢几乎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人群中都会出现的现象,海地当时就是乱象纷呈,甚至逼得大家动用了所谓“私刑”来维持秩序,所谓“私刑”,就是民间自行组织一个行刑队,对于不按秩序排队者直接殴打(甚至至死)。
而这,必定又是悲剧以上的另外一层悲剧了。
当然,除了应急管理的机制失效问题需要特别地进行探讨外,日常管理中,很多机制也是会日久失效,甚至包括美国宪法这种很原则性的管理机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变化,用了很多的修正案来对失效情形进行弥补,更不要说某些本来就试图达到某个短期目的而设置的机制了,在一个简单的目标未达成前可能就需要调整机制,以使其不至很快失效。
我们希望本期汇刊的这篇论文能够成为管理机制失效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加入到管理机制失效的研究中来,为未来公共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公平性作出基础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