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白平如何脱下易中天的裤衩

【天路客按】喜欢道德飚车的易老师越来越不甘寂寞了,且看白平如何脱下易中天的裤衩。

白平:易中天,你给大家认个错吧

评易中天的一篇谈认错的文章

网易的首页上推出了易中天先生的《我们为什么不认错》,便点进去看了一下。一个简单的“认错”问题,被他东拉西扯,生拉硬扯,神拉鬼扯地写了一大篇,没啥意思。但文章中有表述欠妥之处,不得不提出来说一说。

1.《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里的君子指的是管理社会的贵族们,他们地位高贵,万众瞩目,几乎没有了隐私,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所以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通人有了错误,不会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评论;统治者有了错误,则会被社会盯着不放,形成波及面很广的恶劣影响,就像天上的日食和月食一样,谁都能看得到,谁都会评论。统治者如果改正了错误,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同样关乎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会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获得社会的普遍敬仰。谁都不会没有错误,谁都应该改正错误,但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统治者所犯的错误具有更为恶劣的影响,而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也比普通人有更大的积极意义,所以应该比普通人更加自律和勇于改过。

这本来是一则很正常的材料,却被易中天作为论据,说是“认错曾经要资格”。谁能从子贡的那段话中看出这样的意思来呢?纯粹是胡扯。

2.易氏说:“在孔夫子的时代,君子首先是贵族,……最低一等,也是家君(大夫)之子。这就是‘士’,也叫‘士君子’。”照他的说法,孔子时代的“士”都是大夫之子,这纯粹是胡扯。他又说“士”也叫“士君子”,把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纯粹是胡扯。

3.易氏说:“至于‘小人’,则根本就不存在认不认错的问题。他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伏法受刑’,没资格‘自裁免辱’。这就叫‘礼不下庶人’。”这段话有四个错误,其一是将“出错”和“犯法”混为一谈,其二是说小人没资格认错,其三是说小人没资格自裁免辱,其四是说小人伏法受刑而不能自裁免辱体现的是“礼不下庶人”。这些纯粹都是胡扯。说小人没资格认错,这没人信。说小人没资格自裁,这也没人信。将出错和犯罪混为一谈,这也一眼就能看出来。说“礼不下庶人”剥夺了平民认错和自裁的权利,这得费点口舌澄清一下,不能让他把人蒙了。

“礼”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礼不下庶人”中的“礼”是指“礼仪”而言。一涉及到礼仪,就有花钱的问题。对于富人来说,花钱不是问题,所以就要求他们在礼仪方面中规中矩。穷人没有钱,在许多需要花钱的礼仪面前就会很尴尬。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对衣食不足的庶人不能用礼仪的规范去苛刻地要求,对于他们执行礼仪方面的不足之处要理解和谅解,其根据就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东汉的郑玄为《礼记》中的“礼不下庶人”一句作注解说:“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唐代的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为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暇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他们的意思是说,庶人劳务很繁重,没有时间摆排场应酬;又很穷,没有钱备办礼物,所以对他们不能用礼仪的规范去苛刻地要求。

比方说你老易家境不错,儿子办婚礼,当官的亲戚都来祝贺,礼金也都很丰厚。但娃他三舅是穷农民,他来了一看礼单,当二舅的县长上了三万块的礼,他该怎么办?舍命陪君子?也随个三万?就算他只掏了一百块,你也不会笑话他吝啬寒酸吧?更何况他还得为参加这个婚礼专门买身西装,跟人借双皮鞋。即使他明明收到了请柬,也借口推托不来,大家也能体谅他的苦衷吧?其实你当初就应该不给他发请柬,事后告诉他说请柬发了,可能是邮局寄丟了,大家都省事。这就叫“礼不下庶人”,因为庶人玩不起“礼仪”这样的游戏,对他们不能强求。常言说“礼缘人情”,古人的许多做法往往有其道理可言,所谓“礼不下庶人”的规则就很合情合理,很人性化。

归根到底一句话,“礼不下庶人”和“认错”之类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

4.易氏说皇帝下罪己诏是表演,名为认错,实为表功;名为自责,实为标榜。这是以老易之心度古人之腹。古人是相信鬼神的,皇帝认为他的命运是掌握在“天”手里的,你认为灾害怪异等是自然现象,但皇帝则会认为那是天对他的警告,罪己诏是在对天认错,不是为了让臣民喝彩。说皇帝认错是表演,纯粹是胡扯。

5.本来“认错”只是属于个人的品行修养问题,易氏却说逼人检讨也是搞垮别人的手段,谁都担不起认错的风险,“对怀疑他人动机的被批评者,还是留有一份理解和同情”云云,让人听着总觉得味道不对,好像不认错的行为倒还有了数不清的理了,纯粹都是胡扯。

6.易氏说中国人的心理很奇怪,往往不能容忍别人出错,更不能容忍别人挑错。还说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往往是反着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道德批判就先开始了。这样一来,谁还敢认错?只怕连账都不敢认。

动不动就说中国人这样长,中国人那样短,其他十三亿中国人不知道怎样想,反正我得表示抗议:你纯粹都是胡扯,我才不是那样的人呢。

说起“认错”,我就想起昨天和一位记者谈《于丹〈论语〉心得》中错误很多的事情,我说道:这本书的原文只有不到五万字,各类错误达五百条以上,其出错的情况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地步,是出版史上的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该书可谓出版物的错误大全,标点不对,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知识谬误,说理荒唐,逻辑混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的劣质出版物依附了《论语》这样一部重要的典籍而广为传播,其危害是综合性的,其性质非常严重,如果不召回销毁,势必继续造成对人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语文、学习伦理等的深度戕害。

我忽然想到,这本书的序不就是易中天先生写的吗?其中说道:“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把这样一本千疮百孔的破玩意儿如此高调地推荐给读者,纯粹都是胡扯。你亏心不亏心?你恶心不恶心?为于丹作伥,这不能不算是一个错误吧?这一错误的性质不可谓不严重吧?易中天先生,上文列举的六点是错不是错,咱就“见仁见智”了,这最后一个错,你认不认呢?我觉得你先别管皇帝的罪己诏是不是表演,还是先写篇罪己文,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错误吧。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