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江苏的教授,莫要打自己的脸!
白平:江苏的教授,莫要打自己的脸!
作者:白平
关于王云飞的文言作文
张小红兄贴出了一篇关于江苏有人用文言写高考作文的报道,题目却是《做个游戏:请白平教授改错》,读过之后,留言曰:“哈哈!粗读了一遍,感觉半通不通的。要想说出个长短来,得查半天字典。现在顾不上,日后再说吧。”所谓“日后再说”,恐怕就是猴年马月没日子了。谁知他不肯罢休,来我这里跟了个贴:“谢谢教授关注。我以为对于那类多数人‘不懂’的文章评价确要慎重。等你!”人家在“等”着,咱就不能“拖”着了,只好硬着头皮查看有关材料。
江苏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是《绿色生活》,如皋中学的王云飞用文言写了篇东西,引起了轰动。据《扬子晚报》报道,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简直绝了!”“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泻千里,非常难得!我想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已经相当高了,不是一般的优秀可以形容。以他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被高校破格录取,如果招生政策允许,他甚至可以直接攻读研究生。”
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说:“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页!”“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切题,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他用他的特殊语言和特殊文字来自由表达这样的主题,非常值得嘉许!”“不是唐宋散文式的,而是古老的文言,有赋体特征,也有骈文特征,非常善于描写,文采恰到好处,特点是拙、实、沉,我印象中,这种文风和汉代杨雄以及近现代的章太炎、鲁迅比较接近,作为中学生,非常出类拔萃。而且他的古字也好,典故也好,运用得非常流畅自然,可见这种文化修养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我认为他在这方面的程度已经超过我了。”吴新江本学期在南师大文科基地班教授实用文言写作。
古文字专家、东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步高对王云飞的文章赞不绝口,他感觉立意不错,在短短一个半小时,能用古文写出一篇对人对自然的破坏充满忧思之情的文章,很难得。其次文章结构层次也很清楚,起承转合很自然,“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即使北大清华的学生也很难有这个水平。”他在预录取通知书上写下“王云飞”三个字。随后,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亲自将其递到王云飞手中。王云飞今年高考成绩为 384分,录取王云飞属于该校“破格录取”。北京大学江苏招生的老师也表示对王云飞十分感兴趣,但由于东大在先,北京大学不得不憾失这名“奇才”。
这名奇才的这篇奇文到底怎么个“奇”法,笔者靠查着字典读了其第一段,和大家共同琢磨一下:
【原文】呱呱小兒[1],但飲牛湩[2],至於弱冠[3],不明犍狀[4]。佌佌之豚[5],日食其羓[6]。洎其成立[7],未識豜豭[8]。每嚙毚臑[9],然竟不知其(夋兔)之三窟也[10]。方彼之時,窋詫之態[11],非阛阓之中所得見也[12]。
【注释】[1]呱(ɡū)呱:小孩哭声。[2]湩(dònɡ):乳汁。[3]弱冠: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4]犍(jiān):阉过的牛。[5]佌(cǐ)佌:小。[6]豚(tún):小猪。[7]羓(bā):腌肉。[8]洎(jì):至。成立:长大。[9]豜(jiān ):大猪。豭(jiā):公猪。[10]毚(chán):大的兔子。臑(nào):动物的前下肢。[11]夋兔[qūn]:狡兔名。[12]窋(zhú)_(zhà):物在穴中突出貌;中空貌。[13]阛(huán)阓(huì):街市。
【译文】哇哇啼哭着的婴儿,只喝牛奶,长到二十来岁,不清楚阉过的公牛的样子。小小的猪,人们每天吃它做成的腌肉,一直长大成人,都不能分辨大猪和公猪。人们常啃大兔子的前小腿,可是竟然不知道狡兔的三窟。在那时候,那种“窋詫”的样子,不是市井之中所能看到的。
这段文字的前几句,大意好像是说人们喝牛奶而不认识牛,吃猪肉而不认识猪,吃兔子肉而不了解兔子。后几句话有点玄虚,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从译文就可以看出,作者用词不顾词义,造句不顾逻辑,行文不顾文理,他只是刻意地在堆积生僻字而已。开首一段,其论述指向好像是要说教育的弊病,使学生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像过去人们诟病的学生只是吃馒头而分不清麦子和韭菜一样。题目是《绿色生活》,而其论述却不沾边。一上来就跑了题,有“宿构”而不忍割爱之嫌。
平心而论,一个中学生,在考试的环境下能写出这么个东西,即便早有准备,也算不易,不能否认他接触古文是比其他学生多得多。但也仅此而已。
评价文章的角度和规则太多了,决不可仅仅根据一个“文言”的外衣而忽略其它。王云飞的这篇文章可谓遍体鳞伤,其堆积僻字的做法尤为恶俗。给的分数高点或是低点,这倒可以讨论,但其存在的问题却必须指出,以防其消极影响的扩散。
回过头来再看以上介绍的几位教授的言论,不能不令人莫名地惊诧。竟然说“他在这方面的程度已经超过我了”,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难道如今教授的水平已经稀松到这个熊样子了?这不是明摆着打自己的脸吗?还说什么“可以直接攻读研究生”,“即使北大清华的学生也很难有这个水平”,纯粹是瞎掰。
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jxwc.html
【天路客按】每年高考都会出这样“奇才”,从文中这位考生的情况来看,他仅仅考了384?分,可见整体状况不是一般的差,在中国这个制度下定然是哪个像样点的学校都考不上的。这些“奇才”们总是在作文上搞什么另类名堂,咋就没见过别的科目的“奇才”?可见,注定是搞鬼的,不能不说是制度的怪胎,制度滋生小“聪明”,这位王云飞同学“用词不顾词义,造句不顾逻辑,行文不顾文理,他只是刻意地在堆积生僻字而已。”该生的作文宿构无疑了,学习不好,看来早就预谋了这一招,也不止是他,这几年那年都有这种宿构’奇才’,这种东西只能是应试之作,而不能作为市井之文,此类货色成不了高飞远翥的翅膀,即使得逞也是暂时的。东南大学的教授们还自愧弗如,这样的教授不是脑子进了水就是混日子的主儿,希望媒体不要再炒作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