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也需要“双盲”
审稿也需要“双盲”
天路客
今天新语丝新到文章有三篇涉及到稿件杂志问题。
X的《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之我见》,其中说道:“虽然论文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审稿人却知道谁是论文作者,因此审稿人有可能会有一点偏向。不过一般来说审稿人不愿意偏得太明显,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名誉。”
就是说,即使国际顶尖刊物在整个审稿过程中也不是绝无空隙可钻,还是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不管当事人意识到还是没有没有意识到,即使审稿人自己认为很公正。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审稿时也来个“双盲”呢?
还有kwkw1977的《我知道的生物顶级杂志是如何审稿的》说:”我们投稿的时候,觉得那些是直接的竞争的实验室,或许会对审我们的稿有偏见的, 我们可能会在cover letter里面建议编辑吧他们排除在外。”、”还有很多时候觉得审稿人就是不喜欢我们的文章,问一些问题根本就很难说清楚的。就有点那种蛋生鸡,鸡生蛋的感觉。” … …
也是其主观因素很大,是否投稿前有“公关”之嫌呢?国内那些“大牛”的文章是否是公关的成果呢?很让人怀疑!
国际顶期刊志既如此,国内无数的野鸡灌水杂志的情况可想而知,很多号称是国内核心期刊的刊物,作者送点东西请吃顿饭,稿件就算发表了,我有了解到的事实为证,并非信口胡说。
建议完善审稿机制,实行双盲,国内尤其该如此。
还有一篇易水寒的《曝一曝这些文章皮条客的底裤》,何止文章列出的这些,我的邮箱每周都收到类似这些约稿,还有保证某时间前发表之类的许诺,我每次收到后都立刻将其列为垃圾邮件,可还不减少,也不是邮箱是如何泄漏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是否与别的杂志社有利益关系?),可见情况有多严重。
施行对野鸡期刊灌水期刊的关停并转,不整顿,国将不国,不是危言耸听。
2009年9月30日于11:24 am
真正的双盲恐怕难以真正做到。从文章的引用文献审者就可以知道是哪个组的工作。
2009年10月15日于2:24 am
在计算机科学专业,有少数会议采用双盲审稿。一般来说,采用双盲审稿的会议声誉高一些,但也不尽然,很多不双盲的会议声誉也很好。有些IEEE Transaction在投稿时,可以选择是否要求双盲审稿。
实际上双盲审稿对没有成名的作者更有利一些,但是审稿人也因此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评判。那个标准好,其实很难说。特别是实验性的,或者是涉及计算机系统实现的文章,作者声称做到了,可信度有多大呢?通行的做法一般是不双盲。这样作者的声誉对审稿人也是一个有用的参考。听一个朋友说过,国内一位理论物理教授有一篇文章投到PRL上,大概公式太难懂,编辑(不知道审稿意见如何,大概不是很统一)专门要求他写信保证推导是正确的,如果他可以保证,那么文章可以发。结果就这么发了。一般来说,知名的学者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而计算机会议的所谓双盲审稿,很多被接受的文章,其项目在圈子内已经知道了,比如先在workshop上发篇短文什么的。其实越是顶级的杂志/会议,其核心圈子越小,等于是一个超级俱乐部。这样自然有可能产生学霸,但是完全的公平实际上不可行。所以道德约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