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应急管理研究上的一些工作5
我把我们在应急管理中做的研究工作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我把它们叫做“四个盘子八个碗”。
四个盘子里的东西是主菜,之前介绍的主要就是那些工作,接下来将主要介绍八个碗的配菜。
1,我们给出了公众心理恐慌的度量模型。
基于网络数据的挖掘技术和短信数据的挖掘技术,可以就公众对于某件事情的恐慌心理进行分析,简单而言,就是回答现在公众恐慌等于几了?要不要关注,要不要干预?下一步大家还会更慌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是2004年做的,而今天已经有N多的研究者扑到这个方向上去了,所以,我们就算基本放弃了这个方向。
当然,大家的目标和我们的初衷也并不相同,很多研究者是奔了为政府服务去的,所以做的不是公众恐慌,而是舆情分析,主要分析的是大家对于政府有什么不满情绪,怎么提前识别。而我们分析的则是针对可能要地震这类谣言,大家慌到什么地步。
但是,糟糕的是,大家使用的工具和思路都是相当的,所以,每次我一写到这个问题,立刻就会有人认为我也是帮凶,或者在主动去做帮凶,唉,我还真没这兴趣。
度量恐慌和度量其他激情情绪,思路当然相差无几,都是从网络或短信中发现大家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比如,类似的话题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多少人参与了讨论,其时序模式大致是一个什么样子。
公众恐慌无所不在,大约10年前,有传说超市门口有些人拿针扎路人的屁股,而且女士优先,吓得大家都不敢去超市了,此时,当然需要研究这样的事情怎么传播的,除了去抓捕这类微型恐怖分子之外,还应该研究网络和短信中传言传播的严重程度。
前几个月,好像又出现了专杀红衣女士的凶手,又是一阵慌乱,后来抓住了这人,发现其实并不是专杀红衣女士,这就很值得研究了,究竟这个距离真相颇有距离的传言在怎样的程度上传播开来,并影响到公众的。
我们使用了Web数据挖掘技术,从利用网络爬虫将相关内容的网页划拉到本地数据库中,然后就开始数数,数数说来简单,其实层次比较复杂。比如,开始可以根据帖子的数量来衡量,但是这个是不够的,还应该用IP地址数,回帖数,回帖人的级别(版主还是一般游客),还有一些相关性的衡量,广州地区的问题在北京圈子里讨论,但是不见得会产生恐慌情绪,还有性别等等,都是衡量因素。于是,这个模型就越来越复杂起来。但是,和现实也会越来越接近。
当然,我们发表一篇论文,具体研究了一个例子,用的则是BBS上的数据,内容是假期火车票恐慌,对象是学生们。应该说,还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