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师,最想给研究生和博士生什么?

  我自己也做了导师有段时间了,所以,对于自己愿意给学生什么东西有点感想。

  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1,我最想给学生的是所谓“学术”机会。

  我们研究组每年不停息地组织各类形式多变的学术活动(包括全国会议、国际会议、双边论坛、多边论坛、暑期课程班、专题报告、邀请报告、项目汇报、团队总结报告,差不多在一年里这些“玩意儿”都会有过一轮),就是想锻炼我的人马,让学生们上台讲演,英文的中文的,全能。

  有了这些,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场合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什么才是有意思的和听众感兴趣的。以后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和问问题,这个东西是导师给学生最珍贵的培养。

  2,一个注定在前沿的好研究题目以及对整个前沿框架的把握。

  我们连续六年一直在做应急管理的研究,几乎不做其他方面的研究。所以我敢保证我们考虑的科研方向和具体问题一定在前沿上。我的团队理想规模是15人(当然现在还不到),就是考虑到15人的科研团队我完全可以保证他们每个人所研究的内容都一定是放在哪里都不差的东西。

  但是,自己手把一个题目一定是不够的,所以,在有些场合,我需要大家讲述团队其他成员所做的研究,这就是所谓对整个前沿框架的把握了。如果15个人做的东西,一个人能差不多都有所了解,而自己的那一部分则做得精,为什么不会成为一个有全面洞见的研究者呢?只要自己不笨,一定是可以的。

  3,我还想给学生的是“科研里的所有花样”。

  所谓“所有花样”主要包括:

  1)组织学术会议的全过程,每个人都有完整地组织会议的训练;

  2)项目的从申请到完成结题过程,这也是必备的一个花样技术;

  3)办一期学术期刊,从约稿、组稿到审稿、出刊,都完整地经历一遍;

  4)到外地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会议,并进行报告;至少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英文报告;

  5)自己拟一个题目并在团队成员中组队开展研究;我们有“晨曦计划”,每个让学生自己拟的题目给4000-5000的资助,看他们自己怎么玩;

  4,争取多给学生们发点“钱”

  参与研究项目或实践类的项目,获得干活补贴。至于数目是多少,那就和所谓的工作绩效有关了。

  这些东西,作为导师能都给就都给。甚至,在我们团队,学生们之前是不可以选择的,不收也得收。而下一步,准备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这里面有的东西你没有兴趣可以不做。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