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咱中国的银行到欧洲的银行

  我从小就觉得在伟大的祖国特别安全。

  一直在国内体会着这种安全感,我平素愚钝,所以第一次出境已经到1999年了,而那一次的出境其实也只是到达了香港罢了,还算中国的地盘,只是名字叫做特区罢了。而之前从我的妈妈到shopping猫的姨妈,每个人在我出去前都告诫我说去香港实在太危险,黑社会太多,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被勒索的机会。

  唉,糟糕的且可惜的是我在香港的半年多的时间,所有的经历里一次也没有满足她们的这个好奇心,一直都很安全。

  在香港的时候,也去银行,银行排队系统执行的是全部等待人员一起排一个大队的管理机制,然后等哪个服务台空闲下来排队的下一个人就去哪个服务台接受服务。

  让我稍稍有点吃惊的是,香港这么“不安全”,服务台却不是和大陆那样带有防弹玻璃。

  我立刻觉得香港的银行管理不如大陆的好——连防弹玻璃都不装的银行那还叫银行啊!

  然后就是第一次的欧洲之旅了,我去了布加勒斯特。

  在布加勒斯特的时候,得把手头的欧元换成“Lei”(罗马尼亚的货币单位)。第一次换是在机场,第二天看着满街的换钱处,只觉得亏死了,好像机场是按照一欧元换3.8Lei,而街头则是1欧元换4.3Lei,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样,再次需要Lei的时候,我就去了街上的一家银行。

  一进银行有点慌,怎么好像没什么人排队啊,而且,根本就没有把顾客和服务人员隔开的任何屏障,更别说防弹玻璃和下面的一个小小的传递口了。

  俺们在欧洲钱,对于欧洲安全的感觉依然是从电视上看到的那样,觉得欧洲天天在闹事,银行被劫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然,作为东欧国家的罗马尼亚也更不太平,连总统齐奥赛斯库两口子都被大家弄死了,暴力痕迹应该四处都有才对。

  可是,可是,这样的环境下,银行咋也不做点防范啊?

  除非,我以前的看法是错的,人家欧洲根本就不是天天出突发事件,我这个研究应急管理的甚至在欧洲都找不上饭吃。

  再去南欧,再去西欧,我才发现自己这个做应急管理的还真混不上饭吃,我所见过的所有银行都是面对面地服务,就是一张普通的办公桌,客户这边一般是两把椅子,如果你在某个银行开账户,那么每次给你服务的都是一个银行职员,外国面孔本来就不多,所以,都能相互认识了。

  中国的银行成本的原因我至少知道了一个,那就是防弹玻璃的钱肯定得最后算在顾客头上,否则,谁来出这笔钱呢?

  而前几天知道的即便一个银联之下的不同银行之间的ATM取款,也是要收费,而且是4元的。

  明白了之后,就不抱怨了。

  我一定得在我们祖国的羽翼之下生活,因为那里才最需要应急管理的人啊。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