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今日观察》:学术造假:谁是幕后推手?

27 04 2009年

2009年04月24日CCTV2《今日观察》

 

上海大学的教授陈湛匀因为两项学术成果认定为抄袭,近日被全国通报,随后免去了博士生导师等职务,陈湛匀不是第一个因为学术造假倒下的学者,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频曝光,造假者前赴后继,学术造假现象,究竟有多严重,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驱动呢?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和刘戈共同评论。

论文抄袭,博导落马,上海大学再曝学术造假丑闻,论文作弊,引发业界何种热议?学术不端,引发民众怎样的思考?

刘戈:学术造假危及整个学术界

(《今日观察》观察员)

这个陈教授,据称是中国第一个运用统计学的经济学博士,同时他现在还是上海的政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这些年来,完成了大概40多项国际的、国家的和省级的各种项目。这一回被揭出来以后,有人对他原来的学位、学历发生了质疑,他搞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涉及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以及发展途径,但是他自己说,是用研究生去做的这个项目,他自己连看都没有看。国家投这样一个项目,要花10万到15万块钱社会科学基金,最后,这个钱就是被这样花掉了,没有产生任何的效应。

浙江大学的贺海波,他在国外一些核心的医学刊物上总共发表了9篇论文,最后经过鉴定,有8篇里面涉嫌抄袭、剽窃,最后这几家国际知名的学科刊物,把他原来抄袭的文章都删除,而且做了一个严正的谴责。可悲的是,浙大的这个研究所里他的好几十个博士生硕士生,以及他的同事,他们发到很多期刊上的文章,都被退了回来,这样的一个学术造假活动,对自己的同事,对于自己的大学,甚至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这么大的声誉上的危害。所以说,学术造假这个事情,它就像一个体育运动上的兴奋剂一样,最后它会把这样一个领域,造成全部道德败坏的影响,而且对这个事情漠然的一种态度,它的危害可能更大。

何帆:学术腐败已成潜规则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估计这个陈教授可能现在自己觉得还挺委屈的,他可能会觉得我才抄两篇论文都算抄袭,还有比我抄的更多的,有的教授可能是整本书整本书的抄,而且我看到有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这两篇论文的抄袭率是30%,抄袭还有50%和100%步的呢。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说,说这个事不是我干的,这是一些学生干的,所以说我不知道,我是不知情的。为什么他还会就是为自己辩护呢?我觉得可能反映出来,就是现在学术界的学术腐败,已经成了一个潜规则,大家已经集体无意识了。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导师叫做老板,意思是什么呢?那么这个小团体,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就变成了一个论文作坊,不停地在生产这些论文,但是这些论文的质量可能很多是有问题的,有很多就像注水肉一样,就像加了添加剂的,加了一些有害物质的食品一样,就已经偷偷地就出去了。

我个人也算是学术界的一名小兵吧,我发现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当年我当学生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学生是抄袭的,后来我开始读博士评教授,我发现很多博士和教授也是在抄,而且我还曾经遇到过,有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要答辩,他拿论文过来,给我评审的时候,我发现里头有抄我的,为什么抄我的,他还能够拿过来,让我来看呢?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是这些纯粹为了生产论文而生产论文的做法,已经让学术本身变得变味了。

高校频发学术造假事件,现象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警惕?

刘戈:高校盲目求大引发学术造假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先从这个例子给大家说起,这两篇文章的名字和它的子题目,大家看到可能觉得它就是一篇文章,看出来什么区别了吗?对,换了两个字。一个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另外一个叫做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就是政治和社会两个字的差别,其他完全一样,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姓李的教授写的,他发表在前,另外一位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一位姓肖的教授写的,他发表在后,这两篇文章,文章字数不一样,但是基本上用word里边的替换,把政治这两个字换成了社会这两个字,已经把抄袭发展到了极致,这篇文章,它和前面我们刚才所分析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来自于高校,可能就是和这些年来,大学追求大,追求像研究型院校迈进有关系,每一个教师,都被要求要写论文,论文是他获得所有资源的唯一的途径,最后就造成这样一个的结果。

何帆:利益驱动造成学术不再纯粹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埋头做学问的真正的学者还是有的,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一批人他真的是处于对学术的兴趣来去做学问的,所以学术本来是一个很纯粹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学术的话,它会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照得出来,你到底努力了没有努力,你到底是不是思想非常有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变成了一个哈哈镜,我们看到有一些对学科建设的奖励措施。它有一个档次,如果你发表的多,在不同的杂志上发表,你可能都能够拿发表的论文去邀功请赏,如果你没有发表的话,你可能学位拿不到,职称评不上,申请的课题过不了关,在这个利益的驱动之下,我们看到学术界就越来越不平静了,原来本来是少数很安静的人来做学问的,现在我们看到变成一个像闹市一样。

易中天:更应提防论文泡沫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比这个做假和抄袭还值得人忧虑的,应该是泡沫。因为规定一个人,多长时间要完成多少篇论文,篇篇都有质量是做不到的。为了能够达到发表,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这都是腐败。而且一些人只要有了规定的发表的论文数,或者发表的论文的级别,他就能评一个什么(职称),然后他就变成了什么学术带头人,变成了评审委员。实际上可能是不学无术的。然后他掌握了评审的权力,变成了一种学官、学阀、学霸,那么他带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现行学术管理体制,逼良为娼。

方舟子:处罚机制要完善

(旅美学者,《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还在沿用以前的那一套,就是那种官本位的体制。学术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里,但行政人员不懂行,但是他会数数,所以他能够数你发表过多少篇论文,所以这种体制,我觉得是要改变的,要让专业的人员,拥有更大的评估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这种监督处罚的机制,对这些造假的事件,一旦发现的话,就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就应该由国家的部门出面。比如说应该由科技部、教育部,专业的全国性的机构进行处理。

刘戈:学术氛围何以保持?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的一个句话:大学之大者,非大楼也,能大师也。也就是说一所大学,有没有追求,有没有地位,决定于他是不是有大师,而不是有没有大楼,那么现在大楼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少,老板越来越多。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学校,这样的一个所谓象牙之塔里头,我们搞不清楚,大楼和大师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老师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整个学术的氛围无法去保持科学探索精神。

何帆:学术不是发财致富的途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管理部门,它特别着急,很想很快培养出来很多学术的精英,出成果。但是其实是不需要这么着急的,那也不是说,这些做学问的人,不需要钱,他需要能够有一些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够让学术变成一个发财致富的途径,所以我想,就是如果真正能够让学术发展的话,不折腾才是学术进步的根本,要多给学术提供一些自由的空间。


操作

文章信息

5篇回复 to “CCTV2《今日观察》:学术造假:谁是幕后推手?”

27 04 2009年
付强 (20:08:12) :

论文造假也是逼的!
很多工程技术岗位并没有多少创新的可能,可评职称的时候非要有论文才行!
还有很多行政人员,本身已经脱离技术岗位多年,为了评职称,只好造假了!

27 04 2009年
付强 (20:09:31) :

我曾将见过一位学戏剧专业的在工厂混,照样评上技术职称!

28 04 2009年
刘霞 (20:35:27) :

国家投入10万到15万块钱,还是小钱。国家973的钱都是上百万的,加上地方科委的跟进,可能达到上千万。不照样造假,照样处理不了。复旦大学博士后田舜莲论文造假,是小事一桩,本应容易解决,可抢做通讯作者的丁光宏,政治地位显赫,事发至今已经8月多,照样没有定论和处理意见。

30 04 2009年
惠永照 (08:52:38) :

造假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表征我国的法制并不健全!

30 04 2009年
烈文 (20:25:34) :

现在找一个没有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的所谓学者,有点困难。有兴趣大家可以海选下啊。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