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袁隆平做例子没有用
一,中国出人才吧?
当然出!李娜就是,而且不光红土场上那个趾高气扬为自己争光的李娜是人才,其实尼姑庵里那个曾经唱过《好人一生平安》和《青藏高原》的李娜也是人才,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李娜一唱成名后,竟然没钱去出唱片,后来是一位企业家捐助才出了一盒磁带。唉,人家富人或者官人想要的东西她坚决不给,结局最后也只能待在尼姑庵里看桃花了吧。
二,中国出科学家吧?
出啊!还能不出嘛!而且,海了去了。
杨振宁且不说小时候肯定是在清华园里撒尿和泥长大的,而且杨老现在也回来了,还把28岁的青春翁帆熬到了36岁的标准少妇。
当然,杨老归根结底是在美国成功的,而且如果换在中国,可以保证他老人家一定成功不了。
那,此时,袁隆平先生该出场了吧?
袁隆平先生,究竟是啥环境让您老人家成功的呢?
其实,您可以理解他老人家只是个有文化的农民,“农科站的小岩鹏”(语出《月光下的凤尾竹》),总得种地,即便他不成功,失败,那不也还是种地嘛,也没啥了不起的,可是,实践还真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种出来的超级水稻就是产量高,不能说所有的官们都喜欢产量低的稻子吧?就这样,一来二去地,成功了。
全天下那么多“农科站的小岩鹏”,难道其他的都是吃闲饭的?袁隆平年轻时候曾经入选过国家级人才没?入库了没有?
告诉你吧,全天下的其他玩水稻的人,其中的99%就是最终为陪衬袁隆平而存在的。可是,在几十万甚至更多的此类人物中,到底谁会种植出超级水稻,那是没一定谱的,给大家提前多贴几个标签,可能没贴上的那个才是袁隆平,咋办?
其他门类学科的科学家们也都是!
陈景润的1+2证明出来了,他是人才,没出来时,给人家一个基本的生活生存研究的环境,别虐待人家,行了!事实上,华罗庚先生的诸位弟子里,就陈景润的底子最差、智力最一般、最不会来事儿。如果当时就选这计划那人才的,也许数到最后一个才会轮到他。
可是,就成就而言,华罗庚说:“所有的成果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1+2。”我就不多嘴了。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你甚至可以认为是碰巧来的,虽然个人努力,但是从整个体制上说,它并非必然,这也正是我们全国人民老在奢望诺贝尔奖而每个人都肯定地知道近些年难得诺贝尔奖一样。
袁隆平也好,陈景润也好,仅仅因为他们自己专注,而从外部环境上说,也许他们更得益于无人问津。
正如我国各类体育冠军多了,可是没人真正认为我国的国民体质也是第一一样,李娜的存在也与体制没有直接的关系,要说间接的关系,那永远是存在的,她至少吃的是中国饭吧。如果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觉得可以无语了。
同样地,袁隆平先生的出现和存在不是体制的胜利,恰恰是体制的失败,可是,我们不去推想袁先生的成功,却依然把禁锢袁先生成功的环境继续发扬光大,弄得“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甚至,连给潜在袁隆平们留着生存用的基本环境都给异化了,让异类们喘气的狭小空间都给占用了,全中国科学界皆是分门别类、大干快上的热烈状况。如此,即便碰巧每个领域都出了一个袁隆平,也依然是我国科技政策的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