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机制的故事【11】
上课时候,老师最讨厌的是学生们交头接耳。
当然,上朝的时候,皇帝也不喜欢大臣们嗡嗡一片。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学校的教室比较大,学生数量也没有可怕到70,80个的地步,则可以把桌子分得开一点,如果要交头接耳,则需要移动身体,或倾斜或移步,总之行为就可以透露出信号,老师不需要听到声音后再定位,而直接用眼睛看就可以知道端倪了。
皇帝呢?
我没有考察过皇帝和大臣们开会时用的会议室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我却知道宋代皇帝的做法。
那就是给每个大臣必须戴的帽子上装一个长长的帽翅。这样,你和其他人的距离因为这个帽翅的缘故而不可能离得太近,如果要进行语言交流,嗡嗡声自然得变大,知道是谁的声音就是件简单事情了。
我们大家看包公戏,就应该很明显地注意到这个特征。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机制设计思路,可以解决问题,而且也不产生很大影响,无非做帽子的成本增加了一些罢了,这个钱朝廷出得起。
【自然,很多会其实开得很无趣,让人不得不听,此时,如果不能和邻居说话,就得自己昏睡或冥思。如果要抗议的话,倒是可以把交头接耳的声音提高,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不在我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还记得合肥包公祠的对联: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作为小文章的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