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博客 2025-05-09T14:01:40Z Lyceum http://xysblogs.org/feed/atom.php/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男人支持嫖客?]]> https://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342 2025-05-09T11:55:31Z 2025-05-09T11:55:31Z 李云迪因为嫖娼被抓,让人想起英国著名演员休·格兰特也曾经因为嫖娼被抓。1995年,他到洛杉矶拍电影,嫖娼被洛杉矶警方抓了,这事对他的形象影响很大,本来那种纯情男的人设没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被封杀,还是拍了很多电影,还获得了金球奖的提名。

 

一般人对艺术家、演员嫖娼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是对政客就不一样了。美国历史上有不少政客因为嫖娼被抓,或者被揭露出来,政治生涯就从此结束了。例如,2008年《纽约时报》报道,当时的纽约州州长曾经在几年内多次使用过应召女郎的服务。这是从银行记录发现的,发现他多次转款给提供应召女郎服务的组织。这跟李云迪嫖娼被发现有相似之处,据说李云迪也是因为从妓女那里发现有转款的记录才被抓的。当然美国不可能事后去抓,抓嫖娼都要抓现行。但是这件事曝光出来以后,这个才当了一年多的州长就辞职下台了,而且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后来转行去做房地产生意。所以,像嫖娼这种事在美国还是挺严重的,名人因嫖娼被曝光,没有人因此替嫖娼行为辩护,并不会借此又呼吁让卖淫嫖娼合法化。

 

有一些人说,那是因为美国在西方国家中在性方面比较保守。其实不是,其他的西方国家也有不少把嫖娼当成非法,包括加拿大、瑞典、挪威、爱尔兰、冰岛。还有法国,在2016年也立法把嫖娼定为非法。能说这些西方国家在性方面也都是很保守吗?能说法国是很保守的吗?

 

美国在卖淫嫖娼这个问题上以后也许会做出一些松动,采取所谓的“北欧模式”,那就是把卖淫和嫖娼分开,对卖淫放开,不去追究卖淫了,但是对于嫖娼还是继续抓,会处罚,而且有可能处罚得更严重。现在就有这种趋势。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在2021年宣布,以后不再起诉卖淫,但是会继续起诉嫖娼。得克萨斯在2021年通过了一个法律,将嫖娼定为重罪,最高可以判两年刑;卖淫还是属于轻罪,最高判6个月刑。这是美国所有的州中第一个把嫖娼定为重罪的,其他的州把卖淫、嫖娼都定为轻罪。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得克萨斯是保守州。其实不是这个原因,提出这个法案的是一个民主党的议员,而且这个法案在得州议会一致通过。也就是说,在关于嫖娼这个问题上,美国两党的看法是一致的,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认为嫖娼应该被定为犯罪。这种观念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发生改变。

 

有可能改变的是在卖淫这个问题上,把卖淫和嫖娼分开,放过卖淫,但处罚嫖娼,加重对嫖娼的处罚。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因为在性交易当中,卖方是属于弱势的一方,卖淫的往往是被迫的,或者是被人强迫的,也就是涉及到性人口买卖;或者是属于被生活、经济所迫。

 

有一些人不同意,说卖淫的很多也是自愿的,不是受强迫的。还有一些人说,出卖肉体跟出卖体力、脑力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卖淫是一个很正当的行业。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们只要问一问,他愿不愿意让他的女性亲戚去从事卖淫这个“正当行业”呢?如果他愿意,他敢去问他的女性亲戚愿不愿意从事这个“正当行业”吗?中国那些从事卖淫业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落后、贫穷的地区,这也说明是生活所迫。

 

一旦某个中国名人爆出了嫖娼的问题,都会有很多中国的男人站出来替嫖娼辩护,支持嫖客。这倒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现象,在其他的国家是见不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男人会支持嫖客,为嫖娼辩护呢?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文化的因素。中国传统上,历来不把卖淫嫖娼当成什么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卖淫业非常发达。也许妓女被人看不起,但嫖客是不会被人看不起的。甚至中国古代文人把逛青楼当成是很风流的一件事,把自己跟青楼女子的感情纠葛当成是风流韵事,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诗词,还喜欢显摆,像什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很多中国男人也不把嫖娼当成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还认为是很风流的事。李云迪的事曝出来以后,也有些人拿古代文人所谓的风流韵事来替他辩护。也有的扯得稍微近一点的,拿陈独秀逛八大胡同来替他辩护。他们忘了时代不同了,不能拿古代的、以前的观念来套现代的事,否则我们是不是也要以古代可以纳妾来为“包二奶”辩护呢?

 

还有一个因素是社会的因素。中国社会还是很保守的,在性观念上还没有那么开放,对两性的关系还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跟很多人设想的相反,一个社会在性观念上越是保守,对女性越是歧视,往往卖淫业越发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是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时代,特别是在性方面相当保守,对于女性的歧视也很严重。当时的美国也受到英国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但是,当时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卖淫业都非常发达,社会上普遍认为卖淫是一种“必需的罪恶”。那个时代性观念比较保守,婚前性行为不被容忍,但是未婚的男子去找妓女来解决生理需求会被认为是正常的;已婚的男人没法从保守的妻子那里获得满足去找妓女解决,也被认为是正常的。所以,最保守的社会反而认为卖淫嫖娼是很正常、很有必要的事。

 

美国是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性观念才开始改变,越来越开放。女权运动兴起,男女越来越平等,卖淫业在美国才衰落下去了,逐渐地被边缘化。现在卖淫在美国还有,但是绝对不像中国那样“繁荣娼盛”。这就涉及到第三个因素,个人的因素。正是因为卖淫业在中国这么“繁荣娼盛”,市场很大,所以很多中国男人本身就是嫖客,或者曾经嫖过娼。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地推断,现在为嫖娼辩护、支持嫖客的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嫖客或者嫖过娼。他们当然要为嫖娼行为辩护,希望嫖娼能够合法,这样他们嫖娼的时候就不用担惊受怕害怕被抓了。即使已经洗手不干,不再嫖了,以前也嫖过,那么通过替嫖娼辩护可以减少自己的负罪感,让嫖娼行为正当化、合理化。甚至有一些人说,嫖娼最多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成龙婚外恋被发现以后,也是这么替自己辩护的。这种说法是很无耻的,由于自己的过错,就想把天下的男人都拉下水,实际上是在侮辱那些洁身自好的男人。

 

在李云迪这件事上,因为他犯了错就要封杀他,这是很过分的,我们应该批评。但是,也不要因此就为嫖娼行为辩护,要把它合理化、正当化,那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2021.10.24.录制

 

2025.3.8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男人支持嫖客?]]> https://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341 2025-05-09T11:54:27Z 2025-05-09T11:54:27Z 李云迪因为嫖娼被抓,让人想起英国著名演员休·格兰特也曾经因为嫖娼被抓。1995年,他到洛杉矶拍电影,嫖娼被洛杉矶警方抓了,这事对他的形象影响很大,本来那种纯情男的人设没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被封杀,还是拍了很多电影,还获得了金球奖的提名。

 

一般人对艺术家、演员嫖娼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是对政客就不一样了。美国历史上有不少政客因为嫖娼被抓,或者被揭露出来,政治生涯就从此结束了。例如,2008年《纽约时报》报道,当时的纽约州州长曾经在几年内多次使用过应召女郎的服务。这是从银行记录发现的,发现他多次转款给提供应召女郎服务的组织。这跟李云迪嫖娼被发现有相似之处,据说李云迪也是因为从妓女那里发现有转款的记录才被抓的。当然美国不可能事后去抓,抓嫖娼都要抓现行。但是这件事曝光出来以后,这个才当了一年多的州长就辞职下台了,而且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后来转行去做房地产生意。所以,像嫖娼这种事在美国还是挺严重的,名人因嫖娼被曝光,没有人因此替嫖娼行为辩护,并不会借此又呼吁让卖淫嫖娼合法化。

 

有一些人说,那是因为美国在西方国家中在性方面比较保守。其实不是,其他的西方国家也有不少把嫖娼当成非法,包括加拿大、瑞典、挪威、爱尔兰、冰岛。还有法国,在2016年也立法把嫖娼定为非法。能说这些西方国家在性方面也都是很保守吗?能说法国是很保守的吗?

 

美国在卖淫嫖娼这个问题上以后也许会做出一些松动,采取所谓的“北欧模式”,那就是把卖淫和嫖娼分开,对卖淫放开,不去追究卖淫了,但是对于嫖娼还是继续抓,会处罚,而且有可能处罚得更严重。现在就有这种趋势。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在2021年宣布,以后不再起诉卖淫,但是会继续起诉嫖娼。得克萨斯在2021年通过了一个法律,将嫖娼定为重罪,最高可以判两年刑;卖淫还是属于轻罪,最高判6个月刑。这是美国所有的州中第一个把嫖娼定为重罪的,其他的州把卖淫、嫖娼都定为轻罪。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得克萨斯是保守州。其实不是这个原因,提出这个法案的是一个民主党的议员,而且这个法案在得州议会一致通过。也就是说,在关于嫖娼这个问题上,美国两党的看法是一致的,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认为嫖娼应该被定为犯罪。这种观念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发生改变。

 

有可能改变的是在卖淫这个问题上,把卖淫和嫖娼分开,放过卖淫,但处罚嫖娼,加重对嫖娼的处罚。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因为在性交易当中,卖方是属于弱势的一方,卖淫的往往是被迫的,或者是被人强迫的,也就是涉及到性人口买卖;或者是属于被生活、经济所迫。

 

有一些人不同意,说卖淫的很多也是自愿的,不是受强迫的。还有一些人说,出卖肉体跟出卖体力、脑力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卖淫是一个很正当的行业。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们只要问一问,他愿不愿意让他的女性亲戚去从事卖淫这个“正当行业”呢?如果他愿意,他敢去问他的女性亲戚愿不愿意从事这个“正当行业”吗?中国那些从事卖淫业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落后、贫穷的地区,这也说明是生活所迫。

 

一旦某个中国名人爆出了嫖娼的问题,都会有很多中国的男人站出来替嫖娼辩护,支持嫖客。这倒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现象,在其他的国家是见不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男人会支持嫖客,为嫖娼辩护呢?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文化的因素。中国传统上,历来不把卖淫嫖娼当成什么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卖淫业非常发达。也许妓女被人看不起,但嫖客是不会被人看不起的。甚至中国古代文人把逛青楼当成是很风流的一件事,把自己跟青楼女子的感情纠葛当成是风流韵事,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诗词,还喜欢显摆,像什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很多中国男人也不把嫖娼当成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还认为是很风流的事。李云迪的事曝出来以后,也有些人拿古代文人所谓的风流韵事来替他辩护。也有的扯得稍微近一点的,拿陈独秀逛八大胡同来替他辩护。他们忘了时代不同了,不能拿古代的、以前的观念来套现代的事,否则我们是不是也要以古代可以纳妾来为“包二奶”辩护呢?

 

还有一个因素是社会的因素。中国社会还是很保守的,在性观念上还没有那么开放,对两性的关系还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跟很多人设想的相反,一个社会在性观念上越是保守,对女性越是歧视,往往卖淫业越发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是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时代,特别是在性方面相当保守,对于女性的歧视也很严重。当时的美国也受到英国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但是,当时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卖淫业都非常发达,社会上普遍认为卖淫是一种“必需的罪恶”。那个时代性观念比较保守,婚前性行为不被容忍,但是未婚的男子去找妓女来解决生理需求会被认为是正常的;已婚的男人没法从保守的妻子那里获得满足去找妓女解决,也被认为是正常的。所以,最保守的社会反而认为卖淫嫖娼是很正常、很有必要的事。

 

美国是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性观念才开始改变,越来越开放。女权运动兴起,男女越来越平等,卖淫业在美国才衰落下去了,逐渐地被边缘化。现在卖淫在美国还有,但是绝对不像中国那样“繁荣娼盛”。这就涉及到第三个因素,个人的因素。正是因为卖淫业在中国这么“繁荣娼盛”,市场很大,所以很多中国男人本身就是嫖客,或者曾经嫖过娼。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地推断,现在为嫖娼辩护、支持嫖客的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嫖客或者嫖过娼。他们当然要为嫖娼行为辩护,希望嫖娼能够合法,这样他们嫖娼的时候就不用担惊受怕害怕被抓了。即使已经洗手不干,不再嫖了,以前也嫖过,那么通过替嫖娼辩护可以减少自己的负罪感,让嫖娼行为正当化、合理化。甚至有一些人说,嫖娼最多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成龙婚外恋被发现以后,也是这么替自己辩护的。这种说法是很无耻的,由于自己的过错,就想把天下的男人都拉下水,实际上是在侮辱那些洁身自好的男人。

 

在李云迪这件事上,因为他犯了错就要封杀他,这是很过分的,我们应该批评。但是,也不要因此就为嫖娼行为辩护,要把它合理化、正当化,那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2021.10.24.录制

 

2025.3.8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吃坚果的健康益处和风险]]> https://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340 2025-05-08T12:23:20Z 2025-05-08T12:23:20Z 有网友问,他没有吃鱼的习惯,能不能通过吃坚果来代替吃鱼?这是不行的。坚果和鱼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食物。它们的营养成分、保健作用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何况我们吃鱼是作为主菜吃的,一次吃很多,而坚果一般只是作为零食,没法互相取代。

 

这里说的坚果指的是树坚果,是在树上长出来的坚果,在市场上大家能买到的主要就10种。大杏仁,中国也叫巴旦木、扁桃仁,最开始是从美国引进的,不是中国原来的那种杏仁。栗子、榛子、核桃(walnut)、山核桃(pecan),其中核桃是中国自己有的,美国种了很多,山核桃是美国特有的,其实是两种很不同的东西,但中国都把它们叫核桃。还有腰果、开心果、夏威夷果、巴西坚果、松子。

 

这些所谓的坚果,指的是营养学说的坚果,跟植物学说的坚果还不是一回事。这10种常见的坚果,里面相当一部分其实不是果实,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坚果,而是种子。在营养学上往往也把花生算成是一种坚果,但是花生其实是一种豆子,是豆科植物的荚果,不是树坚果。只不过在营养上,花生跟树坚果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也经常被放在一起。

 

在这10种坚果当中,有一种很特殊,跟别的坚果都不一样,那就是栗子。坚果的一个特征是蛋白质、脂肪含量非常高,而栗子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都很低,主要成分是淀粉。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栗子跟别的坚果不同,对健康的好处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我接下来讲的坚果就不再包括栗子。

 

我先来说一说吃坚果对健康的好处。跟吃鱼一样,它的好处表现在两方面:营养作用和保健作用。我们先说营养作用。坚果通常被当做是一种蛋白质类的食物。但是虽然坚果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质量不算很好,不如动物蛋白。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坚果的蛋白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质量其实跟谷类的蛋白质差不多。如果我们把鸡蛋蛋白的分数定为1的话,那么其他的动物的蛋白质分数基本上都是1,但是坚果蛋白的得分只有0.4,所以不算是优质的蛋白质。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坚果最大的好处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我们在平常的饮食当中比较缺乏,需要注意补充的。其中的一个维生素是维生素E。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维生素E偏少,而坚果恰恰是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的。在矿物质当中,坚果的镁含量比较高,而镁也是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比较缺乏,应该注意补充的。

 

再说一说吃坚果的保健作用。以前坚果被认为不是健康食品,因为坚果含脂肪的量很高,而以前人们认为高脂肪的食物都不好,吃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有很多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都表明如果经常吃坚果反而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坚果被认为是健康的食物,观念改过来了。甚至连FDA现在都允许卖坚果可以做一个健康的说明,说有科学证据表明如果每天吃1.5盎司(大概相当于40克)的坚果,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什么坚果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就跟它含有的脂肪有关。所以它含有很丰富的脂肪,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脂肪可以分成两大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不好的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坚果里的脂肪酸也有饱和脂肪酸,但是除了巴西坚果的饱和脂肪酸高一些,其他的都很低。不饱和脂肪酸可分成两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里的ω-3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坚果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不过不同的坚果,这两种脂肪酸的含量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几乎没有。其中最差的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巴西坚果,不仅饱和脂肪酸是坚果中含量最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比较低的,又不含有ω-3脂肪酸。其他的那些坚果,有的油酸的含量很高,有的亚麻酸含量比较高,但是没有哪一种两种脂肪酸含量刚好都很高。我们拿核桃来说,它的油酸的含量比较低,但是亚麻酸的含量非常高。而榛子的油酸含量很高,是坚果中最高的,但是几乎不含亚麻酸。所以吃坚果不要偏食,不要只吃一种,应该混着吃。

 

最后我讲一讲吃坚果的健康风险。其中一个主要的风险是有一些人吃坚果会过敏,甚至会是致命的。不过这一般从小就知道,毕竟是比较罕见的事件。吃坚果的另一个风险是跟花生一样有可能被黄曲霉污染,产生了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如果是在发达国家,对市场上卖的坚果都会做抽查,检测里面的黄曲霉素的含量有没有超标。所以如果是在发达国家的话,吃坚果基本上可以放心。我查过最近这几年美国FDA对市场上卖的食品的抽查的结果,找到了有几起花生、花生制品由于黄曲霉素超标被召回的,还没有找到坚果因为黄曲霉素超标被召回的。

 

但是在那些不发达的国家,以及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坚果,就不一定让人放心了。欧盟对于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坚果,经常要做抽查,会查出来里头黄曲霉素超标,有的超标特别严重。其中超标比较严重,最经常被查出来的是开心果。这可能跟开心果的生长特性有关系,在生长的过程中开心果本身就容易被黄曲霉污染。巴西坚果也经常被查出来黄曲霉素严重的超标。而有的坚果就没有被查出来过含有黄曲霉素,像山核桃、夏威夷果。其他的坚果有时候会被查出来。

 

黄曲霉素的风险是不能忽略的,特别是如果不是在发达国家生活的话。要减少这种风险就应该吃新鲜的、原味的坚果。如果坚果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了霉变,是有可能尝出来的。而如果吃的不是原味的,霉味有可能就被掩盖过去了,不知道已经放多长时间,里面是不是已经长了黄曲霉了。但是市场上有很多的坚果都喜欢加盐、糖、各种各样的调味。这一方面会把坚果变质给掩盖过去,另一方面盐、糖不是健康的东西,本来吃坚果是很健康的,但是给加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健康的东西,反而不健康了。所以吃坚果要吃原味的、新鲜的,也可以自己买来烤了吃。

 

2025.2.17.录制

 

2025.3.7.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吃坚果的健康益处和风险]]> https://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339 2025-05-08T12:21:25Z 2025-05-08T12:21:25Z 有网友问,他没有吃鱼的习惯,能不能通过吃坚果来代替吃鱼?这是不行的。坚果和鱼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食物。它们的营养成分、保健作用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何况我们吃鱼是作为主菜吃的,一次吃很多,而坚果一般只是作为零食,没法互相取代。

 

这里说的坚果指的是树坚果,是在树上长出来的坚果,在市场上大家能买到的主要就10种。大杏仁,中国也叫巴旦木、扁桃仁,最开始是从美国引进的,不是中国原来的那种杏仁。栗子、榛子、核桃(walnut)、山核桃(pecan),其中核桃是中国自己有的,美国种了很多,山核桃是美国特有的,其实是两种很不同的东西,但中国都把它们叫核桃。还有腰果、开心果、夏威夷果、巴西坚果、松子。

 

这些所谓的坚果,指的是营养学说的坚果,跟植物学说的坚果还不是一回事。这10种常见的坚果,里面相当一部分其实不是果实,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坚果,而是种子。在营养学上往往也把花生算成是一种坚果,但是花生其实是一种豆子,是豆科植物的荚果,不是树坚果。只不过在营养上,花生跟树坚果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也经常被放在一起。

 

在这10种坚果当中,有一种很特殊,跟别的坚果都不一样,那就是栗子。坚果的一个特征是蛋白质、脂肪含量非常高,而栗子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都很低,主要成分是淀粉。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栗子跟别的坚果不同,对健康的好处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我接下来讲的坚果就不再包括栗子。

 

我先来说一说吃坚果对健康的好处。跟吃鱼一样,它的好处表现在两方面:营养作用和保健作用。我们先说营养作用。坚果通常被当做是一种蛋白质类的食物。但是虽然坚果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质量不算很好,不如动物蛋白。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坚果的蛋白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质量其实跟谷类的蛋白质差不多。如果我们把鸡蛋蛋白的分数定为1的话,那么其他的动物的蛋白质分数基本上都是1,但是坚果蛋白的得分只有0.4,所以不算是优质的蛋白质。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坚果最大的好处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我们在平常的饮食当中比较缺乏,需要注意补充的。其中的一个维生素是维生素E。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维生素E偏少,而坚果恰恰是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的。在矿物质当中,坚果的镁含量比较高,而镁也是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比较缺乏,应该注意补充的。

 

再说一说吃坚果的保健作用。以前坚果被认为不是健康食品,因为坚果含脂肪的量很高,而以前人们认为高脂肪的食物都不好,吃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有很多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都表明如果经常吃坚果反而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坚果被认为是健康的食物,观念改过来了。甚至连FDA现在都允许卖坚果可以做一个健康的说明,说有科学证据表明如果每天吃1.5盎司(大概相当于40克)的坚果,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什么坚果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就跟它含有的脂肪有关。所以它含有很丰富的脂肪,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脂肪可以分成两大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不好的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坚果里的脂肪酸也有饱和脂肪酸,但是除了巴西坚果的饱和脂肪酸高一些,其他的都很低。不饱和脂肪酸可分成两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里的ω-3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坚果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不过不同的坚果,这两种脂肪酸的含量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几乎没有。其中最差的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巴西坚果,不仅饱和脂肪酸是坚果中含量最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比较低的,又不含有ω-3脂肪酸。其他的那些坚果,有的油酸的含量很高,有的亚麻酸含量比较高,但是没有哪一种两种脂肪酸含量刚好都很高。我们拿核桃来说,它的油酸的含量比较低,但是亚麻酸的含量非常高。而榛子的油酸含量很高,是坚果中最高的,但是几乎不含亚麻酸。所以吃坚果不要偏食,不要只吃一种,应该混着吃。

 

最后我讲一讲吃坚果的健康风险。其中一个主要的风险是有一些人吃坚果会过敏,甚至会是致命的。不过这一般从小就知道,毕竟是比较罕见的事件。吃坚果的另一个风险是跟花生一样有可能被黄曲霉污染,产生了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如果是在发达国家,对市场上卖的坚果都会做抽查,检测里面的黄曲霉素的含量有没有超标。所以如果是在发达国家的话,吃坚果基本上可以放心。我查过最近这几年美国FDA对市场上卖的食品的抽查的结果,找到了有几起花生、花生制品由于黄曲霉素超标被召回的,还没有找到坚果因为黄曲霉素超标被召回的。

 

但是在那些不发达的国家,以及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坚果,就不一定让人放心了。欧盟对于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坚果,经常要做抽查,会查出来里头黄曲霉素超标,有的超标特别严重。其中超标比较严重,最经常被查出来的是开心果。这可能跟开心果的生长特性有关系,在生长的过程中开心果本身就容易被黄曲霉污染。巴西坚果也经常被查出来黄曲霉素严重的超标。而有的坚果就没有被查出来过含有黄曲霉素,像山核桃、夏威夷果。其他的坚果有时候会被查出来。

 

黄曲霉素的风险是不能忽略的,特别是如果不是在发达国家生活的话。要减少这种风险就应该吃新鲜的、原味的坚果。如果坚果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了霉变,是有可能尝出来的。而如果吃的不是原味的,霉味有可能就被掩盖过去了,不知道已经放多长时间,里面是不是已经长了黄曲霉了。但是市场上有很多的坚果都喜欢加盐、糖、各种各样的调味。这一方面会把坚果变质给掩盖过去,另一方面盐、糖不是健康的东西,本来吃坚果是很健康的,但是给加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健康的东西,反而不健康了。所以吃坚果要吃原味的、新鲜的,也可以自己买来烤了吃。

 

2025.2.17.录制

 

2025.3.7.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吃什么鱼是最有益健康的]]> https://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338 2025-05-07T11:29:11Z 2025-05-07T11:29:11Z 如果不是从美食的角度,而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吃什么样的鱼?这涉及到三个问题:营养、保健以及避免摄入有害物质。

 

先说第一个问题,关于营养的问题。吃鱼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营养,主要是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的来源。要做到膳食平衡,有一条很重要,要多样化。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也应该多样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红肉、鱼肉、大豆等。鱼肉就是很好的一种蛋白质的来源,而且要比红肉更健康。红肉现在认为有可能是一种致癌物,吃多了能够增加癌症特别是结肠癌的风险。而且红肉往往夹杂着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吃鱼肉就没有这个问题。如果这一顿吃了鱼肉,就没有吃或者少吃红肉,那不就是更健康吗?

 

再说第二个问题,关于保健的问题。吃鱼之所以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是因为某一些鱼肉富含ω-3脂肪酸。ω-3脂肪酸能够减轻我们体内不必要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因此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鱼里的ω-3脂肪酸主要是两种,EPA和DHA。它们比较特殊,跟植物油、坚果里的ω-3脂肪酸不同。植物的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ALA。吃鱼是我们能够摄入EPA、DHA的唯一的天然来源。

 

鱼里的EPA、DHA并不是鱼自己合成的,是由微藻合成的。微藻是一大类水生的单细胞藻类,肉眼看不到。它们能够合成EPA、DHA。微藻被浮游生物吃了,EPA、DHA就转移到浮游生物里。浮游生物被小鱼、小虾吃了,EPA、DHA又转到了小鱼、小虾里。大鱼吃小鱼、小虾,EPA、DHA又转移到大鱼体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鱼体内的EPA、DHA的含量都一样,差别很大,跟鱼的习性、生理特性有关系,有的含量很高,有的含量很低。

 

EPA、DHA含量最高的鱼主要是四大类,都是鱼肉比较油的鱼。一类是鲑科的鱼,包括各种各样的三文鱼,学名叫鲑鱼。鲑科的鱼还包括淡水的鳟鱼,像虹鳟、灰鳟,以及淡水的白鲑。第二类是沙丁鱼。第三类是鲱鱼(herring)。第四类是鲭鱼(mackerel),例如大西洋鲭。

 

其他的鱼,体内或者基本上不含有DHA、EPA,或者含量只是中等。如果不吃那些比较油的鱼,而是吃比较瘦的鱼,它们也有一些DHA、EPA,如果吃很多,摄入的DHA、EPA的量也很多,是不是能够代替吃那些比较油的、富含DHA、EPA的鱼呢?不是的。研究发现,如果吃比较瘦的鱼,虽然里面也有DHA、EPA,但是吃了之后人体内血清DHA、EPA的浓度并没有增加。只有吃那些比较油的鱼,特别是吃鲑科的鱼,血清里的DHA、EPA的含量才会增加。所以DHA、EPA的摄入可能还跟别的机制有关系。

 

第三个问题,吃鱼要注意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主要指的是重金属汞(水银),以及有害的有机物质。汞、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废气(最终也掉到水里了),到最后都集中到了海洋,浮游生物、贝壳在过滤水的时候,就进入它们的体内。重金属一旦进入了有机体的体内,就很难排出去了。小鱼、小虾吃了浮游生物、贝壳,汞转移到了它们的体内。大鱼吃了小鱼、小虾,汞又转移到了大鱼的体内。

 

鱼肉里的汞的含量的高低跟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系。第一,跟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关系。在食物链最低端的,体内汞的含量是最低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汞的含量就会是最高的。第二,跟寿命长短有关系。寿命短的,体内汞的含量也就低;寿命长的,有长时间的积蓄,体内汞的含量也就高。

 

所以那些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海洋生物,贝壳类的,像扇贝、牡蛎、蛤蜊;甲壳类的,像虾、螃蟹,它们体内的汞含量都很低。而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那些鱼,鲨鱼、旗鱼、大耳马鲛鱼(king mackerel),鱼肉的汞含量是最高的,高得惊人。对这些鱼,大家应该尽量避免吃。还有一些鱼,体内汞的含量在中间的水平,像金枪鱼、石斑鱼、马鲛鱼、鲈鱼、鲤鱼。对这些鱼,偶尔吃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经常吃。

 

我们平时见到的大部分的鱼,体内的汞含量都不是很高。常见的像罗非鱼、鲶鱼、小比目鱼(flounder,大的比目(halibut)汞的含量在中等)、凤尾鱼,汞含量都很低。体内DHA、EPA含量比较高的那四类鱼,刚好汞含量都非常低。所以这些鱼从健康的角度看,就是最好的鱼。另外,要尽量避免涉入汞,就要避免吃鱼和贝壳的内脏,包括鱼头、鱼脑,因为这些部位都容易富集汞。更不要吃鱼翅,那是鲨鱼的鳍,汞含量高得惊人。

 

2025.2.15.录制

 

2025.3.5.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吃什么鱼是最有益健康的]]> https://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337 2025-05-07T11:28:10Z 2025-05-07T11:28:10Z 如果不是从美食的角度,而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吃什么样的鱼?这涉及到三个问题:营养、保健以及避免摄入有害物质。

 

先说第一个问题,关于营养的问题。吃鱼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营养,主要是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的来源。要做到膳食平衡,有一条很重要,要多样化。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也应该多样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红肉、鱼肉、大豆等。鱼肉就是很好的一种蛋白质的来源,而且要比红肉更健康。红肉现在认为有可能是一种致癌物,吃多了能够增加癌症特别是结肠癌的风险。而且红肉往往夹杂着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吃鱼肉就没有这个问题。如果这一顿吃了鱼肉,就没有吃或者少吃红肉,那不就是更健康吗?

 

再说第二个问题,关于保健的问题。吃鱼之所以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是因为某一些鱼肉富含ω-3脂肪酸。ω-3脂肪酸能够减轻我们体内不必要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因此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鱼里的ω-3脂肪酸主要是两种,EPA和DHA。它们比较特殊,跟植物油、坚果里的ω-3脂肪酸不同。植物的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ALA。吃鱼是我们能够摄入EPA、DHA的唯一的天然来源。

 

鱼里的EPA、DHA并不是鱼自己合成的,是由微藻合成的。微藻是一大类水生的单细胞藻类,肉眼看不到。它们能够合成EPA、DHA。微藻被浮游生物吃了,EPA、DHA就转移到浮游生物里。浮游生物被小鱼、小虾吃了,EPA、DHA又转到了小鱼、小虾里。大鱼吃小鱼、小虾,EPA、DHA又转移到大鱼体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鱼体内的EPA、DHA的含量都一样,差别很大,跟鱼的习性、生理特性有关系,有的含量很高,有的含量很低。

 

EPA、DHA含量最高的鱼主要是四大类,都是鱼肉比较油的鱼。一类是鲑科的鱼,包括各种各样的三文鱼,学名叫鲑鱼。鲑科的鱼还包括淡水的鳟鱼,像虹鳟、灰鳟,以及淡水的白鲑。第二类是沙丁鱼。第三类是鲱鱼(herring)。第四类是鲭鱼(mackerel),例如大西洋鲭。

 

其他的鱼,体内或者基本上不含有DHA、EPA,或者含量只是中等。如果不吃那些比较油的鱼,而是吃比较瘦的鱼,它们也有一些DHA、EPA,如果吃很多,摄入的DHA、EPA的量也很多,是不是能够代替吃那些比较油的、富含DHA、EPA的鱼呢?不是的。研究发现,如果吃比较瘦的鱼,虽然里面也有DHA、EPA,但是吃了之后人体内血清DHA、EPA的浓度并没有增加。只有吃那些比较油的鱼,特别是吃鲑科的鱼,血清里的DHA、EPA的含量才会增加。所以DHA、EPA的摄入可能还跟别的机制有关系。

 

第三个问题,吃鱼要注意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主要指的是重金属汞(水银),以及有害的有机物质。汞、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废气(最终也掉到水里了),到最后都集中到了海洋,浮游生物、贝壳在过滤水的时候,就进入它们的体内。重金属一旦进入了有机体的体内,就很难排出去了。小鱼、小虾吃了浮游生物、贝壳,汞转移到了它们的体内。大鱼吃了小鱼、小虾,汞又转移到了大鱼的体内。

 

鱼肉里的汞的含量的高低跟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系。第一,跟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关系。在食物链最低端的,体内汞的含量是最低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汞的含量就会是最高的。第二,跟寿命长短有关系。寿命短的,体内汞的含量也就低;寿命长的,有长时间的积蓄,体内汞的含量也就高。

 

所以那些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海洋生物,贝壳类的,像扇贝、牡蛎、蛤蜊;甲壳类的,像虾、螃蟹,它们体内的汞含量都很低。而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那些鱼,鲨鱼、旗鱼、大耳马鲛鱼(king mackerel),鱼肉的汞含量是最高的,高得惊人。对这些鱼,大家应该尽量避免吃。还有一些鱼,体内汞的含量在中间的水平,像金枪鱼、石斑鱼、马鲛鱼、鲈鱼、鲤鱼。对这些鱼,偶尔吃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经常吃。

 

我们平时见到的大部分的鱼,体内的汞含量都不是很高。常见的像罗非鱼、鲶鱼、小比目鱼(flounder,大的比目(halibut)汞的含量在中等)、凤尾鱼,汞含量都很低。体内DHA、EPA含量比较高的那四类鱼,刚好汞含量都非常低。所以这些鱼从健康的角度看,就是最好的鱼。另外,要尽量避免涉入汞,就要避免吃鱼和贝壳的内脏,包括鱼头、鱼脑,因为这些部位都容易富集汞。更不要吃鱼翅,那是鲨鱼的鳍,汞含量高得惊人。

 

2025.2.15.录制

 

2025.3.5.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听说马斯克断了我的“资助”]]> https://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336 2025-05-06T11:10:51Z 2025-05-06T11:10:51Z 这段时间,在中文网上,不管是墙内的还是墙外的都在传,说马斯克公布了一份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赞助的名单,其中有一千多个中国的公知,我名列榜首。还说因为马斯克把国际开发署给搞掉了,我没有了资助,所以才会一直在骂马斯克、川普。很多人都翻墙过来跑到我的推特下面骂我狗粮断了。

 

传这些谣言的人在国内主要是小粉红、五毛,还有各种各样的骗子,比如中医骗子。而在墙外传这些谣言的人主要是那些“海外民运”、华人川粉。按他们的说法我是因为没有了国际开发署的资助才去骂马斯克、川普,变成所谓的川黑的。其实我早就在批马斯克、川普了。自从两三年前马斯克摇身一变去投靠共和党,暴露出了一个反科学、反民主的妄人的面目,我就一直在批他了。我批川普更早,在他的第一任期我就一直在批他,那个时候国际开发署还在,川普的女儿伊万卡还拿过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呢。难道我那个时候是拿着美国的援助在骂美国总统吗?

 

现在要传谣言很简单,不像以前还得出示一个所谓的证据,现在连去伪造一个证据,比如伪造一个名单的截图都不用,只要一句话,就有很多人传得到处都是,传得很多人也将信将疑。何祚庥院士就将信将疑,截了一批该谣言的图,接连问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当然是谣言。首先,马斯克并没有公布过接受开发署资助的中国人的名单,当然也就不存在我名列榜首这一回事了。马斯克造谣开发署腐败,也从来是一句话。其次,我也从来没有接受过美国政府的资助,连去申请美国政府资助的想法都没有。在大约20年前,我揭露中国学术腐败最火的时候,有人建议过,你做的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要比那些所谓的海外民运有意义多了,应该去申请美国国家民主基金。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申请,因为不想让人觉得我是在拿美国政府的钱做事。

 

我唯一一次拿美国政府钱,是在1996年。当时绵羊多利问世,美国之音来采访我,让我科普关于动物克隆的问题,还接受了中国听众的提问。过后美国之音给我寄了那次节目的录音带,还付了一张大概100美元的支票。在那之后美国之音还采访过我很多次,但是再也没有给我寄过支票了,就只有那么一次。以后只是我给美国政府钱,也就是向他们交税,没再从美国政府拿过钱。

 

自从20多年前我开始揭露中国各种各样的造假,得罪了无数的人,关于我是拿钱在揭露造假、在批人的谣言就没有断过,说我背后是有金主的,我打假是出于私利,是要赚钱的。最开始这么说的是“珍奥核酸”,那是2001年时候的事了。被我揭露了之后,他们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打了一个报告,说方舟子代表美国保健品公司的利益打击中国的保健产业。后来那帮中医骗子说我代表的是美国药厂的利益抹黑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崔永元也说我是拿到孟山都上亿元的钱到中国推销转基因。还有那些小粉红、五毛说我是美国特务,拿的是中央情报局的钱。国外的海外民运、法轮功信徒、郭文贵的人,还有那些“公知”,反过来说我拿的是中国政府的钱,说我是中国的特务,是大外宣,也有的说我是薄熙来的人。现在他们又都纷纷改口了,变成了我是在拿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钱。所以我是中美通吃,像杨恒均一样是一个双面间谍。

 

他们这些人因为自己见利忘义,是为钱活着的,所以就狗眼看人低,以为每一个人都跟他们一样,也都是为“狗粮”活着的,没有正义感,没有道德感,没有使命感,都是背后有金主才会去做事。特别是这些所谓的海外民运,自己无一技之长,要靠金主养着,以为别人也是要靠金主养着。这些海外民运现在是不是还靠美国政府养着,是不是找到了别的金主,我不知道,但以前他们肯定是靠美国政府在养着的,或多或少都拿过我刚才提到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钱。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际开发署。现在这些海外民运也跟着马斯克造谣,说国际开发署是一个腐败机构,为把它解散了叫好,这些人不就是一群白眼狼吗?

 

国际开发署是1961年肯尼迪总统倡议,由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的。目的是要对外搞援助、做慈善,因此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输出美国价值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了美国的软实力。它的经费占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还不到1%,去年占了大约0.7%。但是因为美国的财政预算很多,所以即使占了不到1%,也让开发署成为了全世界做援助最大的一个机构。它做的这些援助除了要向外推销民主、人权或者所谓的普世价值,还做了很多救命的慈善工作:救灾、救饥荒,在贫困的地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也给难民提供医疗服务,还援助公共卫生的工作。现在这些工作都被叫停了,有很多人会因此被害死。所以说马斯克是一个恶魔,会害死很多人的,特别是会害死很多小孩。

 

国际开发署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资助科研。比如说美国有十几个州立大学,由国际开发署援助建了国际合作的农业实验室,已经很多年了,现在资金也都被冻结了,有的实验室就关掉了。我的母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也有一个这种由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农业实验室,资金也被冻结了,现在先由学校出钱让实验室维持运转,不然的话,像其他的一些地方把实验室关了,人员解散,实验中断了,前面那些工作不就都白做了吗?

 

国际开发署还在世界各地资助了做传染病疫苗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的大概有30项。现在全都停了,就半途而废了。开发署还资助很多公共卫生的工作。比如说在世界各地资助建所谓的生物实验室,目的是监测传染病,中国也有。因为叫做生物实验室,所以俄国、中国的战狼就造谣说这是美国政府在资助搞生物武器。现在马斯克也跟着造谣,也说开发署在资助世界各地研发生物武器,甚至说新冠病毒就是这么研发出来的,是中国的实验室拿了开发署的钱研发出来的生物武器。

 

去年开发署资助最多的国家是乌克兰,百分之二十几的经费都花在了乌克兰上面,其中包括买了100万美元的星链终端给了乌克兰。乌克兰的军队抱怨说马斯克在限制他们对星链的使用。有美国媒体报道说马斯克跟普京私下有联系,开发署的监察长看到这个报道怀疑马斯克跟俄国有勾结,在去年宣布要调查星链终端在乌克兰的使用情况。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马斯克如此痛恨国际开发署,第一个就拿它开刀。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开发署是一个软柿子。即使把开发署整个都解散了,影响的也主要是国外,一般的美国人都不会受影响不会觉得疼的。很多美国人,特别是那些川粉还会为此叫好,他们认为美国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钱去做外援、搞慈善。这些人能够把一个重罪犯、性侵犯推上去当总统,对于川普在国际上当恶霸还觉得非常的自豪,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对国外的那些穷人、病人有起码的同情心、共情心?至于中国那些喜欢造谣的人渣,更不会有同情心、共情心。

 

2025.2.13.录制

 

2025.3.4.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听说马斯克断了我的“资助”]]> https://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335 2025-05-06T11:09:51Z 2025-05-06T11:09:51Z 这段时间,在中文网上,不管是墙内的还是墙外的都在传,说马斯克公布了一份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赞助的名单,其中有一千多个中国的公知,我名列榜首。还说因为马斯克把国际开发署给搞掉了,我没有了资助,所以才会一直在骂马斯克、川普。很多人都翻墙过来跑到我的推特下面骂我狗粮断了。

 

传这些谣言的人在国内主要是小粉红、五毛,还有各种各样的骗子,比如中医骗子。而在墙外传这些谣言的人主要是那些“海外民运”、华人川粉。按他们的说法我是因为没有了国际开发署的资助才去骂马斯克、川普,变成所谓的川黑的。其实我早就在批马斯克、川普了。自从两三年前马斯克摇身一变去投靠共和党,暴露出了一个反科学、反民主的妄人的面目,我就一直在批他了。我批川普更早,在他的第一任期我就一直在批他,那个时候国际开发署还在,川普的女儿伊万卡还拿过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呢。难道我那个时候是拿着美国的援助在骂美国总统吗?

 

现在要传谣言很简单,不像以前还得出示一个所谓的证据,现在连去伪造一个证据,比如伪造一个名单的截图都不用,只要一句话,就有很多人传得到处都是,传得很多人也将信将疑。何祚庥院士就将信将疑,截了一批该谣言的图,接连问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当然是谣言。首先,马斯克并没有公布过接受开发署资助的中国人的名单,当然也就不存在我名列榜首这一回事了。马斯克造谣开发署腐败,也从来是一句话。其次,我也从来没有接受过美国政府的资助,连去申请美国政府资助的想法都没有。在大约20年前,我揭露中国学术腐败最火的时候,有人建议过,你做的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要比那些所谓的海外民运有意义多了,应该去申请美国国家民主基金。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申请,因为不想让人觉得我是在拿美国政府的钱做事。

 

我唯一一次拿美国政府钱,是在1996年。当时绵羊多利问世,美国之音来采访我,让我科普关于动物克隆的问题,还接受了中国听众的提问。过后美国之音给我寄了那次节目的录音带,还付了一张大概100美元的支票。在那之后美国之音还采访过我很多次,但是再也没有给我寄过支票了,就只有那么一次。以后只是我给美国政府钱,也就是向他们交税,没再从美国政府拿过钱。

 

自从20多年前我开始揭露中国各种各样的造假,得罪了无数的人,关于我是拿钱在揭露造假、在批人的谣言就没有断过,说我背后是有金主的,我打假是出于私利,是要赚钱的。最开始这么说的是“珍奥核酸”,那是2001年时候的事了。被我揭露了之后,他们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打了一个报告,说方舟子代表美国保健品公司的利益打击中国的保健产业。后来那帮中医骗子说我代表的是美国药厂的利益抹黑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崔永元也说我是拿到孟山都上亿元的钱到中国推销转基因。还有那些小粉红、五毛说我是美国特务,拿的是中央情报局的钱。国外的海外民运、法轮功信徒、郭文贵的人,还有那些“公知”,反过来说我拿的是中国政府的钱,说我是中国的特务,是大外宣,也有的说我是薄熙来的人。现在他们又都纷纷改口了,变成了我是在拿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钱。所以我是中美通吃,像杨恒均一样是一个双面间谍。

 

他们这些人因为自己见利忘义,是为钱活着的,所以就狗眼看人低,以为每一个人都跟他们一样,也都是为“狗粮”活着的,没有正义感,没有道德感,没有使命感,都是背后有金主才会去做事。特别是这些所谓的海外民运,自己无一技之长,要靠金主养着,以为别人也是要靠金主养着。这些海外民运现在是不是还靠美国政府养着,是不是找到了别的金主,我不知道,但以前他们肯定是靠美国政府在养着的,或多或少都拿过我刚才提到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钱。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际开发署。现在这些海外民运也跟着马斯克造谣,说国际开发署是一个腐败机构,为把它解散了叫好,这些人不就是一群白眼狼吗?

 

国际开发署是1961年肯尼迪总统倡议,由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的。目的是要对外搞援助、做慈善,因此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输出美国价值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了美国的软实力。它的经费占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还不到1%,去年占了大约0.7%。但是因为美国的财政预算很多,所以即使占了不到1%,也让开发署成为了全世界做援助最大的一个机构。它做的这些援助除了要向外推销民主、人权或者所谓的普世价值,还做了很多救命的慈善工作:救灾、救饥荒,在贫困的地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也给难民提供医疗服务,还援助公共卫生的工作。现在这些工作都被叫停了,有很多人会因此被害死。所以说马斯克是一个恶魔,会害死很多人的,特别是会害死很多小孩。

 

国际开发署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资助科研。比如说美国有十几个州立大学,由国际开发署援助建了国际合作的农业实验室,已经很多年了,现在资金也都被冻结了,有的实验室就关掉了。我的母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也有一个这种由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农业实验室,资金也被冻结了,现在先由学校出钱让实验室维持运转,不然的话,像其他的一些地方把实验室关了,人员解散,实验中断了,前面那些工作不就都白做了吗?

 

国际开发署还在世界各地资助了做传染病疫苗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的大概有30项。现在全都停了,就半途而废了。开发署还资助很多公共卫生的工作。比如说在世界各地资助建所谓的生物实验室,目的是监测传染病,中国也有。因为叫做生物实验室,所以俄国、中国的战狼就造谣说这是美国政府在资助搞生物武器。现在马斯克也跟着造谣,也说开发署在资助世界各地研发生物武器,甚至说新冠病毒就是这么研发出来的,是中国的实验室拿了开发署的钱研发出来的生物武器。

 

去年开发署资助最多的国家是乌克兰,百分之二十几的经费都花在了乌克兰上面,其中包括买了100万美元的星链终端给了乌克兰。乌克兰的军队抱怨说马斯克在限制他们对星链的使用。有美国媒体报道说马斯克跟普京私下有联系,开发署的监察长看到这个报道怀疑马斯克跟俄国有勾结,在去年宣布要调查星链终端在乌克兰的使用情况。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马斯克如此痛恨国际开发署,第一个就拿它开刀。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开发署是一个软柿子。即使把开发署整个都解散了,影响的也主要是国外,一般的美国人都不会受影响不会觉得疼的。很多美国人,特别是那些川粉还会为此叫好,他们认为美国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钱去做外援、搞慈善。这些人能够把一个重罪犯、性侵犯推上去当总统,对于川普在国际上当恶霸还觉得非常的自豪,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对国外的那些穷人、病人有起码的同情心、共情心?至于中国那些喜欢造谣的人渣,更不会有同情心、共情心。

 

2025.2.13.录制

 

2025.3.4.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植物油的健康风险和选择]]> https://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334 2025-05-05T11:52:53Z 2025-05-05T11:52:53Z 美国下任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是一个反科学、反现代医学的妄人,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反科学、伪科学的主张。比如,他说烹饪炒菜要用牛油,不要用植物油,说植物油有毒,正在悄悄毒害美国人。这个主张不是他发明的,在网上可以看到那些“养生专家”也有这样的主张。牛油是一种动物油,跟猪油、鸡油、羊油一样,富含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动物油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

 

有一些人老想推翻这个结论,中国也有一些科研人员发了论文想要证明中国传统用的猪油好,是健康无害的,比植物油还要好。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就跟中国的这种医学专家辩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证据都表明饱和脂肪酸是不健康的,所以动物油也就是不健康的。这目前还是营养学界的一个共识。

 

小罗伯特·肯尼迪,还有网上那些网红、“养生专家”认为植物油有毒,一个理由是他们认为植物油在生产过程当中加入了有毒的物质。植物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冷压方式,实际上就是把种子里的油给挤压出来。但是这样做效率很低,还有很多油都留在了种子里。现在生产植物油往往要用到化学萃取,加入了有机溶剂把种子里的油萃取出来。用的有机溶剂是己烷,而己烷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养生专家认为植物油有毒。其实在把油萃取出来之后,还有一道工序要把里面的己烷清除掉。经过蒸馏、挥发,植物油成品里就几乎不含有己烷了,残留的微量己烷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人认为植物油有害的另一个理由,植物油会刺激人体产生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的慢性病。这个说法倒不是完全没有证据。的确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油有可能增加人体的炎症,但是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植物油,所以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应该怎么选择植物油。

 

首先要避免那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并不是所有的植物油都没有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有的植物油跟动物油一样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非常高,比如椰子油、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的一个特点,是在室温下会凝固变成固体,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一直是液体,很容易区分。日常烹饪一般不会用到椰子油、棕榈油,但是由于棕榈油非常便宜,在食品加工业当中大量用到。所以那些加工食品,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超加工食品,如果用到油的话往往用的就是棕榈油,大家要注意看成分表。一些快餐店、廉价餐馆,为了省钱有时候也会用棕榈油油炸东西。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最健康的。植物油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油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有大量的证据能够证明的。所以现在甚至连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允许让那些含有70%以上的油酸的植物油加一个健康说明,说吃这种油有可能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植物油里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含有油酸70%以上的,主要是两种油:橄榄油和高油酸红花油(注意红花油也有低油酸的)。但是这两种油都很贵,也不适合于中餐,中国人炒菜不习惯用橄榄油和红花油来炒。

 

中国人在厨房里面用到的那些油里,油酸含量最高的是菜籽油,其油酸含量大约有62%,还没有达到70%的标准。但是那个标准本来就比较主观,62%也很接近了。所以在剩下的这些植物油当中,比较健康的就是菜籽油。其他的植物油,花生油油酸含量变化大,平均大约40%,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含的油酸都很少,都在20%左右。现在市场上植物油也有高油酸品种。比如有高油酸的菜籽油,里面的油酸的含量能够超过70%。不过这种高油酸品种的植物油市场上还不是很多。

 

除了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里还有另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两类。一类叫ω-6脂肪酸,在植物油里主要是亚油酸。一类是ω-3脂肪酸,在植物油里主要是亚麻酸。ω-6、ω-3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参与了人体很多重要功能,包括免疫反应。ω-6脂肪酸的代谢产物能够刺激炎症反应,而ω-3脂肪酸能够降低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反应。我们能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伤口能够愈合都跟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反应在一种情况下就变成了不好的了,那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炎症反应。很多慢性病可能就跟错误的炎症反应有关系。ω-6如果吃得太多,而ω-3又吃得太少,两者的比例失调,ω-6比ω-3多了,就有可能导致这种坏的炎症反应。

 

现在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吃ω-6要比ω-3多得多。有一个调查表明,美国人吃的ω-6是ω-3的十几倍。有不少的研究发现,如果ω-6和ω-3的比例太高,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等。还跟疼痛有关系。一些慢性的疼痛,比如说偏头疼、关节炎,也都被认为是因为ω-6和ω-3比例太高有关。这些研究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只是有这方面的风险,最好能够让两者的比例差不多。

 

为了避免这种健康风险,我们在选择植物油的时候,就还要注意一下ω-6和ω-3的比例,越低越好。在我们常用的植物油当中,这个比例最低的是菜籽油,是2比1,比橄榄油的比例还要低。橄榄油ω-6和ω-3的比例是16比1。不过因为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还是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油。另一种比例比较低的植物油是大豆油,ω-6和ω-3的比例是8比1。其他的植物油比例就比较高了:米糠油比例是20比1,玉米油比例是50比1,葵花籽油的比例是125比1,比例最高的是花生油,800比1,几乎不含ω-3。可见在这些常用的植物油当中,最差的就是花生油,不只是其脂肪酸的成分比较差,还容易污染黄曲霉素。

 

在适合我们炒菜的植物油当中,最好的就是菜籽油了,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最高的,ω-6、ω-3的比例又是最低的。我这里说的菜籽油不是中国传统的那种菜籽油,而是加拿大研发出来的菜籽油,一般是转基因的,在中国也叫芥花油。我家一直用的就是这种菜籽油,英语的名字叫canola。

 

降低ω-6和ω-3的比例的另一种做法是增加ω-3的油的摄入,例如吃那些比较油的海鱼,特别是三文鱼,因为鱼油富含ω-3。有的坚果也富含ω-3。摄入的ω-3多了,ω-6和ω-3的比例当然也就降低了。

 

2025.2.11.录制

 

2025.3.3.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植物油的健康风险和选择]]> https://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333 2025-05-05T11:51:54Z 2025-05-05T11:51:54Z 美国下任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是一个反科学、反现代医学的妄人,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反科学、伪科学的主张。比如,他说烹饪炒菜要用牛油,不要用植物油,说植物油有毒,正在悄悄毒害美国人。这个主张不是他发明的,在网上可以看到那些“养生专家”也有这样的主张。牛油是一种动物油,跟猪油、鸡油、羊油一样,富含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动物油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

 

有一些人老想推翻这个结论,中国也有一些科研人员发了论文想要证明中国传统用的猪油好,是健康无害的,比植物油还要好。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就跟中国的这种医学专家辩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证据都表明饱和脂肪酸是不健康的,所以动物油也就是不健康的。这目前还是营养学界的一个共识。

 

小罗伯特·肯尼迪,还有网上那些网红、“养生专家”认为植物油有毒,一个理由是他们认为植物油在生产过程当中加入了有毒的物质。植物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冷压方式,实际上就是把种子里的油给挤压出来。但是这样做效率很低,还有很多油都留在了种子里。现在生产植物油往往要用到化学萃取,加入了有机溶剂把种子里的油萃取出来。用的有机溶剂是己烷,而己烷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养生专家认为植物油有毒。其实在把油萃取出来之后,还有一道工序要把里面的己烷清除掉。经过蒸馏、挥发,植物油成品里就几乎不含有己烷了,残留的微量己烷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人认为植物油有害的另一个理由,植物油会刺激人体产生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的慢性病。这个说法倒不是完全没有证据。的确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油有可能增加人体的炎症,但是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植物油,所以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应该怎么选择植物油。

 

首先要避免那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并不是所有的植物油都没有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有的植物油跟动物油一样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非常高,比如椰子油、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的一个特点,是在室温下会凝固变成固体,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一直是液体,很容易区分。日常烹饪一般不会用到椰子油、棕榈油,但是由于棕榈油非常便宜,在食品加工业当中大量用到。所以那些加工食品,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超加工食品,如果用到油的话往往用的就是棕榈油,大家要注意看成分表。一些快餐店、廉价餐馆,为了省钱有时候也会用棕榈油油炸东西。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最健康的。植物油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油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有大量的证据能够证明的。所以现在甚至连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允许让那些含有70%以上的油酸的植物油加一个健康说明,说吃这种油有可能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植物油里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含有油酸70%以上的,主要是两种油:橄榄油和高油酸红花油(注意红花油也有低油酸的)。但是这两种油都很贵,也不适合于中餐,中国人炒菜不习惯用橄榄油和红花油来炒。

 

中国人在厨房里面用到的那些油里,油酸含量最高的是菜籽油,其油酸含量大约有62%,还没有达到70%的标准。但是那个标准本来就比较主观,62%也很接近了。所以在剩下的这些植物油当中,比较健康的就是菜籽油。其他的植物油,花生油油酸含量变化大,平均大约40%,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含的油酸都很少,都在20%左右。现在市场上植物油也有高油酸品种。比如有高油酸的菜籽油,里面的油酸的含量能够超过70%。不过这种高油酸品种的植物油市场上还不是很多。

 

除了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里还有另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两类。一类叫ω-6脂肪酸,在植物油里主要是亚油酸。一类是ω-3脂肪酸,在植物油里主要是亚麻酸。ω-6、ω-3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参与了人体很多重要功能,包括免疫反应。ω-6脂肪酸的代谢产物能够刺激炎症反应,而ω-3脂肪酸能够降低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反应。我们能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伤口能够愈合都跟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反应在一种情况下就变成了不好的了,那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炎症反应。很多慢性病可能就跟错误的炎症反应有关系。ω-6如果吃得太多,而ω-3又吃得太少,两者的比例失调,ω-6比ω-3多了,就有可能导致这种坏的炎症反应。

 

现在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吃ω-6要比ω-3多得多。有一个调查表明,美国人吃的ω-6是ω-3的十几倍。有不少的研究发现,如果ω-6和ω-3的比例太高,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等。还跟疼痛有关系。一些慢性的疼痛,比如说偏头疼、关节炎,也都被认为是因为ω-6和ω-3比例太高有关。这些研究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只是有这方面的风险,最好能够让两者的比例差不多。

 

为了避免这种健康风险,我们在选择植物油的时候,就还要注意一下ω-6和ω-3的比例,越低越好。在我们常用的植物油当中,这个比例最低的是菜籽油,是2比1,比橄榄油的比例还要低。橄榄油ω-6和ω-3的比例是16比1。不过因为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还是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油。另一种比例比较低的植物油是大豆油,ω-6和ω-3的比例是8比1。其他的植物油比例就比较高了:米糠油比例是20比1,玉米油比例是50比1,葵花籽油的比例是125比1,比例最高的是花生油,800比1,几乎不含ω-3。可见在这些常用的植物油当中,最差的就是花生油,不只是其脂肪酸的成分比较差,还容易污染黄曲霉素。

 

在适合我们炒菜的植物油当中,最好的就是菜籽油了,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最高的,ω-6、ω-3的比例又是最低的。我这里说的菜籽油不是中国传统的那种菜籽油,而是加拿大研发出来的菜籽油,一般是转基因的,在中国也叫芥花油。我家一直用的就是这种菜籽油,英语的名字叫canola。

 

降低ω-6和ω-3的比例的另一种做法是增加ω-3的油的摄入,例如吃那些比较油的海鱼,特别是三文鱼,因为鱼油富含ω-3。有的坚果也富含ω-3。摄入的ω-3多了,ω-6和ω-3的比例当然也就降低了。

 

2025.2.11.录制

 

2025.3.3.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