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博客 2025-07-25T00:42:53Z Lyceum http://xysblogs.org/feed/atom.php/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从“协和4+4博士”事件谈谈医学院教育问题]]>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472 2025-07-23T10:26:50Z 2025-07-23T10:26:50Z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医生被他的妻子举报跟在这家医院做培训的协和新科博士董医生有不正当的关系。这种事在现在的中国本是司空见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件在网上被炒起来,酿成了所谓舆情,还惊动了国家卫健委要对此做调查。

 

这种事件按中国的惯例,人们往往痛恨的不是那个渣男,认为他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痛恨的是第三者,所谓小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成为了舆论焦点的不是肖医生,而是董博士。人们把她的家庭背景、学历挖了个底朝天。

 

但是网上关于董博士的那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假的。比如说认为自己熟读了金庸、因此就能够包打天下的妄人“六神磊磊”,评论说董小姐“家庭背景深厚”。其实董博士的父亲是中冶集团下面一个研究院——建筑研究院的总经理。中冶集团只是一个副部级的国企,那么其隶属研究院的头,撑死了也就是司局级。董博士的母亲是北京科技大学一个研究院的副院长,连官都很难算得上。像这种连高官都算不上的家庭,在北京要找可能都有几万个了,怎么能够算是“家庭背景深厚”?

 

可能觉得这种背景在北京算是普通的,所以又有人号称挖出来了董博士的外公叫做米耀荣,是工程院院士。其实米耀荣是香港出生,一直就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的澳大利亚籍的华人,只不过这十几年来跟中国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就成了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跟董博士的交集,也就是碰巧跟她妈都姓米,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董博士的外公了,董博士就成了院士世家的人了。

 

在中国,医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职业。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一般是不会选择学医的。何况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哪里用得着靠小三上位?家庭背景深厚的人真出了什么丑事,你也别指望会在网上炒起来。

 

由于这个事件,把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名声也搞臭了。董博士的本科是在美国巴纳德学院读的。现在巴纳德学院在中国网络上成了一所“野鸡大学”、“不入流的学校”、“相当于中国的三本学校”、“二级学院”。其实巴纳德学院是一所很著名的文理学院。美国有很多文理学院,只有本科,没有研究生教育,有的是非常好的学校,只不过中国人一般不熟悉,所以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就以为是野鸡大学。有一所文理学院很多中国人倒是知道,那就是宋美龄的母校韦尔斯利学院,巴纳德学院跟韦尔斯利学院一样,也是—所女子学院,是美国东北七所著名的女子学院之一,号称是七姐妹。巴纳德学院比韦尔斯利学院还要难进。

 

巴纳德学院跟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它是一所独立的学校,但是又隶属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学院的学生可以去哥伦比亚大学选课,发的文凭上也写着“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它的校门写的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所以,并不是这个学院的人在冒充哥伦比亚大学,而是历来它就被认为隶属哥伦比亚大学。

 

董博士的博士论文也被挖出来了。记者报道说这篇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妇科,但是她的导师是骨科院士,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那篇博士论文的主体研究的是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别看到乳腺癌就以为是妇科了,是骨转移,癌细胞转移到骨头,这就跟骨科有关系了。这篇论文在致谢里感谢了她的父母,媒体的报道就变成了她父母在董博士的医学论文挂名。这帮记者是不是半文盲,不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怎么被感谢就变成了论文的共同作者呢?

 

这个事件很多人觉得不公平的原因,是因为董博士的博士是从协和拿的,而且用的是所谓的“4+4”渠道。上四年的非医学的本科,再上四年的医学院,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在中国其他的院校要获得医学博士,花的时间就长了,要上五年的医学本科,上三年的医学硕士,再上三年的医学博士,加起来是11年,而且一直是在医学院上。协和的“4+4”只用八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且前面四年还不是在医学院上的,真正的学医只有四年,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公平。

 

协和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在中国很特殊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方式,是因为协和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建的医学院,想要照搬美国的医学教育制度。这涉及到中美医学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上五年的医学院,发给一个医学学士的学位,就可以去当医生了。不只是中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现在对医学的教育也是本科的教育。比如英国,从医学院毕业,获得的学位是MBBS,也就是医学学士学位。

 

但是美国(以及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是很独特的,属于研究生教育。要先在非医学院上四年,本科毕业,再去上四年的医学院,毕业了之后发的文凭是医学博士——MD。有人误解MD是医生的意思,不是的,MD是拉丁语“医学博士”的缩写,就是一个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医学院出来的医生都是博士。他们如果不想当医生,要去做学术研究,也可以找一个生物医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有一些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学士,利用这个漏洞,在美国也自称是MD,是医学博士,因此也可以去做博士后的研究。

 

由于美国的医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所以要上美国医学院,就必须首先要有一个本科的文凭。这个本科的文凭不限于是哪个专业,什么专业都可以去考医学院。只不过要上医学院的话,必须在本科已经修过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等等。这些所谓“医学预科”课程跟本科生物系的课程是最相符的。一个美国的学生如果志向是要学医,那么本科往往就选生物作为专业。这就是为什么考医学院的人当中,生物系毕业的是最多的。但是并不是其他专业、其他系的毕业生就不能考,文科生也可以考,只要在本科的阶段选过了那些必须的课程,都可以去考。董博士在巴纳德学院是经济学专业。对中国人来说觉得很奇怪,一个经济学毕业的学生怎么可以去学医呢?但是在美国一点都不奇怪,不要说是经济学毕业的,英文系、音乐系毕业也都有去学医的,只不过比较少。

 

美国的本科教育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文理分得非常开,如果是文科生,那么基本上就不学理科的课程,不会学一大堆的生物、化学、物理。美国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特别是像巴纳德学院这种所谓的文理学院,更是讲究通才教育,所以不管是什么课程,理科的、文科的,他们普遍都要学。即使是英语、经济专业的,也完全有可能选了一大堆的理科的课程,可以去报考医学院。

 

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是医学博士,以临床的培训为主,不是做学术研究,所以他们毕业并不一定要做论文研究。有的要求或鼓励做论文研究,要求也很低。比如说美国最著名的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对医学博士的论文的要求只是至少要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全职在做博士论文。四个月的时间能做什么样的深入的研究,写什么好的论文啊?我读博士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写成了一篇学位论文。所以完全不可比。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协和这个“4+4”号称获得的是医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们的医学博士的论文是很水的。就像大家在挖的董博士的论文,就那么几十页。不只是她,那个“4+4”的博士论文都是那么几十页的。就是因为它不培养做学术研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博士论文,而是以临床教育为主。

 

所以协和这个“4+4”培养医学博士的新模式,就是要向美国学习。协和传统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模式号称是八年培养的,前面也是在非医学院读本科基础课,后面才是真正的医学教育。只不过“八年制”前面的本科教育是在特定学校的生物系读的,原先是在北大的生物系读,后来清华大学想吞并协和,两校合作,就改在清华的生物系读。所以“八年制”也是要向美国学习,只不过学得没那么彻底。因为本科阶段是在特定的学校、特定的生物系读的。美国医学院招生是面向所有的学校,也不限于生物学的专业。

 

协和“八年制”获得医学博士,跟其他的中国医学院要11年获得医学博士比,也是占了便宜。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去抨击协和“八年制”,只是抨击“4+4”?因为协和的“八年制”是要通过高考进去的,高考要获得很高的分数才能够去,这样人们就没有异议了。而“4+4”后面的四年才去协和读,是没有统一的考试的。这就跟美国不一样了。美国虽然医学院面向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招生,但是要进医学院要参加统一的标准化的医学考试。那个考试可难了。有考试在把关,保证招生的质量。

 

协和的“4+4”没有统一招生考试,怎么保证招生质量?它号称只对世界排100名的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招生。但是所谓的世界排100名,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何况即使是名校毕业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好学生。协和的“4+4”也有招生考试,但是是协和自己搞的考试,是所谓的“自主招生”。这就没有保证了。中国的高校只要搞自主招生,必然就有腐败,必然就会有走后门的。

 

协和的“4+4”想要让人们信服,入学就应该有统一的考试。只不过在中国采取这种培养医学生模式的大学很少,没法搞全国的统一的考试。有一个办法:干脆就把美国的医学入学考试直接拿来用。如果有这样的考试的话,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协和的“4+4”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它想学美国,又学得不伦不类。

 

2025.4.30.录制

 

2025.5.20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从“协和4+4博士”事件谈谈医学院教育问题]]>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471 2025-07-23T10:25:53Z 2025-07-23T10:25:53Z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医生被他的妻子举报跟在这家医院做培训的协和新科博士董医生有不正当的关系。这种事在现在的中国本是司空见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件在网上被炒起来,酿成了所谓舆情,还惊动了国家卫健委要对此做调查。

 

这种事件按中国的惯例,人们往往痛恨的不是那个渣男,认为他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痛恨的是第三者,所谓小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成为了舆论焦点的不是肖医生,而是董博士。人们把她的家庭背景、学历挖了个底朝天。

 

但是网上关于董博士的那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假的。比如说认为自己熟读了金庸、因此就能够包打天下的妄人“六神磊磊”,评论说董小姐“家庭背景深厚”。其实董博士的父亲是中冶集团下面一个研究院——建筑研究院的总经理。中冶集团只是一个副部级的国企,那么其隶属研究院的头,撑死了也就是司局级。董博士的母亲是北京科技大学一个研究院的副院长,连官都很难算得上。像这种连高官都算不上的家庭,在北京要找可能都有几万个了,怎么能够算是“家庭背景深厚”?

 

可能觉得这种背景在北京算是普通的,所以又有人号称挖出来了董博士的外公叫做米耀荣,是工程院院士。其实米耀荣是香港出生,一直就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的澳大利亚籍的华人,只不过这十几年来跟中国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就成了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跟董博士的交集,也就是碰巧跟她妈都姓米,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董博士的外公了,董博士就成了院士世家的人了。

 

在中国,医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职业。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一般是不会选择学医的。何况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哪里用得着靠小三上位?家庭背景深厚的人真出了什么丑事,你也别指望会在网上炒起来。

 

由于这个事件,把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名声也搞臭了。董博士的本科是在美国巴纳德学院读的。现在巴纳德学院在中国网络上成了一所“野鸡大学”、“不入流的学校”、“相当于中国的三本学校”、“二级学院”。其实巴纳德学院是一所很著名的文理学院。美国有很多文理学院,只有本科,没有研究生教育,有的是非常好的学校,只不过中国人一般不熟悉,所以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就以为是野鸡大学。有一所文理学院很多中国人倒是知道,那就是宋美龄的母校韦尔斯利学院,巴纳德学院跟韦尔斯利学院一样,也是—所女子学院,是美国东北七所著名的女子学院之一,号称是七姐妹。巴纳德学院比韦尔斯利学院还要难进。

 

巴纳德学院跟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它是一所独立的学校,但是又隶属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学院的学生可以去哥伦比亚大学选课,发的文凭上也写着“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它的校门写的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所以,并不是这个学院的人在冒充哥伦比亚大学,而是历来它就被认为隶属哥伦比亚大学。

 

董博士的博士论文也被挖出来了。记者报道说这篇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妇科,但是她的导师是骨科院士,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那篇博士论文的主体研究的是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别看到乳腺癌就以为是妇科了,是骨转移,癌细胞转移到骨头,这就跟骨科有关系了。这篇论文在致谢里感谢了她的父母,媒体的报道就变成了她父母在董博士的医学论文挂名。这帮记者是不是半文盲,不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怎么被感谢就变成了论文的共同作者呢?

 

这个事件很多人觉得不公平的原因,是因为董博士的博士是从协和拿的,而且用的是所谓的“4+4”渠道。上四年的非医学的本科,再上四年的医学院,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在中国其他的院校要获得医学博士,花的时间就长了,要上五年的医学本科,上三年的医学硕士,再上三年的医学博士,加起来是11年,而且一直是在医学院上。协和的“4+4”只用八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且前面四年还不是在医学院上的,真正的学医只有四年,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公平。

 

协和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在中国很特殊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方式,是因为协和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建的医学院,想要照搬美国的医学教育制度。这涉及到中美医学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上五年的医学院,发给一个医学学士的学位,就可以去当医生了。不只是中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现在对医学的教育也是本科的教育。比如英国,从医学院毕业,获得的学位是MBBS,也就是医学学士学位。

 

但是美国(以及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是很独特的,属于研究生教育。要先在非医学院上四年,本科毕业,再去上四年的医学院,毕业了之后发的文凭是医学博士——MD。有人误解MD是医生的意思,不是的,MD是拉丁语“医学博士”的缩写,就是一个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医学院出来的医生都是博士。他们如果不想当医生,要去做学术研究,也可以找一个生物医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有一些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学士,利用这个漏洞,在美国也自称是MD,是医学博士,因此也可以去做博士后的研究。

 

由于美国的医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所以要上美国医学院,就必须首先要有一个本科的文凭。这个本科的文凭不限于是哪个专业,什么专业都可以去考医学院。只不过要上医学院的话,必须在本科已经修过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等等。这些所谓“医学预科”课程跟本科生物系的课程是最相符的。一个美国的学生如果志向是要学医,那么本科往往就选生物作为专业。这就是为什么考医学院的人当中,生物系毕业的是最多的。但是并不是其他专业、其他系的毕业生就不能考,文科生也可以考,只要在本科的阶段选过了那些必须的课程,都可以去考。董博士在巴纳德学院是经济学专业。对中国人来说觉得很奇怪,一个经济学毕业的学生怎么可以去学医呢?但是在美国一点都不奇怪,不要说是经济学毕业的,英文系、音乐系毕业也都有去学医的,只不过比较少。

 

美国的本科教育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文理分得非常开,如果是文科生,那么基本上就不学理科的课程,不会学一大堆的生物、化学、物理。美国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特别是像巴纳德学院这种所谓的文理学院,更是讲究通才教育,所以不管是什么课程,理科的、文科的,他们普遍都要学。即使是英语、经济专业的,也完全有可能选了一大堆的理科的课程,可以去报考医学院。

 

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是医学博士,以临床的培训为主,不是做学术研究,所以他们毕业并不一定要做论文研究。有的要求或鼓励做论文研究,要求也很低。比如说美国最著名的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对医学博士的论文的要求只是至少要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全职在做博士论文。四个月的时间能做什么样的深入的研究,写什么好的论文啊?我读博士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写成了一篇学位论文。所以完全不可比。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协和这个“4+4”号称获得的是医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们的医学博士的论文是很水的。就像大家在挖的董博士的论文,就那么几十页。不只是她,那个“4+4”的博士论文都是那么几十页的。就是因为它不培养做学术研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博士论文,而是以临床教育为主。

 

所以协和这个“4+4”培养医学博士的新模式,就是要向美国学习。协和传统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模式号称是八年培养的,前面也是在非医学院读本科基础课,后面才是真正的医学教育。只不过“八年制”前面的本科教育是在特定学校的生物系读的,原先是在北大的生物系读,后来清华大学想吞并协和,两校合作,就改在清华的生物系读。所以“八年制”也是要向美国学习,只不过学得没那么彻底。因为本科阶段是在特定的学校、特定的生物系读的。美国医学院招生是面向所有的学校,也不限于生物学的专业。

 

协和“八年制”获得医学博士,跟其他的中国医学院要11年获得医学博士比,也是占了便宜。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去抨击协和“八年制”,只是抨击“4+4”?因为协和的“八年制”是要通过高考进去的,高考要获得很高的分数才能够去,这样人们就没有异议了。而“4+4”后面的四年才去协和读,是没有统一的考试的。这就跟美国不一样了。美国虽然医学院面向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招生,但是要进医学院要参加统一的标准化的医学考试。那个考试可难了。有考试在把关,保证招生的质量。

 

协和的“4+4”没有统一招生考试,怎么保证招生质量?它号称只对世界排100名的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招生。但是所谓的世界排100名,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何况即使是名校毕业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好学生。协和的“4+4”也有招生考试,但是是协和自己搞的考试,是所谓的“自主招生”。这就没有保证了。中国的高校只要搞自主招生,必然就有腐败,必然就会有走后门的。

 

协和的“4+4”想要让人们信服,入学就应该有统一的考试。只不过在中国采取这种培养医学生模式的大学很少,没法搞全国的统一的考试。有一个办法:干脆就把美国的医学入学考试直接拿来用。如果有这样的考试的话,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协和的“4+4”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它想学美国,又学得不伦不类。

 

2025.4.30.录制

 

2025.5.20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吗?]]>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470 2025-07-22T11:19:17Z 2025-07-22T11:19:17Z 悼念、颂扬袁隆平时经常能够看到一种说法,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没有袁隆平中国人要饿肚子”。

 

这种说法并不是在悼念袁隆平才出现的。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媒体在神化袁隆平,这种说法已反复出现。网上甚至有一种骂人用语:“都是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了。”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是认为在有杂交水稻之前中国人要饿肚子,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人才不挨饿了。袁隆平自己在介绍他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也喜欢说“为了不让老百姓饿肚子” ,因为他自己饿过肚子,经历过“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实际上是三年大饥荒),知道饿肚子很难受,而且他还说亲眼见过5个人饿死在路边:

 

袁隆平:那个时候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在湖南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

 

所以,他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的增产问题,让老百姓不再饿肚子。

 

其实,在“大跃进”之后之所以会出现三年的大饥荒,完全是人祸,跟粮食单产的高低没有关系,并不是因为粮食单产太低才导致了大饥荒。即使粮食单产再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是会饿死人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大规模地推广、种植了,但是中国人还是没能吃饱饭。中国人能够吃饱饭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了。所以,能吃饱饭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说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还不如说是邓小平养活了中国人。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即使是到现在中国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还是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还要靠进口。如果外国人哪一天要卡我们,那么中国人还是要饿肚子的。袁隆平自己也是这么说的:

 

主持人:咱们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够吃了呀?

 

袁隆平:没有。中国你想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我举个例子,大豆,大豆也不够吃。我们中国人吃豆腐,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呢!

 

主持人: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

 

袁隆平: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啊,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中国农作物的产量现在要比以前高得多了,这主要靠的是化肥和农药。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上的7%、8%,但是中国用掉了世界化肥、农药的35%。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化肥和农药堆出来的,良种只是增加粮食农作物产量的一个因素。即使是在良种培育这方面,袁隆平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也是被大大地夸大了,因为袁隆平培育的只是水稻的种子,水稻只是农作物的一种而已。

 

中国传统上特别强调主粮、特别是水稻的重要性,所以“吃饭”在中国就变成了进食的代名词。在以前比较贫困的年代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主粮,没法向人体提供能量,人活不下去,就要饿死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主粮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膳食要健康,就要做到均衡、多样化,不能主要靠吃主食来维持生命、身体健康。还要吃蔬菜、水果 、鱼、肉、蛋、奶,这些都同样在养活着中国人,不能说中国人是靠主粮为生的。

 

即使是主粮,在中国也有“三大主粮”——玉米、小麦、水稻。水稻的产量只占主粮产量的大概三分之一。其他的主粮——小麦、玉米——的良种的研发也有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小麦,对于小麦良种的研发,李振声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对于增加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跟袁隆平是可以媲美的。能不能说李振声也养活了中国人?

 

即使是水稻这一块,也不能只归功于袁隆平。袁隆平做的是杂交水稻,但是水稻还有常规水稻。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在现在的种植各占了一半左右。所以,常规水稻的重要性也不能贬低。常规水稻的育种方面中国也有很重要的人物,例如黄耀祥研究水稻的矮化,对于增加水稻的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对中国农业的贡献也可以跟袁隆平媲美。

 

即使是在杂交水稻这一块,袁隆平是开拓者、领军人物,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参与了杂交水稻的种子的研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卖的杂交水稻的种子,袁隆平研发的只是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别人做出来的。那些推广得最广的种子也不是袁隆平做的。

 

其他的这些人虽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原创性比不了袁隆平。李振声做的小麦的杂交、黄耀祥做的水稻的矮化,都是国外早就有人做过了,他们把它本土化,培育出了中国自己的良种,在学术上的原创性不是很大。在这方面袁隆平是超过他们的,因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的推广、能够实用,是袁隆平首先做出来的,这个领域是他开拓出来的。

 

袁隆平开拓出了这个领域以后,还把它传到国外,有了世界性的影响。所以,在农学的学术方面,袁隆平的贡献非常大,把他作为中国农学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给他崇高的荣誉,他当之无愧。但是,没有必要夸大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把他神化,吹捧得太肉麻了,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2021.5.24.录制

 

2025.5.19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吗?]]>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469 2025-07-22T11:18:13Z 2025-07-22T11:18:13Z 悼念、颂扬袁隆平时经常能够看到一种说法,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没有袁隆平中国人要饿肚子”。

 

这种说法并不是在悼念袁隆平才出现的。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媒体在神化袁隆平,这种说法已反复出现。网上甚至有一种骂人用语:“都是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了。”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是认为在有杂交水稻之前中国人要饿肚子,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人才不挨饿了。袁隆平自己在介绍他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也喜欢说“为了不让老百姓饿肚子” ,因为他自己饿过肚子,经历过“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实际上是三年大饥荒),知道饿肚子很难受,而且他还说亲眼见过5个人饿死在路边:

 

袁隆平:那个时候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在湖南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

 

所以,他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的增产问题,让老百姓不再饿肚子。

 

其实,在“大跃进”之后之所以会出现三年的大饥荒,完全是人祸,跟粮食单产的高低没有关系,并不是因为粮食单产太低才导致了大饥荒。即使粮食单产再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是会饿死人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大规模地推广、种植了,但是中国人还是没能吃饱饭。中国人能够吃饱饭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了。所以,能吃饱饭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说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人还不如说是邓小平养活了中国人。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即使是到现在中国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还是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还要靠进口。如果外国人哪一天要卡我们,那么中国人还是要饿肚子的。袁隆平自己也是这么说的:

 

主持人:咱们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够吃了呀?

 

袁隆平:没有。中国你想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我举个例子,大豆,大豆也不够吃。我们中国人吃豆腐,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呢!

 

主持人: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

 

袁隆平: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啊,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中国农作物的产量现在要比以前高得多了,这主要靠的是化肥和农药。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上的7%、8%,但是中国用掉了世界化肥、农药的35%。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化肥和农药堆出来的,良种只是增加粮食农作物产量的一个因素。即使是在良种培育这方面,袁隆平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也是被大大地夸大了,因为袁隆平培育的只是水稻的种子,水稻只是农作物的一种而已。

 

中国传统上特别强调主粮、特别是水稻的重要性,所以“吃饭”在中国就变成了进食的代名词。在以前比较贫困的年代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主粮,没法向人体提供能量,人活不下去,就要饿死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主粮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膳食要健康,就要做到均衡、多样化,不能主要靠吃主食来维持生命、身体健康。还要吃蔬菜、水果 、鱼、肉、蛋、奶,这些都同样在养活着中国人,不能说中国人是靠主粮为生的。

 

即使是主粮,在中国也有“三大主粮”——玉米、小麦、水稻。水稻的产量只占主粮产量的大概三分之一。其他的主粮——小麦、玉米——的良种的研发也有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小麦,对于小麦良种的研发,李振声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对于增加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跟袁隆平是可以媲美的。能不能说李振声也养活了中国人?

 

即使是水稻这一块,也不能只归功于袁隆平。袁隆平做的是杂交水稻,但是水稻还有常规水稻。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在现在的种植各占了一半左右。所以,常规水稻的重要性也不能贬低。常规水稻的育种方面中国也有很重要的人物,例如黄耀祥研究水稻的矮化,对于增加水稻的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对中国农业的贡献也可以跟袁隆平媲美。

 

即使是在杂交水稻这一块,袁隆平是开拓者、领军人物,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参与了杂交水稻的种子的研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卖的杂交水稻的种子,袁隆平研发的只是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别人做出来的。那些推广得最广的种子也不是袁隆平做的。

 

其他的这些人虽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原创性比不了袁隆平。李振声做的小麦的杂交、黄耀祥做的水稻的矮化,都是国外早就有人做过了,他们把它本土化,培育出了中国自己的良种,在学术上的原创性不是很大。在这方面袁隆平是超过他们的,因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的推广、能够实用,是袁隆平首先做出来的,这个领域是他开拓出来的。

 

袁隆平开拓出了这个领域以后,还把它传到国外,有了世界性的影响。所以,在农学的学术方面,袁隆平的贡献非常大,把他作为中国农学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给他崇高的荣誉,他当之无愧。但是,没有必要夸大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把他神化,吹捧得太肉麻了,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2021.5.24.录制

 

2025.5.19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袁隆平的是非功过]]>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468 2025-07-21T10:35:02Z 2025-07-21T10:35:02Z 袁隆平去世,大家纷纷在悼念、颂扬他。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发表了批评、质疑甚至攻击袁隆平的言论,他们的微博、微信账号被封了,有的人还被警方抓了,说他们犯了“侮辱英雄烈士罪”,袁隆平变成烈士了。

 

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媒体、网上舆论对袁隆平一直神化得很厉害。这几年又出现质疑袁隆平的声音。在2018年网上有些人说要质疑袁隆平神话,甚至认为袁隆平不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袁隆平是不是杂交水稻之父》,专门驳斥这种说法。科学猫头鹰的公众号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发表,几个小时以后科学猫头鹰所有公众号全部都被永久地封禁。可能下达封禁命令的人只看了标题,以为我在质疑、揭露袁隆平,其实我那篇文章是在替袁隆平说话。

 

对袁隆平要怎么评价呢?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批评他的,很多其实都没有真正地搞明白袁隆平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比如说,很多人分不清常规稻和杂交稻的区别。我看到有一些人说:袁隆平算不上杂交水稻之父,美国的亨利·比切尔才是杂交水稻之父。比切尔培育出了一个水稻品种,被称为“奇迹稻”,在世界上种得非常多,但是,它属于常规水稻,不是杂交水稻,无论如何不能把比切尔叫做“杂交水稻之父”。

 

常规水稻虽然也用到了杂交育种技术,但是还要经过很多代的自交,让这个品种的性状很稳定,才会推广。这样,它的下一代就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了,所以农民对常规水稻可以留种,因为常规水稻不利用杂种优势。杂交水稻要利用杂种优势,它实际上是杂种一代。如果把杂交水稻拿去种的话它的性状就分离了,分离以后就不具有优势了。所以,杂交水稻是不能留种的,每年都要育种,农民每年都要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来种。袁隆平的贡献就是他是杂交水稻的一个开拓者,也是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要推迟很多年。

 

研究杂交水稻不是袁隆平开始的,国外早就有人在做。但是做杂交水稻有一个问题。水稻属于自花传粉,要做杂交很难:母本要把花蕊去掉,不让它自花授粉,再拿父本对它授粉,这样才会是杂交。如果只是做育种的试验,可以人工把花蕊去掉。但是如果要大规模地育种,那显然是不行的,不可能用人工一个一个把植株的花蕊去掉。所以,应该搞到天生就没有花蕊或者是花蕊不育的植株。在袁隆平之前,国外有人通过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了雄性不育植株,但是不实用。袁隆平想到的是到田间去找这种天然发生的变异。种了很多以后,有一些水稻的植株会发生变异,天生就是雄性不育。在1964年,袁隆平在田间查找了一万多个植株之后,最终发现有6株是雄性不育植株。这是首次在田间发现有这样的植株。他写了一篇论文,1966年在《科学通报》报告了他的发现。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的人的重视,决定立项来研究杂交水稻,由袁隆平牵头在1967年搞杂交水稻的攻关。如果没有袁隆平在1964年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没有他1966年发表的论文,那么中国当时就不会攻关研究杂交水稻了。所以,这是袁隆平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袁隆平另一个贡献是,在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的植株是雄性不育的,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当时袁隆平在北京查资料,发现的时候他不在现场,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发现的功劳应该完全归为李必湖。李必湖是袁隆平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当袁隆平的助手。他之所以会去海南找野生水稻的不育植株,是袁隆平指导他去的,袁隆平是李必湖的导师。根据学术界的惯例,团队做出来的成果主要还是要算在导师身上。所以,把这个功劳归为袁隆平,也是说得过去的。

 

袁隆平团队在发现了“野败”不育植株之后,当时因为有一个攻关小组,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他无偿地跟大家都分享“野败”植株,而且还办班教大家怎么样做杂交水稻。当时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去向袁隆平学习杂交水稻技术,学完以后自己回去做,有一些人运气比较好,比较快地做出来了。最早根据“野败”做出来“不育系”的不是袁隆平,而是江西萍乡农业局的技术人员颜龙安。所以这个人一直认为他才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技术是袁隆平教他的,而且他用来做育种的材料——野败也是袁隆平给他的,怎么能自称“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还有一个贡献,在1974年搞出来第一个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个杂交水稻品种有缺陷,不抗病,后来就不再推广了。后来有更好的杂交水稻的品种,推广得更多、种植的时间也更长。其中种植得最多的是福建谢华安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一些人因此把谢华安叫做“杂交水稻之母”。这个称呼很搞笑,因为谢华安是个男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个“之母”也是在“之父”之后才出现的,因为没有袁隆平,谢华安也不可能去做杂交水稻搞出来这个推广最多的品种。

 

所以,把袁隆平叫做“杂交水稻之父”是名副其实的,质疑这个说法的人其实很无知。

 

还有一些人说,杂交水稻的重要性是被大大地夸大了,现在谁还吃杂交水稻?吃的都是东北大米。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基本上都是常规稻,杂交水稻很少。很多人的确吃的是东北大米,但还有很多人吃的不是粳米,吃的还是南方种得比较多的籼米,籼米大部分还都是杂交水稻。中国种植的水稻差不多有一半还是属于杂交稻,有一部分是做成米饭吃的,有一部分是用来做加工食品的、甚至作为饲料的,这也很重要。虽然十几、二十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的确在减少,但是在国外杂交水稻反而种得越来越多。美国2000年开始商业化种植杂交水稻,现在大概占了美国水稻的30%。美国南方种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属于籼稻,大部分都是杂交水稻。所以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杂交水稻过时了,杂交还是很重要的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不能因此把它否定掉。

 

可见,袁隆平的贡献不止限于在中国,而是有国际贡献。现在国际上搞杂交水稻的,追根溯源都要归到袁隆平。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也是承认的,袁隆平因此获得几个重要的国际奖。包括以色列颁发的沃尔夫农学奖,因为诺贝尔没有农学奖,一般认为沃尔夫农学奖就是农学的诺贝尔奖。还有美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也是很重要的国际奖。

 

袁隆平的贡献主要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做出来的。九十年代以后他搞“超级稻”,其贡献倒可以说是被夸大了。他做的这些都属于常规的杂交育种技术,都是比较不精确的育种技术,目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农业发展的未来属于生物技术,是非常精确的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是转基因技术。袁隆平也认为未来要靠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他儿子也在做转基因水稻,做的是要增产的转基因水稻,但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

 

转基因水稻里中比较成熟的是抗虫转基因水稻,转入了Bt基因,表达Bt蛋白,鳞翅目的昆虫吃了会造成肠道穿孔,因此饿死。但是袁隆平虽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十几年来却一直在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虫子都不能吃,人能吃吗?甚至还说:即使这一代人吃了没事,那么下一代是不是会有问题?生育方面是不是会有问题?

 

这种说法是非常外行的。有很多食物虫子不能吃,人是能吃的,因为人和虫子的解剖、生理有很大差别,不能因为虫子不能吃就怀疑人能不能吃。抗虫转基因水稻用到的Bt蛋白质也只有特定的某一类昆虫吃了以后会被杀死,那就是鳞翅目的昆虫。其他的昆虫吃了也没事,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的肠细胞上面才有能够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其他的虫子没有。人的肠细胞里头也没有能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何况我们吃大米是要煮的,Bt蛋白质就失活、没有毒性了,即使是让鳞翅目的昆虫吃煮过的Bt蛋白质也杀不死。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其他的作物也有Bt转基因的。美国从1996年就开始大规模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出过任何的事故。

 

所以,袁隆平在转基因方面的质疑是错误的,完全站不住脚。但是由于他在农业领域的崇高地位,对于一些官员、普通公众造成了误导,让抗虫转基因水稻很难被批准、推广上市。抗虫转基因水稻是中国自己研发出来的,已经有20年了,到现在一直被搁置着。因素很多,但是至少袁隆平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从这方面可以说,袁隆平晚年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袁隆平还活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批评他,并不是他去世了我才说这种话。十几年来只要袁隆平出来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我就会批评他,写过几篇文章,袁隆平也没有因此要求政府把我封杀。那时候我还在国内呢。不像华为被我质疑了一句“如果备胎好用为什么不早点用?”就恼羞成怒,出动国家机器把我全面封杀。袁隆平在这点还是有肚量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跟我还在国内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中国在搞文革2.0。如果我还在国内敢去质疑袁隆平,不需要袁隆平发话,自有其他的人主动把我封杀了,甚至说我是“寻衅滋事”,把我抓起来都有可能。天津、北京公安局这两天就都各抓了一个攻击袁隆平的人。如果袁隆平还活着,他也未必会认同这种做法。

 

国外有一句话,叫做“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没有意义”。不允许对袁隆平有任何的批评、质疑、攻击,这叫“以言治罪”。攻击一个人当然会让人觉得很恶心,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但是可以在舆论上谴责,不应该因此抓人,否则就是剥夺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只允许赞美,不允许批评,也让赞美变得非常廉价。虽然现在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在高喊悼念袁隆平,说他是“国士无双”,还有人把他说成是“国土无双”,但是没有批评的自由,就让人怀疑这些赞美是不是发自真心的?是不是言不由衷呢?就让这样的赞美变得很廉价。动辄抓人,以至于一批评就抓人,这种做法也是对袁隆平的侮辱。

 

2021.5.22.录制

 

2025.5.18.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袁隆平的是非功过]]>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467 2025-07-21T10:33:55Z 2025-07-21T10:33:55Z 袁隆平去世,大家纷纷在悼念、颂扬他。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发表了批评、质疑甚至攻击袁隆平的言论,他们的微博、微信账号被封了,有的人还被警方抓了,说他们犯了“侮辱英雄烈士罪”,袁隆平变成烈士了。

 

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媒体、网上舆论对袁隆平一直神化得很厉害。这几年又出现质疑袁隆平的声音。在2018年网上有些人说要质疑袁隆平神话,甚至认为袁隆平不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袁隆平是不是杂交水稻之父》,专门驳斥这种说法。科学猫头鹰的公众号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发表,几个小时以后科学猫头鹰所有公众号全部都被永久地封禁。可能下达封禁命令的人只看了标题,以为我在质疑、揭露袁隆平,其实我那篇文章是在替袁隆平说话。

 

对袁隆平要怎么评价呢?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批评他的,很多其实都没有真正地搞明白袁隆平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比如说,很多人分不清常规稻和杂交稻的区别。我看到有一些人说:袁隆平算不上杂交水稻之父,美国的亨利·比切尔才是杂交水稻之父。比切尔培育出了一个水稻品种,被称为“奇迹稻”,在世界上种得非常多,但是,它属于常规水稻,不是杂交水稻,无论如何不能把比切尔叫做“杂交水稻之父”。

 

常规水稻虽然也用到了杂交育种技术,但是还要经过很多代的自交,让这个品种的性状很稳定,才会推广。这样,它的下一代就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了,所以农民对常规水稻可以留种,因为常规水稻不利用杂种优势。杂交水稻要利用杂种优势,它实际上是杂种一代。如果把杂交水稻拿去种的话它的性状就分离了,分离以后就不具有优势了。所以,杂交水稻是不能留种的,每年都要育种,农民每年都要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来种。袁隆平的贡献就是他是杂交水稻的一个开拓者,也是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要推迟很多年。

 

研究杂交水稻不是袁隆平开始的,国外早就有人在做。但是做杂交水稻有一个问题。水稻属于自花传粉,要做杂交很难:母本要把花蕊去掉,不让它自花授粉,再拿父本对它授粉,这样才会是杂交。如果只是做育种的试验,可以人工把花蕊去掉。但是如果要大规模地育种,那显然是不行的,不可能用人工一个一个把植株的花蕊去掉。所以,应该搞到天生就没有花蕊或者是花蕊不育的植株。在袁隆平之前,国外有人通过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了雄性不育植株,但是不实用。袁隆平想到的是到田间去找这种天然发生的变异。种了很多以后,有一些水稻的植株会发生变异,天生就是雄性不育。在1964年,袁隆平在田间查找了一万多个植株之后,最终发现有6株是雄性不育植株。这是首次在田间发现有这样的植株。他写了一篇论文,1966年在《科学通报》报告了他的发现。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的人的重视,决定立项来研究杂交水稻,由袁隆平牵头在1967年搞杂交水稻的攻关。如果没有袁隆平在1964年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没有他1966年发表的论文,那么中国当时就不会攻关研究杂交水稻了。所以,这是袁隆平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袁隆平另一个贡献是,在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的植株是雄性不育的,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当时袁隆平在北京查资料,发现的时候他不在现场,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发现的功劳应该完全归为李必湖。李必湖是袁隆平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当袁隆平的助手。他之所以会去海南找野生水稻的不育植株,是袁隆平指导他去的,袁隆平是李必湖的导师。根据学术界的惯例,团队做出来的成果主要还是要算在导师身上。所以,把这个功劳归为袁隆平,也是说得过去的。

 

袁隆平团队在发现了“野败”不育植株之后,当时因为有一个攻关小组,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他无偿地跟大家都分享“野败”植株,而且还办班教大家怎么样做杂交水稻。当时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去向袁隆平学习杂交水稻技术,学完以后自己回去做,有一些人运气比较好,比较快地做出来了。最早根据“野败”做出来“不育系”的不是袁隆平,而是江西萍乡农业局的技术人员颜龙安。所以这个人一直认为他才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技术是袁隆平教他的,而且他用来做育种的材料——野败也是袁隆平给他的,怎么能自称“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还有一个贡献,在1974年搞出来第一个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个杂交水稻品种有缺陷,不抗病,后来就不再推广了。后来有更好的杂交水稻的品种,推广得更多、种植的时间也更长。其中种植得最多的是福建谢华安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一些人因此把谢华安叫做“杂交水稻之母”。这个称呼很搞笑,因为谢华安是个男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个“之母”也是在“之父”之后才出现的,因为没有袁隆平,谢华安也不可能去做杂交水稻搞出来这个推广最多的品种。

 

所以,把袁隆平叫做“杂交水稻之父”是名副其实的,质疑这个说法的人其实很无知。

 

还有一些人说,杂交水稻的重要性是被大大地夸大了,现在谁还吃杂交水稻?吃的都是东北大米。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基本上都是常规稻,杂交水稻很少。很多人的确吃的是东北大米,但还有很多人吃的不是粳米,吃的还是南方种得比较多的籼米,籼米大部分还都是杂交水稻。中国种植的水稻差不多有一半还是属于杂交稻,有一部分是做成米饭吃的,有一部分是用来做加工食品的、甚至作为饲料的,这也很重要。虽然十几、二十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的确在减少,但是在国外杂交水稻反而种得越来越多。美国2000年开始商业化种植杂交水稻,现在大概占了美国水稻的30%。美国南方种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属于籼稻,大部分都是杂交水稻。所以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杂交水稻过时了,杂交还是很重要的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不能因此把它否定掉。

 

可见,袁隆平的贡献不止限于在中国,而是有国际贡献。现在国际上搞杂交水稻的,追根溯源都要归到袁隆平。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也是承认的,袁隆平因此获得几个重要的国际奖。包括以色列颁发的沃尔夫农学奖,因为诺贝尔没有农学奖,一般认为沃尔夫农学奖就是农学的诺贝尔奖。还有美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也是很重要的国际奖。

 

袁隆平的贡献主要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做出来的。九十年代以后他搞“超级稻”,其贡献倒可以说是被夸大了。他做的这些都属于常规的杂交育种技术,都是比较不精确的育种技术,目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农业发展的未来属于生物技术,是非常精确的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是转基因技术。袁隆平也认为未来要靠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他儿子也在做转基因水稻,做的是要增产的转基因水稻,但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

 

转基因水稻里中比较成熟的是抗虫转基因水稻,转入了Bt基因,表达Bt蛋白,鳞翅目的昆虫吃了会造成肠道穿孔,因此饿死。但是袁隆平虽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十几年来却一直在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虫子都不能吃,人能吃吗?甚至还说:即使这一代人吃了没事,那么下一代是不是会有问题?生育方面是不是会有问题?

 

这种说法是非常外行的。有很多食物虫子不能吃,人是能吃的,因为人和虫子的解剖、生理有很大差别,不能因为虫子不能吃就怀疑人能不能吃。抗虫转基因水稻用到的Bt蛋白质也只有特定的某一类昆虫吃了以后会被杀死,那就是鳞翅目的昆虫。其他的昆虫吃了也没事,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的肠细胞上面才有能够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其他的虫子没有。人的肠细胞里头也没有能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何况我们吃大米是要煮的,Bt蛋白质就失活、没有毒性了,即使是让鳞翅目的昆虫吃煮过的Bt蛋白质也杀不死。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其他的作物也有Bt转基因的。美国从1996年就开始大规模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出过任何的事故。

 

所以,袁隆平在转基因方面的质疑是错误的,完全站不住脚。但是由于他在农业领域的崇高地位,对于一些官员、普通公众造成了误导,让抗虫转基因水稻很难被批准、推广上市。抗虫转基因水稻是中国自己研发出来的,已经有20年了,到现在一直被搁置着。因素很多,但是至少袁隆平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从这方面可以说,袁隆平晚年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袁隆平还活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批评他,并不是他去世了我才说这种话。十几年来只要袁隆平出来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我就会批评他,写过几篇文章,袁隆平也没有因此要求政府把我封杀。那时候我还在国内呢。不像华为被我质疑了一句“如果备胎好用为什么不早点用?”就恼羞成怒,出动国家机器把我全面封杀。袁隆平在这点还是有肚量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跟我还在国内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中国在搞文革2.0。如果我还在国内敢去质疑袁隆平,不需要袁隆平发话,自有其他的人主动把我封杀了,甚至说我是“寻衅滋事”,把我抓起来都有可能。天津、北京公安局这两天就都各抓了一个攻击袁隆平的人。如果袁隆平还活着,他也未必会认同这种做法。

 

国外有一句话,叫做“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没有意义”。不允许对袁隆平有任何的批评、质疑、攻击,这叫“以言治罪”。攻击一个人当然会让人觉得很恶心,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但是可以在舆论上谴责,不应该因此抓人,否则就是剥夺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只允许赞美,不允许批评,也让赞美变得非常廉价。虽然现在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在高喊悼念袁隆平,说他是“国士无双”,还有人把他说成是“国土无双”,但是没有批评的自由,就让人怀疑这些赞美是不是发自真心的?是不是言不由衷呢?就让这样的赞美变得很廉价。动辄抓人,以至于一批评就抓人,这种做法也是对袁隆平的侮辱。

 

2021.5.22.录制

 

2025.5.18.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董明珠为何怕海归中有间谍?]]>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466 2025-07-20T11:23:11Z 2025-07-20T11:23:11Z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在股东大会上说:“我绝对不用海归,只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因为海归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董明珠的这番言论,有很多人叫好,特别是那些小粉红。也有很多人批评。胡锡进也在批评她,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胡锡进的女儿喜欢说自己曾经在波特兰大学的孔子学院工作过,也因此被当成了海归了。

 

这些人批评董明珠的主要理由是:海归对中国的贡献很大,不能抹黑。有人扯到了钱学森、华罗庚这些海归著名科学家,还有人扯到了周恩来、邓小平。没有人敢扯到习近平的女儿也是海归。但是董明珠说的是“海归中有间谍”,并没有说“所有的海归都是间谍”。所以去举再多的著名海归不是间谍,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能反驳她说“海归中有间谍”。她说“海归中有间谍”,这是一个事实,没有错。海归中的确有间谍。我介绍过当年被处决的台湾间谍,其中就有一个海归——沃维汉,十几年前被处决的,他是慕尼黑科技大学的博士,当然是海归。

 

董明珠说她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间谍,这也是能够成立的,毕竟间谍一般人是分不清的。所以董明珠的两个前提:“海归中有间谍”“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她错在根据两个可以成立的前提,推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绝对不能用海归,而要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但是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有间谍,而且肯定比海归中的间谍要多得多,也没法分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当中谁是谁不是间谍。那么根据董明珠的逻辑,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是不能用的。

 

那就只好用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了?但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当中也有间谍。前一阵中国媒体在宣传“全民抓间谍”,举的例子当中,有的就是没有上过大学的。那么根据董明珠的逻辑,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不能用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上过大学,是不是海归,都不能用了。格力电器是不是从此就要变成了董明珠一个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董明珠这么害怕间谍,怕用的人当中有间谍。间谍为什么要去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有什么可以偷窃的技术,间谍需要潜入去偷?我倒是想起了格力电器的确有一项惊人的技术。这是董明珠几年前介绍的,说格力电器发明了能够自己发电的空调。空调一般都是耗电的,但是格力电器号称发明的新式空调能够发电,而且发出的电除了供制冷之外,还有输出,输出的电能够供家庭所有的用电。按照董明珠的说法,如果用了这种能够自己发电的空调,那么家庭用电就全部都解决了,不用花一分钱的电费。如果在全世界推广,这种能够发电的空调还有助于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说能够让全球的气温下降半度。

 

如果格力电器真的发明了这种空调的话,那可是比永动机还牛。如果空调是永动机的话,只是不耗电而已,而这种能发电的空调,发的电还有富余,那不是比永动机还要牛吗?有比永动机还要牛的技术,世界各国不都得派间谍到格力空调去偷技术?不过只要有一点科学常识,就知道董明珠是把梦话当成了现实说出来,有点脑子的都不会信,当然也不会派间谍了。

 

董明珠经常把梦话当成了现实说出来,所以经常有惊人之论。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董明珠发言的合集,她很多次地标榜过自己永远正确,永远不会犯错。为什么?因为她不能犯错,所以就不会犯错。“不能犯错”只是一种美好意愿,有这种美好的意愿,不等于就能够实现。“不会犯错”则是一个事实判断。所以董明珠把美好的意愿当成了现实,“不能犯错”就等于“不会犯错”。我想董明珠也认为自己不能生病,那么根据她的逻辑,岂不是她永远健康了?她想要永葆青春,是不是等于她就从此返老还童了?

 

由此可见,董明珠连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是一脑子浆糊。但是这种一脑子浆糊的蠢货,有时候反而生意做得很好,能够赚大钱。所以能够赚大钱,跟有没有脑子、智商的高低,其实没啥关系。

 

不只是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比如说马斯克,我经常批他非常愚蠢,是一个蠢货。他也经常有类似董明珠的惊人之论,非常愚蠢的言论。但是人家是世界首富。所以蠢人也可以当世界首富,也可以发大财。只不过这种现象可能在中国要比其他国家更常见,因为蠢货在中国更有市场。

 

不过现在美国进入了川普新时代,也就是蠢货走红、掌权的时代。就拿海归来说,中国的海归主要是从美国回去的。但是现在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地位很尴尬。很多共和党政客把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当成了中国的间谍,或者叫做“北京的特洛伊木马”。他们用的逻辑就是董明珠式的逻辑:中国留学生当中有间谍,这是一个事实,的确有一些中国留学生被发现是间谍;我们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间谍,因此就推出了中国留学生都不能在美国待下去。已经有共和党议员提出法案,要禁止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这个还只是提出法案而已,但是已经有行动了,很多留学生被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取消了留学生资格,要遣返,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国留学生。那么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待不下去了,回中国成了海归,又要受到董明珠这些人的歧视,被当成了是潜在的间谍,不敢用。

 

我不知道为什么董明珠这么瞧不起海归。她并没有瞧不起海归的资本。我查了一下董明珠的教育背景,她没有上过正经的大学。她在文革期间上过芜湖干部教育学院,那不是正规的大学。也许因此让她在面对海归的时候,觉得自卑。对于这种高度自恋的人来说,自卑是受不了的,因此就由自卑变成了自傲,因此就要瞧不起海归了。

 

2025.4.26.录制

 

2025.5.17.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董明珠为何怕海归中有间谍?]]>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465 2025-07-20T11:22:19Z 2025-07-20T11:22:19Z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在股东大会上说:“我绝对不用海归,只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因为海归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董明珠的这番言论,有很多人叫好,特别是那些小粉红。也有很多人批评。胡锡进也在批评她,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胡锡进的女儿喜欢说自己曾经在波特兰大学的孔子学院工作过,也因此被当成了海归了。

 

这些人批评董明珠的主要理由是:海归对中国的贡献很大,不能抹黑。有人扯到了钱学森、华罗庚这些海归著名科学家,还有人扯到了周恩来、邓小平。没有人敢扯到习近平的女儿也是海归。但是董明珠说的是“海归中有间谍”,并没有说“所有的海归都是间谍”。所以去举再多的著名海归不是间谍,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能反驳她说“海归中有间谍”。她说“海归中有间谍”,这是一个事实,没有错。海归中的确有间谍。我介绍过当年被处决的台湾间谍,其中就有一个海归——沃维汉,十几年前被处决的,他是慕尼黑科技大学的博士,当然是海归。

 

董明珠说她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间谍,这也是能够成立的,毕竟间谍一般人是分不清的。所以董明珠的两个前提:“海归中有间谍”“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她错在根据两个可以成立的前提,推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绝对不能用海归,而要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但是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有间谍,而且肯定比海归中的间谍要多得多,也没法分辨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当中谁是谁不是间谍。那么根据董明珠的逻辑,国内高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是不能用的。

 

那就只好用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了?但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当中也有间谍。前一阵中国媒体在宣传“全民抓间谍”,举的例子当中,有的就是没有上过大学的。那么根据董明珠的逻辑,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不能用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上过大学,是不是海归,都不能用了。格力电器是不是从此就要变成了董明珠一个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董明珠这么害怕间谍,怕用的人当中有间谍。间谍为什么要去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有什么可以偷窃的技术,间谍需要潜入去偷?我倒是想起了格力电器的确有一项惊人的技术。这是董明珠几年前介绍的,说格力电器发明了能够自己发电的空调。空调一般都是耗电的,但是格力电器号称发明的新式空调能够发电,而且发出的电除了供制冷之外,还有输出,输出的电能够供家庭所有的用电。按照董明珠的说法,如果用了这种能够自己发电的空调,那么家庭用电就全部都解决了,不用花一分钱的电费。如果在全世界推广,这种能够发电的空调还有助于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说能够让全球的气温下降半度。

 

如果格力电器真的发明了这种空调的话,那可是比永动机还牛。如果空调是永动机的话,只是不耗电而已,而这种能发电的空调,发的电还有富余,那不是比永动机还要牛吗?有比永动机还要牛的技术,世界各国不都得派间谍到格力空调去偷技术?不过只要有一点科学常识,就知道董明珠是把梦话当成了现实说出来,有点脑子的都不会信,当然也不会派间谍了。

 

董明珠经常把梦话当成了现实说出来,所以经常有惊人之论。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董明珠发言的合集,她很多次地标榜过自己永远正确,永远不会犯错。为什么?因为她不能犯错,所以就不会犯错。“不能犯错”只是一种美好意愿,有这种美好的意愿,不等于就能够实现。“不会犯错”则是一个事实判断。所以董明珠把美好的意愿当成了现实,“不能犯错”就等于“不会犯错”。我想董明珠也认为自己不能生病,那么根据她的逻辑,岂不是她永远健康了?她想要永葆青春,是不是等于她就从此返老还童了?

 

由此可见,董明珠连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是一脑子浆糊。但是这种一脑子浆糊的蠢货,有时候反而生意做得很好,能够赚大钱。所以能够赚大钱,跟有没有脑子、智商的高低,其实没啥关系。

 

不只是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比如说马斯克,我经常批他非常愚蠢,是一个蠢货。他也经常有类似董明珠的惊人之论,非常愚蠢的言论。但是人家是世界首富。所以蠢人也可以当世界首富,也可以发大财。只不过这种现象可能在中国要比其他国家更常见,因为蠢货在中国更有市场。

 

不过现在美国进入了川普新时代,也就是蠢货走红、掌权的时代。就拿海归来说,中国的海归主要是从美国回去的。但是现在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地位很尴尬。很多共和党政客把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当成了中国的间谍,或者叫做“北京的特洛伊木马”。他们用的逻辑就是董明珠式的逻辑:中国留学生当中有间谍,这是一个事实,的确有一些中国留学生被发现是间谍;我们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间谍,因此就推出了中国留学生都不能在美国待下去。已经有共和党议员提出法案,要禁止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这个还只是提出法案而已,但是已经有行动了,很多留学生被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取消了留学生资格,要遣返,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国留学生。那么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待不下去了,回中国成了海归,又要受到董明珠这些人的歧视,被当成了是潜在的间谍,不敢用。

 

我不知道为什么董明珠这么瞧不起海归。她并没有瞧不起海归的资本。我查了一下董明珠的教育背景,她没有上过正经的大学。她在文革期间上过芜湖干部教育学院,那不是正规的大学。也许因此让她在面对海归的时候,觉得自卑。对于这种高度自恋的人来说,自卑是受不了的,因此就由自卑变成了自傲,因此就要瞧不起海归了。

 

2025.4.26.录制

 

2025.5.17.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 <![CDATA[吃植物油有致癌风险吗?]]>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14464 2025-07-19T10:19:11Z 2025-07-19T10:19:11Z 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内容很吓人,说植物油含有致癌脂肪,要尽量地减少摄入植物油。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油含有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油酸能增加女性得三阴型乳腺癌的风险。三阴型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比较凶险的。

 

其实那篇文章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的解读是错的。康奈尔大学的那篇论文说的是: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能够促进三阴型乳腺癌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已经有癌细胞了,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就是说,起到的是“促癌”作用,而不是“致癌”作用。本来没有癌细胞,让正常的细胞变成了癌细胞,这才叫“致癌”。“促癌”和“致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以前说过,如果摄入太多亚油酸,会导致身体出现不必要的炎症反应,而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的慢性疾病,其中就包括癌症。以前有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摄入ω-6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癌症的风险,包括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只不过以前的这些研究并不是定论,结果没那么可靠,而且有的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康奈尔大学的最新研究是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机制,这是一个新的发现,结果也比较可靠。

 

既然摄入亚油酸有健康的风险,不管是“促癌”还是“致癌”,还是导致别的慢性疾病,都有风险,我们是不是就要避免摄入它呢?不是的。ω-6脂肪酸并不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的。它是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生理功能必须要有的,而且是人体没法自己合成,需要从饮食当中摄入的。它在体内会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免疫反应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完全不摄入ω-6脂肪酸,反而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转,会生病。而且ω-6脂肪酸普遍地存在于食物中,也很难完全地避免。

 

发那篇文章的人的目的,我猜是要吓唬人们不敢再吃植物油,而要改吃动物油,例如猪油、牛油。现在有一种风气,说“植物油不好,动物油才好”。但是,即使你真的改吃动物油,也没法避免ω-6脂肪酸,因为里面也有ω-6脂肪酸。而且动物油因为富含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所以,如果为了避免ω-6脂肪酸改吃动物油,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健康的风险更大。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地减少ω-6脂肪酸的摄入。因为在我们的饮食当中,ω-6脂肪酸很普遍,所以往往摄入过多,那么就要尽量地减少。有的植物油含ω-6脂肪酸比较多,有的含比较少,我们要尽量选择那些ω-6脂肪酸比较少的植物油。我以前介绍过,植物油中ω-6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菜籽油,其次是大豆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好的植物油就是菜籽油。但是网上传的这篇文章,在列举“不好的植物油”、“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时,把菜籽油列为第一位。这就完全搞反了。可见写那篇文章的人,其实是一个外行,是不懂装懂。

 

2025.4.24.录制

 

2025.5.16.整理

]]>
方舟子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 <![CDATA[吃植物油有致癌风险吗?]]>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4463 2025-07-19T10:18:19Z 2025-07-19T10:18:19Z 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内容很吓人,说植物油含有致癌脂肪,要尽量地减少摄入植物油。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油含有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油酸能增加女性得三阴型乳腺癌的风险。三阴型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比较凶险的。

 

其实那篇文章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的解读是错的。康奈尔大学的那篇论文说的是: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能够促进三阴型乳腺癌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已经有癌细胞了,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就是说,起到的是“促癌”作用,而不是“致癌”作用。本来没有癌细胞,让正常的细胞变成了癌细胞,这才叫“致癌”。“促癌”和“致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以前说过,如果摄入太多亚油酸,会导致身体出现不必要的炎症反应,而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的慢性疾病,其中就包括癌症。以前有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摄入ω-6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癌症的风险,包括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只不过以前的这些研究并不是定论,结果没那么可靠,而且有的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康奈尔大学的最新研究是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机制,这是一个新的发现,结果也比较可靠。

 

既然摄入亚油酸有健康的风险,不管是“促癌”还是“致癌”,还是导致别的慢性疾病,都有风险,我们是不是就要避免摄入它呢?不是的。ω-6脂肪酸并不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的。它是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生理功能必须要有的,而且是人体没法自己合成,需要从饮食当中摄入的。它在体内会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免疫反应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完全不摄入ω-6脂肪酸,反而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转,会生病。而且ω-6脂肪酸普遍地存在于食物中,也很难完全地避免。

 

发那篇文章的人的目的,我猜是要吓唬人们不敢再吃植物油,而要改吃动物油,例如猪油、牛油。现在有一种风气,说“植物油不好,动物油才好”。但是,即使你真的改吃动物油,也没法避免ω-6脂肪酸,因为里面也有ω-6脂肪酸。而且动物油因为富含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所以,如果为了避免ω-6脂肪酸改吃动物油,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健康的风险更大。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地减少ω-6脂肪酸的摄入。因为在我们的饮食当中,ω-6脂肪酸很普遍,所以往往摄入过多,那么就要尽量地减少。有的植物油含ω-6脂肪酸比较多,有的含比较少,我们要尽量选择那些ω-6脂肪酸比较少的植物油。我以前介绍过,植物油中ω-6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菜籽油,其次是大豆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好的植物油就是菜籽油。但是网上传的这篇文章,在列举“不好的植物油”、“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时,把菜籽油列为第一位。这就完全搞反了。可见写那篇文章的人,其实是一个外行,是不懂装懂。

 

2025.4.24.录制

 

2025.5.16.整理

]]>